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國境之南 - 屏東簡介

國境之南 - 屏東簡介. 班級 : 四會一乙 學號 :102404242 姓名 : 蔡怡靓. 屏東地圖. 地理位置. 屏東縣 位於台灣最南端東經 120 度、北緯 22 度,面積 2775.6003 平方公里是台灣西部最狹長的縣,屏東縣行政區域劃分為屏東市、潮州鎮、東港鎮、恆春鎮、萬丹鄉、內埔鄉、佳冬鄉、來義鄉、長治鄉、竹田鄉、春日鄉、琉球鄉、麟洛鄉、新碑鄉、車城鄉、獅子鄉、牡丹鄉、三地門鄉、九如鄉、枋寮鄉、枋山鄉、滿洲鄉、里港鄉、新園鄉、鹽埔鄉、崁頂鄉、霧台鄉、高樹鄉、林邊鄉、瑪家鄉、萬巒鄉、泰武鄉、南州鄉等鄉鎮。. 歷史沿革.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國境之南 - 屏東簡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境之南-屏東簡介 班級:四會一乙 學號:102404242 姓名:蔡怡靓

  2. 屏東地圖

  3. 地理位置 屏東縣位於台灣最南端東經120度、北緯22度,面積2775.6003平方公里是台灣西部最狹長的縣,屏東縣行政區域劃分為屏東市、潮州鎮、東港鎮、恆春鎮、萬丹鄉、內埔鄉、佳冬鄉、來義鄉、長治鄉、竹田鄉、春日鄉、琉球鄉、麟洛鄉、新碑鄉、車城鄉、獅子鄉、牡丹鄉、三地門鄉、九如鄉、枋寮鄉、枋山鄉、滿洲鄉、里港鄉、新園鄉、鹽埔鄉、崁頂鄉、霧台鄉、高樹鄉、林邊鄉、瑪家鄉、萬巒鄉、泰武鄉、南州鄉等鄉鎮。

  4. 歷史沿革 說起屏東,以前是原住民平埔西拉雅族居住的地方,當時取原住民的發音叫阿猴或阿猴社,後來才定名屏東。 在明鄭時期,阿猴社一帶是屬於萬年縣管轄,後來又改為隸屬萬年州,當時鄭成功曾派兵開墾到瑯嶠(恆春)一帶,並將這些區域分為八個平地社和三地社,這些區域包括了今日的里港、屏東市、萬丹、新園、林邊、乃至車城、恆春一帶,都在今日屏東縣內。

  5. 一直到清康熙年間才將阿猴城改為隸屬於鳳山縣管轄,因為牡丹社事件,清政府才重視台灣的海防事務,派沈葆楨到瑯嶠設海防,隔年在台灣最南端設立恆春縣,將率芒溪(今春日)以南規劃恆春縣,率芒溪以北屬於鳳山縣。一直到清康熙年間才將阿猴城改為隸屬於鳳山縣管轄,因為牡丹社事件,清政府才重視台灣的海防事務,派沈葆楨到瑯嶠設海防,隔年在台灣最南端設立恆春縣,將率芒溪(今春日)以南規劃恆春縣,率芒溪以北屬於鳳山縣。 日本領有台灣以後,改隸屬台南縣,本縣則分別屬於鳳山和恆春兩支廳,1896年改為鳳山縣,1898年又歸屬台南縣,並在本縣境內設阿猴、潮州庄、東港、恆春等,1901年,改為阿猴及恆春兩廳,1909年合併為阿猴廳,到這時期本縣才算復合完整,1920年,改隸屬高雄州,而再本縣境內設屏東、潮州、東港、恆春四郡,1933年將屏東街改為屏東市,二戰後,屏東市升為縣轄市。

  6. 屏東部分地區由來

  7. 阿猴(屏東) 屏東市以前是原住民西拉雅族居住的地方,據說他們原來住在打狗(今高雄),後來因海盜林道乾的侵擾而搬到阿猴林,阿猴林是個富裕的魚米之鄉,民風純樸、物產豐富,當時取原住民的發音叫阿猴或阿猴社,一直到1920年(日大正9年),當地的居民覺得阿猴這個名字不雅,於是,就依它的位置在半屏山的東面,而改名為屏東,一直沿用到今天。

  8. 瑯嶠(恆春) 恆春位在台灣最南端,在很久以前當地人稱為瑯嶠,客家人叫壟勾。清同治年間因牡丹社事件,日本派大軍侵略,於是沈葆楨奏請朝廷在此地築城牆,防止敵人來侵,並在瑯嶠設縣,是屏東最早的縣治。平日沈葆楨常常到四個城門巡視走訪,當他看到這廣大的田園物產豐富,漁牧發達,終年溫和,秋冬二季仍然林木茂盛,美景如畫,四季如春,因此改名為恆春,這就是恆春的由來

  9. 龜壁灣、統領埔、福安城、柴城(車城) 1 車城是到墾丁公園旅遊必經之地,提起它的地名由來,有一段十分悲壯的故事,而且帶有幾分神奇:據說,車城原是原住民居住的地方,居民靠打獵捕魚維生;每天傍晚時分,在海邊的峭壁上會有許多海龜急速爬行,排列成行,好像火車一般,有時猶如疊羅漢,疊的太高,便跌的四腳朝天,好像表演似的,於是每到傍晚就吸引了許多人圍觀,後來大家就叫這地方龜壁灣 。

  10. 龜壁灣、統領埔、福安城、柴城(車城) 2 鄭成功來台後,命士兵駐龜壁灣從事開墾,改地名為統領埔,但是由於這些漢人的開發,引起當地原住民的不滿而經常埋伏狙擊他們,於是漢人在東南、西南邊築牆防禦,同時將地名改為福安城,以祈求幸福平安,但並沒有因此幸福平安,衝突仍然頻傳。於是漢人架設許多木柴做為防禦的城牆,所以有人將這地方叫柴城;這時又深怕柴牆被燒,於是集結了許多牛車排列成牆,此防禦非常有效,於是,大家提議將柴城改為車城,直到現在仍沿用車城這個名字。

  11. 氣候條件 1 熱帶季風氣候的屏東,全境皆在北回歸線以南,年平均氣溫約為二四點五度,夏季長達九個月,素有「熱帶之都」稱呼。屏東的夏天雖然特別長,但並不意味著高溫酷熱,憑著台灣海峽、巴士海峽與太平洋的圍繞,加上海洋性熱帶季風不停地吹拂,調節了令人灸悶的熱氣,最熱的七月平均氣溫反較台灣其它地區低。

  12. 氣候條件 2 大武山山脈與中央山脈的屏障,阻隔了冷冽的東北季風,加上緯度偏低,日照充足,使得屏東的冬天並不明顯,除了幾天寒流來襲的日子外,南國溫煦的陽光仍然提供這塊土地一個如暮春陽的冬天。最冷的一月平均氣溫才攝氏十九點五度,恆春地區更高達攝氏二○點五度。

  13. 氣候條件 3 日照充足,夏季綿長,造就了屏東地區一年三穫(兩季稻米、一季雜糧)的農業收成,也讓這塊肥沃的土地成為水果的王國。蓮霧脆甜可口、椰子消暑解渴、芒果風味獨特、香蕉細緻香甜、鳳梨色味俱豐......一年四季皆有應景的水果,提供消費者多樣的選擇。 這塊南國的土地,真是標準的夏天不熱、冬天不冷,民風純樸、物產豐富、氣候宜人。不過,刮起颱風或落山風,也常造成災害。

  14. 氣候條件 4 恆春半島因緊臨巴士海峽,更是台灣受颱風吹襲頻率最高的地區。颱風所造成的豪雨是本區最大的降雨類型,約佔全年總降雨量的百分之四十,此時正值二期稻作耕作或收成期,豪雨造成氾濫常使農漁業者損失不貲。落山風是恆春半島上一種獨特的天氣現象,嚴格來說,它是東北季風的一種變化。每年九月以後,東北季風增強,本區屬於丘陵台地區,山勢不高,東北季風由東岸順山勢爬升,至山頂後直貫而下,形成強勁的落山風,威力之大,猶如颱風,直到冬至後,風勢漸緩,翌年四月後才告平息。而車城海口沙漠與恆春風吹沙,正是落山風所造成的奇特自然景觀。

  15. 參考來源 http://www.pthg.gov.tw/〈屏東縣政府全球資訊網〉 http://travel.network.com.tw/〈旅遊資訊網〉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