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4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 第 8 章 贸易政策的关税措施. 【 本章关键术语 】. 1. 关税 2. 从量税 3. 从价税 4. 关税净效应 5 .最优关税 6 .有效保护率 7 .关税升级 8 .线性关税削减. ( 学习目标 ) 了解关税的基本概念、作用及特点,掌握关税的主要种类,明确关税征收的依据,懂得关税征收的方法,认识关税对各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dinos
Download Presentation

国际贸易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国际贸易 第8章 贸易政策的关税措施

  2. 【本章关键术语】 1. 关税 2. 从量税 3. 从价税 4. 关税净效应 5.最优关税 6.有效保护率 7.关税升级 8.线性关税削减

  3. (学习目标) 了解关税的基本概念、作用及特点,掌握关税的主要种类,明确关税征收的依据,懂得关税征收的方法,认识关税对各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关税不仅是国家的一种财政收入,而且更是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 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各国都普遍地通过关税税率结构的设置和调整来限制或鼓励商品的进出口。

  4. 管理贸易政策 数量限制 限制进口 关税 价格限制 经营及采购控制 非关税壁垒 金融控制 技术性壁垒 出口信贷 鼓励出口 出口信贷国家担保 出口补贴 倾销

  5. 前言 • 在国际贸易纯理论中,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国际贸易的形态及国际贸易的利得进行了严密的逻辑分析。 • 分析结论显示一国应该进行或实行自由贸易。 • 作为一国的贸易政策在总体上不断进行着贸易自由化,各国越来越开放。 • 但关税仍是一国在对外贸易中的一种重要的贸易壁垒。

  6. 8.1 关税措施概述 • 8.1.1 关税的基本概念 • 关税(Tariff or Customs Duty) 即一国政府对流入或流出该国国境的商品课征的一种税。关税是由设在关境上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海关征收的。 • 一国或地区(世界上的一些单独关税区)由关境组成了一个地区范围,称为关税区域(Customs Area)。 • 早在欧洲,古希腊、雅典时代就有征收关税之事。英国是最早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的国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1640年取得胜利后,便建立了这种国境关税制。 • 法国在1660年开始废除内地关税,到1791年才完成。比利时、荷兰,受法国的影响也设立统一的国境关税。随后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实行至今。

  7. 关境(Customs Frontier),又称税境或关境域,是海关所管辖和执行海关法令规章和征收关税的区域。 一般来说,关境和国境是一致的。 关境大于其成员国的各自国境: 当几个国家结成关税同盟时,组成一个共同关境实施统一的关税法令和对外税则,彼此之间货物进出国境不征收关税。 关境小于国境: 有些国家在国境内设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等经济特区,这些地区就进出口关税而言处于关境范围之内。

  8. 国境 保税 仓库 海关关境

  9. 按征税的目的来划分 财政关税 (Revenue Tariff) 财政关税又称收入税,是指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其税率往往是根据国家的需要和对贸易量的影响制定的,征收财政关税的商品必须是国内无力生产而又是大量需要的。财政关税的税率一般都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因为如果税率过高,会阻碍进口或影响出口,最终难以达到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 保护关税(Protective Tariff) 保护关税是以保护工业或农业发展为生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保护关税税率要高,越高越能达到保护之目的。有时税率高达100%以上,等于禁止进口,成了禁止关税。 保护关税又可分为工业保护关税和农业保护关税。

  10. 8.1.2 关税的种类 从量税:(Specific Duty) 从量税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立为标准计征的关税。例如每公升酒征收1.5美元。 较适合于标准化和原材料产品。从量税与货物的数量的多少成正比。 从量税额的计算公式: 从量税额=商品数量×单位从量税

  11. 特点: (1)按从量税方式征收关税,对于廉价物品会课征较重的关税,实际上是鼓励同类产品中质量高、价格高的商品进口。 (2)在进口货物时,海关当局无须确定其价值而只需要知道其数量便可征纳关税。 从量税在征税时与商品价格高低无关,因此,当商品跌价时,关税的保护作用增加,商品涨价时则不能起到保护作用,从量税逐步被从价税替代。

  12. 从价税(Ad Valorem Duty) 从价税是按进口商品的价值征收一定百分比的税。 从价税额的计算公式: 从价税额=商品总值(完税价格)×从价税率 特点: (1)从价税与商品的价格涨落成正比关系。对高价格的制成品,其保护作用比从量税更有效 (2)从价税的税率明确,便于比较不同国家的税率; (3)从价税的税收负担较为公平,符合税收的公平原则; (4)从价税的征收比较简单,对于同种商品可不必因其品质的不同再详细加以分类。 一般以成交价为完税价格,但世界各国采用标准并非统一,大体上有三种: (1)到岸价价(CIF); (2)离岸价(FOB); (3)法定价格(海关估价)。 这些不同方式造成确定完税价格的复杂性。

  13. 完税价格的确定 一般以成交价为完税价格,但世界各国采用标准并非统一,大体上有三种: (1)到岸价价(CIF); (2)离岸价(FOB); (3)法定价格(海关估价)。 这些不同方式造成确定完税价格的复杂性。

  14. 混合税(Mixed Duty) 混合税又称复合税。它是对某种进口商品,采用从量税和从价税同时征收的一种方法。 混合税额的计算公式: 混合税额=从量税额+从价税额 混合税可分为两种: (1)以从量税为主加征从价税。如美国对男式开司米羊绒衫(每磅价格在18美元以上者)征收混合税,每磅从量税征37.5%,加征从价税15.5%。 (2)以从价税为主加征从量税。 如,日本对手表(每只价格在6 000日元以下)的进口,从价税率15%,加征每只150日元的从量税。

  15. 选择税(Alternative Tariff) 选择税是对于一种进口商品同时定有从价税、从量税或混合税率,需要限制进口时征税时选择其税额较高的一种征税,需要鼓励进口时,选择低税率。 例如,日本对坯布的进口征收从价税率10%或7.5%,另外每平方米2.6日元,征收其最高者。 但有时,为了鼓励某种商品进口,也有选择其中税额低者征收。如某些酒,从价税率19.6%或每公斤86.2日元,从低征收。

  16. 8.1.3 海关税则 海关税则(Customs Tariff)又称关税税则,它是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和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 海关税则的内容: 1. 海关征税的规章条例及说明 2. 关税税率表 以税率表为主体 关税税率表包括商品的分类目录和税率两部分。海关税则一般设有税则号列、商品名称、计税单位、税率等栏目。

  17. 海关税则的种类 根据海关税则税率设置的不同 (1)单式税则(Single Tariff)。又叫一栏税则,是指一个税目只有一个税率。它是一种无歧视性关税,对来自任何国家的商品,都以同等税率征税。目前,很少国家完全采用单式税则。 (2)复式税则(Complex Tariff)。又称多栏税则,是指税则中一个税目对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税率,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以不同的税率来征税,目的在于实行差别待遇和歧视政策,或为了保护本国的民族经济。 复式税则的税率名目繁多,并且时有变化,但从总体上来说一般有以下三种:

  18.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复式税则制(四栏税率) 最惠国税率,适用于签有最惠国待遇原则贸易协议的签约国。 协定税率 特惠税率 普通税率,一般对非建交国家采用,是最高税率,它比优惠税率要高出1至5倍。甚至高达10倍以上。 美国实行三栏税率 日本实行四栏税率 欧盟实行五栏税率

  19. 根据税则制订者国家权限不同分类 (1)自主税则(Autonomous Tariff),又叫国定税则,是指一国政府自主地、单独地制订,并单方面有权加以变更的税则。它又可分为自主单式税则和自主复式税则。 (2)协定税则(Conventional Tariff),是指一国与其他国家通过贸易谈判,以贸易条约或协定形式而制订的税则。协定税则的税率要低于自主税则税率。

  20. 8.1.4 海关税则的商品分类 货物分类目录是把种类繁多的商品加以综合,按照其不同特点分门别类,简化成数量有限的商品类目,分别编号按序排列,称为税号列,并逐号列出该号中应列入的商品名称。

  21.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10大类、63章、233组、786分组和924个基本项目,采用五位数字。如活山羊税目号为001.22 2.《布鲁塞尔税则目录》 21类、99章、1015项税目号、5019项子目。 编码采用四位阿拉伯数字。如男用外衣税目号为61.01 3.《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国际公约》 国际海关合作理事会对国际商品分类目录进行了规范,把国际贸易商品分成21类、97章、1241项税目、5019项子目。 编码采用六位阿拉伯数字,前两位为章号,中间为税目,最后两位为子目。 如:回收纤维税目号为5202.10 我国从1992年起,在《协调制度》基础上加列子目,采用八位数编码。

  22. 牛尾毛 查阅类、章名称 第五章 其他动物 0511税目中未提到牛尾毛,按其他未列名动物产品 查阅第五章注四,“马毛”包括牛尾毛 归入税号0503 在我国海关税率表上查找商品“牛尾毛”程序

  23. 8.2 关税的经济效应的局部均衡分析 解决征收关税后对一国进口产品价格、进口产品生产者、消费者、政府和总福利的影响问题 进口关税一般是由进口商在外国商品运抵本国口岸后,向海关缴纳的关税。进口商缴纳关税后记入其进口商品的成本,相应地提高商品价格,向本国消费者出售,因此关税是一种间接税。 对关税经济效应的局部均衡分析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只对某一种产品在两个国家之间贸易的情况进行分析,需要用到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概念。

  24. 8 .2.1 价格效应 • 关税的价格效应由于被保护商品的市场情况以及国内外供给和需求弹性不同,基本上会产生三类价格效应。 • 第一类价格效应是国内价格上升幅度低于关税水平的价格效应。 • 一个贸易大国对某种产品的进口课征关税,并且该产品的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在零与无穷大之间时,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25. 美国国内咖啡价格上升幅度为Pt-Pd,低于征收的关税T(即Pt-Pw/),其差额是Pd-P/w,此即为巴西咖啡供应商由于出口价格下跌而负担美国对咖啡征收的一部分关税。美国国内咖啡价格上升幅度为Pt-Pd,低于征收的关税T(即Pt-Pw/),其差额是Pd-P/w,此即为巴西咖啡供应商由于出口价格下跌而负担美国对咖啡征收的一部分关税。 世界咖啡市场 美国咖啡市场 P P Sd Sx Pt Pt Pw Pw d PW1 PW1 Dm Dd Dm’ O Q O Q1 Q2 Q3 Q4 M2 M1 Q 图8 -1 一国征收关税后国内价格上涨幅度低于关税幅度情形

  26. 第二类价格效应 国内价格的上涨幅度等于关税幅度 • 当一个贸易小国的需求规模不足以影响该进口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即出口供给有完全的弹性且进口需求有不完全弹性时,贸易小国对某种进口课征关税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贸易小国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时常常出现该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上升幅度等于关税幅度。

  27. 出口供应曲线Sx会由于关税而向上平移形成新的出口供给曲线Sx’。新的进口均衡价格是Pt,也决定了新的国内价格为Pt。数量从M减少到M’后,并没有使外国供应者降低他们的价格。因为贸易小国对该商品的需求是世界需求总量中微不足道的部分,因此整个关税由贸易小国的消费者通过消费价格上升等于关税幅度的进口商品而完全负担了。出口供应曲线Sx会由于关税而向上平移形成新的出口供给曲线Sx’。新的进口均衡价格是Pt,也决定了新的国内价格为Pt。数量从M减少到M’后,并没有使外国供应者降低他们的价格。因为贸易小国对该商品的需求是世界需求总量中微不足道的部分,因此整个关税由贸易小国的消费者通过消费价格上升等于关税幅度的进口商品而完全负担了。 P P Sd Sx’ E’ Sx Pt Pt E Pw Pw Dm Dd O Q O Q1 Q2 Q3 Q4 M M’ Q 图8 -2 一国征收关税后国内价格上升幅度等于关税幅度情形

  28. 第三类价格效应 国内价格没有变化 当征收关税的国家是某种商品的唯一垄断买主,且该商品的出口供给曲线是完全缺乏弹性时,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后,国内价格不会发生变化。 由于外国供应者面对的只是这一个买主,他们为了保持销售额必须降低价格,使价格的降低幅度等于进口关税。结果,消费者消费征收关税后的商品的价格仍保持在原来水平。

  29. 如果进口关税全部由消费者负担,进口价格将会上升Pw’,但这种价格不能保持,因为过度供给会造成外国供应商竞争,竞争的结果最终使价格落到Pw,这样,征收关税就会使供应商通过削减其价格(价格由Pw到Ps’),从而,外国供应商全部分担了进口国的关税,最终进口国的商品价格仍保持在Pw水平。 P P Sm Sd P’w Pd Pw P’s P’S Dm Dd O Q Q1 O Q2 Q3 Q4 M Q 图8 -3 一国征收关税后国内价格没有变化的情形

  30. 8.2.2 消费效应 (贸易小国) • 一般来讲,由于征收关税引起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使消费者产生了直接损失。 • 如果该进口商品国内的进口需求弹性比较小,价格的上升不能通过减少需求而调整,消费者无论消费多少都要支付较高的价格;(贸易大国) • 如果该进口商品的进口需求弹性比较大,国内的消费者将减少需求量,从而降低了物质福利水平。(贸易小国)

  31. 分析贸易小国征收关税后(导致该国国内价格的上涨幅度等于其征收的关税为例)的消费效应。分析贸易小国征收关税后(导致该国国内价格的上涨幅度等于其征收的关税为例)的消费效应。 • 见下页图8-4分析 • 在图8-4中,Dd和Sd分别代表进口国对某种商品的国内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在没有对外贸易即封闭经济条件下,国内均衡价格为PE,均衡产量为Q0。开展国际贸易后,在这种产品的贸易中,该国处于进口国的地位,国内开始进口这种外国产品。 • 在自由贸易(即不征收关税)情况下,该国产品的价格由于进口国的小国效应,使国内价格等于国际市场价格,即Pw价格水平。 • 此时国内由于生产成本限制,生产和供应就由原来的Q0减少到Q1。而由于价格降低,进口国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量则由Q0上升到Q4。Q4和Q1的差,即进口国本国需求和本国供给量的差Q1Q4由进口来满足。

  32. 由于征收关税,价格上升,国内总需求减少到了Q3,国内消费者福利变化与自由贸易时的价格PW相比。消费者剩余损失a+b+c+d。由于征收关税,价格上升,国内总需求减少到了Q3,国内消费者福利变化与自由贸易时的价格PW相比。消费者剩余损失a+b+c+d。 8-4 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Pt:税后国内价格上升 P Sd 国内市场价格由Pw上升到Pt,国内企业就会将产量由Q1扩大到Q2水平。生产者剩余增加a。 E PE t Pt d a c b Pw Dd O Q Q1 Q2 Qo Q3 Q4 生产和供应就由原来的Q0减少到Q1,需求量则由Q0上升到Q4 PW:小国效应国内价格等于国际市场价格

  33. 进口国为保护国内生产,征收了进口关税。从而引起了该进口国此商品价格的上升到Pt,由于价格上升,国内总需求减少到了Q3。价格上升,消费减少,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了损害。进口国为保护国内生产,征收了进口关税。从而引起了该进口国此商品价格的上升到Pt,由于价格上升,国内总需求减少到了Q3。价格上升,消费减少,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 在图示中表示的消费者剩余就是价格线、需求线和纵坐标所围成的面积。由于该国征收关税导致该国国内价格线上移,因此,消费者剩余发生了变化即消费者剩余减少了。 • 消费者剩余减少的量可用图8-4中a+b+c+d的面积表示。a+b+c+d的面积即为该国征收关税对消费者造成的净损失。

  34. 8.2.3 生产效应 • 由于关税是对从外国进口到本国的外来产品征收的,关税给国内进口竞争产品的生产者带来了收益。外国商品之所以能进入一个国家,最根本一点是该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水平比国内市场低,具有价格竞争力。国家为了保护国内与进口相竞争的产品生产者,采用了征收关税的措施。 • 和自由贸易相比,征收关税后,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对隔离,维持了国内市场该商品的较高价格,使国内生产者可以扩大生产、增加销售量和提高价格而获益。

  35. 征收关税对生产者的影响则仍结合图8-4予以分析:未征收关税时,国内生产量为Q1。征收关税对生产者的影响则仍结合图8-4予以分析:未征收关税时,国内生产量为Q1。 • 征收关税后,国内市场价格由Pw上升到Pt,国内企业就会将产量由Q1扩大到Q2水平。 • 生产者获得的利润是他们的总收入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总收入又等于价格乘以销售量,也即未征收关税时是Pw乘以Q1,征收关税后则为Pt乘以Q2。 • 由此可见该过征收关税使国内生产者的总销售收入增加了。 • 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 • 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产品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产品价格之间的差额。它表示生产者获得的利润。在图示中表示的生产者剩余就是价格线、供应线和纵坐标所围成的面积。由于该国征收关税导致该国国内价格线上移,因此,生产者剩余增加了。生产者剩余的增加量为图8-4中a的面积。 • a的面积即为该国征收关税后使生产者产生的净收益。

  36. 由于征收关税,价格上升,国内总需求减少到了Q3,国内消费者福利变化与自由贸易时的价格PW相比。消费者剩余损失a+b+c+d。由于征收关税,价格上升,国内总需求减少到了Q3,国内消费者福利变化与自由贸易时的价格PW相比。消费者剩余损失a+b+c+d。 8-4 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Pt:税后国内价格上升 P Sd 国内市场价格由Pw上升到Pt,国内企业就会将产量由Q1扩大到Q2水平。生产者剩余增加a。 E PE t Pt d a c b Pw Dd O Q Q1 Q2 Qo Q3 Q4 生产和供应就由原来的Q0减少到Q1,需求量则由Q0上升到Q4 PW:小国效应国内价格等于国际市场价格

  37. 8.2.4 贸易效应 关税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甚至对于某些国家是财政收入的一大部分。有些国家征收关税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但即便政府出于保护本国工业的目的,对进口品征收关税同样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在图8-4中,c部分就是政府的关税收入,c是征收关税后进口的数量与单位产品征收的关税的乘积。 可见,除了生产者之外,政府也是征收关税的受益者。

  38. 8.2.5 政府收入效应 • 关税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甚至对于某些国家是财政收入的一大部分。有些国家征收关税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但即便政府出于保护本国工业的目的,对进口品征收关税同样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 在图8-4中,c部分就是政府的关税收入,c是征收关税后进口的数量与单位产品征收的关税的乘积。可见,除了生产者之外,政府也是征收关税的受益者。

  39. 由于征收关税后,该国对该商品的进口量减少了Q1Q4-Q2Q3部分的数量 ,即Q1Q2+Q3Q4部分。 8-4 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Pt:税后国内价格上升 P Sd c部分就是政府的关税收入,c是征收关税后进口的数量与单位产品征收的关税的乘积。可见,除了生产者之外,政府也是征收关税的受益者。 E PE t Pt d a c b Pw Dd O Q Q1 Q2 Qo Q3 Q4 PW:小国效应国内价格等于国际市场价格

  40. 8.2.6 再分配效应 • 征收关税之后,通常发生消费者的收入转移给生产者和政府的再分配现象。在图8-4中,征收关税后,消费者剩余损失的a+b+c+d中,a部分面积的福利是消费者因关税转移给了生产者。c部分的政府关税收入也是由消费者剩余损失的c部分转移过来的。 • 从生产要素收益变化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即S—S定理),一国对进口品征收关税,实际上使国内该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因此,会增加本国和进口商品相竞争的商品所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入。

  41. 8.2.7 关税对进口国经济的净效应 以上的经济效应分析已经看出,征收关税不利于消费者,而有利于进口竞争品的生产者和政府。但国际贸易是在国与国之间进行的,贸易政策也由国家制定并执行的,因此,征收关税对于经济的净影响则是一国总体经济利益所在。

  42. 由于征收关税后,该国对该商品的进口量减少了Q1Q4-Q2Q3部分的数量 ,即Q1Q2+Q3Q4部分。 8-4 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Pt:税后国内价格上升 P Sd c部分就是政府的关税收入,c是征收关税后进口的数量与单位产品征收的关税的乘积。可见,除了生产者之外,政府也是征收关税的受益者。 E PE t Pt d a c b Pw Dd O Q Q1 Q2 Qo Q3 Q4 PW:小国效应国内价格等于国际市场价格

  43. 在图8-4中,消费者剩余损失为a+b+c+d的价值量,其中没有消失而是转移给国内其他利益集团的是:a转移给了生产者,c转移给了政府。在图8-4中,消费者剩余损失为a+b+c+d的价值量,其中没有消失而是转移给国内其他利益集团的是:a转移给了生产者,c转移给了政府。 • 而b和d则没有发生转移,而是消失了。 • b为生产效率的净损失(Production Efficiency Net Loss),是在征收关税之后,由于价格的提高导致的由国内生产要素需求的提高而使要素价格提高,从而引起国内进口替代品生产的边际机会成本提高而造成的损失。 • d为消费净损失(Consumption Net Loss),是在征收关税后,本国消费者因为减少了比现实价格较低的进口产品的消费所遭受的损失。

  44. 关税的净效应 消费净损失和生产效率的净损失之和,即b+d部分,构成了关税的社会成本,或叫社会的无谓损失,或叫保护成本,又叫关税的福利损失效应(Welfare Loss Effect)。

  45. 计算由于征收关税所造成的国民净损失的公式(哈里·约翰逊)计算由于征收关税所造成的国民净损失的公式(哈里·约翰逊) • 据此公式计算,关税造成的国民净损失占一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可能较小。 • 假如某国的进口税率是20%,在此种进口税率下,该国进口量减少了20%,同时假定进口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据此数据计算关税造成的国民净损失为: = ×关税%×进口数量变动%× 1/2×20%×20%×10%=0.2%

  46. 税前消费者剩余△AFPW,税后为△AGPt。③消费者剩余损失a+b+c+d税前消费者剩余△AFPW,税后为△AGPt。③消费者剩余损失a+b+c+d 税前生产者剩余△PWCB,税后为△PtHB。④生产者剩余增加a 进口量为Q3Q4,单位关税为PWPt。⑤政府关税收入为c PY S 损失:a+b+c+d(消费者) A 获益:a(生产者)+c(政府) ⑥净福利:-(b+d)(损失) H G P t ②税后进口量减少 c a b d F P w C e ①税后价格提高 B D 税后进口价格 O QY Q1 Q3 Q4 Q2 国际市场价格 税前进口量

  47. 价格 国内供给 A 没有贸易时的均衡 有关税时的价格 B C D E F 关税 没有关税时的价格 世界价格 G 有关税时的进口 国内需求 数量 没有关税时的进口 关税引起的福利变动 关税前 关税后 变动 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政府收入 总剩余 A+B+C+D+E+F G 无 A+B+C+D+E+F+G A+B C+G E A+B+C+E+G -(C+D+E+F)) +C +E -(D+F)

  48. 产品 关税(%) 消费者成本 关税收入 生产者收益 净成本 橡胶鞋 41.9 -272.2 188.4 44.1 39.7 女鞋 10.0 -325.1 253.4 54.6 17.1 瓷砖 19.1 -90.0 77.6 10.0 2.4 箱包 16.3 -186.3 139.8 36.4 10.1 皮手套 15.3 -28.1 15.0 10.8 2.2 瓷器 14.2 -43.8 33.3 9.2 1.3 陶器 9.4 -34.7 33.7 0.8 0.2 坤包 12.5 -134.4 103.4 25.7 5.3 人造珠宝 9.9 -86.7 59.5 20.7 6.5 玻璃器皿 12.9 -185.8 99.0 77.2 9.6 自行车 11.0 -38.1 26.4 10.0 1.7 关税对一些美国产品的福利影响(百万美元)

  49. 8.2.8 大国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 从前面对大国征收关税的价格效应分析可知,大国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使该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上升,而国内该进口商品的价格的上升,使国内生产扩大,消费减少,总体效果会使进口需求下降。该大国进口的下降又使得该商品的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幅减少,直接导致该商品的世界市场价格下降。这样,该大国国内价格上升幅度会小于关税的幅度,但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差额仍正好等于关税。 因此,大国国内价格上升幅度会小于关税的幅度,但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差额仍正好等于关税。 大国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 国内生产扩大,消费减少,总体效果会使进口需求下降 该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上升 该商品的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幅减少,该商品的世界市场价格下降

  50. PF表示自由贸易时的价格。PT是本国征收关税后的国内价格,PW是外国在本国征收关税后的价格,既是外国的出口价格,又是该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还是本国的进口价格。国内价格上升幅度小于关税的幅度,但PT和PW的差价正好等于关税的幅度。PF表示自由贸易时的价格。PT是本国征收关税后的国内价格,PW是外国在本国征收关税后的价格,既是外国的出口价格,又是该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还是本国的进口价格。国内价格上升幅度小于关税的幅度,但PT和PW的差价正好等于关税的幅度。 P 消费者剩余为-(f+g+h+i),生产者剩余为+f,本国政府的关税收入为+(h+j)。生产者剩余的f和政府关税收入的h是由本国的消费者剩余的损失转移过来的。总福利变动为j-(g+i) Sd Dd PT f g h i PF J PW O Q Q1 Q2 Q3 Q4 图8 -5 大国征收关税的经济效应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