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南宋偏安

南宋偏安. 南宋偏安的背景. 金朝的堀起 五代時分為南北女真 公元 1115 年 , 完顏阿骨打稱帝 , 改國號大金 原為女真族. 北宋的滅亡. 聯金滅遼 : 公元 1117 年與金約定滅遼 , 是為“海上之盟” 共同出兵 : 公元 1122 年 , 宋每戰敗北 , 金節節勝利 消滅遼國 : 公元 1125 年 , 但宋不能收回“燕雲十六州” 北宋滅亡 : 靖康之難 : 公元 1126, 金攻陷開封府. 金 滅 遼 攻 宋 圖. 金朝 游牧民族 , 善於騎射 軍政合一 , 兵力強大 節節勝利 , 士氣高昂. 北宋 君臣苟安 , 黨爭不息

Download Presentation

南宋偏安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南宋偏安

  2. 南宋偏安的背景 • 金朝的堀起 • 五代時分為南北女真 • 公元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改國號大金 • 原為女真族

  3. 北宋的滅亡 • 聯金滅遼:公元1117年與金約定滅遼,是為“海上之盟” • 共同出兵:公元1122年,宋每戰敗北,金節節勝利 • 消滅遼國:公元1125年,但宋不能收回“燕雲十六州” • 北宋滅亡:靖康之難: • 公元1126,金攻陷開封府

  4. 滅 遼 攻 宋 圖

  5. 金朝 游牧民族,善於騎射 軍政合一,兵力強大 節節勝利,士氣高昂 北宋 君臣苟安,黨爭不息 集中軍權,軍隊差劣 失卻緩衝,門戶大開 宋金實力比較 北宋滅亡!!!

  6. 南宋的建立 • 宋高宗的即位 • 公元1127年,趙構即位於應天府,是為宋高宗 • 公元1138年,定都臨安

  7. 南宋建立的經過 • 靖康1126 ﹐金兵包圍東京城 • 欽宗任康王趙構為元帥﹐陳遘為元帥﹐宗澤﹑汪伯彥為副元帥。 • 十二月初一﹐趙構設元帥府﹐聚兵分五路救援開封﹐自己逃至大名府﹐又往東平府﹐再逃向濟州。 • 是月京城失陷﹐十二月初二﹐欽宗向金人 奉上降表。 • 靖康1127 ﹐金廢宋徽﹑欽二帝為庶人﹐立張邦昌為楚帝, 撤兵北歸。 • 金兵一退﹐軍民和朝廷舊臣不再擁戴張邦昌﹐同時各路兵馬紛至沓來﹐聲討張邦昌。宋元祐皇后入宮﹑垂簾聽政﹐迎奉康王趙構。四月﹐元祐皇后勸康王即帝位。五月初一﹐趙構于應天府登基﹐改元建炎﹐重建了宋王朝﹐史稱“南宋” 。

  8. 宋高宗第一次南逃示意圖

  9. 黃天蕩之役 • 建炎四年(一一三○年)﹕ 韓世忠及夫人梁紅玉在鎮江一帶阻金將兀朮渡江北還,堵截金兵凡四 十八日 。

  10. 岳飛的生平 • 岳飛(1103-1142), 字鵬舉,相州湯陰人,為宋朝名將。 • 岳飛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金兵非常害怕「岳家軍」,人們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11. 南宋與金大戰示意圖

  12. 南宋抗金結果 1.岳飛被高宗召回,後被殺“莫須有” 2.宋與金訂立“紹興和議”(公元1141年)  金人進逼逐漸減弱 南宋政府得以偏安

  13. “紹興和議”要點 • 宋奉表稱臣於金,金冊宋主為皇帝。 • 每逢金主生日及元旦,宋均須遺使稱賀。 • 宋每歲向金國輸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 在泗州交納。 • 宋割唐、 鄧二、秦二州之半給金。 • 宋金兩國,東起淮水中流、西至大散關為界。 • 金歸回還徽宗梓宮,送回高宗生母韋氏。

  14. 討論問題 如果岳飛沒有被害,後來的南宋政局會受影響嗎?

  15. 宋 金 的 疆 域 圖

  16. 建炎(高宗年號)之際,金兵洶湧南下,所向披靡,然其鋒越長江後,已成強弩之末,雖能入海窮追高宗,但終未能滅宋而北返。結果南宋轉危為安,偏安江左達百多年。南宋地位趨穩,是基於下列之原因:建炎(高宗年號)之際,金兵洶湧南下,所向披靡,然其鋒越長江後,已成強弩之末,雖能入海窮追高宗,但終未能滅宋而北返。結果南宋轉危為安,偏安江左達百多年。南宋地位趨穩,是基於下列之原因: 1)地理優勢 2)文化優勢 3)金人內亂 4)兀朮受挫 5)名將輩出 6)義軍抗擊 7)經濟支持 8)蒙古崛興 南宋得以偏安的原因

  17. 南宋未能北定中原之原因 • 南宋紹興年間,有岳飛、韓世忠、吳玠、吳璘、劉琦等一批抗金名將,曾屢屢擊敗金人,但宋室終不能恢復中原、收復河北失土,只能與金訂下可恥的屈辱約維持偏安之局,其原因大致如下: 4)猜忌武將 5)金國勢盛 6)人心安逸 1)高宗私心 2)主和盛勢 3)人才喪失

  18. 南宋之滅亡 • 1. 南宋中期,宰相史彌遠和賈似道先後弄權,殘害忠良,使國事日非。 • 2. 宋理宗時,南宋聯蒙古滅金,金亡後,南宋及蒙古接壤,兩國開始衝突。 • 3. 宋恭帝時,元世祖(忽必烈)派軍攻宋,直入南宋的都城臨安,擄宋恭帝北去。宋末三傑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先後擁立帝、帝昺,繼續抗戰,但終歸失敗。最後文天祥被俘不屈,殺身成仁,陸秀夫兵敗崖山,背著帝昺投海殉難,張世傑亦覆舟海上而死。 • 4. 南宋自高宗至帝昺殉國,共歷一百五十二年(公元1127年至1279年)。

  19. 南宋衰亡之原因 • 甲:政治方面: • 1.高宗恐徽、欽二帝還京,為保帝位,力主和議,嗣後君主亦多只求偏安,造成積弱不振之局面。 • 2.南宋諸帝秉承北宋之中央集權及重文輕武政策,壓制軍將,造成國力衰竭。 • 3.佞臣秦檜、韓侂胄、史彌遠、賈似道等先後亂政,殺害忠良,力圖苟安,朝政每下愈況。

  20. 南宋衰亡之原因 乙:對外政策方面: 4.宋室君臣對外和戰不定,內部失卻協調,予外敵可乘之機。 5.理宗聯蒙古滅金,南宋盡失緩衝,卒至滅亡。

  21. 東晉 東晉/南宋優點 1.東晉先後有王導、謝安等賢相輔政,獎拔才俊,安撫臣庶,故能穩定大局 2.王導悉心調和南渡北方世族及江南豪門,使其共同支持司馬氏政權,匡扶晉室 3.江南自三國孫氏經營,已經開發,及至永嘉之亂,中原世族紛紛南移,戶口殷實,經濟更形繁榮,足以支持東晉政權 4.東晉立國後,祖逖、桓溫等先後北伐,牽制胡人;其餘淝水之戰,更使前秦瓦解,北方陷於混亂,晉室得以喘息 1.北宋亡後,中原地方之軍民,不甘受外族統治,組成義軍,頗具聲勢,牽制金人 2.宋將岳飛等屢挫金兵,宋軍聲威與士氣大振,加以宋有長江天險,金人又不擅水戰,未敢輕言南下 東晉與南宋偏安的原因 南宋

  22. 五胡十六國/金 弱點 -- 1.金因無法統治關係,立劉豫為傀儡,統治北方,而劉豫無能,宋室乃獲喘息之機會 2.金熙宗時,已有大臣力主與宋結盟,但主戰派之兀朮得勢,戰事再起,及兀朮為宋軍所敗,宋金和約遂成 3.南宋初年,蒙古崛興於漠北,對金構成威脅,金人多次與蒙古交戰均失利,為保北境,乃暫緩南進 東晉與南宋偏安的原因 東晉 南宋

  23. 東晉 東晉/南宋弱點 1.東晉雖屢次北伐,朝廷恐北伐諸將跋扈難制,未予積極支持,北伐多告失敗 2.淝水戰後,晉室政局較為穩定,經濟繁榮,君臣大都安於小康局面,無意北伐 3.世家大族專橫驕縱,漠視中央政令;而南方之新興大族為保持地位,更不欲王室北伐 4.東晉內亂迭起,王敦、蘇峻、桓溫等相繼作亂,晉室元氣大傷 1.南宋初年,名將輩出,屢破金兵,但宋高宗深恐諸將功高難制,徽、欽二宗回京更令帝位不保,乃收諸將兵權,力主議和 2.江南山川秀美,偏安既久,南宋臣民遂樂不思蜀,規復中原之志日萎 3.南宋初年,朝中大臣和戰不定;秦檜等迎合帝意,力主和議,斥逐主戰大臣,殘害忠良,致未能規復中原 東晉與南宋北伐失敗的原因 南宋

  24. 五胡十六國/金 優點 -- 金國滅遼吞宋,國勢強盛,至金世宗修明內政,任用賢才,南宋更難圓規復中原之望 東晉與南宋北伐失敗的原因

  25. ~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