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由日本與香港的發展 看台灣經濟未來的機會與挑戰

由日本與香港的發展 看台灣經濟未來的機會與挑戰. 台壽保基金 珍惜您所託. 大 綱. 日本擺脫 15 年低迷的景氣 香港走出 97 年陣痛 , 經濟開始恢復生機 日本 、香港對 台灣的啟示 2001-2010 年台灣另一個十年的躍升. 自 1989 年日本經歷了 15 年的泡沫調整期. 日本 80 年代後期因房地產及股市過度膨脹 , 導致了 89 年股市崩盤 , 使得日本經歷了將近 15 年低迷的經濟發展。 90 年代雖日本政府持續以政府支出維持內需成長 ,但仍無法帶動企業及民間消費需求,使得經濟成長率持續低迷,利率甚至壓低零利率仍無法刺激經濟成長 。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由日本與香港的發展 看台灣經濟未來的機會與挑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由日本與香港的發展 看台灣經濟未來的機會與挑戰 台壽保基金 珍惜您所託

  2. 大 綱 • 日本擺脫15年低迷的景氣 • 香港走出97年陣痛,經濟開始恢復生機 • 日本、香港對台灣的啟示 • 2001-2010年台灣另一個十年的躍升

  3. 自1989年日本經歷了15年的泡沫調整期 • 日本80年代後期因房地產及股市過度膨脹,導致了89年股市崩盤,使得日本經歷了將近15年低迷的經濟發展。 • 90年代雖日本政府持續以政府支出維持內需成長,但仍無法帶動企業及民間消費需求,使得經濟成長率持續低迷,利率甚至壓低零利率仍無法刺激經濟成長。 • 這波泡沫調整期日本GDP年成長率由89年的8.2%的高成長率,一路修正至01年的-2.8% 。日經225指數由89年12月的38957點持續盤跌至03年低點的7745點。

  4. 04年日本逐漸擺脫15年低迷的景氣 • 日本在低迷了將近15年後於04年經濟開始轉佳,05年經濟更出現全面性的復甦。 • 首相小泉純一郎上任以來,摒棄先前以政府支出刺激經濟手段,改採以內需復甦的自發性成長 , 使得日本經濟由過去10年平均1.2%的增長,轉為未來5年平均實質GDP成長2.5%的復甦成長階段。 • 日本經濟全面性復甦表現在:失業率下降薪資恢復成長,刺激消費支出;企業獲利持續成長,企業資本支出增加;土地價出現觸底向上跡象;銀行體系有效運作,並成為股市領漲類股。

  5. 日本第三季GDP持續穩健成長 • 日本經濟成長已漸入佳境,第二季GDP成長3.3%,主要由民間消費、資本支出、出口金額持續成長。 • 日本第三季GDP數字,年化季增率為1.7%,優於市場預期的1.1%。展望第四季,由於仍看好資本支出成長力道持續,故預料經濟仍將加速成長,JPMorgan預估日本今年第四季增幅可望來到3% 。 • JPMorgan預期今明兩年日本經濟成長率可望保持在2%左右增幅。

  6. 企業獲利連續五年成長企業開始積極投資 • 10月中旬日本企業公佈的05上半年財報顯示,在已公佈的2235家企業中,有約七成企業獲利結果優於預期,營收成長4.2%、經常性利潤(RP)成長7.1% 。 • 對於05財政年度全年獲利預估,經常性利潤成長7.2%,亦高出預期4%。預期06年日本企業經常性利潤可望連續第5年成長,將創25年來最長增長期間。 • 企業獲利成長帶動日本企業資本支出增加意願。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預估今年第四季核心機械訂單可望有6.2%增長,將是04年6月以來最大增幅,第四季工業生產則可望有20.8%的大幅成長。

  7. 銀行體質大幅改善 • 日本銀行資本適足率(BIS ratio)平均在10%以上,已高於國際清算銀行8%標準。不良放款(NPL)降低,由於2002年積極打消壞帳,今年6月日本5大金控的壞帳比率已降至2.7% 。 • 日本七大銀行於今年3月底前處份13.1兆日圓壞帳,平均壞帳率由2年前的6.9%降至今年3月底的2.1%。大型銀行預計在06年3月底前將先前接受政府紓困的12.4兆日圓貸款償還一半,顯示目前日本銀行不良貸款的問題已逐漸獲得解決。 • 今年10月份銀行經壞帳沖銷、信貸證券化和匯率波動調整後的放款總額,較去年同期成長0.9%,已是連續3個月增加,貨幣供給亦持續增長,顯示銀行信用創造流程再次開啟,銀行放款成長將有助毛利改善和業績成長。

  8. 日本東京地價開始觸底回升 • 跡象顯示日本房地產市況改善,地產價格即將走出谷底,這不僅有助銀行地產擔保品價值提升、有利銀行資產負債表改善,亦提高一般大眾擁有房產的正財富效應。 • 10月份東京辦公室空置率跌至4.38%的02年以來最低水準、截至7月1日的東京地區23個主要街區商用和住宅土地價格,較去年同期出現15年來首度正成長、佔整體新屋開工62%的東京、名古屋與大板新屋開工率向上攀升。

  9. 日本消費物價轉為正成長 • 隨著日本房地產價格下滑走勢即將告終,市場氣氛可望隨通縮結束增溫。日本央行更表示日本消費物價在今年底或明年初轉為正增長的可能性很高。 • 目前市場普遍預估日本核心CPI (YoY%)有可能在今年第四季來到0%或是恢復正增長,接下來薪資回升刺激更多的消費支出,進一步推升消費物價。 • 市場估計起碼在06年中以前都不會有緊縮貨幣和財政政策行動,調高消費稅的議題討論將在06下半年加溫。預料第四季通縮結束跡象增溫將會刺激經濟與股市表現。

  10. 外資今年加碼日股金額已逼近99年高點 • 今年以來,外資買超日股金額達9.11兆日圓,已超越去年全年買超7.7兆日圓金額,並逼近99年歷史高點的9.12兆日圓。外資目前已連續5年買超日股,同時也是第3年買超金額在7~8兆日圓以上,顯示自2003年春季開始的日股多頭行情,外資扮演背後重要的資金推手。 • 即使第三季外資買超日股金額已高,但目前全球經理人淨持有日股比重為28%(加碼減去減碼部位),仍遠低於00年2月的51%、04年4月的54%,顯示目前外資對日本股市還有加碼空間。

  11. 小 結 • 日本經濟逐漸走強的跡象已相當確定,從就業市場改善到消費與資本支出上升,再到房地產價格的觸底反彈,均進一步加強市場對日股的樂觀看法。 • 高油價與美國利率動向仍是留意風險,但是日本為亞洲最大經濟體,景氣的復甦將帶動亞洲其他國家景氣的復甦。 • 根據IMF預估05年日本經濟成長率2.0% , 06年經濟成長率可望維持2.0% 。

  12. 香港回歸後經歷了兩次景氣低迷期 • 97年香港回歸中國大陸,在港人信心不足及隨後的亞洲金融風暴影響下,香港恆生指數由97年8月的16820點大幅滑落至98年8月的6544點,而經濟成長率由96年的5.3%下跌至98年的-5.7%。 • 99年在全球高科技泡沫化影響,香港經濟也經歷了97年後第二次的調整,經濟成長率由99年的10%下滑至01年的-1% 。 • 香港在97年回歸後經歷了兩次景氣調整,主要是部分港資外移及觀光產業低迷,使得恆生指數持續不振,房地產持續低迷。

  13. 香港走出97年陣痛,經濟開始恢復生機 • 香港於97年回歸後經歷了資金與製造業外移的陣痛。 • 02年中國開放大陸人士赴港觀光,04年更進一步與香港實施CEPA(更緊密貿易關係),目前大陸旅客佔香港觀光人數56%。 • 05年香港迪士尼開幕將進一步吸引更多華南地區大陸觀光人數。

  14. 香港第三季GDP成長率優於預期失業率為四年來低檔香港第三季GDP成長率優於預期失業率為四年來低檔 • 在強勁出口及民間消費帶動下,香港第三季GDP年成長率達8.2%優於市場預期。香港政府進一步把全年增長預測由4.5%~5.5%大幅調升至7%。 • 香港經濟已連續九個季度擴張,為自90年代初期以來最長的成長周期。根據最新路透調查預測,06年香港GDP增長率為4.6%。 • 香港經濟進一步復甦帶動就業增加,05年7~9月失業率降至5.5%,而04年全年失業率為6.8%。 • 香港政府表示,民間支出將有助於帶動香港今年經濟最高增長7%。分析師預計,05年底前,香港失業率最低可望降至5%。

  15. 香港觀光人數持續創新高 • 香港旅遊發展局預估05年觀光人數2340萬,較去年成長7.3%,預估06年可達2700萬,年成長率將高達15.4% 。 • 遊客的直接支出占香港經濟約6%,而大陸是香港最大的遊客來源地,大陸遊客比重今年前5個月占整體920萬遊客中的54%。 • 迪士尼開幕將可進一步吸引更多華南地區大陸觀光人數。

  16. 香港房地產指數持續多頭格局 • 香港地產在97年回歸後受到信心不足及亞洲金融風暴影響使得恆生地產指數一度大跌77.6%。隨後在中國政府開放內地至香港光關及隨後的CEPA政策後,在政治面穩定及經濟面持續活絡下,地產開始止跌回升。 • 香港在經濟持續復甦加上中資持續投入帶動地產指數持續呈現多頭格局。 • 人民幣升值,導致與美元掛勾的港元相對貶值香港房地產對大陸投資者的吸引力增加,將可加快陸資投入香港房地產的速度。

  17. 香港納入華南經濟區 經濟恢復繁榮成長 • 香港雖在97回歸後經歷了兩次景氣調整,但在中國大陸積極將香港內入華南經濟區後,其經濟成長開始逐漸轉佳。 • 03年中國大陸開放內地城市居民香港自由行,04年7月進一步開放32個城市約1.5億城市居民得以赴香港觀光旅行。 • 04年中國大陸推動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即香港產品得以零關稅進入內地銷售。 • 中長期來看,香港將逐漸納入9+2泛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體,此一經濟體人口4.57億、面積208平方公里,未來將可挹助香港經濟持續繁榮成長。

  18. 小 結 • 目前香港經濟持續以快速的步伐擴張,連續9季實質GDP維持成長。在觀光業及房地產的帶動下,香港經濟將持續成長。 • 中長期來看,香港將受惠於中國華南地區經濟發展而持續繁榮成長。 • 根據IMF預估05年香港經濟成長率6.3%,06年經濟成長率可望維持4.5%。

  19. 日本經驗對台灣的啟示—調整銀行品質 刺激內需市場 • 日本在經歷近15年泡沫調整期後,在日本政府改革金融體質及刺激內需市場復甦帶動下,整體經濟結構轉佳,預估05、 06年經濟將可持續穩健成長。 • 台灣與日本一樣經歷過90年土地資產泡沫化及隨後民營銀行過度增加,使得台灣經歷一段與日本類似的資產泡沫調整期。 • 雖00年後台灣在資訊產品出口仍可支撐經濟發展,但學習日本改善銀行品質及刺激內需市場將可進一步提升台灣經濟健康體質,使之不至因過度依賴外銷出口而容易產生經濟大幅波動。

  20. 香港經驗對台灣的啟示—整合華人資源 厚實研發營運競爭力 • 香港在97年回歸後雖歷經了兩次經濟低迷調整,但在與中國大陸華南地區經濟體持續互惠互利下,使得香港得以善用其競爭力進一步吸納來自華南地區更多的經濟資源,未來在泛珠江三角洲經濟體的帶動下將可持續繁榮成長。 • 台灣90年以來以資訊產品代工為其競爭力,但在台商持續將生產基地移轉至中國大陸後,在缺乏內需市場支撐及投資大陸資金無法有效導引回台投資下,使得台灣經濟成長率持續下滑。 • 未來政府應該持續改善兩岸關係,除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刺激內需市場外,更可考慮讓台灣成為華人地區營運研發中心,爭取台商甚至中資來台投資更高科技產業,如此將可持續厚實台灣在華人地區資訊產品研發營運競爭地位。

  21. 05~06年全球景氣持續溫和復甦 • IMF預估05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4.3%,預估06年仍將維持4.3%的溫和成長 。 • IMF預估05年美國經濟成長率為3.5%,預估06年仍有3.3%成長。 • IMF預估05年日本經濟成長率為2.0%,預估06年仍可維持2.0%水準。 • IMF預估05年香港經濟成長率為6.3%,預估06年為4.5%。 • IMF預估05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為3.4%,預估06年仍可維持3.3%水準。

  22. 1981-2010 年台灣每十年的躍升 • 台灣每10經歷一個經濟發展的提升 • 1981~1990—內需產業、資產、金融的提升 • 1991~2000—電子產業取得世界代工地位 • 2001~2010—電子產業持續擴張+受惠中國經濟發展(內需、地產、金融) • 未來5年若能順利整合華人資源,將可進一步帶動台灣外銷競爭力及內需市場規模。

  23. 2001-2010年另一個十年的躍升 • 01~05年產業調整期 • 經歷00年科技泡沫化後台灣資訊產業更加積極全球佈局計劃 • 台灣最具競爭力的兩兆雙星產業逐漸形成 • 06~10年兩岸調整期 • 兩岸關係和緩將有利於台灣資本市場的活絡 • 三通將可振興台灣內需服務業與房地產事業 • 台灣將可整合華人資源更加提升其科技研發營運競爭力

  24. 2006-2010年台灣的機會與挑戰 • 兩岸關係持續改善及開放三通將有利於台灣科技產業與內需市場的進一步躍升 • 台灣企業已形成台灣研發、大陸生產、全球運籌的競爭優勢將可進一步發揮 • 台灣擁有華人最具競爭力的國際級企業,可望持續獲得國際投資者的青睞 • 兩岸關係穩定與三通將可帶來更多外資或中資投資,台灣有利於內需服務產業及房地產事業

  25. 台灣擁有國際級的科技產業 • 世界經濟論壇 ( WEF)最新全球競爭力排名,台灣由於科技與創新表現優異,成長競爭力排名全球第5名,居亞洲第1名。 • 晶圓代工產業全球最大—台積電、聯電為全球前二大晶圓代工廠,市佔率高達70% 。 • 液晶面板產業全球第二大—友達、奇美為全球第三、第四大面板廠,整體台灣市佔率為38% 。 • 台灣在主機板、筆記型電腦、網通等資訊電子產品全球市佔率第一。 • 目前台灣科技大廠持續進行全球佈局,若能三通將可進一步提高其營運效率增加全球競爭力。

  26. 台灣未來看好的科技產業—2+1兆產業形成 台灣品牌逐漸出線 • 既有的兩兆雙星,即半導體產業、液晶面板產業可望持續發光發熱 • 台灣目前在通訊領域如通訊設備、手機製造市佔率仍低,未來極有機會成為台灣另一個兆元產值的新星。 • 台灣除了在科技產業製造上具有全球研發製造運籌優勢,未來亦將以中國大陸市場為目標切入自有品牌領域,如電腦的宏碁、 手機的多普達、 軟體的趨勢科技、 消費性電子的明基等目前已逐漸取得一定的品牌定位。

  27. 結 論—擅用既有科技優勢 加強整合華人資源 • 台灣在電子產業製造上具有全球競爭優勢,目前在PC製造、晶圓代工均為全球第一大,在液晶面板則為全球第二大。 • 台灣雖具有電子產業製造競爭力,但也面臨製造部門外移中國大陸問題,雖可持續提升其成本競爭力,但長遠來看卻不利於資源回流再投資以提升競爭層次。 • 未來在兩岸關係持續好轉,台灣應更加積極擅用本身科技優勢並加強整合華人資源,使台灣持續成為全球重要的科技製造研發重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