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當代倫理議題省思 第六堂:環境倫理學

當代倫理議題省思 第六堂:環境倫理學. 一、科學與環境問題 二、經濟與環境倫理學. 現代社會的一大問題 環境 / 生態破壞. 人類面對大自然的態度. 舊時代:敬畏 近代以來的人類中心主義:征服、開發、破壞( video ) 1979 年後的人類中心主義 / 早期環境倫理學:明智利用( wise-use )、永續發展等 非人類中心主義環境倫理學:生物中心主義、深層生態學等,但不見得能說服一般人的問題. 科學與環境問題. 科學作為環境危機的解救之道. 科學只關乎事實 科學家會告訴我們,有關環境危機的事實是什麼,又要如何解決. 科學作為環境危機的源頭.

dyami
Download Presentation

當代倫理議題省思 第六堂:環境倫理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當代倫理議題省思第六堂:環境倫理學 一、科學與環境問題 二、經濟與環境倫理學

  2. 現代社會的一大問題環境/生態破壞

  3. 人類面對大自然的態度 • 舊時代:敬畏 • 近代以來的人類中心主義:征服、開發、破壞(video) • 1979年後的人類中心主義/早期環境倫理學:明智利用(wise-use)、永續發展等 • 非人類中心主義環境倫理學:生物中心主義、深層生態學等,但不見得能說服一般人的問題

  4. 科學與環境問題

  5. 科學作為環境危機的解救之道 • 科學只關乎事實 • 科學家會告訴我們,有關環境危機的事實是什麼,又要如何解決

  6. 科學作為環境危機的源頭 • 科學的發展造成環境破壞,-不是科學的問題,是人類態度的問題? • 在環境危機變為既成事實之後,即便科學有關事實與真理,但科學家不會騙人?不會只告訴我們片面、部分的事實?就好比他們曾宣稱核能是「乾淨」的能源? • 科學家會是「價值中立」的嗎?

  7. 科學與選擇 • 科學的影響力很大一部分來自它帶來新的可能性 • 但是在眾多舊的與新的可能性中,要去做出選擇,科學家只能提供參考意見,「下決定」的動作,其性質異於「陳述事實」,因而不是科學的

  8. 選擇科學的不同發展與環境問題 • 四、五十年前的人似乎自以為,或宣稱是以科學為依據,來決定把人與錢花費在核能研究 • 如果當時決定把資源投資在發展太陽能,我們今日的社會會是什麼樣子? • 人類社會所做的與科學/科技有關的決定,在什麼意義上是「科學的」?

  9. 科學與未來 • 我們可以拿現代科學的水平,來評估人類為來的命運嗎? • 認識到目前科學水平的限制,我們是不是應該要抱著謙虛的態度,來面對環境與發展的問題?

  10. 經濟與環境倫理學

  11. 倫理學與經濟如何扯上關係? • 倫理學與經濟都是有關「選擇」的學門 • 經濟一向被認為是有關資源運用等之科學的、客觀的選擇,倫理學則一方面是有關普遍意義上的行為之規範,一方面要嘛太主觀,要嘛太抽象

  12. 經濟的「成本-效益分析」 • 經濟如何看選擇、分配等問題? • 成本:所有選擇都有成本的問題,經濟學家把「成本」定義為「必須捨棄的其他機會、可能性 • 效益:我們會做的選擇,是帶來的效益超過成本最多的那個

  13. 倫理與經濟可能的衝突 • 但「成本-效益」的考量往往變成「只」追求擴張、追求更多效益的傾向 • 有可能不在乎是否已經、必須付出過多的成本,比如說對環境造成的嚴重破壞

  14. 人類面對大自然的態度 • 舊時代:敬畏 • 近代以來的人類中心主義:征服,開發 • 1979年後的人類中心主義/早期環境倫理學:明智利用(wise-use)、永續發展等 • 非人類中心主義環境倫理學:生物中心主義、深層生態學等,但不見得能說服一般人的問題

  15. 明智利用 • 重新重視「成本-效益的分析」,要明智地算好花費與所得之間的平衡 • 例子:永續發展的概念 • 但人類能有多明智?

  16. 2010年英國石油公司事件(video)決策者不願意花費0.0143%的利潤,去購買額外的安全閥,結果鑽油平台發生意外爆炸,造成生態浩劫2010年英國石油公司事件(video)決策者不願意花費0.0143%的利潤,去購買額外的安全閥,結果鑽油平台發生意外爆炸,造成生態浩劫 著火中的英國石油公司鑽油平台

  17. 墨西哥灣頻死的動物(video)

  18. 「成本-效益分析」與病童 • 「成本-效益分析」:要不要花錢就鮮病病童,要考慮社群願不願意犧牲所費的代價可用來建設的東西,如讓一般人更好的日常醫療照護 • 「成本有效運用」:總之病童是一定要就的,只是必須做最有效的資源運用,不得浪費

  19. 「成本-效益分析」要不要犧牲斑點貓頭鷹,來拯救工人的就業機會?「成本-效益分析」要不要犧牲斑點貓頭鷹,來拯救工人的就業機會?

  20. 「成本-效益分析」觀點對環境污染問題的評估「成本-效益分析」觀點對環境污染問題的評估 • 如果我們想要乾淨的水和空氣,如何定義? • 早期環境學者如 William Baxter宣稱沒有絕對的乾淨水與空氣 • 乾淨或安全不是全有全無的問題,而是必須透過平衡風險與效益來決定:降低汙染是由我們必須隨之犧牲的好處(蓋醫院、學校等等)來定義的 • 乾淨的水和空氣必須讓它們像其他商品一樣,放到自由市場,隨人(願意)付出的代價來決定

  21. 純粹的經濟分析 • 經濟是量的科學 • 所有利益都是可交換的,而人類被理解為消費者 • 為了讓利益可以交換,經濟將俱有不同質地的「商品」加以量化,變成可定價格之物 • 之後再讓市場「自由地」決定每個商品的價錢

  22. 但是信念或價值(觀)可簡化為需求嗎? • 需求純粹是個人的和主觀的,對個人來說沒有真假對錯的問題,可由個人所得到的滿足的強度,來衡量個人所願意付出的代價 • 但有些需求是粗鄙甚或危險的(與種族歧視、性、暴力相關的需求等) • 信念、價值(觀)等是經過理性判斷地,且無法量化

  23. 信念、價值(觀)等,可因為代價高就捨棄嗎?信念、價值(觀)等,可因為代價高就捨棄嗎? • 比如乾淨的水、空氣,明媚的大自然等 • 我們可以把所有野生動物都「寵物化」,有人願意花錢養的就可以存活,沒人願意養的有任由牠們滅種?

  24. 維護或保存 • 維護:自然資源的明智利用,Gifford Pinchot,美國森林局第一任局長,大自然只有工具價值(對人類有用) • 保存:不將人類的手伸進大自然中,讓它保持原樣,John Muir,環境學家, Serra Club創建人,大自然有內在價值(不因人類的觀點而異)

  25. 永續發展與對未來世代的責任

  26. 否認我們對未來是帶有責任的一些說辭 • 0. 對未來世代的責任:一般的倫理學只考量目前活著的人,對未來世代的責任是其道德擴張 • 1. 無知論點 • 2. 消失的受益人論點

  27. 無知論點 • 我們不曉得未來世代的人將是哪些人?到底會不會存在?會是什麼樣子?會有什麼樣的需求、欲望、利益等。在這種狀況下,說我們對他們負有責任,沒啥意義

  28. 對無知論點的反駁 • 我們至少知道,核廢料在幾千年後,對那個時候的人來說,還會是有毒的 • 民法上,當某人的行為無意針對任何特定的人,卻可預見其行為會對不特定的人帶來傷害(如隨意棄置有毒廢棄物),是必須要負責任的

  29. 消失的受益人論點 • 我們首先沒有必要生下未來人的義務 • 既然我們不用對未來人的存在負責任、他們都不一定出生,我們當然也不用對他們的生活負任何責任

  30. 對消失的受益人論點的反駁 • 我們無法否認,這個世界上非常有可能會有未來人 • 就因為有這個可能性,我們必須確保他們能過比較好的生活,而可行的方法包括防止氣候繼續暖化

  31. 現代人的利益 vs 未來人的利益 • 基本需求(健康、自由等)對上奢侈的生活方式 • 新的功利主義觀點:選項一、現在就將資源花光,來生產東西,選項二、將資源保留給後代,他們將得以繼續進行生產。如果我們計算人類歷史的總生產量,應該是後者比較高,-符合最多快樂原則。 • 我們應該只花「利息」,而非「成本」

  32. 補償 • 人類需要的其實不是資源,而是資源生產出來的東西。所以我們現代人花光資源沒關係,只要我們能生產出好東西給後代,他們就有所補償

  33. 對未來世代的三大責任(Desjardins) • 發展替代能源 • 維護能源 • 給他們擁有幸福的機會

  34. 永續發展

  35. 生產與經濟 • 地球的生產力,事實上是人類生產活動所涉及的所有要素的根源:自然資源、資本、人工 • 傳統經濟只著重兩個基本問題:資源與物品的配置 • 市場經濟拿價格來回答有關資源分配的問題,拿市場來回答物品分配的問題

  36. 永續經濟 • 在人類文明過去的發展中,市場經濟生產模式超出了地球的生產能力 • 永續經濟在資源與物品的分配之外,給經濟分析加入了第三個元素:速率

  37. 永續發展 • 經濟學家 Herman Daly:「增長意味著『透過合併或增多來進行物質上的添增,以達自然地滋長』,發展則意味著『擴張或實現潛能,逐步帶到更完全、更大、更好的狀態』」 • 永續發展利用再生資源,以在公共政策上,尋求人口以及經濟活動的最佳化與穩定的規模

  38. 永續發展與個人道德 • 我們必須捫心自問:我們是否過度消費? • 北美與歐洲佔世界12%的人口,消費了60%的資源。兩難問題:要增長還是要發展? • 世界其他地區的兩難問題:尋求永續的經濟規模,還是要追上歐美國家?

  39. 有關永續發展的三大疑慮 • 1. 對象:有些人會誤以為,要永續發展的對象,就是當前的消費者導向工業經濟系統,或者說不間斷的增長(規模不設限的擴張)

  40. 有關永續發展的三大疑慮 • 2. 有些人會聲稱,「資源有限」以及「人類消費過度」的說法,與事實相反

  41. 有關永續發展的三大疑慮 • 3. 永續發展終究是「人類中心主義」的,也就是說把人類的利益視為唯一的、或至少是最重要的事情(即便當我們將為來世代的幸福納入考量,來是會有同樣的問題),卻輕忽了其他生命或大自然的權益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