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生產管理

生產管理. 生產管理即是建立一套管理制度, 滿足QCDS Q (Quality): 品質提高 C (Cost): 成本降低 D (Delivery): 準時交貨 S (Satisfaction): 顧客滿意. 投入 ( 生產要素 或資源 ). 產出 ( 產品 或勞務 ). 生產系統 人才 + 設備 + 制度. 生產管理的對象. 1. 人 : 重視訓練及紀律,發揮潛能,造物之前先造人 2. 設備 : 強調設備維護及更新 3. 制度 : 包括生產技術及追蹤考核,報表系統 為生產管理的重點 軟体領先硬体

d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生產管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生產管理 • 生產管理即是建立一套管理制度, • 滿足QCDS • Q (Quality): 品質提高 • C (Cost): 成本降低 • D (Delivery): 準時交貨 • S (Satisfaction): 顧客滿意 投入 (生產要素 或資源) 產出 (產品 或勞務) 生產系統 人才+設備+制度

  2. 生產管理的對象 • 1. 人: • 重視訓練及紀律,發揮潛能,造物之前先造人 • 2. 設備: • 強調設備維護及更新 • 3. 制度: • 包括生產技術及追蹤考核,報表系統 • 為生產管理的重點 • 軟体領先硬体 • 會議制度、作業標準、成本標準‧‧‧‧ • TQM、TQC、CWQC、CWQI • 中鋼五六百米長的熱軋鋼帶工場,不見人影,生產效能完全操縱在控制室的電腦程式裡,品質亦在SPC顯示

  3. 生產管理的範疇 • 一切與生產作業有關事務的PDCA均包括 • 1. 工廠設計 • 2. 產品設計 • 3. 生產計劃與管制 • 4. 品質管制 • 5. 存量管制 • 6. 設備維護管理 • 7. 協力廠商管理 • 8. 人員管理

  4. 生產技術 • 1.基礎技術 (BASIC TECHNOLOGY) • 跟隨設備而來的初級技術 • 2.特色技術 (KEY TECHNOLOGY) • 戰勝同業、出奇制勝、自我培養的獨特技術 • 3.追蹤技術 (PACING TECHNOLOGY) • 隨著時代進步、技術突破、制程改變、設備更新等帶來的新技術 • 技術能力,重在專精,但在變化快速的90年代更應密切注意 PACING TECHNOLOGY

  5. 全面品質管理(TQM) • 理念: • 不斷的改善突破 • 背景: • 農業時代-物質缺乏,從無到有,追求〝量〞 • 工業時代-從〝有〞到〝好〞,追求〝質〞 • 資訊時代-從〝好〞到〝爽〞(滿足)追求品味 • 真、善、美的演進過程 • 作法: • 公司所有的人都參加 • 所有的部門都實施 • 所有的流程都實施 • 活用QC手法 • 過程及結果並重的管理系統  

  6. 策略 管理 作業 TQM架構 • 策略: 1.設定公司的VISION及VALUE 2.塑造企業品質文化 3.提出年度方針,並推行總裁診斷 4.強調結果、領導、ART • 管理: 1.維持及革新品保制度 2.設定行動方案以配合方針管理 3.訂定各項作業標準 4.強調過程管理SCIENCE • 作業: 1.執行作業標準 2.注重問題意識及改善意識的培養 3.推行5S,團結圈(QCC)及提案制度 4.透過不斷的訓練,提高全員素質

  7. 突破 高階主管 改善 中階主管 基層員工 維持 TQC內容 • 維持(Maintenance): • 遵守作業標準,使x、維持不變 • 改善(Improvement): • 改良改善,使x、更精進 • 突破(Innovation,Break-Through) • 結構性改善,使x、遙遙領先同業 0% 50% 100%

  8. 維持管理(MAINTENANCE) • 透過PDCA的管理循環,使各項生產績效維持於一設定標準 • 以平均值(x)及標準差()來表示 製程能力及變異 • 計量的觀念(Quantitative Concept) 應用於各種績效評估: • 品質管制─以數值來追蹤品質、改良品質 • 成本制度─標準成本、實際成本、變動成本 • 交期準確─平均遲交天數,OVERDUE數量 • 客戶滿意度─訴賠率,客戶抱怨 • 新產品開發─新製程或新產品,需求特性 • 人力資源─離職率,教育訓練,員工滿意 

  9. P(計劃) A(處理) D(實施) C(檢核) PDCA管理循環 • P:設定品質、成本、交期、服務、安全之企業內標準 • D:依設定標準實施 • C:檢核實施成果及過程是否依標準實施 • A:不依標準實施時,施予教育訓練,再 強化 若依標準實施,但成果不佳時,則改進標準

  10. 向上管理(IMPROVEMENT) • 背景: 1.企業為有機体─有生命的、固定的、學習的 2.環境是變化的─內部、外部 • 做法: 以前:上層動腦,基層動手 現在:一齊思考,一齊行動 • BENCHMARKING (企業標竿) • QCC?(品管圈)  • PDCA→SDCA→PDCA→‧‧‧‧ • 田口式品質工程 • 提案制度

  11. 台灣中小企業特質 • 1.以生產製造為主要活動 • 2.競爭價值在生產階段的高效率及低成本 • 3.出口為主,勞力密集,加工層次短 • 4.在國際產銷分工中,提供製造階段較不需規模經濟的活動 • 5.對環境應變大,彈性大,生命週期短,交期短 • 6.台灣法制化程度低,適合中小企業發展 • 7.台灣的市場經濟制度以及中國人的家族基礎 • 8.有能力生產較穩定品質的產品及具較佳的技術能力 • 9.似窮家的小孩在艱困的環境中掙札、成長 • 10.目前遭遇最大問題為生成產本愈來愈高,最迫切的努力方向為TQC的建立 • 11.規模大不代表競爭力強,須視其所處產業的規模經濟效果是否顯著而定

  12. 如何維持中小企業競爭優勢 • 以前: • 企業網路,小型規模,獨特技術能力,生產高效率及低成本為傳統上賴以起家的競爭優勢 • 未來: • 將以上單純的競爭優勢的多樣化、複雜化,並創造新的競爭優勢 • 將以上單純的競爭優勢內化為獨特性之競爭優勢,並融入組織程序以及公司文化的体係中 • 將創辦人個人擁有的競爭優勢化為組織整体的智慧或行動,使競爭優勢存於組織的記憶與程序中 • 創造一些別人看不懂、學不來,而且別處買不到的競爭優勢 • 如果企業的成功只是靠一些促銷的創意或是競爭者也能買到技術或設備,則這種成功不易長久

  13. 中小企業的成長問題 • 1.經營彈性:規模變大、彈性消失,固定成本、間接成本提高,規模經濟的效果是否大於彈性的損失,應詳加注意 • 2.高階領導:做決策不再憑〝靈感〞,必需以〝理〞來說服別人,亦即需合理的解釋決策背後的推理過程與前提假設 • 3.組織管理:而對面溝通減少,管理「管理人」與管理「基層人員」不同,同時由於部門的劃分而主持人又無法親臨指揮時,極易發生各部門追求『次級目標最適化』而非公司目標最佳化 • 4.環境壓力:規模擴大後,企業的被注意程度(Visibility)也隨之增加,租稅、環保、勞基法等環境壓力也會隨之而來,而喪失規模小所帶來的競爭優勢

  14. 員工教育訓練 • 1.SELF-MANAGEMENT: • 如耐力、個性等,天生的,很難被訓練的 • 2.TRANSFERABLE SKILL: • 如簡報、語言、表達、人際、理念等技巧可以訓練的,可以帶著走的,不因工作變更而消失 的 • 3.JOB-CONTENT SKILL: • 只與工作本身有關的技能,如電機、機械、車床,可以訓練的,但工作或職位變動後,可能無法使用的 SELF MANAGEMENT TRANSFERABLE SKILL JOB-CONTENT SKILL

  15. TBM CBM BM 修護部門 技術強化 機會損失大 維護部門 零故障 過度維護 設備診斷技術 最小成本 適度維護 故障預防 節省成本 設備維護保養 零投資、提升產能、擴大營業額 設備診斷技術與維護 BM─Breakdown Maintenance TBM─Time-based CBM─Condition-based

  16. 材料規格 採購業務規定 採購說明書 訂購管理規定 驗收檢查規定 企業內標準管理規定 品質管理規定 資材倉庫管理規定 製造技術標準 製品倉庫管理規定 製造作業標準 製造設備管理標準 試驗、檢查設備管理標準 標準化 設計 製品規格 營業 抱怨處理規定 資材調度 製造 製品檢查規格 倉庫管理 檢查 設備管理

  17. 步驟 1 找出問題 What Plan 步驟 2 現狀分析 Why 步驟 3 要因分析 問 題 解 決 的 管 理 循 環 How 步驟 4 對策研訂 對策實施計劃 When Who Where Do 步驟 5 對策實施 Check 步驟 6 效果確認 Action 步驟 7 標準化 問題解決的管理循環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