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水量小于 200mm 。主要原因是距离海洋远,且有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思考:那么在这种干旱环境下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的状况如何呢?.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气候. 水文. 土壤. 生物( 植被 ). 少数耐 旱植物. 地貌. 干旱.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河流少 内流河. 发育差 肥力低. 风蚀地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一 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和变化,并与整体的自然环境特征保持一致。.

dutch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水量小于200mm。主要原因是距离海洋远,且有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水量小于200mm。主要原因是距离海洋远,且有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思考:那么在这种干旱环境下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的状况如何呢?

  3.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气候 水文 土壤 生物( 植被) 少数耐 旱植物 地貌 干旱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河流少 内流河 发育差 肥力低 风蚀地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一 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和变化,并与整体的自然环境特征保持一致。

  4. 阅读教材P70活动:图3-3 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2、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

  5. 植被 水文 气候 土壤 地貌 地理环境五大要素 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6. 从有文字记载开始,黄土高原就属于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春秋时期,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众多比较清澈,枯水季节流量也较大。但随着人口的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到了明清以后,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大大加强。森林只零星的分布在偏僻的山区。从有文字记载开始,黄土高原就属于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春秋时期,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众多比较清澈,枯水季节流量也较大。但随着人口的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到了明清以后,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大大加强。森林只零星的分布在偏僻的山区。

  7. 土壤贫瘠 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 过度砍伐、开垦、放牧等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生态恶化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二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牵一发而动全身”

  8. 洪涝 河流上、中游砍伐森林 河流上、中游水土流失 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河流含沙量增加 下游河道泥沙淤积 抬升河床 地下水位升高 土壤盐渍化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之三 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9. 活动: 1.覆盖一层草皮的土堆边缘沉积的泥土少,而未覆盖草皮的土堆边缘沉积的泥土多。这说明草皮能减弱流水的侵蚀作用,防止水土流失。 2.只要在土堆上放置一些覆盖物,就可以保持土壤不被水冲走。 3.最好办法是增加地表植被。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增加,易发生洪涝灾害 动物;失去栖息地,被迫迁移 地下水:渗入的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降低 土壤: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变的贫瘠

  10.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以土壤的形成为例

  11. 1、成土过程: 裸露岩石 成土母质 成熟土壤 原始土壤 风化作用 苔藓类生物 高等植物 2、影响因素: 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

  12.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阅读教材,思考: 1.何谓成土母质? 2.成土母质和土壤有何区别和联系? (提示:从土壤的物质基础和化学成分上思考) 1.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风化物称为成土母质。 物质基础 成土母质 土 壤 风化作用 粒度 质地 岩石 化学成分 养分 矿物养分(氮除外)

  13. (二)气候与土壤 通过土壤与大气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接影响其水热状况、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间接通过影响岩石风化,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来影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其形成发育过程。 红壤的基本特征是呈酸性,肥力较低有机质含量在2%以下。原因是分布在湿润和高温的热带和亚热带南部,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被大量分解。 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具深厚腐殖质层的黑色土壤。黑灰色腐殖质层厚30-100cm ,是在寒冷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荒漠土有机质含量少,土壤水分缺乏,石灰表聚明显。在我国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腹地和干旱地带,属干旱的大陆性气候。

  14. (三)生物与土壤 土壤的表层为有机质(腐殖质),它是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最主要原因,是土壤的本质属性。阅读课本思考回答:土壤的有机质是怎么形成的?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以枯枝落叶和残体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地表

  15. (四)地形与土壤 阅读教材讨论回答: 地形是从哪些方面来影响土壤形成的?具体是怎么样来影响的? 气候和植被 地势 陡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坡度 平地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阳坡 坡向 阴坡

  16. 裸露岩石 成土母质 成熟土壤 原始土壤 风化作用 苔藓类生物 高等植物 有利培育 消极利用 (五)土壤与人类活动 农业生产:耕耘——改变土壤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灌溉——改变土壤水分、温度状况 收获——剥夺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 施肥——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 肥土 退化

  17. P76活动: 1、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尤其是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元素,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质再归还给地表,从而形成土壤肥力。 2、冲积土为黄河大量泥沙堆积发育而成,发育最好;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差;江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较强,红壤发育较好 3、黄土疏松多孔,质地均匀,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

  18. 三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资源:土地、水、生物、矿产 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定要有整体的观念,要综合的开发和利用资源。

  19. 读雨林破坏对环境影响示意图,回答 (1)右侧未受破坏的雨林,树林覆盖使土壤免受暴雨冲刷和。 (2)树林要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可以靠不断形成的 经微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还给土壤,又供植物利用,使森林资源得到______。 (3)左侧大量的雨林遭到采伐,结果降水直接到达失去保护的地表,会使淋溶作用增加,导致土壤。没有了树林,逐渐减少,树木失去营养源,可能造成森林退化、土壤侵蚀、灭绝等严重问题。 烈日暴晒 枯枝落叶 更新 退化 枯枝落叶 生物 (4)上述事例说明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是一个。一种资源的变化,将使其他资源及其发生变化。 (5)因此,人类在利用资源时,要有的考虑和对策。 整体 整体 综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