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普通高級中學 「綜合活動」課程綱要

普通高級中學 「綜合活動」課程綱要. 李坤崇 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國 際 環 境 分 析. 知識經濟時代終身學習. 調整教育內容,培養創造力,培育人文與科學素養兼具,配合並 引導產業轉型升級所需之人才. 數位化時代學習型態轉變. 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如何提供數位化學習環境 ,提高各級學校教師與學生資訊應用能力. 全球化時代國際競爭激烈. ◎ 教育市場勢必開放,國際高等教育的競爭勢必加劇 ,不但留得住本國人才,也可以吸引外國人才。 ◎ 奧林匹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資訊五科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 ,資優人力的國際評比日受重視。.

Download Presentation

普通高級中學 「綜合活動」課程綱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普通高級中學「綜合活動」課程綱要 李坤崇 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2. 國 際 環 境 分 析 知識經濟時代終身學習 調整教育內容,培養創造力,培育人文與科學素養兼具,配合並引導產業轉型升級所需之人才 數位化時代學習型態轉變 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如何提供數位化學習環境,提高各級學校教師與學生資訊應用能力 全球化時代國際競爭激烈 ◎教育市場勢必開放,國際高等教育的競爭勢必加劇,不但留得住本國人才,也可以吸引外國人才。 ◎奧林匹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資訊五科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 ,資優人力的國際評比日受重視。

  3. 以全球思維,解決在地問題天下2004教育特刊 • 歐盟:2007到2013年至少10%的師生參與中小學跨國合作交流計畫。 • 歐盟:Comenius學校交流計畫,讓偏僻的英國賀頓中學與西班牙、德國、匈牙利學校,共同進行「生活」主題的跨文化學習活動,讓學生共同做一件事,看看有何相同,有何不同。 • 歐洲班:德國和丹麥邊界小鎮的兩所高中,每天搭公車出國上學去,跨越國家、語言和文化界線,體驗文化震盪。經過七年努力國界逐漸從意識和地圖消失

  4. 人口結構轉變:少子化、集中化、異質化、高齡化 國人出生率降低:72年到92年從40降到22萬人 東南亞與中國配偶激增:91年新生嬰兒佔1/8  數量擴增後素質提升之壓力 國 內 環 境 分 析 廣設高中大學:83到92學年度 高中生:245.688→393.689人 大學生:302,093→837.602人 教育資源未配合成長。  鬆綁後教育體系的調整 教育環境與行政運作,仍待調適 中央與地方權限?校長行政領導? 教師專業自主?家長參與權?

  5. 亞洲活動課程變革 • 以往教育著重知識傳遞與獲得,較忽略從活動中實踐與體驗,日本、大陸、我國為改善此現象紛紛強化活動課程。 • 日本中小學加設「綜合學習時間」 (1998年公布,2002年實施) • 大陸中小學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2000年實驗與制定指導綱要) • 我國於九年一貫課程新增「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2000年實施)

  6. 壹、日本課程改革期程 一、1989年變革 (一)公布: 1989年3月「小學之學習指導要領」「中學學習指導要領」「高等學校學習指導要領」全面修訂公布。 (二)實施:小學在1992年4月,中學在1993年4月,高中在1994年4月之學年度開始實行。 (三)準備期程:小學、中學到高等學校依序為三、四、五年。

  7. 二、1998年變革 (一)公布:1998年12月「小學學習指導綱要」「中學學習指導綱要」全面修訂公布。1999年2月「高等學校學習指導綱要」全面修訂公布。 (二)實施:小學由2002年4月,中學由2002年4月,高中由2003年4月學年度開始實行。 (三)準備期程:小學、中學到高等學校依序為三、三、四年。 • 三點啟示: 一、課程改革十年一次的穩定改革 二、公布綱要到實施至少三年,才不會產生「早產兒」 三、國小到高中幾乎是「同時公布」

  8. 日本的「綜合學習時間」設置理由 • 由消極、被動學習轉換到積極、自主學習。 • 由學科孤立、片斷的學習轉換到學科統整、關聯的學習。 • 由書桌、教室的知識性學習轉換到給合實踐力、行動力的體驗性學習。 • 由以記憶為中心的學習轉換到研討學習方法的學習 • 由注重知識獲得、強調低層次認知能力的學習轉換到著重生活實踐、強化生存能力的學習。

  9. 日本的「綜合學習時間」設置目標 • 激勵學校發揮創意營造特色。 • 培養自主學習與思考的生存能力。 • 化知識為行動適應環境變遷與解決問題。

  10. 綜合學習時間之內涵 • 國際理解教育 • 資訊教育 • 環境教育 • 義工教育 • 自然體驗活動 • 學生感興趣與關心主題 • 配合地區或學校特色

  11. 大陸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基〔2001〕17號大陸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基〔2001〕17號

  12. 大陸新課程目標 • 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 • 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 • 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 • 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 • 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 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 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13. 大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具體目標 • 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 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並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 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自。

  14. 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 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 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15. 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 • 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6. 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 (一)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 (三)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積極實踐,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

  17. 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範圍 • 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 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走出教室,參與社區和社會實踐活動,以獲取直接經驗、發展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為主旨的學習領域。 • 勞動與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主的多方面發展為目標,且以操作性學習為特徵的學習領域。 • 資訊技術教育。資訊技術教育的目的在於幫助學生發展適應資訊時代需要的資訊素養。 • 除上述指定領域以外,綜合實踐活動還包括大量非指定領域,如: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學生的心理健康活動等等。

  18.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 • 學校為發展學校特色應統籌規劃,並學校與所在社區的特色推出三類相互銜接的計畫,即“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計畫”、“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計畫”以及“班級綜合實踐活動計畫”。 • 授課時間宜賦予彈性,採取集中編排或分散編排的方式,將每週3節的綜合實踐活動時間根據需要靈活安排。 • 綜合實踐活動要打破學校、教室的框束,整合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融合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鼓勵學校和學生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等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19. 教師實施課程時,在「指導內容」宜創設學生發現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從問題情境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探究課題,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內容非由專家預設,而是由學生在與學習情境的交互作用過程逐漸形成。 • 「禁編教材」,不僅可創造教師共同開發課程與展現自我潛能的契機,更可改變學校「千校一面」、「特色匱乏」的局面,使學校盡顯個性化的風貌。

  20. 中小學課程理論基礎Erikson 發展理論

  21. 綜合活動科緣起 • 整併的新課程 以往高中課程未出現「綜合活動課程」,直到此次高中課程修訂才注意到此課程。 • 第一次出現時機 高中課程發展委員會九十一年六月廿一日第四次會議「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總綱草案」,指出:參考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的課程設計,將班會及團體活動合併為「綜合活動」,每週兩節。(1)不強制各校每週班會一節、團體活動一節。(2)各校可因應實際需求,於每週兩節的綜合活動課程中,安排各項綜合活動,如專題演講、社團活動。

  22. 二次修正 高中課程發展委員會九十二年三月十一日第六次會議「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總綱草案」,有關「綜合活動」課程之說明為:綜合活動每週教學節數兩節,必修不計學分。各校可因應實際需求,於每週兩節的綜合活動課程中,安排各項綜合活動,如專題演講、社團活動。 • 原無擬定綱要之計畫 原本高中班會、團體活動均無綱要,使得「綜合活動課程」開始並無擬定綱要之計畫。

  23. 訂定指導性原則,回應與實踐課程修訂目標 教育部九十二年五月九日由部長主持之第七次「高級中學課程發展委員會」會議,才決議組成「綜合活動課程綱要專案小組」,訂定指導性原則,以提供各高中實施該課程之參考,並藉此回應與實踐本次高中課程修訂希望培養現代青少年具備團隊合作、責任心、尊重生命、關懷他人及終身學習等基本理念。

  24. 高中課程(暫綱) 九年一貫課程 體驗、省思、實踐 體驗、省思、實踐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童軍 綜合活動科 2 (原班會、團體活動) 團體活動 輔導 生涯規劃:選修 家政 家政:必修 導師時間 圖1 國中、高中綜合活動課程銜接架構

  25. 高職課程(暫綱) 九年一貫課程 體驗、省思、實踐 體驗、省思、實踐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童軍 綜合活動科 2 (原週會、社團活動) 團體活動 輔導 生涯規劃:選修 家政 家政:必修 導師時間 班會 1 圖2 國中、高職綜合活動、班會課程銜接架構

  26. 綜合高中課程(暫綱) 九年一貫課程 體驗、省思、實踐 體驗、省思、實踐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童軍 綜合活動科2-3 (週會及聯課活動1-2 、班會1) 團體活動 輔導 家政 生涯規劃:選修 導師時間 家政:必修 圖3 國中、綜合高中綜合活動、班會課程銜接架構

  27. 高中階段課程發展理念 新世紀青年經過三年學習與成長,將具有下列特質: 一、熱情且富有責任感。 二、充滿理想並具實踐的能力。 三、有傳承文化和歷史的使命,且能創新。

  28. 高中階段課程發展原則 一、連貫原則:目標除延續生活發展任務之外,以生計為主,並輔以生命發展。 二、通識原則:基本的共同素養,如團隊合作、社會關懷、民主法治素養、藝術素養、科技素養、解決問題能力、生涯規畫能力、創造思考能力、批判思考能力。 三、適性原則:切合學生不同的性向、興趣與能力,並符應生計發展的需求 。 四、彈性原則:課程綱要的彈性化,學校本位課程的自主性 。 五、專業原則:賦予學校、教師專業自主權。 六、民主原則:多元參與、凝聚共識之民主模式 。

  29. 高中綜合活動課程研發原則 一、連貫原則:目標除延續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體驗、省思與實踐」精神之外,亦連貫高中課程目標。 二、通識原則:呼應高中課程發展原則,強化基本的共同素養。如團隊合作、社會關懷、民主法治素養、藝術素養、科技素養、解決問題能力、生涯規畫能力、創造思考能力、批判思考能力。 三、適性原則:切合學生不同的性向、興趣與能力,並符應生計發展的需求 。 四、彈性原則:強化課程綱要彈性化,學校本位課程自主性,激發學校辦學活力 。 五、專業原則:參酌日本、美國相關活動課程,賦予學校、教師專業自主權。 六、民主原則:多元參與、凝聚共識之民主模式 。

  30.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目標 高級中學教育,除延續國民教育階段之目的外,並以提昇普通教育素質,增進身心健康,養成術德兼修之現代公民為目的。 為實現本階段教育目的, 須從生活素養、生涯發展及生命價值三層面輔導學生達成下列目標: 壹、提昇人文、社會與科技的素養。 貳、加強邏輯思考、判斷、審美及創造的能力。 參、增進團隊合作的精神及責任心。 肆、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及終身學習的態度。 伍、培養自我了解及生涯發展的能力。 陸、深植尊重生命與全球永續發展的觀念。

  31. 普通高級中學「綜合活動」課程綱要目標 一、透過實施團體、社群及服務活動,強化體驗、省思與實踐,以統整各科學習。 二、擴展生活經驗,持續發展興趣與專長,激發潛能,以促進適性發展。 三、經由合作學習與團體活動,以促進個性與群性的調和發展。 四、增強自治、領導與溝通能力,以涵養互助合作、修己善群之團體精神。 五、透過服務他人、關懷社會的行為,以提高參與公共事務的熱忱與知能。 六、培育尊重生命,關懷自己與他人,及自然環境的態度。

  32. 貳、核心能力 一、建構自我體驗、省思與實踐的能力。 二、具備自我學習、邏輯思考、價值澄清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培養探索、創造、休閒、與生活的能力。 四、涵養敬業樂群的團隊精神,具備合作學習之能力。 五、養成自治、領導、溝通與協調的能力。 六、激發同理心、親和力、服務他人和關懷社會的能力。 七、涵養尊重生命,關懷自己、他人與自然環境的態度。

  33. 參、時間分配 • 一、本課程每週教學節數為二節,各校可因應實際需求,於每週兩節的綜合活動課程或課餘時間,安排班級活動、社團活動、學生自治會活動、學生服務學習活動、及學校特色活動。 • 二、學校宜以三年整體規劃逐年實施為原則,一學年或一學期之總節數配合實際教學需要,彈性安排各項綜合活動,不受每週兩節或每週班會、社團活動各一節之限制。

  34. 肆、活動網要 「綜合活動」是指依據學生興趣、需要及身心發展情形,並兼顧學校發展與社區資源,透過體驗、省思與實踐,以建構自我價值觀與意義、增強解決問題能力、強化團隊合作服務、及促進全人發展的活動。 內容包括班級活動、社團活動、學生自治會活動、學生服務學習活動、及學校特色活動。

  35. 伍、實施通則(93.08定稿) 一、計畫擬定 (一)綜合活動實施計畫之擬訂,應參酌師生家長意見,結合各類課程,納入學校課程計畫,並視各校特性、指導人員、設備、場地、活動時間與社區資源等因素彈性設計實施。 (二)全體教師對綜合活動均負指導和參與之責任。班級活動由導師擔任指導;學生自治會活動由學務人員負責指導;學生服務學習活動由相關處室(學務處、教務處)負責指導;社團活動應遴選適當教師擔任指導;必要時,得聘請具有專長之本校職工、家長、校友、大學學生社團幹部或社會志工擔任輔導工作。 (三)各項活動之進行,應著重團體精神之陶冶,提供學生共同參與及人際互動之機會。

  36. (四)全校每一學生參與綜合活動之機會均等,不應受家庭社經背景及學生個人學業成績等因素影響。對於身心發展有特殊需求之學生,尤應安排適當之活動項目,並給予特別之輔導。(四)全校每一學生參與綜合活動之機會均等,不應受家庭社經背景及學生個人學業成績等因素影響。對於身心發展有特殊需求之學生,尤應安排適當之活動項目,並給予特別之輔導。 (五)各項活動之實施計畫務求周全,應顧及學生身心發展與安全措施;活動內容應符合本課程之目標,並應記錄、檢討,以作為活動改進之參考。

  37. 二、活動規劃選擇 (一)綜合活動課程以不採用教科書教學為原則。 (二)學校得依據本課程綱要、學生興趣與需求,規劃或選擇活動,編印或選用活動手冊或各項活動資料,供師生使用。 (三)活動內容應與各科學習充分統整與貫串,並與生活經驗、生涯規劃作適度的聯結;活動實施得打破年級、班級之界制,營造一至三年級學生交流與學習情境。 (四)活動之規劃與選擇,除應與各類課程結合外,亦應掌握自主性與統整性適切融入生命教育、生涯發展教育、性別教育、資訊教育、法治教育、人權教育、環保教育、永續發展、原住民教育及消費者保護教育等重要議題,以讓學生體驗省思與實踐,培養各項核心能力。 (五)學校得依據情境分析,發揮創意,營造學校特色。

  38. 三、實施方法 (一)班級活動 1.班會活動進行方式,除開會應依會議規範程序進行外,宜力求生動變化,不要過分拘泥於形式,以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 2.班級活動由導師負責指導,導師應本民主精神,輔導學生慎選幹部,積極參與,培養民主風度,協助學生解決問題,並促進班級互動溝通。

  39. (二)社團活動 1.社團活動由學生依其興趣、性向,並依學校社團申請辦法提出成立社團,宜打破班級年級限制,在教師指導下學習。 2.社團活動項目,應配合學校場地、設備、教師專長、學生興趣與社區資源等因素,選擇實施。 3.社團活動之進行,宜採同儕互動學習方式,除技能的學習外,並著重情意之陶冶。 (三)學生自治會活動 1.學生自治會應提供全校學生服務,支援學生各種教育活動與代表學生意見、處理學生本身事務。 2.各校可依學生年齡、能力、經驗、意願及學校需要,訂立學生自治會職權範圍。

  40. (四)學生服務學習活動 1.學校應依學生能力、參與意願、學校教育目標、社區需求及活動的教育性、持續性與利他性,利用課餘時間,來推展服務學習活動。 2.學校宜鼓勵各任課教師於其任教專業科目中結合服務學習,掌握合作、互惠、多元、學習及社會正義的服務學習特質,培養新世紀具反思行動能力的國民。 (五)學校特色活動 1.學校特色活動之項目選擇與內容安排,應配合學校課程計畫與呼應體驗省思實踐理念,參酌學生興趣與身心發展階段,學校背景與現況,及社區資源等因素彈性實施。 2.學校特色活動應於學期前排定時間,列入學校行事曆,由有關處室負責擬定各項活動實施計畫與進度,並透過學生自治會、社團或班級進行設計與實施。

  41. 四、活動評量 (一)評量應依據活動目標及學習內涵,採用多元的評量方法。 (二)評量內涵應兼顧情意態度、知識技能、及努力程度。 (三)評量應兼重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 (四)評量宜分工合作分層負責,班級活動由導師負責評定,社團活動由社團指導老師負責評定,學生自治會活動、學生服務學習活動、學校特色活動由各處室或相關人員負責評定。 (五)評量由導師彙整相關教師或負責人員的評量結果,適切參酌學生自評、同儕評量、家長評量及其他相關人員的評量資料實施總評。 (六)評量結果以文字描述為主,等級評定為輔。結果呈現應本鼓勵原則,給予正向增強;然對表現欠佳者應提出具體事實與建議。

  42. 五、活動資源 (一)善用學校各項教學資源,積極拓展社區資源,營造良好活動環境。 (二)得與鄰近高中職學校合聘教師或社區內各級學校,交換或使用教學資源,或共用軟硬體設施。

  43.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暫行綱要94年2月5日 • 「活動科目」每週3節,包括班會1節及綜合活動(含社團活動與週會)2節;班會列入導師基本授課時數。

  44. 高職綜合活動教學綱要 • 教學目標:(以教師為中心的敘述) 1.指導學生透過團體、社群及服務活動,強化體驗、省思與實踐的能力,以統整各科學習。 2.指導學生擴展生活經驗,持續發展興趣與專長,並激發潛能,以促進適性發展。 3.指導學生經由合作學習與團體活動,兼顧個性與群性的發展。 4.培養學生自治、領導與溝通能力,以涵養互助合作和修己善群之人格。 5.指導學生透過服務他人、關懷社會的行為,提高參與公共事務的熱忱與知能。 6.培養學生尊重生命,關懷自己與他人、社會環境及自然環境的態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