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教育的有效性与有效的教学

教育的有效性与有效的教学. 主讲人:戚业国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Ygqi@ses.ecnu.edu.cn. 一、教育的制度设计与教学改革. 教育本质是使人社会化的活动,这样的社会化包括: 一是伦理与规范的社会化: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组织,这是教育的第一任务,也是学生失败的原因 ; 二是自我精神世界的社会化:心理的发展与维护,这是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学校的重要问题; 三是生存能力的社会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帮助学生获得安身立命的能力和意愿。. 1 、现代教育产生影响的机制. 教育发生影响的主要机制是: 知识的加工与再现 ----- 教师的教学价值

dex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育的有效性与有效的教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育的有效性与有效的教学 主讲人:戚业国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Ygqi@ses.ecnu.edu.cn

  2. 一、教育的制度设计与教学改革 教育本质是使人社会化的活动,这样的社会化包括: 一是伦理与规范的社会化: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组织,这是教育的第一任务,也是学生失败的原因; 二是自我精神世界的社会化:心理的发展与维护,这是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学校的重要问题; 三是生存能力的社会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帮助学生获得安身立命的能力和意愿。

  3. 1、现代教育产生影响的机制 教育发生影响的主要机制是: • 知识的加工与再现-----教师的教学价值 • 创造一个人际交往环境----生生与师生 • 行为规范选择与内化----家庭、学校与社会 • 成功的收获与激励----信心、兴趣、动力

  4. 2、现代教育体系的设计原理 • 创设一种探究与发展的文化氛围 • 提供师生交流的机会(成人与学生) • 提供同龄人共同学习的条件(同伴效应) • 提供经过加工的知识(学生的消费) • 形成激励机制,使学生获得信心与动机 • 创设体验环境,形成经验 • 建立新的规范,适应社会规范

  5. 3、有效的教育 • 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成就动机(活动) • 提供最适合的知识加工(最适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 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激励,体验成功 • 建立关爱、友善 、适宜的人际交往环境 • 建立适合的学校文化氛围和物质环境

  6. 二、提高教学效能的途径与方法 • 不同课堂的有效性各不相同 • 并不是所有课堂都有效 • 有效的课堂是最有利于高效地实现课堂目标的教学活动

  7. 教学的构成要素 教学内容 知识与教学效能 教师 学生 师生关系与教学效能 学习方式与教学效能 教学手段 教学环境

  8. 影响教学的因素 • 学习方式与课堂教学有效性; • 知识的类型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师生交往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9. (一)学习方式与教学效能 有意义的学习与机械的学习 有意义的学习: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了人为的和实质的联系。 与此相反,不能建立这种联系的就是机械的学习。

  10. 教师的教学 学业成绩 已有知识

  11. 新知识

  12. (二)知识类型与学习变革 • 知识的两种类型: 明确知识:用文字和语言描述的编码知识 默会知识: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知识 • 新课程的课程观与知识观 课程包括了知识、经验与活动 知识包括了明确知识与默会知识

  13. 知识冰山原理:知识如同冰山,明确知识只相当于露出水面的冰块,更多的知识是默会知识,是冰山隐藏在水中的部分。

  14. 教学的新概念 教师 学生 明确知识 言传 明确知识 外显 内化 默会知识 默会知识 意会

  15. (三)师生交往与教学效能 师生交往是影响教学效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师生交往中的“失败循环”是导致众多学生学业失败的主要因素。

  16. (1)教师期望与教学效果 教师期望:教师对自己学生未来行为或学业成绩的推演,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现状了解的基础上的。 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其期望采取的行动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结果。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

  17. 两种教师期望效应 • 自我实现预言期望效应:错误的期望会引起人们把这个错误的期望变成现实的行为。(比如银行危机的传言) • 维持性期望效应:思维定势促使教师维持原有对学生的期望而无视学生的改变。(进步被忽视了,退步没有注意到)

  18. (2)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 • 传递受欢迎的期望及其归因; • 使焦虑降低到最低限度;(如测验) • 适时制造一些紧张气氛; • 对课程投注热情; • 诱发好奇心或制造悬念; • 把抽象的内容个性化、具体化或熟悉化;

  19. 诱发不一致或认知冲突; • 引发学生自己的学习动机; • 陈述学习目标,提供预先组织计划; • 形成与任务相关的思维和问题解决方式; • 把动机和学校氛围融合起来; • 把动机策略融入教学计划。

  20. (3)形成有效课堂交往的策略 • 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惩罚 • 加强非言语交流 • 鼓励学生自治、自立、自尊、自信 • 进行有效提问 • 提供即时的反馈 • 课堂教学中的竞争与合作

  21. 三、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 • 研究表明,大约十种教师的行为与课堂、课堂中的学生密切相关,这些行为影响到课堂的有效性,其中五种可以从过去60年的调查研究中找到证据,另外五种行为已经有了一些证据,而且看起来与有效教学有着合乎逻辑的联系。前五种被认为是教学的关键行为,它们对有效教学至关重要;后五种被认为是教学辅助行为,可以与关键教学行为结合使用,以使它们更好地发挥作用。

  22. 第一,清晰授课 ①告诉学生课时的目标(比如哪些行为是课时的成果,哪些将会作为考核的要求等); ②为学习者提供先行组织者(即当堂的内容与学生过去的知识、经验、体验等联系起来); ③在上课开始时,检查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先前的学习内容(弄清学生对于必备概念的掌握情况,如有必要需重新讲授); ④缓慢而明确地发出指令(必要时重复指令,可以把难以理解把握的指令划分为若干小指令); ⑤知道学生的当前水平,教学适应学生的当前水平或略高于当前水平(要知道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期,要及时通过测验等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 ⑥用举例、图表和示范等方法来解释和澄清(如利用视觉材料辅助解释或强化重点,列举学生熟悉的例子等); ⑦在每一节课结束的时候进行回顾总结。

  23. 第二、多样化教学 ①使用吸引注意力的技巧(如挑战性问题、视觉刺激、举例等),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开始课堂教学; ②通过变化目光接触、语音和手势来展示热情和活力(如改变音高音量、走动、描述性动作等); ③变化呈现方式(如讲演、提问、提供独立练习时间、学生之间的活动等),充分准备用于各种表扬、奖励的用语清单; ④混合使用奖励和强化(如额外加分、口头表扬、主题发言等); ⑤把学生的想法和参与纳入教学的某些方面(如使用间接指导、发散性问题等); ⑥变化提问类型(如提出发散性、聚敛性、试探性等各类问题)。

  24. 第三、任务导向 ①制定的单元或课时计划要反映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围绕目标组织内容)。 ②有效地处理行政性事务的干扰(如参观、捐款等),方法是提前预见这些干扰并安排一些任务,把别的任务推迟到非教学时间。在每小时的课堂时间中,非教学时间不能超过5~10分钟; ③以最小的扰乱代价制止不当行为(如提前制定课堂规则,保证教学时间不受侵扰)。 ④为教学目标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模式(如对知识和理解类目标主要使用直接教学法,而对解决问题的目标主要采用间接教学法等)。 ⑤制定明确的教学进度,清晰说明教学的开始、结束、总结反馈和测验等。

  25. 第四、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①制定规则让学生满足个人的和程序性的需要,不必每次都得到教师的许可; ②教师四处走动,监督学生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并同学生交流,表明你注意到了他们的进步; ③确保所布置的独立作业是有趣的、值得做的,并且要足够简单,让每一个学生无需你的指导就能够完成; ④在黑板上写出当日的进度表,从而使费时活动尽可能减少,比如发指令和组织教学; ⑤充分利用一些资源和活动,它们或者适合于或者高于学生现有的理解水平; ⑥避免时间安排的错误,阻止不当行为的发生或恶化,以免影响其他学生;

  26. 另外,为提高学生有效学习时间的投入,教师的教学行为还应当注意:另外,为提高学生有效学习时间的投入,教师的教学行为还应当注意: ①教学刺激后及时安排练习等活动; ②在一种非评价的气氛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学习反馈; ③必要时采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④使用有意义的口头表扬,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并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⑤监督课堂作业,在独立练习期间频繁地检查进展情况。

  27. 第五、确保学生成功率 ①所建立的单元和课时内容反映先前学习内容(例如,安排课时任务时考虑与任务相关的先前信息); ②在最初的回答之后立即给予纠正(例如,当第一次有人给出粗略的回答后,示范正确回答,并告诉学生如何实现正确回答); ③把教学刺激划分为小块(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消化); ④应该以容易掌握的步骤安排向新材料的过渡(例如,根据先前的主题模式改变教学刺激,使每一节课看起来都像是先前课时的延伸); ⑤变换刺激的呈现节奏,并持续不断地为教学高潮或者关键事件做准备,使用复习、反馈和考试,形成紧张、增减和期待的间隔。

  28. 五种与有效教学的辅助行为 第一、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 。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包括认可、修改、应用、比较和总结学生的回答,从而促进课时目标,并鼓励学生参加。研究表明,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的投入,从而对学生学习产生更大的影响。

  29. 第二、组织结构 。这里的组织结构是指教师用来组织将要呈现的内容,或者总结已经呈现的内容的语言。组织结构用在教学活动或问题之前,则相当于教学上的脚手架。 第三、提问的艺术 。教师的提问可以划分为内容问题和过程问题,内容问题通常是直接的、低层次的、聚敛的、闭合的、事实的;过程问题通常是间接的、高层次的、发散的、开放的、概念的。内容问题让学生直接处理所教的内容,问题的正确答案教师事先知道,答案也直接在课堂上或者书本上出现过,问题不需要解释,也没有更多意义。

  30. 第四、探寻 。探寻指教师用来鼓励学生详细阐述自己或别人答案的陈述,既可以采用泛泛发问的形式,也可以包括其他表达方式,诱导学生澄清答案,探寻某一回答的额外信息,调整学生的回答,使其沿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第五、教师情感。学生能够洞察教师行为背后的情感,并相应地做出反应,如果一个教师对所教的学科感到兴奋,并且通过面部表情、声调的抑扬顿挫、手势以及整体的动作来展示这种兴奋,会比没有这种展示的教师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从这些行为的迹象中能否得到线索,会相应地降低或提高对课堂教学的投入。

  31.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