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寻租设租行为

寻租设租行为. 【 基础知识 】 寻租理论就是权钱交易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它有助于深化人们对政府行为的认识。 一、寻租行为 1 、寻租的概念 (1) 寻租的概念 寻租是人们通过游说、行贿等活动,促使权力拥有者帮助自己确立垄断地位,以获得经济租的活动。. “ 租金 ” 这一概念的本意是指由于供给弹性不足导致的稳定的超额利润,如地租、房租等等。 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某种天然的或社会的原因,使产品供给量的扩大受到限制,从而使市场价格稳定地高于成本而形成的一种长期的超额利润或要素的超额收入。 经济租 = 要素报酬-要素机会成本

Download Presentation

寻租设租行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寻租设租行为 • 【基础知识】 • 寻租理论就是权钱交易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它有助于深化人们对政府行为的认识。 • 一、寻租行为 • 1、寻租的概念 • (1)寻租的概念 • 寻租是人们通过游说、行贿等活动,促使权力拥有者帮助自己确立垄断地位,以获得经济租的活动。

  2. “租金”这一概念的本意是指由于供给弹性不足导致的稳定的超额利润,如地租、房租等等。“租金”这一概念的本意是指由于供给弹性不足导致的稳定的超额利润,如地租、房租等等。 • 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某种天然的或社会的原因,使产品供给量的扩大受到限制,从而使市场价格稳定地高于成本而形成的一种长期的超额利润或要素的超额收入。 • 经济租=要素报酬-要素机会成本 • 如果一个行业是完全竞争的,进入无障碍,那么租金就不会存在。

  3. (2)寻租与寻利的比较 • —寻利:资本投入、技术发明、公平交易等;其结果能增加社会财富。 • —寻租:游说、奉承、行贿等;其结果会浪费社会资源。 • (3)寻租成本 • 直接成本:搜集潜在经济租信息的成本、游说有关人员的成本、贿赂有关人员的成本、维持垄断地位的成本等。 • 间接成本(福利成本):垄断本身所造成的消费者剩余减少。

  4. 图5.1 垄断的社会成本

  5. 2、寻租与DUP • 直接非生产性寻利活动,简称DUP(Directly Unproduction Profit-seeking Activities)。这个概念包括以直接的非生产性方式取得利润的所有活动,这些活动虽然产生金钱收入,但不生产包含在正常效用函数中的产品与劳务,也不生产这些产品与劳务的投入品。DUP概念比寻租概念范围更广。 • DUP可分为以下几种: • 寻求关税好处的院外游说活动; • 寻求收入好处的院外游说活动; • 寻求垄断利益的院外游说活动; • 逃避关税或者走私。

  6. 二、设租成本 • 1、设租的概念 • 设租是指权力拥有者利用权力获取非生产性经济利益。 • 设租可能是无意的,如“先试点后推广”的制度变迁模式。 • 设租可能是被动的。如价格双轨制条件下倒卖物资的行为。 • 设租可能是一种组织行为。如提拔官员“光考察不宣布”,判案“只开庭不宣判”等。 • 设租可以利用职业优势。

  7. 政治创租是指政府官员利用行政干预手段来增加私人企业的利润,人为地创造租金,诱使私人企业向他们贿赂以得到这种租金;政治创租是指政府官员利用行政干预手段来增加私人企业的利润,人为地创造租金,诱使私人企业向他们贿赂以得到这种租金; • 抽租是指政府官员故意提出某项会使私人企业利益受损的政策作为威胁,迫使私人企业割舍一部分既得利益与之分享。 • 设租总与一定的权力联系在一起。由于政府官员又是权力个体的主要代表,因而设租与“腐败”(Corruption)之间没有实质的区别。因为设租和腐败都是以公共权力谋取私利。

  8. 2、设租成本 • (1)经济成本:诱导人们来寻租,造成生产领域中人力资本数量的减少;导致公共部门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 (2)行政成本:导致政府部门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为治理设租活动,又必须设立监督机构、聘用监督人员;还可能危及政府的合法性。 • (3)道德成本:降低官员的公共责任心、社会义务感和道德水准,降低公众对官员的尊重度和信任感。

  9. 三、寻租-设租关系 • 1、合作博弈型寻租-设租关系 • (1)商品交易关系与寻租-设租关系的差异 • 前者:存在于经济市场,公开的竞价交易,合法的交易,增进社会福利。 • 后者:存在于政治领域,隐蔽的幕后交易,非法的交易,社会资源的浪费。 • (2)寻租-设租关系的形成 • 有租可寻:大多存在于熟人之间或亲属之间; • 达成协议:关键是双方如何分配租金; • 风险分担:设法披上合法的外衣, 以子女或亲属的名义获得租金,建立“攻守同盟”。

  10. 2、政府行为与寻租-设租关系 • (1)与政府行为的范围有关。 • (2)与政府行为的具体方式有关。 • (3)与政府行为所受的约束程度有关。 • 例如:转轨时期的寻租设租行为 • (1)租金规模 • 租金规模/国民生产总值,被称为腐败指数。 • 租金规模的计算: • 某一要素或商品的统配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价,乘以统配的数量。把全国各项要素或商品租金加总就是租金规模。

  11. 克鲁格对20世纪60年代印度和土耳其的租金规模占国民生产总值进行估算,结果分别是:1964年的印度为7.5%,1968年的土耳其为15%。克鲁格对20世纪60年代印度和土耳其的租金规模占国民生产总值进行估算,结果分别是:1964年的印度为7.5%,1968年的土耳其为15%。 • 胡和立对中国1988年的租金规模占国民生产总值进行估算,结果是40%;万安培对中国1992年的租金规模占国民生产总值进行估算,结果是32.3%。 • (2)原因分析 • 官员拥有过多的任意处置权; • 政府对微观活动干预过度。

  12. 3、寻租、设租活动的治理 • (1)减少官员以公权谋私利的机会 • 将政府职能范围限定在最小范围; • 实行公共决策的民主化。 • (2)强化监督并对设租者予以严厉惩处 • 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公务员的权责范围; • 要清除超法律因素对执法行为的影响,提高设租者受查处的概率,也能加大处罚力度; • 建立激励性的公务员薪水制度。

  13. 【问题讨论】 • 一、怎样理解寻租的概念? • 1、从外延看,公共选择学派的学者如布坎南等人,给寻租下的定义是:为了争夺人为的财富转移而浪费资源的活动。国际贸易学派的学者如克鲁格等人,给寻租下的定义是:为了取得许可证和配额以获得额外收益而进行的疏通活动。 • 可见,国际贸易学派把寻租限制在由关税和配额而产生的租金上。把其它寻求垄断收入的活动都涵盖在寻求直接非生产性利益(DUP)这一名称之下。

  14. 2、从内涵看,寻租活动是否必然伴随着货币的支付?比如“感情投资”;寻租活动是否必然涉及贿赂?比如游说活动;寻租活动是否一定浪费资源?如通过游说官员寻求专利制度的保护等。2、从内涵看,寻租活动是否必然伴随着货币的支付?比如“感情投资”;寻租活动是否必然涉及贿赂?比如游说活动;寻租活动是否一定浪费资源?如通过游说官员寻求专利制度的保护等。 • (某人的技术不足以构成专利权,他靠拉关系申请;技术够条件了,但不是他的,或者在他之前已经有人研究出了,他想侵吞别人的成果;专利局的官员设租,故意刁难符合条件的申请人。这三种情况都造成资源浪费。)

  15. 二、寻租竞争的均衡条件是什么? • 1、塔洛克(Tullock)和波斯纳(Posner)认为,追求垄断特权的真实社会成本,不仅包含哈伯格三角型,而且包括塔洛克矩形。“寻求租金的总资源等于垄断的总利润”,是寻租竞争的均衡条件。 • 2、这个判断是否值得商榷?如果寻租的总成本等于垄断租金,人们为何积极去寻租呢?按照经济学理论,设寻租成本为C,垄断租金为R,寻租的利润为NR=R-C。

  16. 若寻租活动的成本和收益函数都是连续的,那么,均衡条件是对其中任何一个影响因素X的一阶导数等于零,即若寻租活动的成本和收益函数都是连续的,那么,均衡条件是对其中任何一个影响因素X的一阶导数等于零,即 • dNR/dX=dR/dX-dC/dX=0, 或dR/dX=dC/dX。 • 所以,均衡条件应是:寻租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 3、估计有两个原因:一是任何完整的边际概念,成立的前提是,边际收益和边际支出可以同时量化。现实生活中,要得到寻租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很难。二是只分析了单个寻租者的市场,没有考虑竞争对手。

  17. 三、寻租理论对正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怎样的挑战?三、寻租理论对正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怎样的挑战? • 1、对经济增长理论 • 寻租活动会阻碍要素的合理流动与配置。因为如果社会制度为企业家资源的非生产性应用提供了比生产性应用更高的报酬,社会生产力就会停滞甚至倒退。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就使大批社会精英把精力花费在对社会进步意义不大的八股文上。另外,寻租活动还会阻碍技术进步。 • 2、对收入分配理论

  18.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在艾奇沃思盒状图中,两个消费者的效用曲线的切点连成一条曲线,即契约曲线。只有在这条曲线上进行的再分配活动才是最优的,而且,在这条曲线上无论改变两个人消费的商品组合,总效用水平都不变,满足效率要求。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在艾奇沃思盒状图中,两个消费者的效用曲线的切点连成一条曲线,即契约曲线。只有在这条曲线上进行的再分配活动才是最优的,而且,在这条曲线上无论改变两个人消费的商品组合,总效用水平都不变,满足效率要求。 • 寻租理论认为,这种研究忽略了再分配活动的费用和参与者为自己利益去疏通、游说所造成的浪费。考虑到这两项费用,收入再分配的结果就不在契约曲线上了。 • 所以,一味赞美竞争的观点是有问题的。

  19. 四、寻租与设租、腐败有何区别? • 1、寻租与设租有区别 • 在政府治理结构中,有一连串的“委托-代理”关系,如果有一个委托人和代理人之外的第三方,试图影响代理人以获取经济租,他就可能向这个代理人支付一笔钱或物,而且这笔钱或物不上缴给委托人。由此可见,设租的行为主体是接受第三方支付的权力个体,而寻租的行为主体恰恰就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外的第三方。 • “权力寻租”的概念成立吗?

  20. 2、设租与腐败的区别,取决于腐败的定义。 • —是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利益。 • —是一种组织结构和运行中的功能性病变,不是对具体个人行为的界定,腐败现象的特征并不是腐败的特征。 • —是党政机关中的一切消极行为,如官僚主义、官官相护、地方保护、虚报浮夸、任人唯亲、循私枉法、吃喝玩乐等等。 • —是指贪污和受贿。

  21. 【案例分析】 • 1、公共工程为何成为“豆腐渣工程”? • 近年来,我国公共工程的质量问题及事故频频曝光,例如九江大堤、昆禄公路、北京西客站、綦江虹桥案等等。据统计,被查处的贿赂案中,涉及建筑业的高达88.6%。最高人民检察院一位官员一针见血地指出:建筑市场是一个“权钱交易的市场”。 • 为什么公共工程领域中的寻租活动如此猖獗呢?

  22. 2、 “官倒”现象说明了什么? • 在计划经济时期,所有的重要物资都是由国家按计划价或调拨价统一调拨的。改革开放以后,企业超计划的产品可以按市场的协议价自行出售。 • 同一产品的市场价比计划价高很多。比如,1985年钢材的计划价只有市场价的1/2。如果有人拿到调拨钢材,然后把它拿到市场上去出售,就获得了利润。但是一般人是拿不到调拨物资的指标的。所以,能够靠从事这种倒卖活动赚大钱的人多数都是“官倒”。

  23. 3、逢年过节为何频频往省城跑? • 前些年,每到年底或过节,某县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频繁去省城,汽车里装的尽是当地的土特产,如笋干、茶叶之类。问其缘由,曰:“进贡呗”。为什么要进贡呢?又曰:“要钱么”。 • 其实,这种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逢年过节之时,马路上的交通特别拥挤。原因之一便是各部门、各单位纷纷向要害部门赠送土特产。送礼者的队伍中不乏基层的政府职能部门。

  24. 【参考文献】 • 卢现祥,《转型时期导致政府官员腐败的因素分析》,《理论月刊》,2006.2; • 赵娟,《寻租与寻租理论》,《经济界》,2006.2; • 魏昌东,钱小平,《当代中国“寻租型”职务犯罪衍生机理与控制对策》,《社会科学》,2006.1; • 汪彤,《权力寻租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6; • 江博,《权力寻租与腐败及其对策分析》,《理论月刊》,2004.5;

  25. 马蔡琛,《政府预算管理中的“寻租”活动分析》,《财贸经济》,2004.11;马蔡琛,《政府预算管理中的“寻租”活动分析》,《财贸经济》,2004.11; • 傅江景,《权力结构、集团规模与集体寻租》,《经济科学》,2004.4; • 傅元海,黄勇,《农民负担的寻租经济学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 李正军,《寻租与DUP:一个比较分析》,《江汉论坛》,2000.9; • 仲伟周,《寻租的经济绩效理论述评》,《中国经济问题》,1999.5; • 陈裔金,《设租与寻租行为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7.4;

  26. [美]柯兰德尔,《寻租理论导论》,《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8.5; • [美]布坎南,《寻求租金和寻求利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8.6; • [美]科福特,《对付寻租者的措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8.6; • [美]克鲁格,《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8.5; • 钱颖一,《克鲁格模型与寻租理论》,《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8.5。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