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救治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救治. 邱海波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ICU 东南大学急诊与危重病医学研究所. 传染源与流行病学. 猪链球菌 II 感染 美国、英国、荷兰及爱尔兰有报道 1976 年 我国南方流行 ( 猪 ) 1995 年首次证实猪链球菌 II 在我国存在 2000 年 4 月陕西歧山猪中流行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 病死羊 (?) 病猪鼻液、尿、血液、肌肉、内脏等带病原体 未经无害处理的病猪猪肉、内脏和废弃物是传播本病的主要原因. 传染源与流行病学. 致病菌: 猪链球菌

de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救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救治 邱海波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ICU 东南大学急诊与危重病医学研究所

  2. 传染源与流行病学 猪链球菌II感染 美国、英国、荷兰及爱尔兰有报道 • 1976年 我国南方流行(猪) • 1995年首次证实猪链球菌II在我国存在 • 2000年4月陕西歧山猪中流行 •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 病死羊(?) • 病猪鼻液、尿、血液、肌肉、内脏等带病原体 • 未经无害处理的病猪猪肉、内脏和废弃物是传播本病的主要原因

  3. 传染源与流行病学 • 致病菌: 猪链球菌 • 猪链球菌II的抗生素敏感性:青霉素和头孢菌素高度敏感,只发现对四环素耐药 • 动物的传播途径不明确:创口(iv)、呼吸道?、消化道?

  4. 传染源与流行病学 猪链球菌II感染--- 病死猪 解剖: • 血液不凝固 • 气管充血,肺出血和水肿,肺内大量粉红色泡抹液体 • 全身淋巴结肿大 • 心内膜有弥散性出血 • 脾脏和肾脏充血、出血,体积增大,常有黑色的的梗死灶 • 胃和小肠哪个黏膜充血、出血或溃疡 • 肝脏呈暗红色、肿大 • 大脑充血出血

  5. 传染源与流行病学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 • 1968年荷兰首次报道,200多人感染死亡 • 1968-1984年荷兰30人感染 • 1984-1993年香港25人感染 • 1998年江苏25人感染,14人死亡 • 2003年英国、德国、新加坡、日本、克罗地亚、泰国均有病例报道 • 职业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病猪处理工人或接触过病猪肉的人群以及打猎者,食用不洁病猪肉者 • 传人的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伤口或经消化道传播

  6. 传染源与流行病学 本次流行: • 发病前7天内有与病死猪(羊)接触史,如宰杀、洗切、销售等, 或有食用不洁病死猪肉。 • 伤口感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 未发现人-人之间的传播

  7. 传染源与流行病学 本次流行特点: • 爆发与散发并存 • 年轻、直接宰杀、潜伏期短(发病急)者,易休克死亡 • 间接接触或食用病猪肉者,发病潜伏期长,较轻

  8. 临床表现 1. 急性起病,畏寒、发热,可伴头痛、头昏、全身不适、乏力、腹痛、腹泻、昏迷等全身中毒症状。 2.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多见于直接宰杀、潜伏期短 血压下降,成人SBP < 90mmHg 并迅速出现其他器官损害: (1)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升高、尿少、尿闭 (2)凝血功能障碍:PT、APTT、TT明显延长,FIB降低,血小板明显降低。全身瘀点、瘀斑,穿刺点出血 (3)肝功能不全:不同程度的黄疸,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 (4)ARDS: 呼吸急促,紫坩和肺水肿,合并肾衰者突出 (5)栓塞: 软组织坏死,筋膜炎,肌炎,坏疽 3. 脑膜炎: 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化脓性改变,但颅内压不一定升

  9.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严重患者发病初期白细胞可以降低或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2.电解质: 3.肝\肾功能 4. DIC全套:Plt, PT, APTT, FIB, D-dimer 5.脑脊液: 6. 血气分析 7.影像学检查: 头颅和胸部 8.病源学:全血、组织液、脑脊液或尸检标本等 病理组织形态学:  培养和药敏 PCR法:检测特有毒力基因(cps2A、mrp、gapdh、sly、ef)

  10. 诊断标准 1.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7天内有与病死猪(羊)接触史,如宰杀、洗切、销售等,以及食用不洁病死猪肉。 2.临床表现 2.1 急性起病,畏寒、发热,可伴头痛、头昏、全身不适、乏力、腹痛、腹泻、昏迷等全身中毒症状。 2.2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血压下降,成人收缩压在12 KPa(90mmHg)以下,伴有下列两项或两项以上:(1)肾功能不全;(2)凝血功能障碍;(3)肝功能不全;(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全身瘀点、瘀斑;(6)软组织坏死,筋膜炎,肌炎,坏疽。 2.3 脑膜炎: 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化脓性改变。 2.4 血常规化验:白细胞计数升高(严重患者发病初期白细胞可以降低或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3.实验室检测:病例全血或尸检标本等无菌部位的标本纯培养后,经形态学、生化反应和PCR法检测猪链球菌特有的毒力基因(cps2A、mrp、gapdh、sly、ef)鉴定,为猪链球菌。

  11. 诊断标准 应综合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缺乏其它明确病因的进行诊断。 • 1.疑似病例:1+2.1+2.4 • 2.临床诊断病例:1+2.2,或1+2.3 • 3.实验室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中具备3者。

  12. 临床分型 1.普通型:起病较急,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全身不适、乏力、腹痛、腹泻,无休克、昏迷。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2.休克型:起病急骤,高热、寒战、头痛、头昏、全身不适、乏力,部分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出血点、淤点、淤斑,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 3.脑膜炎型:起病急,发热、畏寒、全身不适、乏力、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可能为喷射性呕吐),重者可出现昏迷。皮肤没有出血点、淤点、淤斑,无休克表现。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4.混合型:患者在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基础上,出现化脓性脑膜炎表现

  13. 临床救治 • 治疗重点提前 • 暴风式炎症反应导致休克前, 阻断或遏制其发展 • 对于已发生MODS • 强化治疗和支持衰竭的多个器官

  14. 临床救治-病原治疗 • 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建议经验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治疗 • 头孢曲松钠,2.0g,加入5%葡萄糖液体100ml中,静脉滴入,每12小时一次。或头孢噻肟,2.0g,加入5%葡萄糖液体100ml中,静脉滴入,每8小时一次。 • 对有病原培养报告的患者,根据药敏报告结果调整治疗。治疗2天效果不佳者,考虑调整抗生素,治疗三天效果不佳者,必须调整治疗。 • 建议加用大剂量青霉素 400万单位 q8h

  15.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 ICU of a tertiary hosp • 406 pats included • At ICU admission: Sepsis 25.9% Ssepsis 28.6% Sshock 45.6% CCM, 2003, 31: 2742

  16. 抗休克治疗—早期认识/治疗 早期休克的认识,早期治疗 • 血容量丢失: 20%(<800ml) <40%(1600ml) • 神志:清楚,但紧张、烦躁 • 口渴:明显 • 皮肤粘膜:色泽苍白、温度正常或发凉 • 脉搏: • 血压:SBP正常或升高,DBP升高,脉压差减低 • 周围循环:毛细血管充盈正常或延缓 • 尿量:正常或减少

  17. 抗休克治疗-容量复苏是关键 1.扩容治疗 部分患者在发病早期存在严重的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的问题,积极扩充血容量是纠正休克最重要的手段。即使没有休克的患者,也应注意其血容量问题。 (1)晶体液:林格氏液1000ml,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1000ml,静脉滴入。其中可以加入50%葡萄糖液40—80ml,VitC 1—2g。根据血清钾及尿量情况,适当加入KCl 抢救休克,以先快后慢为原则。第1小时可以输入1000—2000ml,随血容量补充,速度减为500ml以至更低。 (2)胶体液:白蛋白30g,血浆5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点滴,与晶体液配合使用。每10g白蛋白可与500ml晶体液联合使用,每100ml血浆可与200ml胶体液联合使用。

  18. 复苏治疗-快速足够 Fluid challenge in pats with suspected hypovolemia may be given at a rate of 500-1000ml of crystalloids or 300-500ml colloids over 30min and repeated based on response (increase in BP and urine output) and tolerance (evidence of intravascular volume overload) Grade E

  19. 如何保证足够--监测 一般监测 1. 精神状态 2. 肢体温度和色泽 3. 血压 4. 脉搏 5. 尿量 6. 肺部落音

  20. 特殊监测 1.监测方法:颈内静脉导管或锁骨下导管,也可通过Swan-Ganz肺动脉漂浮导管 2.CVP: 反映容量状态,正常值5~10cmH2O 3.意义: CVP<5cmH2O:血容量不足 CVP>15cmH2O:心功能不全、 静脉血管收缩或PVR增高 CVP>20cmH2O:充血性心衰

  21. 容量负荷试验 观察病人血压、心率、周围灌注和尿量的改变,注意肺部湿罗音、哮鸣音 • CVP 2-5原则 (1)测度CVP基础水平 (2)根据患者情况,10min内快速iv NS 50-200ml (3)观察患者症状、生命体征的改变 (4)观察CVP改变幅度 (2~5cmH2O原则) a. <2cmH2O,有指征大量补液 b. >5cmH2O,不能继续补液 c. 2~5cmH2O,等待10分钟,再次测定CVP • PAWP 5-7 mmHg原则

  22. Evidence • Randomized,controlled,single center • 236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Pats completed the initial 6h • Control 119 Pats, EGDT 117 Pats • 最初6h复苏目标: • CVP 8-12mmHg(MV 12-15mmHg) • MAP 60mmHg • Urine output≥ 0.5ml/kg·h-1 • SvO2 ≥ 70% 严重感染的病死率降低16% Rivers E. N Engl J Med 2001,345:1368

  23. 抗休克治疗---适当的血管活性药物 2.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在在积极容量复苏的基础上,对血压仍无上升的患者,可以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5μg/Kg.min 升压效果不佳,可以继续加量至10μg/Kg.min,并可加用去甲肾上腺素(1~200ug/min)

  24. 血管活性药物的选择 A. 充分液体复苏后血压和器官灌注仍不能维持,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指征;对于威胁生命的低血压,即使低容量状态尚未纠正,也应及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Grade E B.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一线药物 Grade D C.小剂量多巴胺对重症感染者无肾保护作用Grade B

  25. 抗休克治疗---强心与纠酸 3.强心药物的使用 心率加快、升压效果不好的患者,可以使用洋地黄类强心药物。西地兰0.4 mg,加入10%葡萄糖液体20ml中,缓慢静脉推入。可以重复给药,视病情每次给与0.2~0.4mg。 4.纠正酸中毒 可静脉补充5%碳酸氢钠,但应注意避免碱中毒。最好有血气分析结果指导治疗

  26. 抗休克治疗---糖皮质激素 5.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发病前3天,琥珀酸氢化可的松100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入,Tid 经足够液体复苏,但仍需应用缩血管药物维持血压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推荐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氢化可的松200-300mg/d,分3~4 次静点,连用7d Grade C a. 对于感染性休克,不需作ACTH应激试验就可应用激素 Grade E b. 休克改善后,激素应减量 Grade E

  27. No. (%) Variable Placebo Steroids P Value No. of patients 115 114 28-day mortality 73(63) 60(53) 0.04 ICU mortality 81(70) 66(58) 0.02 Hospital mortality 83(72) 70(61) 0.04 1-yr mortality 88(77) 77(68) 0.07 Mortality rate Annane D, et al. JAMA 2002;288:862-871

  28. 临床救治--DIC的处理 患者有出血表现,血小板减少或进行性下降,PT延长3秒以上,应高度怀疑DIC存在。本案之DIC的治疗原则:原发病治疗(抗生素),支持替代治疗,必要时肝素抗凝治疗。 替代治疗:每天至少输注新鲜血浆400ml,至PT恢复正常;如果患者血小板数小于50×109/L,先输注单采血小板1单位;血小板数小于30×109/L时,1次性输注单采血小板2个单位。 肝素抗凝:如果经过以上积极替代治疗1天后出血症状不改善,血小板数和PT不能恢复正常,在继续替代输注治疗基础上可以给予肝素抗凝治疗。方法:(1)普通肝素钠25mg,皮下注射,Q12h;或者(2)低分子肝素:60 IU/kg(如用速避凝0.3~0.4 ml),Q12h。肝素使用期限为出血明显改善,血小板数和PT恢复正常。

  29. 临床救治-急性肾衰的防治 • 早期抗休克治疗, 保证肾脏灌注 2. 利尿剂的使用 3. 肾脏替代 患者血肌酐>442umol/L或少尿,而且循环稳定,可采用血液透析治疗。 若循环不稳定,或存在严重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有条件的应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30. 血液净化 vs CRRT

  31. CRRT指征与时机 1. 液体过负荷-保持水平衡 2. 代谢产物堆积(氮质血症)-清除代谢产物 3. 严重的酸碱失衡-恢复酸碱失衡 4. 严重的电介质紊乱-恢复电介质平衡 5. 容量治疗受限-营养支持,补充胶体 6.严重的组织器官水肿 7.炎症反应-清除或吸附炎症介质 8.中毒-清除毒物或药物 9.恶性高热-降温 Bellomo R and Ronco C. Crit Care, 2000,4:339-345

  32. 临床救治-脑膜炎的处理 1.颅内高压的处理: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快速静脉注射,每4—8小时一次,病情好转改为12小时一次。严重患者在注射甘露醇的间歇可以使用速尿20—100mg,或50%葡萄糖注射液40—60ml, 静脉注射。 脱水治疗应注意患者容量状态,避免血容量不足引起血压下降和肾脏功能损害。 2.抽搐惊厥的处理:对抽搐惊厥患者,可以使用苯巴比妥钠100mg,肌肉注射,8—12小时一次。也可使用安定10mg,缓慢静脉注射,注意患者呼吸。必要时10%水合氯醛20—40ml,口服或灌肠。 保证有效循环血量, 避免休克和肾脏功能损害

  33. 临床救治-ARDS的治疗 1.吸氧 2.无创机械通气

  34. 临床救治-ARDS的治疗 3.有创机械通气 以较小的VT(如6ml/kg标准体重VT)为调节起点,以保证Ppla<30cmH2O Grade B

  35. 临床救治-急性肝损害的防治 • 保肝利胆 • 保证肝脏血流灌注 • 维持肠道屏障

  36. 小 结 • 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 早期识别休克和DIC, 并给予积极防治 • 以最短时间复苏休克, 维持脏器灌注 • 积极高流量CRRT • 积极实施器官功能支持, 维持内环境稳定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