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0

腹痛 呕血 便血

腹痛 呕血 便血. 诊断学教研室. 一、腹痛( abdominal pain ) 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急性或慢 性,病因复杂,多数为器质性,也可为功能 性,往往为腹腔内器官病变引起,也可为腹腔 外器官病变所致。. (一)、发 生 机 制 腹部的神经分布: 脊神经:分布于腹壁及腹膜壁层,来自 T5.6~L1.2 脊髓节段,对刺激反应敏锐,传导快,能准确的指示病变部位,是一种锐痛的感觉。 内脏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分布于腹腔内器官及脏层腹膜,对刺激反应和定位作用不如脊神经敏感,多为钝痛,可伴焦急和不安等感觉。.

donal
Download Presentation

腹痛 呕血 便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腹痛 呕血 便血 诊断学教研室

  2. 一、腹痛(abdominal pain) 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急性或慢 性,病因复杂,多数为器质性,也可为功能 性,往往为腹腔内器官病变引起,也可为腹腔 外器官病变所致。

  3. (一)、发 生 机 制 腹部的神经分布: 脊神经:分布于腹壁及腹膜壁层,来自T5.6~L1.2脊髓节段,对刺激反应敏锐,传导快,能准确的指示病变部位,是一种锐痛的感觉。 内脏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分布于腹腔内器官及脏层腹膜,对刺激反应和定位作用不如脊神经敏感,多为钝痛,可伴焦急和不安等感觉。

  4. 腹痛发生可分为3种基本机制: 1、内脏性腹痛(visceral pain): 腹腔内器官受刺激,信号经交感神经通路传入脊髓。 特点:①疼痛部位不确切 ②疼痛感觉模糊,多为痉挛、不适、 钝痛、灼痛 ③常伴恶心、呕吐、出汗等其它自 主神经兴奋症状。

  5. 2、躯体性腹痛(somatic pain) 来自腹部皮肤、肌肉、腹膜壁层及腹壁的痛觉信号,经体神经传至脊神经根,反映到相应脊髓节段所支配的皮肤。 特点:①定位准确 ②程度剧烈而持续 ③可有局部腹肌强直 ④腹痛可因咳嗽、体位变化而加重

  6. 3、牵涉痛:(referred pain) 是腹部脏器引起的疼痛,刺激经内脏神经传入,影响相应脊髓节段而定位于体表。更多具有体神经传导特点,疼痛剧烈、部位明确、局部有压痛、肌紧张及感觉过敏等。 注意:各种机制同时涉及问题

  7. (二)、病因和临床表现(特点) 1、急性腹痛 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的临床特点 ⑴ 腹腔器官急性炎症 特点:①腹痛伴发热、恶寒或寒战 ②白细胞总数增加及核左移 ③疼痛部位与罹患器官有关 急性胃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兰尾炎、小肠炎、结肠炎、膀胱炎、盆腔炎症、腹膜炎等。

  8. ⑵、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 发病急骤,常为阵发性与绞痛性,伴恶心呕吐 肠梗阻、肠套迭: 胆道蛔虫症:剑突下钻顶样痛、喜按 胆结石:右上腹绞痛,向右肩放射,伴黄疸、 肝肿大 泌尿系结石:腰部或下腹部出现阵发性绞痛,并发血尿排尿中断 胃扩张:暴饮暴食后

  9. ⑶、脏器扭转或破裂 腹内有蒂器官急性扭转时可引起剧烈的绞痛或持续性疼痛。 急性内脏破裂:发病突然,常有外伤史或实质性器官肿大病史。 临床表现:疼痛急剧,常伴体克、内出血及进行性贫血。

  10. ⑷、腹膜炎症,多由胃肠穿孔引起。 腹痛特点: ①疼痛定位明显,可有牵涉痛; 胃:上腹部,小肠:下腹部; ②多持续性锐痛; ③常因加压,改变体位,咳嗽或喷嚏而 加剧; ④病变部位压痛,反跳痛与肌紧张; ⑤肠鸣音消失。

  11. 临床表现: 突然发病,腹痛剧烈,如刀割样,患者平 卧不能转动身体,两腿屈曲,呈急性病容,面 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凉,甚至休克,同时有 弥漫性腹膜炎表现,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 张呈板状,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12. ⑸、腹腔内血管阻塞 少见,腹痛相当剧烈,多发生于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基础上,如肠系膜动脉栓塞,夹层动脉瘤、缺血性肠病、门静脉血栓形成。 脾栓塞:多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心瓣膜病合并房颤时。 门静脉血栓:见于肝硬化

  13. ⑹、腹壁疾病挫伤、脓肿及带状疱疹。 ⑺、其它: 牵涉痛:胸腔疾病(心肌梗塞、肺栓塞、胸膜炎等) 全身性疾病:紫癜、糖尿病、尿毒症、铅中毒、 血叶啉病 特点: ①腹痛剧烈而无明显定位 ②腹痛剧烈而无明显的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③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特点。

  14. 2、慢 性 腹 痛 多见于起病缓慢,病程长,或于急 性起病后转变为迁延性(或间歇性)的 一类疾病。

  15. ⑴、腹腔脏器的慢性炎症 慢性胃炎:上腹痛无规律性,伴食欲下降,恶心、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服碱性药效果不著。 慢性肝炎、胆系感染:右上腹钝痛或隐痛。 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上腹隐痛,放射到腰部、前胸、肩胛等处,与进食有关,有脂肪泻。 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炎:下腹痛。 反流性食管炎:胸骨后烧灼样痛 结腹、溃结、Crohn

  16. ⑵、空腔脏器的张力变化:胃肠痉挛或胃、 肠、胆道运动障碍等。 ⑶、胃十二指肠溃疡 特点: 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伴 嗳气、反酸,病程可数月或数年,进食或服用碱性药可使痛减轻或缓解。 ⑷、脏器扭转或梗阻:如慢性胃肠扭转, 十二指肠壅滞,慢性假性肠梗阻,是发作性胀痛或绞痛。

  17. ⑸、脏器包膜的牵张或腹膜粘连:如肝瘀血,肝炎,肝脓肿,肝癌,为胀痛或钝痛,持续性;肠粘连:阵发性。⑸、脏器包膜的牵张或腹膜粘连:如肝瘀血,肝炎,肝脓肿,肝癌,为胀痛或钝痛,持续性;肠粘连:阵发性。 ⑹、肿瘤:腹腔器官肿瘤如胃癌、肝癌、胰腺癌、肠癌均可引起,由于压迫或浸润感觉神经引起,多呈难以耐受的钝痛。

  18. ⑺、肠寄生虫病 蛔虫病:脐周痛; 钩虫病:上腹痛,隐血(+) ⑻、中毒及代谢障碍 铅中毒、尿毒症、血卟啉病等的腹痛可以呈慢性过程。 ⑼、胃肠神经功能紊乱 胃肠神经官能症、结肠激惹综合征、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等。

  19. (三)、问诊要点 1、腹痛起病情况 ⑴诱因: 脂肪——胆绞痛 暴食——胃扩张 酗酒——急性胰腺炎 饮食不洁——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暴力——肝脾破裂

  20. ⑵手术史及既往史 手术史及结腹史→腹膜粘连→肠梗阻 既往兰尾炎、胰腺炎、胆囊炎、盆腔炎等 有助于该器官慢性炎症的诊断。 ⑶缓解因素 急性腹膜炎:静卧腹痛减轻,腹部加压, 改变体位,咳嗽、喷嚏加重。 铅中毒:喜按

  21. 胃粘膜脱垂:左侧卧痛减,右侧卧加重 胃、肾下垂:站立过久或运动后出现腹 痛或剧痛,仰卧或垫高臀部仰卧时痛缓解。 胰腺癌:仰卧痛剧,前倾或俯卧时痛减轻。 膈疝:上腹痛在食后仰卧位出现,站位时缓解 十二指肠瘀滞症:上腹胀痛于俯卧位时缓解。

  22. 2、腹痛的性质和严重度: 烧灼样痛:化学性刺激有关,如胃酸。 绞痛:空腔脏器痉挛,扩张或梗阻,结肠排便后痛轻或缓解,小肠否。 持续性钝痛:实质性脏器牵引的腹膜外刺激所致 剧烈刀割样疼痛:脏器穿孔或严重炎症 隐痛和胀痛:病变轻微,可能为脏器轻度扩张和包膜牵扯等。

  23. 3、腹痛的部位 多和罹患器官的部位相一致,也就是说一般腹痛部位多为病变部位。

  24. 4、腹痛的时间: 特别是与进食、活动、体位的关系

  25. 5、腹痛的伴随症状 ⑴发热、寒战:显示炎症,见于急性胆道感染、胆囊炎、肝脓肿、腹腔脓肿、大叶性肺炎、化脓性心包炎。 无寒战者还应考虑结缔组织病、肿瘤(慢性腹痛) ⑵黄疸:肝、胆、胰、急性溶血 ⑶伴休克及贫血:肝脾破裂,异位妊娠

  26. ⑷伴休克无贫血:胃肠穿孔、绞窄性肠梗 阻肠扭转、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毒痢、心梗、休克肺 ⑸呕吐:提示上消化道疾病,呕吐量大示胃肠道梗阻 ⑹嗳气、反酸:胃12指肠溃疡或胃炎 ⑺腹泻:肠道、胰腺、肝脏疾病,提示消化吸收障碍或炎症、溃疡、肿瘤

  27. ⑻便血:菌痢、肠肿瘤、肠TB、局限性肠炎、溃结、急性出血性肠炎、过敏性紫癜⑻便血:菌痢、肠肿瘤、肠TB、局限性肠炎、溃结、急性出血性肠炎、过敏性紫癜 ⑼柏油便:上消化道疾病 ⑽血尿:泌尿系疾病 ⑾肿块 炎性包块:常伴发热、明显压痛 非炎性包块:肿瘤、肠套迭、肠扭转。

  28. 男性,46岁, 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一天,向右肩背放射,伴发热 、恶心呕吐,寒战。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右上腹饱满,莫非氏征阳性,胆囊 区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反跳痛。 血常规:白细胞1.6万/m3,中性粒细胞80.6%。发病前一天,与朋友聚会,进食较多的油腻食物。 病因,诱因,临床表现,查体,实验室? 部位? 诊断?

  29. 急性胆囊炎 1、进食较多油腻食物后发病 2、持续性右上腹痛,阵发加剧,向右肩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发热,寒战 3、查体:轻度黄染,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莫非氏征阳性 4、血常规结果

  30. 二、呕 血(Hematemesis)

  31. 概念 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及胰腺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32. (一)、病因 1、 食管疾病:食管癌、食管炎、食道静脉曲张破裂、食管异物 2、 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药物(如阿司匹林)应激性溃疡 3、 肝胆疾病:肝硬化、肝癌 4、胰腺疾病: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合并脓肿破裂 5、急性传染病:重症肝炎、流行性出血热 6、血液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7、其他:尿毒症、肺心病

  33. 最常见: 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 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

  34. (二) 临 床 表 现 1.呕血与黑便:(1)呕血前的表现;(2)呕血的颜色:与出血量和部位不同有关。 2.失血性休克: (1)出血量>10~15%的血容量--头晕、畏寒 (2)出血量20%的血容量—冷汗、四肢凉、心慌、 脉搏增快。 (3)出血量>30%的血容量—休克表现 3.发热: 24h内出现,T不超过38.5℃,3-5天持续 4.血象:早期无改变,以后出现Hb降低 5.氮质血症:24~48h达高峰,3~4天降至正常

  35. (三)伴随症状 1、伴上腹痛 慢性反复发作,周期性、节律性—消化性溃疡;中老年,慢性腹痛、无规律有厌食、消瘦——胃癌 2、肝脾肿大 肝硬化门脉高压、肝癌 3、头晕、黑朦、口渴、冷汗——血容量不足 4、黄疸、寒颤、发热、右上腹绞痛而呕血者——肝胆疾病;发热及全身皮肤粘膜黄染有出血倾向——某些传染病 5、皮肤粘膜出血 血液系统、凝血功能障碍 6、其他 服药史、烧伤、严重外伤——急性胃粘膜病变

  36. (四)问 诊 要 点 1.确定是否呕血,排外其他 2.呕血诱因: 饮食、饮酒、药物 3.呕血颜色:推测出血部位和速度 4. 呕血量 5.一般情况:估计出血量最重要 6.伴随症状和既往病史

  37. 呕血和咯血的鉴别 咯血 呕血 • 病史 肺TB,支扩, 肺癌, 心脏病 消化性溃疡 ,肝硬化.急性胃黏膜病 • 出血前症状 喉部痒, 胸闷, 咳嗽等 上腹不适,恶心,呕吐 • 出血方式 咯出 呕出 • 血的颜色 鲜红 棕黑色, 暗红色, 有时鲜红 • 血中混有物 痰, 泡沫 食物残渣, 胃液 • 酸碱反应 碱性 酸性 • 黑便 无(咽下时可有) 有,可呈柏油样 • 出血后痰的性状 常有痰中带血 无痰

  38. 三、便 血(Hematochezia) (一)概念:指消化道出血经肛门排除体外,称为便血,是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表现。 少量的消化道出血,每日5ml 以下,无肉眼可见的粪便颜色改变者称为隐血便。 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RBC破坏,HB在肠道内与硫化合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由于附有黏液而发亮,类似于柏油,称为柏油便。

  39. (三) 病 因 1.上消化道疾病: 2.小肠疾病:肠TB、肠伤寒、肿瘤 3.结肠疾病:急性菌痢、结肠癌 4.直肠肛管疾病:直肠癌、直肠息肉、直肠炎 5.全身性疾病:白血病 其中肠道炎症性疾病、肠道息肉、恶性肿瘤多见

  40. (四) 临 床 表 现 • 1.血便的颜色: 鲜红、暗红或黑色(柏油样),颜色的差异与下列因素有关(1)出血部位;(2)出血量多少;(3)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长短 • 2.隐血便 • 3.全身症状:头晕、心悸、苍白、出汗、晕厥等 • 4.诊断前排除下列情况: (1)食用动物血、肝等可出现黑便或隐血试验阳性,但素食后即转为正常。(2)口腔、鼻、咽、支气管、肺等部位出血,咽下后可出现黑便或隐血试验阳性。(3)口服某些中草药、铁剂、碳粉等时,粪便可呈黑色,隐血试验阴性。

  41. (五) 伴 随 症 状 1.上腹痛:慢性反复上腹痛呈周期性与节律性、出血后疼痛减轻,见于消化性溃疡 2.里急后重:即肛门坠胀感.见于痢疾、直肠炎及直肠癌 3.发热:见于传染病、恶性肿瘤 4.全身出血倾向:见于急性传染性疾病及血液疾病 5.皮肤改变:蜘蛛痣及肝掌-肝硬化门V高压 6.腹部肿块: 肠道恶性淋巴瘤、结肠癌、肠套叠

  42. (六) 问 诊 要 点 1.便血的病因和诱因 2.便血的量:作为估计失血量的参考,但要结合全身反应才能准确. 3.伴随的症状 4.一般情况变化 5.过去病史

  43. 男性,19岁,突感恶心、随后呕出咖啡样胃内容物,伴头晕、心悸、出汗等症及黑便。查面色苍白、大汗、脉搏102次/分,血压110/70mmHg,肠鸣音活跃。追问病史因感冒服用APC两天。男性,19岁,突感恶心、随后呕出咖啡样胃内容物,伴头晕、心悸、出汗等症及黑便。查面色苍白、大汗、脉搏102次/分,血压110/70mmHg,肠鸣音活跃。追问病史因感冒服用APC两天。 出血部位? 出血量此时多还是少? 目前有无活动性出血? 在体内停留时间长短? 重要的是能准确判断出血部位,出血量,有无活动性出血,有无低血容量的表现。

  44. 小结 掌握腹痛发病机制及特点,常见急慢性腹痛的特点和临床表现,熟悉问诊要点,了解病因。 掌握呕血的概念、常见病因、临床表现,熟悉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 掌握便血及相关概念、临床表现,熟悉伴随症状,问诊要点,了解病因

  45. 复习题 1、腹痛发生机制及特点? 2、呕血、便血的临床表现? 3、常见急、慢性腹痛的特点?

  46. 谢谢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