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第二章 水准测量

第二章 水准测量.  水准测量原理.  水准仪和水准尺.  水准测量方法.  三、四等 水准测量高程.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水准测量误差. 前视. 后视. 水准尺. 前进方向. 水准尺. b. B. a. h ab. A. H i. (水平视线高程= H A +a). H B. H A. §2.1 水准测量原理. 大 地 水 准 面. ● 地面上 A、B 两点之间的高差. h ab = a - b. ● 若已知 H A , 求 H B.

desm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水准测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仪和水准尺 水准测量方法  三、四等水准测量高程 •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 水准测量误差

  2. 前视 后视 水准尺 前进方向 水准尺 b B a hab A Hi (水平视线高程=HA+a) HB HA §2.1 水准测量原理 大 地 水 准 面

  3. ● 地面上A、B两点之间的高差 hab= a - b ● 若已知 HA,求 HB ★高差法 HB= HA+ hab ★仪高法: HB= (HA+a)- b = H i - b

  4. §2.2 水准仪和水准尺 水准仪及水准尺的设计与制造 水准仪品种很多 激光水准仪 电子水准仪 自动安平水准仪 微倾式水准仪

  5. 一、S3级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 圆水准器 符合水准器 基座、望远镜、水准器 基 座: 连接仪器和三脚架,基座上面有一个圆水准器。 望远镜: 符合水准器(用于精平)

  6. 圆水准器 用于仪器的概略整平 水准仪的轴线 竖 轴 圆水准器轴 视 准 轴 管水准器轴

  7. 二、水准尺与尺垫 水准尺的种类 木 质— 有双面尺和塔尺,一般是3m,也有5 m 铝合金— 通常是塔尺结构,一般是3m 铟刚尺— 通常是单面尺,一般是3m或是2 m

  8. §2 .3 水准测量方法 一、水准仪的技术操作 用脚螺旋整平圆气泡 1. 粗平: 2. 瞄准: 使用粗瞄器,认真消除视差 3. 精平: 用上下微倾螺旋使符合气泡居中 4. 读数: 读取横丝上的读数,必须读取四位数字

  9. 二、水准测量检核方法 1. 测站检核 两台仪器法 两次测得的高差之差 必须小于5 mm 变动仪高法 采用双面尺

  10. BMA BMB 2 1 2. 线路检核 附合水准路线 从一个已知水准点出发经过各待测水准点附合另一个已知水准点上。

  11. BMA 1 3 2 闭合水准路线 从一个已知水准点出发经过各待测水准点后又回到该已知水准点上。

  12. 1 BMA 2 往 测 返 测 往返观测 比较往返观测高差

  13. §2.4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 1.附合水准路线测量计算 高差闭合差计算 fh 容许误差 fh容 闭合差调整 2.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

  14. §2.5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一、水准仪的轴线 1. 竖轴(VV) : 望远镜的旋转轴。 2. 圆水准器轴(V′V′ ) : 过零点的球面法线 3. 水准管轴(LL): 过零点作水准管圆弧切线。 4. 视准轴(CC): 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

  15. 二、水准仪轴线必须满足的条件 1. 圆水准器轴平行于竖轴(V′V′‖VV) 2. 十字丝横丝垂直于竖轴 3. 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 LL‖CC)

  16. 三、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1、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轴的检验和校正 (1)检验: (2) 校正

  17. 2. 十字丝横丝垂直于竖轴的检验和校正 (1)检验 (2)校正

  18. a1 b1 i i B A 3 . 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检验和校正 (1)检验

  19. a2 b2 a0 B A

  20. (3)校正 转动上下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的中丝对准 A 尺上的正确读数a0 ,这时水准管器泡不再居中,用校正针拨动水准管一端上、下两个校正螺旋,使气泡居中,反复多次,使条件满足为止。

  21. §2.6 水准测量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 一、仪器误差 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 水准尺分划误差 水准尺零点误差 二、观测误差 水准管气泡居中误差 视差 水准尺估读 十字丝压线误差 水准尺倾斜误差 尺垫下沉及

  22. 三、外界因数的影响 太阳直射、风力、能见度等 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影响 • 地球曲率的影响: 大气折光的影响: r :有正负 综合两项的影响: 注意:水准测量尽量前后视距相等,可消除此项误差

  23. 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的影响

  24. §2.7 三、四等水准测量 当所求水准点的精度要求较高时,普通水准测量就达不到精度要求,因此必须采取高等级的水准测量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除用于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加密外,还常用作小地区的首级高程控制,以及工程建设地区内工程测量和变形观测的基本控制。。

  25. 等级 标准视线长度(m) 前后视距差 (m) 前后视距累计差(m) 红黑面读数差(mm) 红黑面高差之差 (mm) 三 四 75 100 3.0 5.0 5.0 10.0 2.0 3.0 3.0 5.0 我们主要学习观测步骤及检核要求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使用的水准尺,通是双面水 准尺。两根标尺黑面的尺底均为0,红面的尺 底一根为4.687m,一根为4.787m。 二、视线长度和读数误差的限差及高差闭合差的规 定见表

  26. 三、观测步骤及检核要求 • (一)在起点与第一个立尺点中间设站 • 三等:后——前——前——后 • 四等:后——后——前——前 • 1. 后视黑面尺—读取下、上丝读数,中丝。 • 2. 前视黑面尺—读取下、上丝读数,中丝。 • 3. 读取—前视红面尺中丝读数 • 4. 读取—后视红面尺中丝读数

  27. (二)当测站观测记录完毕随即计算, 不得搬站(本次实验D视距≈20m为宜) • 1. 前、后视距: D视距=100×(下-上)m • 2. 前、后视距差: △D=D后-D≤ 3.0m • 3. 前、后视距累积差:∑ △D ≤ 10.0m • 4. 前视中丝红面-前视中丝黑面 • =4687±3mm(或4787±3mm) • 5. 后视中丝红面-后视中丝黑面 • =4687±3mm(或4787±3mm) 两根尺子是前视、后视尺交替使用

  28. (三)计算高差 • 1. 后视中丝(黑面)-前视中丝(黑面)=h1 • 2. 后视中丝(红面)-前视中丝(红面)=h2 3. 两高差之差:h1- h2≤ 5mm ±100 mm 4. 计算高差平均数: h平=(h1 +h2±0.1m)/2 (四)依次设站同样方法施测其它各站

  29. 五、全路线施测完毕后计算 1. 路线总长:(各站后视、前视视距之和) 2. 各站视距差之和应等于最后一站累积视距差 3. 各站后视黑面、红面读数总和 减去 各站前视黑面、红面读数总和 应等于 各站高差(黑面+红面)总和 等于 平均高差总和的两倍 测站数为奇数时,高差总和与平均高差的两倍相差±0.100米

  30. 六、路线闭合差应小于限差要求 fh=± 20 mm 式中L为路线总长,以公里为单位 • 七、观测数据满足要求,则进行各站高差改正 • 八、计算各待定点的高程。 高程计算方法与步骤和普通水准测量方法相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