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常用文言虛詞舉例

常用文言虛詞舉例. 比 曾 誠  但 而  爾 耳  夫  蓋  故 何 乎  即 將  可  乃  其 且 然 若 是 所  微 惟  為 向 焉  耶  也 以 矣  因  於 與  雲 哉 則  者 之 諸 自. 【 但 】. 表示轉折,相當於「但是」、「只是」、「不過」、「可是」、「然而」等。與白話文的用法相近。 相當於「只」、「僅僅」。 相當於「只管」、「儘管」。 相當於「只要」。. 應用練習. 鞏固練習. 應用練習 未有. 鞏固練習 未有. 【 而 】. 表示順接關係,相當於「就」、「便」、「才」;或表示並列關係,相當於「而且」等。有時不能譯出。

deo
Download Presentation

常用文言虛詞舉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常用文言虛詞舉例 比 曾 誠 但而 爾 耳 夫 蓋 故何乎 即 將 可 乃 其且然若是所 微 惟 為向焉 耶 也以矣 因 於與 雲 哉 則 者之諸自

  2. 【但】 • 表示轉折,相當於「但是」、「只是」、「不過」、「可是」、「然而」等。與白話文的用法相近。 • 相當於「只」、「僅僅」。 • 相當於「只管」、「儘管」。 • 相當於「只要」。 應用練習 鞏固練習 應用練習 • 未有 鞏固練習 • 未有

  3. 【而】 • 表示順接關係,相當於「就」、「便」、「才」;或表示並列關係,相當於「而且」等。有時不能譯出。 • 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卻」、「然而」、「可是」、「但是」、「反而」、「不過」等。 • 表示因果關係,相當於「因而」。 • 表示假設關係,相當於「如果」。 • 表示修飾關係,相當於「著」、「地」,有些不能譯出。 • 相當於「你」、「你的」。 應用練習 鞏固練習 應用練習 • 北上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愚公移山 •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 ( )愚公移山 鞏固練習 「而」所連接的兩項,那句連接詞與詞,短語與短語,分句與分句,試在括號內加以説明: •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短語與短語).時而獻焉。(詞與詞) 下面句子中的「而」表示什麽關係(並列、偏正、順承、轉接)?請在括號內説明: • 泉香而酒洌。(並列) • 臨溪而漁。(偏正) • 雜然而前陳。(偏正) • 秀其外而慧其中。(並列) • 此文綱舉目張,有條而不紊。(順承) •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轉接)

  4. 【夫】 • 放在句首,表示議論開端,有人稱爲「發語詞」。現代漢語沒有這中心形式,譯爲白話時可省略。 • 放在句中,起舒緩語氣的作用,可以不必譯出。 • 放在句尾,表示語氣,相當於「啊」、「吧」、「嗎」等。 • 相當於「這個(些)」、「那個(些)」。 • 「夫」與「且」組合成「夫且」,表示要進一步發表議論,大致相當於「再説」,也可不譯出。 應用練習 鞏固練習 應用練習 • 未有 鞏固練習 • 未有

  5. 【故】 • 表示因果關係,相當於「所以」、「因此」。 • 相當於「仍舊」、「故意」、「特地」、「本來」、「原來」。 • 相當於「從前」、「過去的」。 • 相當於「舊情」、「友誼」,或相當於「原因」、「緣故」。 • 「以故」、「是故」相當於「因此」、「所以」。 應用練習 鞏固練習 應用練習 • 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木蘭辭 鞏固練習 下列句中的「故」,哪個是實詞?哪個是虛詞?請把虛詞用橫線劃出來。 • 燕太子丹,故嘗質於趙。() • 故步自封。() • 我必有罪,故天以此罰我也。() • 奉行故事。() • 依然故我。()

  6. 【何】 • 表示疑問,相當於「是什麽」、「爲什麽」、「哪」、「怎麽」,或表示感嘆,相當於「多麽」等。 • 「何」的結合語很多,如「何如」、「何若」(相當於「怎麽樣」),「幾何」(相當於「多少」),「無何」(相當於「不久」),「一何」(相當於「爲什麽」、「多麽」),「何其」(相當於「爲什麽」),「奈何」、「奈……何」(相當於「怎麽」、「把……怎麽辦」),「如……何」(相當於「把……怎麽樣呢」),「何以……為」(相當於「要……做什麽」)等等。 應用練習 鞏固練習 應用練習 • 未有 鞏固練習 • 未有

  7. 【乎】 • 表示疑問,相當於「嗎」、「呢」;表示推測,相當於「吧」。 • 表示感嘆,相當於「啊」、「呀」。 • 相當於「於」,可譯爲「在」、「從」。 應用練習 鞏固練習 應用練習 • 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 )愚公移山 鞏固練習 分辨下列句中的「乎」是助詞還是介詞?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介詞) 下面各句,哪一句是疑問句,哪一句是反問句? •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反問)(反問) • 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反問)

  8. 【可】 • 相當於「能」、「可以」、「應該」。 • 相當於「大概」、「大約」。 • 相當於「豈」、「難道」、「哪能」。 • 相當於「正」、「當」、「恰」、「稱」、「合」等。 應用練習 鞏固練習 應用練習 • 未有 鞏固練習 • 未有

  9. 【其】 • 相當於「他」、「他的」、「他們」、「他們的」。 • 相當於「那」、「那些」、「其中」、「那中間的」。 • 相當於「大概」、「恐怕」。 • 相當於「一定」、「應該」、「還是……吧」,有時不能譯出。 • 相當於「豈」、「難道」。 • 相當於「還是」,用於選擇問句中。 • 用來協調音節,湊足字數,沒有什麽具體意義。 應用練習 鞏固練習 應用練習 • 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 )愚公移山 鞏固練習 •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鄭人)(鄭人) • 畜貓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盜也。(貓)(狗) • 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良藥) • 忠言拂於耳,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忠言)

  10. 【且】 • 相當於「尚且」、「連……都」。 • 相當於「暫且」、「姑且」。 • 相當於「將近」、「快要」。 • 相當於「而且」、「況且」。 • 相當於「又……又」、「一方面……一方面」。 • 相當於「還是」,用於選擇問句。 應用練習 鞏固練習 應用練習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鞏固練習 試分辨下列句中的「且」,哪個用作連詞,哪個用作副詞?在括弧內說明: • 北上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詞) • 先生倉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卻。(連詞)(連詞) • 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連詞)

  11. 【然】 • 相當於「然而」、「但是」。 • 相當於「這樣」、「如此」。有引申為「是這樣」、「如你所說」、「是的」、「對」、「好」,作應對語。有時又可譯爲「同意」、「贊成」、「答應」。 • 加在形容詞、副詞後面,相當於「的」、「地」、「……的樣子」,或者不必譯出。 • 組成「若……然」的格式,相當於「像......的樣子」、「同……一樣」。 • 「當然」相當於「應當如此」,「雖然」相當於「雖説如此」,「不然」相當如「不是如此」,「然則」相當於「這樣就」、「既然這樣,那麽」,「然而」相當於「雖然這樣,可是」、「但是」,「 然後」相當於「這以後」。 應用練習 鞏固練習 應用練習 • 雜然相許。( )愚公移山 鞏固練習 • 未有

  12. 【若】 • 相當於「你」、「你的」。 • 相當於「這個」、「這樣」、「如此」。 • 相當於「如果」、「假若」。 • 相當於「如」、「像」、「好似」。 • 相當於「或者」。 • 「若夫」、「至若」、「乃至」 相當於「至於」、「像那」、「要說那」、「至於説到」。常為另起一端的發語詞。 應用練習 鞏固練習 應用練習 • 未有 鞏固練習 • 未有

  13. 【是】 • 與「此」、「斯」同義,相當於「這」、「這人」、「這個」、「這種」等。 • 用在提前的賓語和動詞之間,作爲賓語提前的標誌。而且常和「唯」結合,組成「唯……是……」的格式。 • 東漢以後,「是」字逐漸作判斷詞用,接近於現代漢語的「是」字用法。 • 「是以」 相當於「因此」、「所以」。「是故」 相當於「爲了這個緣故」、「所以」。「由是」 相當於「因此」、「從此」。 應用練習 鞏固練習 應用練習 •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木蘭辭 • 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蘭辭 鞏固練習 試將下列句子中的「是」,譯成現代漢語填在括號裏: • 是(這裡)吾劍之所從墜。 • 是(這種)氣也,寓於尋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 • 是(這樣)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 • 是(這樣的人)可謂善學者矣。

  14. 【所】 • 放在動詞或介詞之前,組成所字結構,作用相當於一個名詞性詞組。如「所見」相當於「看到的東西」,「所聞」相當於「聽到的話」。如果「所」字後面是及物動詞所組成的動賓關係的詞,如「所持劍」、「所言事」,由於「所」字的作用,「持」與「劍」,「言」與「事」之間已不是動賓關係,而是修飾關係,相當於「所持之劍」、「所言之事」。 • 「為所」、「為……所」相當於「被」。 • 「何所……」是「所……(者)(為)何」的壓縮和倒裝。如「何所求」 相當於「所求者爲何」。即「求的東西是什麽」。「何所求」與「何求」意思雖然差不多,但是語法結構不同。「何所求」是一個主謂結構,主語是「所求(者)」,謂語是「何」。由於古代漢語疑問代詞一般不放在句尾,所以「何」字倒置於主語「所求」之前。「何求」是一個動賓結構,「求」是動詞,「何」是疑問代詞作賓語,古代漢語要求將它放在動詞之前。 • 「所以」與現代漢語裏的「因爲……所以」的用法不同。一,相當於「理由」‘「道理」;二,相當於「……的緣故(原因)」;三,相當於「用來……的工具(東西、方法)」。 • 「所」放在數詞或數量詞之後,表約數,相當於「左右」等。 應用練習 鞏固練習 應用練習 • 未有 鞏固練習 試將下列動詞(有些是形容詞轉化為動詞)選擇填充在「所」字的後面: 種 見 短 好 賊 尊 聞 思 觸 履 欲 • 女亦無所有思,女亦無所憶。 • 可汗問所欲。

  15. 【為】 • 相當於「給」、「替」。 • 相當於「向」、「對」。 • 相當於「因爲」、「爲了」。 • 相當於「被」。 • 「為……所」, 相當於「被」。 • 相當於「假若」、「如果」。 • 相當於「是」、「就是」。 • 相當於「有」。 • 相當於「叫做」。 • 相當於「做」、「幹」。 • 相當於「變爲」、「成爲」。 • 「以爲」 相當於「認爲」,與白話中的「以爲」相同。 • 「以……爲」相當於「把……當作……」。有時介詞「以」後賓語省略,就緊縮為「以爲……」格式。 • 「爲……何」、(「……做什麽」或「爲什麽……」)「何以……為」(「要……做什麽」)、「奚以……為」(「要……做什麽」)表示反問。 應用練習 鞏固練習 應用練習 •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木蘭辭 鞏固練習 下麵的「為」字,哪個是實詞,哪個是虛詞?將虛詞用橫線在「為」下劃出來,並在括弧中說明等於白話裏的什麼詞。 • 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替) • 見義不為,無勇也。(實詞不必劃) • 兔不可複得,而身為宋國笑。(被) 分辨下列各句中的「為」,哪個表示目的,哪個表示原因,請在括弧中說明。 • 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目的)(目的) • 雖大,匠者不顧,為其無用也。(原因) • 為天下興利除害。(目的)

  16. 【向】 • 相當於「朝」、「對著」。 • 相當於「剛才」、「以前」。 • 相當於「如果」、「假設」。有時也寫作「向使」、「鄉使」。 應用練習 鞏固練習 應用練習 • 未有 鞏固練習 • 未有

  17. 【焉】 • 作代詞「之」字用。相當於「他」、「他們」。 • 等於「於之」,可譯爲「于此」、「向那裏」、「在這上面」等。 • 相當於「在哪裏」、「怎麽……呢」等。表示疑問。 • 表示語氣,可譯爲「了」、「啦」、「哩」等,或者用來舒緩文氣,譯不出。 應用練習 鞏固練習 應用練習 • 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 鞏固練習 請分辨下列句中的「焉」,是代人、代事、代物,還是代地? • 永之人爭奔走焉。(代事,捕蛇這回事) 「焉」相當「於 + 是」,請看下列各句中的「焉」,代替什麽? • 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冀南,漢陰,無隴斷) •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不再從這裡出去過)

  18. 【也】 • 表示判斷,可譯爲「是」。有時與「者」字配合。否定句與「非」字配合。 • 表示因果。説明原因的,可譯爲「是因爲……」;説明結果的,可譯爲「所以……」。 • 表示確認事實,深信不疑,加強肯定或否定語氣,一般譯不出。 • 用於祈使句句末,可譯爲「啊」、「吧」。 • 用於疑問句句末,前邊常有疑問詞「何」、「焉」等與之配合。 • 放在句中,表示停頓,協調音節,舒緩語氣。 應用練習 鞏固練習 應用練習 •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移山 •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愚公移山 •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 )愚公移山 鞏固練習 下列各句,「也」字都放在句尾,請分辨哪句表示肯定,哪句表示否定,哪句表示判斷? •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判斷) •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肯定)(肯定) • 此天之忘我,非戰之罪也。(否定) 下列各句,「也」字都放在句尾,哪句表示疑問,哪句表示祈使,哪句表示感嘆? • 1、嫂何前倨而後恭也?(疑問)

  19. 【以】 • 相當於「用」、「拿」、「把」、「憑」等。 • 相當於「因爲」、「爲了」。 • 相當於「率領」,它的賓語限於與「人」有關的名詞。 • 相當於「在」、「於」。 • 相當於「此」、「這」、「這麽」。 • 連接動詞活動此性詞組,後一行爲是前一行爲的目的。可譯爲「來」。 • 連接動詞或動詞性詞組,後一行爲是前一行爲的結果。可譯爲「以致」、「因而」。 • 連接壯語和謂語,可譯爲「地」、「著」、「而」等。 • 連接兩個並列成分,可譯爲「又」、「而」。 • 表示論事的標準,可譯爲「以……論」、「按……」。 應用練習 鞏固練習 應用練習 •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 ( )愚公移山 • 「以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 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 河曲智叟亡以應。( )愚公移山 鞏固練習 分辨下面各句裏的「以」是介詞還是連詞,填入括號內: •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介詞) • 薄賦斂,廣積蓄,以實倉廩,備水旱。(連詞) 把下面有橫綫的詞換用「以」字寫在括號內,並説明是介詞或連詞: • 吾所以為此者,以( )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介詞) • 不以( )物喜,不以( )己悲。(介詞) •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 )入。(連詞)

  20. 【矣】 • 用於陳述句句末,表示已然的事,相當於「了」、「已經……了」、「現在……了」。 • 用於陳述句句末,表示將然的事。或説明一種假設的結果,常與「則」字相呼應。可譯爲「了」。 • 用於祈使句句末,可譯爲「吧」。 • 用於感嘆句句末,可譯爲「啊」、「啦」。 • 用於疑問句句末,可譯爲「呢」、「啦」。 應用練習 鞏固練習 應用練習 • 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鞏固練習 請分辨下列句中的「矣」,是表示已經怎樣,還是表示將要怎樣?在括號內填上「已經」或「將要」。 • 出我囊,解我縛,拔矢我臂,我將逝矣。(將要)

  21. 【於】 • 表示處所、時間。相當於「在」、「到」、「從」。 • 表示情況比較,相當於「跟……」、「比……更」。 • 表示動作對象,相當於「向」、「給」等。 • 用在被動句中,相當於「被」。 • 用在形容詞或形容詞性詞組之後,可譯爲「在……方面」、「對於」,或者譯不出。 應用練習 鞏固練習 鞏固練習 「於」既然是介詞,它就可以組成介賓短語,或放在動詞之前作狀語,或放在動詞之後作補語。下列各句,哪句是作狀語,哪句是作補語,請填入括號內: • 龐涓死於此樹之下。(補語) • 於垂髫種此,即於樹上刻詩以紀年。(狀語) • 趙簡子大獵於中山。(補語) • 廉頗以勇氣聞於諸侯。(補語) 下列各句中的「於」字,哪個作「在」解,哪個作「對」解? • 然倉皇中不可落於敵人之手以死。(在) • 遇之於途(即途)。(在) • 何其厚於己而薄於君哉?(對)(對) • 遷客騷人,多會於此。(在) 下列句中,哪個「於」表示比較,哪個「於」表示被動? •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比較)(比較) • 苛政猛於虎也。(比較) • 吾不能擧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被動) 應用練習 • 以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 )愚公移山

  22. 【與】 • 相當於「和」,表示並列關係。 • 相當於「對」、「向」、「同」、「給」、「替」等。 • 相當於「給與」、「給予」。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可譯爲「嗎」、「呢」等;或表示推測兼感嘆,可譯爲「吧」。有時也可寫作「歟」。 • 「與…..寧……」「與其……寧其……」表示比較後的抉擇。可譯爲「與其……寧可……」「與其……倒不如」等。 應用練習 鞏固練習 應用練習 • 未有 鞏固練習 試辨析下列句子中的「與」是連詞還是介詞: • 吾與汝畢力平險。(連詞) • 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介詞) • 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連詞)

  23. 【者】 • 「者」字結構,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的」字結構,起一個名詞的作用。 • 放在數詞之後,表示幾種人(情況、事物),可譯爲「種」、「樣」。 • 放在後置的定語之後,可譯爲「的」。 • 放在主語之後,表示提頓,以待解釋。可以不譯出。有時,組成「有……者」 • 格式,「者」可譯爲「叫……的」。 • 表示假設,可譯爲「如果」。 • 表示原因,可譯爲「原因是」。 應用練習 鞏固練習 應用練習 •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扣石墾壤。( )愚公移山 鞏固練習 下列句子中的「者」,指代什麽?請在括號內加以説明,想説明指代的是人,是事物,還是情況?有的還要具體到何人、何物、何種情況? • 至於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前四個「者」均代人,最後一個「者」代滁人遊的這回事。) •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均指代人) 下列句中,哪些「者」字是表示提頓的,哪些是放在句末,相當於「似的」?請在括號內説明。 • 北上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提頓) • 貌若甚戚者。(似的)

  24. 【之】 • 放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相當於「的」。 • 放在分句的主語和謂語之間,使句子在形式上詞組化,意思上不完整,如果不依賴一定的上下文,就不能獨立存在。 • 放在分句的主語和謂語之間,與「也」字相呼應,表示時間,相當於「......的時候」。 • 放在提前的賓語和動詞之間,作爲賓語提前的標誌。 • 相當於「往」、「到……去」。 • 相當於「他」、「他們」,可指人,亦可指事物。通常用在動詞之後。 • 表示近指,相當於「這」。 • 放在句末,用來調整句子的音節,使之和諧流暢,無實在意義,不必譯出。 應用練習 鞏固練習 應用練習 • 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愚公移山 •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移山 • 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愚公移山 • 以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 )愚公移山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愚公移山 • 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 •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 •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 )愚公移山 • 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愚公移山 鞏固練習 下列各句,哪句的「之」是結構助詞?哪句的「之」是代詞,代什麽?如果作結構助詞,請在括號內寫一個「助」字,如果作代詞,請在括號內寫一「代」字,並說明代何人、何事、何物。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代詞,代「民」) • 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水之無聲,風蕩之鳴。(第二個「之」:代詞,代「草木」;第四個「之」:代詞,代「水」) •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代詞,代「桃花源中人」) 下列各句,哪句是一般的結構助詞,哪句是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使它失去獨立性而成爲主謂短語?試在括號內填上「助詞」字或「主謂間」: • 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助詞) • 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助詞)

  25. 【諸】 • 市「之」和「乎」的合音,相當於「之乎」。常與「有」合用。「有諸」,意爲「有這個嗎?」 • 市「之」和「於」的合音,相當於「之於」。 • 有時,相當於「之」,可譯為「他」,或相當於「於」,可譯為「到」、「在」。 • 相當於「眾」。 應用練習 鞏固練習 應用練習 • 未有 鞏固練習 • 未有

  26. 【自】 • 相當於「自己」。 • 相當於「自然」。 • 相當於「別自」、「另自」。 • 相當於「從」。 • 相當於「即使」、「縱」、「連……也」。 • 「自非」, 相當於「除非」、「如果不是」。 應用練習 鞏固練習 應用練習 • 未有 鞏固練習 • 未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