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香港小食齊齊嗒

香港小食齊齊嗒. 從香港街頭小食看懷舊意識. 香港小食齊齊嗒 : 從香港街頭小食看懷舊意識 目錄. p.1. 前言. 人類 進入文明社會以後,飲食生活不單純為了生理需要,更可以反映一個族群的文化現象。 經濟地位、社會環境、文化教養、宗教信仰對人們的飲食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不同階級、不同階層的人不僅食用的食品和進餐時使用的器具有很大區別,更重要的是貫徹其中的心理需求和文化精神存在著更大的差異。. p.2. 研究目的. 我們選擇這個課題是因為食物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 今次介紹是想人們知道香港的一些特色食品。

dyl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香港小食齊齊嗒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香港小食齊齊嗒 從香港街頭小食看懷舊意識

  2. 香港小食齊齊嗒:從香港街頭小食看懷舊意識目錄香港小食齊齊嗒:從香港街頭小食看懷舊意識目錄 p.1

  3. 前言 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後,飲食生活不單純為了生理需要,更可以反映一個族群的文化現象。 經濟地位、社會環境、文化教養、宗教信仰對人們的飲食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不同階級、不同階層的人不僅食用的食品和進餐時使用的器具有很大區別,更重要的是貫徹其中的心理需求和文化精神存在著更大的差異。 p.2

  4. 研究目的 我們選擇這個課題是因為食物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 今次介紹是想人們知道香港的一些特色食品。 現在人們多去快餐店或者自助餐館品嚐食物, 很多香港的舊式小吃都被人遺忘。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回味一下… … p.3

  5. 美國學者詹明信(Fredric Jameson): 1. 「懷舊」(「念舊」)是後現代文化的通常現象。 2.因為歷史感喪失了,時代每隔五年,十年我們就會以老歌或當時流行的物品去記念,追憶。 p.4

  6. 懷舊小食齊齊[[看]] 香港人對「街頭小食」的熱愛,可從請假去嘗一嘗好味的砵仔糕,和販賣「雞蛋仔」的店鋪竟是六十呎面積九萬元月租的最貴租金店鋪,這些極端的例子中看得到。   談起「街頭小食」,可以說是人民求生與民間智慧而衍生的。顧名思義, 「街頭小食」就是指在街上販賣的小吃。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香港有很多小販為了生計在街頭擺賣。 隨著香港社會的變遷,「街頭小食」仍然與港人生活和香港社會有著密切的關係。他們的出現/販賣及銷售方法、製作和類別等,也正是跟隨著香港的變遷和發展而改變。 p.5

  7. 例如「雞蛋仔」、「碗仔翅」等小吃就顯示了民間智慧,可以減低成本,以最簡單的食材去製作美食, 又可承傳中國傳統美食。 除了廢物利用外,也有著減低成本或以吸引客源等。其中砵仔糕就是承傳中國傳統的糕點小吃。其實在香港也不難找到中國傳統的小吃,有不同種類的唐餅、茶果、水晶飽等,都是仍然流傳著的小吃。 p.6

  8. 砵仔糕 碗仔翅 雞蛋仔 糖不甩 麥芽糖餅 糯米糍 p.7

  9. 砵仔糕 1.你知道砵仔糕甚麼滋味的嗎? 剛蒸好的砵仔糕,暖、滑、香、爽,特別美味。 2.傳統砵仔糕是怎樣製作的? 傳統的砵仔糕以黃糖、粘米粉等造成後,放在一個瓦製的小砵內蒸熟,因此命名砵仔糕;但現在的製法已多數改用小瓷碗。吃的時候才把砵仔糕從小砵倒出來,以竹籤穿起來吃。有的砵仔糕加入紅豆;亦有砵仔糕改以白砂糖製造,因而是白色的。 3.砵仔糕的特色 傳統的砵仔糕是以台山的瓦砵仔製作的一種糯米糕點,現在在香港街頭所見的大多是用小瓷碗製作,呈半圓形,用竹籤串著,吃起來爽口滑溜,別具老式香港小食情懷。 4.砵仔糕的價錢 售價:約4.5元 p.8

  10. 組員安怡正在 品嚐傳統小食 “砵仔糕’’ 小程: 口感如何? 安怡: 真係好好食呀!! 食落淋淋地喎~ p.9

  11. 碗仔翅 1.如何令碗仔翅滿足口腹? 中國人愛吃魚翅,「碗仔翅」盛行於八十年代的廟街,街邊小販以碎肉、香菇絲 及醬油等材料做成像魚翅羹的碗仔翅,這是當時一般平民滿足口腹之欲的方法之一。 2.碗仔翅的來源? 碗仔翅雖然不是真魚翅,但意念卻真的來自魚翅。四、五十年代在廟街榕樹頭一帶,街邊檔用俗稱「倒餿水」,即酒食剩的翅頭翅尾,開豆粉水、放味精、豉油等去賣。而今日的碗仔翅當然已由店舖自己煲自己調校,沒有魚翅,卻有粉絲。 3.碗仔翅的製法 1.木耳及冬菇浸軟切絲,紅椒切粒,芫荽切碎。2.粉絲浸軟,瀝水;雞柳切絲,醃15分鐘;木耳及冬菇醃15分鐘。3.清雞湯加水2罐,加木耳、冬菇及雞柳,蓋上鑊蓋中火煮5分鐘。4.倒入其餘所有材料,放鹽及埋芡至滾。5.食時加浙醋。 4.碗仔翅的價錢: 售價:約20元 p.10

  12. 第一次食碗仔翅的感受 小程:碗仔翅不會起粉糰,粉絲滑,湯味鮮。 思賢:重要是不要放太多味精,吃完就不會渴足一天。 思&程:包你食過「翻尋味」!! p.11

  13. 雞蛋仔 1.雞蛋仔的來源是甚麼? 雞蛋仔起源於1950年代,有雜貨店老闆為了不要浪費破裂的蛋, 遂嘗試加入麵粉牛油等配料弄成漿狀,再經倒模烘烤而成。 2.雞蛋仔的製造方法是甚麼? 雞蛋仔是香港地道街頭小吃之一,台灣稱雞蛋糕。 以雞蛋、砂糖、麵粉、淡奶等做成汁液,倒在兩塊特製蜂巢狀鐵製模版的中間,放在火上烤成。倒出來的雞蛋仔呈金黃色,有蛋糕的香味,加上中間是半空的,咬下時口感特別。 3.雞蛋仔的特式 當年小販都用炭爐,手持兩塊重重的生鐵,夾蛋漿燒。近年的雞蛋仔已轉用石油氣爐,鐵夾也輕了。 4.雞蛋仔的價錢 售價:約15元 p.12

  14. 我們三個一齊去到旺角吃雞蛋仔, 雖然天氣酷熱, 但是無阻我們 品嚐美食的興致~ p.13

  15. 糯米糍 1. 糯米糍的口感如何? 軟韌又香口,口感十足,是街頭美味小食之一。 2.糯米食品失傳了嗎? 我們日常生活裏接觸到的糯米食品,已經 越來越少,據說蘇州的糕點老工人還知道糯米點心有近 千來種之多,實際上絕大多數現在已失傳。 3.糯米糍的製作方法 芒果糯米滋: 1.將糯米粉加入芒果汁中。 2.攪到完全混合沒有起粒。 3.放入微波爐叮4 分鐘。 4.將芒果起肉準備芒果粒。 5.叮好後, 帶上手套搽少少油以免黏手。 6.拿出少許粉糰然後包入芒果粒作為餡料, 搓成圓形。 7.放上椰絲或糯米粉即成。 4.燸米糍的價錢 售價:10元約8件 p.14

  16. 糯米糍「煙煙韌韌」,味道也不錯~大家有機會也可以嚐一嚐!!!糯米糍「煙煙韌韌」,味道也不錯~大家有機會也可以嚐一嚐!!! p.15

  17. 糖不甩 1. 何謂糖不甩? 糖不甩,顧名思義就是黏糖不會甩掉的東西,所以叫糖不甩。 2. 糖不甩有什麼特色? 糖不甩與湯圓一樣,有甜蜜的意思。從前大多數中國人在過冬和團年時才會吃。現在有些糖水店也有糖不甩,但很難做到鬆軟香糯的要求,大多數都是全粘在一起,難分難解。 3. 糖不甩的製作方法: 先用半杯水將片糖煮溶作糖水。糯米粉加入溫水搓成軟滑的粉糰,再分成小份,搓成小圓粒。再用水煮糯米丸子煮至浮起,撈起後放糖水再煮片刻。放碟撒上花生碎及糖即可。吃時趁熱,否則放涼會粘在一起。 4. 糖不甩價錢: 售價約15元8粒 p.17

  18. 麥芽糖餅甚麼? 麥芽糖餅是一種簡單易做的懷舊小食,甜甜的麥芽糖加上鹹鹹的梳打餅已令人回味無窮。 麥芽糖餅 特有的買賣方式是甚麼? 以往小孩子很少有零錢,聽說想吃麥芽糖時,還可以拿塑膠玩具跟賣糖者交換,這算是麥芽糖特有的買賣方式。 麥芽糖餅的價錢 售價:約2.5元1塊 p.16

  19. 問卷調查 1A班最受歡迎的小食是甚麼? A.砵仔糕 B.碗仔翅 C.糖不甩 D.雞蛋仔 E.糯米糍 F.麥芽糖餅 喜歡這些小食的原因? A.便宜 B.味道好 C.有集體回憶 D.製造的方法簡單 p.18

  20. 問卷調查結果 1A班 p.19

  21. 老一輩 p.20

  22. 我們的總結 從以上統計結果得知: 我們班最喜歡吃的是雞蛋仔。其次,就是糖不甩。原因都是味道好。 而長輩就喜歡麥芽糖餅。其次,就是砵仔糕,都是一些較為傳統的小食。他們最主要的原因是說這些小吃滿有集體回憶。 可見,長輩多有懷舊意識,喜歡以前的食物。 p.21

  23. 組員自由講 陳子堅:經過今次專題研習後,令我認識本土的小食文化。 李業昆:經過這次專題研習後,我發覺香港昔日的小吃曾風靡一時,可惜,快餐店以及餐廳的興起,舊式小食已慢慢為人們所遺忘。 希望可以保留昔日的小食文化。 陳思賢:今次的專題研習,一方面可以讓我可以再次品嚐香港地道 小吃, 另外可以讓我明白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可以成功。 p.22

  24. 特別鳴謝 余素芬老師在我們有困難時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讓我們明白食物也可以反映社會的文化! 圖書館老師為我們提供電腦和提點! 1A班同學幫我們完成問卷調查! 各位組員分工合作! 多謝 p.23

  25. 小組名單 組長:陳思賢1A(1) 程淑玲1A(5) 譚君妍1A(17) 薛安怡1A(13) 陳子堅1A(20) 李業昆1A(28) p.24

  26. 參考資料 香港街頭小食資料和做法:砵仔糕、碗仔翅、雞蛋仔、糯米糍等。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2%97%E4%BB%94%E7%BF%85 維基百科 懷舊意識: 廖炳惠:〈後現代的馬克思主義者:詹明信〉,《回顧現代》,台北:麥田出版,1994 。 中央日報2003-11-24 p.25

  27. 謝謝觀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