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数字影音后期制作 模块二

ETV. 数字影音后期制作 模块二. 一、色温. 含义: 是表示光源的光谱成分的概念,是光线颜色的一种取值标度,不是指光线照射的实际温度,各种不同的光源之所以能呈现不同的颜色,就是因为光谱成分的不同。 颜色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物理上的作用,所有颜色印象的产生,是由于时断时续的光谱在眼睛上的反应,所以色温只是用来表示颜色的视觉印象。 色温高低的变化实质表现为光源中 红蓝 成分的变化,也可以理解为 冷暖 的色调变化。. 二、影调与色调. 影调: 是指画面影像中呈现的明暗层次对比 ,在光线作用下,影像的明暗对比等级越多,图像层次越丰富,画面造型效果越好。 影调的作用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数字影音后期制作 模块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ETV 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模块二

  2. 一、色温 含义: 是表示光源的光谱成分的概念,是光线颜色的一种取值标度,不是指光线照射的实际温度,各种不同的光源之所以能呈现不同的颜色,就是因为光谱成分的不同。 颜色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物理上的作用,所有颜色印象的产生,是由于时断时续的光谱在眼睛上的反应,所以色温只是用来表示颜色的视觉印象。 色温高低的变化实质表现为光源中红蓝成分的变化,也可以理解为冷暖的色调变化。

  3. 二、影调与色调 • 影调: 是指画面影像中呈现的明暗层次对比,在光线作用下,影像的明暗对比等级越多,图像层次越丰富,画面造型效果越好。 • 影调的作用 1、突出主体重点 2、增强画面的透视感 3、加强画面的氛围

  4. 色调 色彩

  5. 影调以亮度划分: • 高调:画面上白色影调占的面积大,宜于表现明朗、欢快、恬静 • 中调:黑、白、灰各影调参差过渡和谐,明暗对比适中,造型效果最佳,为常用基调 • 低调:黑色影调占的面积大,宜于表现力量、深沉、苍劲、忧郁、沉重

  6. 色调 色彩的基调称为色调,即画面中的主要色彩。 1、同一色调搭配:将相同的色调搭配在一起,形成统一的色调群。 2、类似色调搭配:以色调配置中相邻或相接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调搭配在一起的配色。 3、对比色调搭配:相隔较远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调搭配在一起的配色,对比色调因色彩的特性差异,造成鲜明的视觉对比,有一种相映或相拒的力量使之平衡,因而产生对比调和感

  7.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青

  8. 色调的基调或趋于冷色调、或趋于暖色调 注意:在编辑处理影片时,以主题思想表现为依据,确立色彩的基调,加强观众的视觉印象,要注意统一格调,又要注意对比和谐不单一。

  9. 注意: 影调是亮度对比度,色调是色彩差异,实现影调和色调的统一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调子和内容、感情的一致。 第二,相邻镜头画面调子的统一。

  10. 三、画面构成要素 构图——影视画面的语法规则 概念: 在画框中,为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表现的对象以及摄影的各种造型元素(线条、光线、影调、色调)有机的组织、分布在画面中,形成一定的画面形式。

  11. 构图的作用 1、准确传达形象特征、形式感和美感——造型性 2、突出主体形象——叙事性 3、制造画面的隐喻效果——象征性

  12. 画面结构要素 1. 主体:主体即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 2、陪体:在画面中与主体构成特定关系,或辅助主体表现主题思想的对象。 3. 前景:在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或是靠近镜头位置的人物、景物,统称为前景。 4、后景:与前景相对应,是指那些位于主体之后的人物或景物。 5、环境:指画面主体对象周围的人物、景物和空间。环境包括前景、后景。 补充:空白——特殊元素,本质为“虚实相生”产生结构美,指画面中处于背景位置、实体对象之间的单一色调的空隙。(落在清晰范围之外,失去原有实体形态的天空、大地、水面

  13. 四、构图的法则 A;位置法则: 1、几何中心: 是画面对边中线交叉点或对角线交叉点。视觉上更强调,更集中,呆滞感。严肃、庄重的气氛,主体具有支配感和权威性。

  14. 2、视觉中心 把取景框按横向和纵向进行三等分,两条垂直等分线和水平等分线就是趣味线。趣味线的交叉点,就是视觉中心(趣味点) (图):面部特写的—眼睛在趣味线; 趣味中心:以被摄对象动作、表情、形态或者事件的情节点为中心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15. 3、边缘位置:靠近两边边缘线的位置 • 特 点: 有被推出画框的倾向。 • 应 用: 使人物有明显的受屈辱、被排斥、无能为力、软弱可欺的感觉。一般 • 用来表现一个人在处于某种逆境、收到某种打击时所感到的痛苦、困 • 惑和悲伤的情绪。 • 例子:《黄土地》——翠巧的画面位置的安排(图)

  16. 4、上方位置: • 特点: 把画框分为上下两个区域,当一个物体处于上方位置,根据自身面 • 积的大小产生两种倾向:面积小,物体有种被上边缘线拉出去的倾 • 向;面积大面积产生的重量感又会使他具有一种向下轻压的感觉。 • 应用:表现力量的两极:弱小或巨大

  17. 5、下方位置: • 特点:当物体处在下方位置时,它会受到两种作用力: • 一、下边缘线条的张力有种把物体从下面拉出的倾向; • 二、上方空间产生的压迫感,特别是面积较大时。 • 应用:受屈辱、被压迫、力量弱小 • 影片:《黄土地》祈祷下雨——下方位置国统区人民:受压迫

  18. B、面积法则:画面上物体的成像面积。

  19. C、对比 1、线条对比(线条对比可以用来表达力量的冲突和对比) 2、色彩对比 3、光线明暗 4、运动方向对比 5、动静对比

  20. D、均衡法则 均衡是画面构图的基本要求 均衡区别于对称 对称是左右两边的景物形状、数量、大小、排列的一一对应 均衡是相等或相近形状、数量、大小的不同排列,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是一种异形、异量的呼应均衡,是利用近重远轻、近大远小、深重浅轻等透视规律和视觉习惯的艺术均衡。当然均衡中也包括对称式的均衡。 1、对称:秩序美、稳重感、庄重感、压抑感、呆板 (大红灯笼高高挂) 2、均衡:不对称中寻求平衡

  21. F、动态构图法则 在影视中,构图的元素和形式,在不停的变化,画面的表 现对象和主题也在不断变化。

  22. 构图方式 1.平衡式构图 通过正确处理画面中疏密、轻重、大小、虚实之间的关系,使整个画面统一又有变化,取得视觉心理的均衡与稳定。

  23. 2.对角线构图 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 富于动感,显得活泼,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突出主体

  24. 3.九宫格构图(井字构图) 将被摄主体放在四个视觉中心上。 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

  25. 4、水平线构图 能够表现出平静与稳定感。

  26. 5、垂直线构图 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形组成的其他画面。

  27. 6.曲线构图 画面上的景物呈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 S形曲线 韵律感,优美、雅致

  28. 7.框架式构图 用景物的框架做前景,能增加画面的纵向对比和装饰效果,使照片产生深度感。

  29. 8.斜线式构图 可分为立式斜垂线和平式斜横线两种 常表现运动、流动、倾斜、动荡、失衡、紧张、危险等 利用斜线指出特定的物体,起到一个固定导向的作用。

  30. 9.三角形构图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 正三角形有安定感,逆三角形則具有不安定動感效果。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31. 10、对称式 对称式构图是画面上的被摄物影像左右或上下两边的形状、大小排列一致或相似。画面显得工整,具有稳重、安定的感觉。这种构图一般摄影方向为被摄物正面。 庄重、热烈的场面。无法显示纵深感。

  32. 11、十字形 画面中景物的主要线条由横竖交错的影像形成连续或不连续的色彩、线条,构成了视觉上的十字形状态。可以安排较多的背景和环境,还可以把观众视线引向十字交叉点,从而使主体突出。

  33. 五、轴线规律 ⑴ 轴线规律 镜头的组接要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 轴线是在电视节目拍摄、编辑过程中参考的一条无形的线,并不显示在电视画面上。 按照不同的需要,把轴线分为三类: 一是运动轴线 二是方向轴线 三是关系轴线

  34. 运动轴线

  35. 方向轴线

  36. 关系轴线

  37. ⑵ 处理越轴镜头的手法 • 如果不遵守轴线规律,就会产生越轴,又称离轴。 • 处理越轴镜头的手法有: 分隔法: 这种手法的目的是引开观众的注意,使这种不连贯的跳跃感冲淡和削弱。具体方法是在两个越轴镜头之间插入中性方向镜头或是主体物的主观镜头。 解析法: 这种手法就是使观众明白越轴的经过和实际变化的空间方位关系。我们可以利用运动镜头来越轴,借助主体本身动作线路的改变来越轴;或者中间插入骑轴镜头来越轴。

  38. 六、蒙 太 奇 • 一、蒙太奇含义 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 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39. 二、剪辑依据: 1、按照生活逻辑 2、推理顺序 3、作者的观点倾向 4、其美学原则联结

  40. 举例: 以下A、B、C三个镜头,以不同的次序连接起来,就会出现不同的内容与意义。 A,一个人在笑; B、一把手枪直指着; C、同一个人脸上露出惊惧的样子。 这三个特写镜头,结观众什么样的印象呢?

  41. 蒙 太 奇 A—B—C 一个人在笑,一把手枪直指着,同一个人脸上露出惊惧的样子。 会使观众感到那个人是个懦夫、胆小鬼。 C—B—A 一个人的脸上露出惊惧的样子,一把手枪直指着,同一个人在笑。 给观众的印象是一个勇敢的人。

  42. 二、蒙太奇的种类 1、叙事蒙太奇 特征是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从而引导观众理解剧情。(平行、交叉、颠倒、连续) 2、表现蒙太奇 以镜头对列为基础,通过相连镜头在形式或内容上相互对照、冲击,从而产生单个镜头本身所不具有的丰富涵义,以表达某种情绪或思想。其目的在于激发现众的联想,启迪观众的思考。 (抒情、心理、隐喻、对比) 3、理性蒙太奇 是通过画面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通过单纯的一环接一坏的连贯性叙事表情达意。(杂耍、反射、思想)

  43. 范例: 农夫山泉tot苏打红茶饮料樱桃味广告短片 1、广告内容: 男女主角三次牵手,牵、断、牵。意喻T、O、T,爱情、遇见、就不再错过. 2、广告词: 苏打红茶,遇见就不再错过。 3、广告解说: 中共有3个片段,把三个片段联系起来,男女主角因上大学而分开,四年后再次重逢。

  44. 七、画面节奏的营造方法 • 节奏: 是运动着的影视艺术元素的有机统一体,它为诸艺术元素的不同运动形态和表现方式所制约。在营造影视片节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择运用合适的镜头连接方法。 • 节奏的产生依赖于3个方面: 一、是画面内诸要素有规律的运动变化,主要是人物或物体的运动、色彩、构图的变化等; 二、是由镜头的运动和组接形成,主要是镜头的内运动和外运动,组接形式和电子特技等; 三、是由解说、音乐、效果声形成,主要是解说的修辞,音乐节拍,效果特性等。 • 影响节奏的因素: 镜头长度 拍摄距离 摄影角度 摄影机运动 时空转换手段 音画关系

  45. 决定影视剪辑节奏三个方面 : • 影片的内容以及文学结构节奏设计 • 人物的情态表演和时空差 • 画面的处理和镜头的连接方法 例如: 1、急推镜头可产生紧迫、强烈、突然的感觉,可造成悬念、产生力量,具有急促的节奏感。 2、慢推镜头,使人感到舒展柔和、变化含蓄和层次鲜明,具有舒缓的节奏感。 3、通过焦点虚实的变换,来改变画面内主体陪体关系,改变观众的注意力,产生一种闪动的节奏感。 (战场的镜头)

  46. 用镜头的组接产生节奏 1、长短不同、景别各异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产生不同的节奏感。 2、利用特技对画面进行快慢运动处理,从而产生特殊的快慢节奏和快动作特技,加强紧张和滑稽的心理感受。 3、效果声、解说词和音乐的节拍,配合相应的画面,也可产生节奏感。 例如: 有附加技巧的: 如淡入、淡出、化入、化出之类,往往会产生平稳、舒缓的节奏。 无附加技巧的: 如切换、跳切、闪回之类,往往会产生快速、强烈的节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