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授课教师: 王 磊 工作部门:政治理论课部. 专题二 壮阔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1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3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 1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 1 )根本原因:社会矛盾的尖锐 ( 2 )具体表现: 1 )人口膨胀和生产资料匮乏. 2 )百姓的负担沉重. 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 《 备陈民间疾苦疏 》. 起事乱民几于无处不然,而最多且甚者,莫如两粤。. 龙潜海角恐惊天, 暂且偷闲或在渊。 等待风云齐聚会,

devaki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授课教师: 王 磊 工作部门:政治理论课部

  2. 专题二 壮阔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2、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

  3.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社会矛盾的尖锐 (2)具体表现: 1)人口膨胀和生产资料匮乏

  4. 2)百姓的负担沉重 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备陈民间疾苦疏》 起事乱民几于无处不然,而最多且甚者,莫如两粤。

  5. 龙潜海角恐惊天, 暂且偷闲或在渊。 等待风云齐聚会, 飞腾六合定坤乾。 洪秀全《龙潜》 (1814.1.1—1864.6.1)

  6. 2、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革命性的大规模群众运动,所造成的结果: (1)取得胜利,建立一个革命性的新政权。在推动社会进步事业方面有明显成绩,甚至成就有长远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业。 (2)改朝换代,虽无革命性成果,但也调节了一些社会矛盾。 (3)失败了,但是,揭露了原来政权的腐败无能等等一系列矛盾,并且提出了某些有进步意义的主张和要求。虽不成熟,但也有参考价值。 (4)群众运动变质,革命性丧失,仅是一场暴乱。制造了大灾难、大悲剧。

  7. 第一,最早实践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 的历史使命。 中国的南方在反对外国人的斗争中所表现的那种狂热态度本身,虽然表明他们已觉悟到古老的中国遇到极大的危险;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作垂死挣扎,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恩格斯《波斯和中国》

  8. 第二,吸收了西方的文化成果。 第三,主张对外开放政策。 第四,重视发展商业,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9. 3、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1)思想:落后 (2)政治:腐败 (3)经济:掠夺 (4)军事:将乏 (5)伦理:蔑视

  10. 篝火狐鸣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11. “凡有水旱,略不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 ——1852年《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12. 忠王府琼楼玉宇,曲栏洞房,真如神仙窟宅。 ——李鸿章

  13. 太平天国内部矛盾 • 洪秀全与杨秀清之间的矛盾 • 杨秀清与诸王之间的矛盾 • 洪秀全与诸王之间的矛盾 • 各王之间的权力争夺

  14. 1862年太平军浙江侍王李世贤写给他部下的信已透露此事: “我兵心散,不肯力战,势甚可危。又闻各处土匪四起,非十万精兵不足以平之。自吾思之,皆众兄弟杀人放火,势逼使然,非尽关百姓之天良。……从今以后,宜加以爱民,使民不以我为仇。倘时势不佳,尚有藏身退步;否则,兵一失机,我与尔皆死无藏身之地。”

  15. 思考题: 赵尔巽在《清史稿》中认为:“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观点是否正确?试结合有关史实分析评价赵尔巽的这一观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