1 / 36

地球的运动规律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球的运动规律. 盐池高级中学 温书.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地球的运动规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球的运动规律 盐池高级中学 温书

  2. 地球运动是高考复习中的重难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成为体现地理高考试题难度的重要知识点。有关此内容的高考试题的总体特点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出奇。在每年的高考文综卷、高考地理卷中出现了不少好题,令人耳目一新。但此类试题整体难度偏大,有些太过抽象,让考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复习。可以说,该部分内容复习难度大,花费时间多,高考得分率低。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做题时找不对思路,对于地球运动规律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规律运用不合理,知识迁移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有限,看不懂图,读不出地图中的隐含信息等造成的。  地球运动的高考试题,选取的情境主要是图像情境,题型主要是选择题,题量平均2-3题,分值约占10%。  

  3. 考纲要求: 1.地球自转、公转的 方向、速 度、周期 2.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 运动 3.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4. 知识归纳整合构建框架 1.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比较 2.黄赤交角

  5. 赤道面 正午太阳高 度角的变化 地球 自传 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 夹角23°26′叫黄赤交角 造成 引起 地球 公转 黄道面 昼夜长短 的变化 (1)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6. (2)图示: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

  7. 知识点分析说明 1.光照图上的时间信息 2.某地区纬度的计算 3.昼夜长短的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5.影子问题

  8. 强化专练巩固 目标与要求: 1.能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能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3.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能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9. 答题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 1、要看清题干表述 2、要读懂题干含义 3、要解读图表信息 4、要巧除干扰选项 二、综合题 1、要细审题 2、要查信息 3、要勤迁移 4、要善表达

  10. 例题1:一艘轮船从圣弗朗西斯科返回上海,船员们在甲板上观测前一天正午到后一天正午的时间间隔是A.一个恒星日            B.一个太阳日C.比一个恒星日稍短些    D.比一个太阳日稍长些

  11. 点拨: 如果没有相对运动,地球上 观察连续两次正午的时间间隔应为 一个太阳日,如果物体顺着地球运 动方向运动,其连续两次观测正午 的时间间隔小于24小时,如果物体 逆着地球运动方向运动,其连续两 次观测正午的时间间隔大于24小时。 答案:D

  12. 例题2: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例题2: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 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 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 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 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13. (1)点拨:图中范围内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为赤道处的一半,且自南向北减小,说明位于北半球,即纬度在北纬60度附近。(1)点拨:图中范围内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为赤道处的一半,且自南向北减小,说明位于北半球,即纬度在北纬60度附近。 答案:A (2)点拨:地球自转线速度取决于圆周运动的周长,在纬度相同情况下,海拔高度大,运动周长增大,速度增大。 答案:A

  14. 例题3:某日酒泉昼长11时20分,西昌昼长11时40分。某航天专家上午11时乘飞机从酒泉到西昌参观“嫦娥一号”卫星发射,途中飞行3小时。据此和下图分析航天专家该日经历的昼长为:A.11时40分   B.14时30分   C.11时30分    D.11时24分

  15.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地球自转周期中的太阳日。航天专家该日经历的昼长主要是在西昌经历的,如果航天专家没有运动,在西昌经历的一天为24小时,白天为11时40分,现在他一方面随地球自转,一方面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动,感觉一天时间应该比实际周期短,而且发生运动时间在11点以后的3小时范围内,应该在白天,所以短的时间是在白天范围,短的时间为从东经98度到东经102度的经度差所消耗的时间,为16分钟,即航天专家感觉一天的白天时间为: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地球自转周期中的太阳日。航天专家该日经历的昼长主要是在西昌经历的,如果航天专家没有运动,在西昌经历的一天为24小时,白天为11时40分,现在他一方面随地球自转,一方面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动,感觉一天时间应该比实际周期短,而且发生运动时间在11点以后的3小时范围内,应该在白天,所以短的时间是在白天范围,短的时间为从东经98度到东经102度的经度差所消耗的时间,为16分钟,即航天专家感觉一天的白天时间为: 11时40分-16分=11时24分。 答案:D

  16. 例题4: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例题4: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 (1)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的这一天,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之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太阳直射点从A点移至B点期间,长江径流季节变化正值_________期,亚平宁半岛南部气候特点为_______________。(2)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的这一天,北极圈与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相差_________度。太阳直射点从B点移至C点期间,地球上气压带风带向_________移动。(3)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上___________ (多或少几小时)小时。太阳直射点从C点移至D点期间,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呈___________方向流动,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是___________(全称)。

  17. 点拨:(1)直射点位于A点时为夏至日,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都是距离直射点最近的一天,即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之中最大值。太阳直射点从A点移至B点期间,即从夏至到秋分,北半球为夏季,我国东部季风区为雨季,长江径流季节变化正值汛期,而亚平宁半岛南部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此时为夏干季节。点拨:(1)直射点位于A点时为夏至日,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都是距离直射点最近的一天,即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之中最大值。太阳直射点从A点移至B点期间,即从夏至到秋分,北半球为夏季,我国东部季风区为雨季,长江径流季节变化正值汛期,而亚平宁半岛南部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此时为夏干季节。 (2)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的这一天,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北极圈与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相等,差值为0。由于直射点向南移动,地球上气压带风带也向南移动。 (3)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即冬至日,北极圈为极夜,昼长为0,赤道昼长为12小时,所以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上短12小时。太阳直射点从C点移至D点期间,北半球为冬季,热带季风风向为东北风,北印度洋海区北部沿岸海水向西流动,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此时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是阿留申低压。 答案:(1)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汛(洪水);炎热干燥    (2)0;南    (3)少12;逆时针;阿留申低压

  18. 例题5:地球上太阳直射点正向南移动,北极圈内极夜范围占不到1/10,这一天是A.7月1日   B.1月1日   C. 10月1日   D.4月1日 点拨:﹙1﹚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且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说明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南移动。﹙2﹚太阳直射点移动幅度与极昼极夜变化幅度相同,移动23°26′用三个月,即90天,。﹙3﹚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开始向南移动过程中,从北极点向南出现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北极圈内极夜范围占不到1/10,用时间约90天*1/10=9天,日期为9月23日+9天,为10月2日。 答案:C

  19. 例题6: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回答(1)~(2)题。例题6: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回答(1)~(2)题。 (1)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A.a       B.b        C.c        D.d(2)当太阳直射点自a向b移动的过程中,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A.悉尼昼长夜短,且夜渐长   B.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C.我国冬季风活动频繁      D.我国北方河流进入汛期

  20. 点拨:(1)a位于南回归线,为12月22日,直射点逆自转方向运动,从a到b,b为春分,d为夏至日6月22日,直射点从d到c运动,所以c为秋分日。 (2)太阳直射点自a向b移动的过程中,为从冬至到春分,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正向赤道方向运动。此时期我国位于冬季,北方河流为枯水期。答案:(1)C,(2)D

  21. 例题7:如太阳直射20°N,那么A.70°N以北为极夜区 B.晨昏线与南北纬70°纬线相切C.20°N纬线上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长值 D.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点拨:太阳直射20°N,晨昏线与南北纬70°纬线相切,北纬70°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20°N纬线上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长值应该在夏至日,太阳直射20°N,直射点可能正在向北,也可能正在向南移动。 答案:B

  22. 例题8:下图中N为北极点,弧 POQ为晨昏线,读图回答(1)~(2)题。 (1)一旅游者16时位于图中H点,则A.此时刚日出    B.旅游者的影子位于西南方C.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D.北京的昼长在变短 (2)一飞机欲从Q地飞往P地,其最短航行路线是A.沿弧QOP从Q飞往P B.沿QNP从Q飞往P C.沿纬线从Q飞往P D.沿QMP从Q飞往P

  23. (1)点拨:16时位于晨昏线上,在正午12点之后,应该位于昏线上,昼长为8小时,此时晨昏线与北纬70度纬线相切,直射点位于南纬20度纬线上,北半球为冬季,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比较快。由于没有给出直射点移动方向,所以不能判断北京的昼长在变短还是在变长。此时直射点位于M所在经线,且位于南半球,即位于H点西南方向,所以位于H地的旅游者的影子位于东北方向。答案:C(2)点拨:经过地心、Q地、P地的大圆,正好是晨昏线经过的大圆。答案:A(1)点拨:16时位于晨昏线上,在正午12点之后,应该位于昏线上,昼长为8小时,此时晨昏线与北纬70度纬线相切,直射点位于南纬20度纬线上,北半球为冬季,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比较快。由于没有给出直射点移动方向,所以不能判断北京的昼长在变短还是在变长。此时直射点位于M所在经线,且位于南半球,即位于H点西南方向,所以位于H地的旅游者的影子位于东北方向。答案:C(2)点拨:经过地心、Q地、P地的大圆,正好是晨昏线经过的大圆。答案:A

  24. 例题9: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局部经纬网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图中A点的地方时是 A.4时30分 B.5时30分 C.6时 D.7时 点拨:南纬50度纬线上,夜长为9小时,夜半球正中央为0点,A为日出地点,为4时30分。 答案:A

  25. 谢谢大家! 再 见

  26.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 •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 昼弧中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点。 • 夜弧中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 • 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或24点。

  27. ①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 ②利用北极星的仰角计算: 北极星仰角=当地纬度; 北极星与天顶的角距离=90°-当地纬度 (只能是北半球)。 • ③利用昼长确定: 当北(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是X小时, 而所求地区的夜长也是X小时时,当地纬度 即与上述纬度相同,所处南北半球相反 (春、秋分除外)。

  28. ⑴晨昏线: • 由于地球自转,晨昏线不停的由东向西运动。 • 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因此,在太阳直射点南北往返运动中,使晨昏线以地心为中心,在极点和极圈间往返摆动,造成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

  29. ⑵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 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 从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由极点向极圈扩展,南半球相反。 •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南半球相反。 • 从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的昼渐短、夜渐长,但纬度越高,昼仍然越长,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由极圈向极点缩小,南半球相反。 • 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 从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移动,北半球的昼渐短、夜渐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由极点向极圈扩展,南半球相反。 •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南半球相反。 • 从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的昼渐长、夜渐短,但纬度越高,夜仍然越长,北极圈内极夜范围由极圈向极点缩小,南半球相反。

  30. (3)昼夜长短的计算: • 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利用已知昼长计算): 日出时间=12-昼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 • 在日照图上昼夜长短的计算 根据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占所处纬线圈的比例)来计算。

  31.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下图中D折线所示。 •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下图中C折线所示。 • 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下图中E折线所示。

  32. (2)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图A。 • 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图B。 • 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全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图C。

  33. H (3)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 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如下图F)。 • 非极点地区:非极点地区的太阳高度在一日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如上图G)。 • 全球范围看: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角为90°;从直射点开始,太阳高度向四周降低,呈同心圆分布(即等太阳高度);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例如太阳直射在15°S、60°W时,太阳高度的分布如下图H所示。

  34.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地纬度差 (或H=90°-|φ-δ|)

  35. 5.影子问题: • 影子的朝向与光源的方向相反。 • 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反之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变短——正午最短——变长——日落最长(理论上晨昏线处影子无限长)。 • 正午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 ①北回归线以北: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终年南射,正午日影始终朝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6月22日达一年中最短,12月22日达一年中最长。 ②南回归线以南:南回归线以南太阳终年北射,正午日影始终朝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12月22日达一年中最短;6月22日达一年中最长。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时,在南北回归线内,太阳有直射、南射和北射。正午日影有时无、有时向南、有时向北;长短由正午太阳高度决定。 • 极点:任何时候日影始终朝南或朝北,且日影 长短无日变化。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