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第三章 千變萬化 的天氣

第三章 千變萬化 的天氣. 大氣的組成和結構 天氣變化 氣團和鋒面 台灣的氣象災害 天氣預報. 大氣的 組成和結構. 大氣主要成分. 氣體 為主,以及少量的 液體 和 懸浮微粒 所組成。 懸浮微粒: 漂浮在大氣當中的 又可稱為 氣懸膠體 簡稱 氣膠. 控制天氣的氣體. 天氣變化  水循環 。 水循環的 蒸發(晴天)、 凝結(陰天)、 降水(雨天), 造就了天氣變化。 僅 對流層 有天氣。. 溫室氣體. 吸收 地表輻射之紅外線 的氣體 包含了 CO 2 、 CH 4 、 H 2 O 、 NO 2 、 O 3 、 CFCs. 低層大氣的主要成份.

duard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千變萬化 的天氣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千變萬化的天氣 大氣的組成和結構 天氣變化 氣團和鋒面 台灣的氣象災害 天氣預報

  2. 大氣的組成和結構

  3. 大氣主要成分 氣體為主,以及少量的液體和懸浮微粒所組成。 懸浮微粒:漂浮在大氣當中的又可稱為氣懸膠體簡稱氣膠

  4. 控制天氣的氣體 天氣變化水循環。 水循環的蒸發(晴天)、凝結(陰天)、降水(雨天),造就了天氣變化。 僅對流層有天氣。

  5. 溫室氣體 吸收地表輻射之紅外線的氣體 包含了CO2、CH4、H2O、NO2、O3、CFCs

  6. 低層大氣的主要成份 有循環系統

  7. 氮氣的循環

  8. 氧氣的循環

  9. 低層大氣的主要成份 有循環系統 總合溫室效應能力最高 單一溫室效應能力最強 ∵惰性氣體 可吸收UV,保護生物

  10. 大氣能量來源 外營力的能量主要來自於太陽熱輻射以及地表輻射 太陽加熱地表後,再透過地表放熱加熱大氣

  11. 太陽輻射與地表輻射 太陽輻射以 可見光波段為主 多數大氣不易直接吸收能量。

  12. 太陽輻射與地表輻射 地表輻射以紅外線波段為主。較易被多數氣體直接吸收其能量。

  13. 總能量收支恰成平衡 大氣能量收支 100% 65% 20% 15% 20% 5% 10% 55% 50% 2% 3%

  14. 大氣垂直結構 對流層 平流層 中氣層 增溫層

  15. 大氣梯度 溫度隨高度的變化程度,我們稱之為大氣梯度。 大氣梯度即為大氣分層劃分依據。

  16. 大氣垂直結構 對流層 平流層 中氣層 增溫層

  17. 對流層 • 以對流為主 • 空氣DMAX • 具天氣變化 • 平均厚度約11km。

  18. 對流層厚度 對流層厚度與熱對流強弱隨有關,對流越旺盛對流層越厚 故厚度隨地理緯度、季節、晝夜改變。

  19. 對流層厚度

  20. 溫度變化性質 大氣主要吸收地表所輻射之紅外線輻射熱 故高度↑氣溫↓

  21. 大氣梯度 故對流層大氣梯度 乾燥大氣約為-10°C/km 潮溼大氣約為-5°C/km ∵水氣凝結放熱

  22. 學測練習 某地地面空氣溫度是26℃,假設空氣塊自地面上升而形成積雲,積雲雲底離地面約2000公尺,且雲頂離地面超過3 公里,則該地上空3000公尺高處的雲中溫度大約是多少? • -4 ℃ • 1 ℃ • 6 ℃ • 11 ℃

  23. 平流層(臭氧層) 以水平運動為主無垂直對流運動氣流穩定。

  24. 平流層分層 依大氣梯度可分為上平流層和下平流層 上平流層 下平流層

  25. 下平流層 • 臭氧稀少,故氣溫無太大變化 • 長途飛航的航線 上平流層 下平流層

  26. 上平流層 • 含大量臭氧別名臭氧層 • 臭氧吸收太陽紫外線分解放熱令溫度升高 上平流層 下平流層

  27. 臭氧洞 受到NO2及CFCs等分子影響造成臭氧減少,於 每年十月在南極 出現稀薄區域 上平流層 下平流層

  28. 中氣層 大氣的中間層 溫度隨高度增加而遞減 ∵熱源來自於平流層的臭氧分解熱 Tmin

  29. 增溫層 大氣溫度呈現遞增趨勢之處 別名熱氣層、電離層

  30. 大氣梯度變化成因 氣體分子受到太陽高能輻射造成分子激發在激發過程中釋放熱能&光 因此溫度上升 &造成極光

  31. 增溫層特色 人造衛星多數都放置於本層

  32. 中場休息時間 什麼電視這麼重要阿 =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