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8 配送中心的库存控制

8 配送中心的库存控制. 学习目的与要求 知识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该达到: (1)理解库存控制的意义 (2)了解库存控制的关键问题 (3)掌握库存控制的方法 (4)掌握库存作业的原则 (5)熟悉库存控制的策略 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该能够: (1)制定库存控制的措施 (2)利用有效降低库存的方法 (3)规范管理库存 (4)熟练库存技术. 8 配送中心的库存控制. 8.1 库存控制的意义和目的 8.2 库存控制的技术 ◎ 习题与思考题. 关键词汇 安全库存( Safety Stock )

dysis
Download Presentation

8 配送中心的库存控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8 配送中心的库存控制 学习目的与要求 知识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该达到: (1)理解库存控制的意义 (2)了解库存控制的关键问题 (3)掌握库存控制的方法 (4)掌握库存作业的原则 (5)熟悉库存控制的策略 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该能够: (1)制定库存控制的措施 (2)利用有效降低库存的方法 (3)规范管理库存 (4)熟练库存技术

  2. 8 配送中心的库存控制 8.1库存控制的意义和目的 8.2库存控制的技术 ◎ 习题与思考题

  3. 关键词汇 安全库存(Safety Stock) 库存控制(Inventory Control) 在途库存(Intransit Inventory) 周转库存(Working Capital Stock) 调节库存(Inventory Adjustments) 库存控制的设施(Inventory Control Facilities) 库存控制的方法(Inventory Control Methods) 定期订货控制法(Regular Orders Control Act) 定量订货控制法(Quantitative Set Loantocontrol Law)

  4. 8.1库存控制的意义和目的 8.1.1库存控制的概念 (1)基本内涵 库存控制(Inventory Control)是对制造业或服务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物品、产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库存控制是使用控制库存的方法,得到更高盈利的商业手段。 配送中心在进行库存控制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如销售量、到货周期、采购周期、特殊季节的特殊需求等。通过库存控制希望将货品的库存量保持在适当的标准之内,以免库存过多造成资金挤压、增加保管困难,或库存过少导致浪费仓容、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配送中心管理实务库存控制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每次进货都记录下来,要有盘库功能,库存的价值与市场同步涨跌,要有生产计划,根据生产计划和采购周期安排采购。进行单件成本核算,节约奖励,对供货商进行管理价格和服务,均衡采购,保持大家的竞争才能得到优质的服务和低廉的价格。

  5. (2)“库存控制”概念的深层解读 在谈到所谓“库存控制”的时候,很多人将其理解为“仓储管理”,这实际上是个很大的曲解。 传统的狭义观点认为,库存控制主要是针对仓库的物料进行盘点、数据处理、保管、发放等,通过执行防腐、温湿度控制等手段,达到使保管的实物库存保持最佳状态的目的。这只是库存控制的一种表现形式,或者可以定义为实物库存控制。 那么,如何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库存控制呢?库存控制应该是为了达到公司的财务运营目标,特别是现金流运作,通过优化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流程(DSCM),合理设置ERP控制策略,并辅之以相应的信息处理手段、工具,从而实现在保证及时交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库存水平,减少库存积压与报废、贬值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物库存控制仅仅是实现公司财务目标的一种手段,或者仅仅是整个库存控制的一个必要的环节;从组织功能的角度讲,实物库存控制主要是仓储管理部门的责任,而广义的库存控制应该是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部门,乃至整个公司的责任。 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对库存控制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实物库存控制呢?以下两方面的原因是不可忽视的:

  6. 第一,我们的企业不重视库存控制。特别是那些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只要有钱赚,就很少有人去考虑库存周转的问题。库存控制被简单地理解为仓储管理,除非到了没钱花的时候,才可能有人去看库存问题,而看的结果也往往是很简单,采购买多了,或者是仓储部门的工作没有做好。第一,我们的企业不重视库存控制。特别是那些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只要有钱赚,就很少有人去考虑库存周转的问题。库存控制被简单地理解为仓储管理,除非到了没钱花的时候,才可能有人去看库存问题,而看的结果也往往是很简单,采购买多了,或者是仓储部门的工作没有做好。 第二,ERP的误导,特别是一些国产所谓ERP的误导。一些简单的进、销、存软件被大言不惭地称为ERP,企业上了他们所谓的ERP就可以降低多少库存的当,似乎库存控制靠他们的小软件就可以搞定了。即使像SAP、BAAN这些世界ERP领域的老大们,也在他们的功能模块里面把简单的仓储管理功能定义为“库存管理”或者“库存控制”。这样就使得本来就不太明白什么叫库存控制的我们,更搞不清楚什么叫库存控制了。 其实,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库存控制,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库存控制的根本目的。我们知道,所谓世界级制造的两个关键考核指标(KPI),就是客户满意度以及库存周转率,而这个库存周转率实际上就是库存控制的根本目的所在。 第二,库存控制的手段。库存周转率的提高,单单靠所谓的实物库存控制是远远不够的,它应该是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这个大流程的输出,而这个大流程除了包括仓储管理这个环节之外,更重要的部分还包括:预测与订单处理,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料计划与采购控制,库存计划与预测本身,以及成品、原材料的配送与发货的策略甚至包括海关管理流程。而伴随着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流程的整个过程,则是信息流与资金流的管理。

  7. 第三,库存控制的组织结构与考核。既然库存控制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流程的输出,要实现库存控制的根本目的就必须要有一个与这个流程相适应的合理的组织结构。直到现在,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企业只有一个采购部,采购部下面管仓库,这是远不能适应库存控制要求的。第三,库存控制的组织结构与考核。既然库存控制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流程的输出,要实现库存控制的根本目的就必须要有一个与这个流程相适应的合理的组织结构。直到现在,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企业只有一个采购部,采购部下面管仓库,这是远不能适应库存控制要求的。 从需求与供应链的管理流程分析,我们知道,采购与仓储管理都是典型的执行部门,而库存的控制应该以预防为主,执行部门是很难去“预防库存”的,原因很简单,他们的考核指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证供应(生产、客户)。 如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流程,从而设置与之相适应的合理的组织结构,是一个值得我们企业探讨的问题。

  8. 8.1.2库存控制的意义 库存具有调节生产与销售的作用,不适当的库存管理往往造成有形或无形的损失。尤其对于流通速度极快、但客户订货无法事前掌握的配送中心,库存控制更加不易,其重要性也就更加不容忽视。 库存控制具有两项重要意义: 一是确保库存能配合销售情况、交货需求,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二是设立库存控制基准,以最经济的订购方式与控制方法来提供营运所需的供货。 库存控制的作用主要是: 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前提下,使库存量经常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掌握库存量动态,适时、适量提出订货,避免超储或缺货;减少库存空间占用,降低库存总费用;控制库存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 库存量过大所产生的问题为: 增加仓库面积和库存保管费用,从而提高了产品成本;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造成资金呆滞,既加重了货款利息等负担,又会影响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机会收益;造成产成品和原材料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造成企业资源的大量闲置,影响其合理配置和优化;掩盖了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9. 库存量过小所产生的问题是: 造成服务水平的下降,影响销售利润和企业信誉;造成生产系统原材料或其他物料供应不足,影响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使订货间隔期缩短、订货次数增加,使订货(生产)成本提高;影响生产过程的均衡性和装配时的成套性。 因此,库存控制就是要使配送中心尽量规避库存量过大或过小的情况发生。

  10. 8.1.3库存控制的关键问题 (1)订购点的问题 所谓订购点(也称订货点),是指库存量降至某一数量时,应立即予以补充的点或界限。一旦订购点过高,则将使库存增加,相对增加了货物的库存成本及空间占用成本。如果订购点过低,则将造成缺货甚至流失客户、影响信誉。因而,对订购点的把握非常重要。 (2)订购量的问题 所谓订购量,是指库存量已达到订购点时,决定订购补充的数量。一旦订购量过多,则货物的库存成本增加。若订购量太少,货物会有供应断档的可能,且订购次数必然增加,亦提高了订购成本。 (3)库存基准的问题 库存基准包括最低库存量和最高库存量。 ①最低库存量。最低库存量是指管理者在衡量企业本身特性、需求后,所订购货物库存数量需维持的最低界限。最低库存量又分为理想最低库存量及实际最低库存量两种。 ②最高库存量。为了防止库存过多、浪费资金,各种货物均应限定其可能的最高库存水平,也就是货物库存数量的最高界限,以作为内部警戒的一个指标。这个库存水平就是最高库存量。 返回

  11. 8.2库存控制的技术 8.2.1库存作业的原则 要搞好库存控制,必须做好库存作业。在进行库存作业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面向通道原则 为使货物出入库方便,也便于管理者上架存放和取出物品,货物的码放和货架的朝向都应面向通道。 (2)分层堆放原则 为了有效利用仓库容积,提高仓容利用率,应尽可能将货物利用货架分层码放。遵循这一原则必须考虑货物的重量,还应尽可能地采用货架保管货物。 (3)先入先出原则 为了防止货物因保管时间过长而导致变质、破损、老化、腐烂等,应遵循先入库货物先出库的原则,合理安排库存的周转。 (4)回转对应原则 根据货物出库的频率选定它在仓储的存储位置,也就是将出货和进货频率高的物品,放在靠近仓库的出入口处,便于作业。流动性较差的物品放在距离仓库入口稍远的地方。

  12. (5)同一性原则 为了提高仓储作业的效率和保管的原则,相同或类似的货物应尽可能放在同一仓库、同一区域或相邻区域保管。由于管理人员熟悉物品位置,所以,可缩短出入库时间、提高效率。 (6)形体性原则 依据货物形状、体积安排货物的码放方式。一般标准形体的货物可以向高空码放,或放在标准货架上;不标准的形状,要根据具体货物的形体来决定码放方式。 (7)位置标识原则 为了便于货物的查找,提高出入库效率,存放货物的场所需要有明确的标识。国外常采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识,有序放置和有效区分,以灵活利用不同货架货色的位置。 (8)关联性原则 根据货物出入库记录,预测出入库货物的关联性,将相关联的货物存放在邻近的区域内。 强化库存作业环节的管理,除遵循上述原则外,还必须根据货物的特点及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确定库存保管的方法和采取必要的保养手段。

  13. 8.2.2库存控制的方法 8.2.2.1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法 库存控制方法的核心是订货方法的问题,虽然订货有多种方法,但具有代表性的,只有定量订货控制法和定期订货控制法两种。 (1)定量订货控制法 定量订货控制法是指当库存下降到预定的最低库存量(订货点)时,按规定进行订货补充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 当库存量下降到订货点时,即按预先确定的订货量发出订单,经过订货期、交货周期,库存量继续下降,到达安全库存量时,收到订货,库存水平回升。 这种方法以库存费用与采购费用总和最低为原则;事先确定一个相对固定的经济订货批量和订货点,每当库存达到订货点时,即按预定的经济订货批量组织订货。就是说库存量达到订货点时即为采购时机,采购批量为经济订货批量。这种方法是通过“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两个量来控制的(见图8-1)。

  14. 图8-1定量订货控制法原理 其中: Q——批量或订货量; T——周转期; S——安全库存。

  15. 图8-2定期订货控制法原理 (2)定期订货控制法 所谓定期订货控制法就是指预先确定订货间隔期,按期订购物品,以补充库存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通俗地说每隔一个订货周期就检查库存,发出订货,每次的订货量的大小是使得订货后的名义库存达到最高库存量(见图8-2)。 其中: Q——订货量; T——周转期; S——安全库存。

  16. 8.2.2.2库存控制中的ABC分类技术 (1)ABC库存分类管理法的思想与原理 ABC库存分类管理法又称为重点管理法。 其基本特点是:将企业的全部存货分为A、B、C三类,属于A类的是少数价值高的、最重要的项目,这些存货品种少,而单位价值却较大。在实务中,这类存货的品种数大约只占全部存货总品种数的10%左右,而从一定期间出库的金额看,这类存货出库的金额大约要占到全部存货出库总金额的70%左右。 属于C类的是为数众多的低值项目,其特点是,从品种数量来看,这类存货的品种数大约要占到全部存货总品种数的70%左右,而从一定期间出库的金额看,这类存货出库的金额大约只占全部存货出库总金额的10%左右。 B类存货则界于这两者之间,从品种数和出库金额看,大约都只占全部存货总数的20%左右。管理时,对金额高的A类物资,重点加强管理和控制;B类物质按照通常的方法进行管理和控制;C类物资品种数量繁多,但价值不大,可以采用最简便的方法加以管理和控制。

  17. (2)ABC库存分类管理法的程序 实施ABC库存分类管理法的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①把各种库存物资全年平均耗用量分别乘以它的单价,计算出各种物资耗用总量以及总金额; ②按照各品种物资耗费的金额的大小顺序重新排列,并分别计算出各种物资所占领用总数量和总金额的比重,即百分比; ③把耗费金额适当分段,计算各段中各项物资领用数占总领用数的百分比,分段累计耗费金额占总金额的百分比,并根据一定标准将它们划分为ABC三类。 (3) ABC分类控制方法 上述ABC三类存货中,由于各类存货的重要程度不同,一般可以采用下列控制方法: ①对A类存货的控制,要计算每个项目的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尽可能适当增加订购次数,以减少存货积压,也就是减少其昂贵的存储费用和大量的资金占用;同时,还可以为该类存货分别设置永续盘存卡片,以加强日常控制。

  18. ②对B类存货的控制,也要事先为每个项目计算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同时也可以分享设置永续盘存卡片来反映库存动态,但要求不必像对A类存货那样严格,只要定期进行概括性的检查就可以了,以节省存储和管理成本。 ③对于C类存货的控制,由于它们为数众多,而且单价又很低,存货成本也较低,因此,可以适当增加每次的订货数量,减少全年的订货次数,对这类物资日常的控制方法,一般可以采用一些较为简化的方法进行管理,常用的是“双箱法”。 所谓“双箱法”,就是将某项库存物资分装两个货箱,第一箱的库存量达到订货点的耗用量,当第一箱用完时,就意味着必须马上提出订货申请,以补充生产中已经领用和即将领用的部分。 8.2.2.3JIT库存控制法    (1)传统的 EOQ 库存管理的缺陷 所谓 EOQ ,即经济订货批量,是利用数学的方法求得在一定时期内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最低时的订货批量。该方法的缺陷在于,它没有认识到库存管理实质上是一个大量信息的处理过程。传统库存管理的假设是: ①物料需求是连续的。 ②对各种物料的需求是相对独立的。 ③库存消耗以后,能够及时补充库存。

  19. ②对B类存货的控制,也要事先为每个项目计算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同时也可以分享设置永续盘存卡片来反映库存动态,但要求不必像对A类存货那样严格,只要定期进行概括性的检查就可以了,以节省存储和管理成本。 ③对于C类存货的控制,由于它们为数众多,而且单价又很低,存货成本也较低,因此,可以适当增加每次的订货数量,减少全年的订货次数,对这类物资日常的控制方法,一般可以采用一些较为简化的方法进行管理,常用的是“双箱法”。 所谓“双箱法”,就是将某项库存物资分装两个货箱,第一箱的库存量达到订货点的耗用量,当第一箱用完时,就意味着必须马上提出订货申请,以补充生产中已经领用和即将领用的部分。 8.2.2.3JIT库存控制法    (1)传统的 EOQ 库存管理的缺陷 所谓 EOQ ,即经济订货批量,是利用数学的方法求得在一定时期内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最低时的订货批量。该方法的缺陷在于,它没有认识到库存管理实质上是一个大量信息的处理过程。传统库存管理的假设是: ①物料需求是连续的。 ②对各种物料的需求是相对独立的。 ③库存消耗以后,能够及时补充库存。

  20. (2)JIT管理体系 JIT是Just In Time 的缩写,直译为“正好准时”。如将其与生产管理与库存管理联系起来,意为“准时到货”。 JIT 管理方法是由日本的丰田公司在 70 年代后期的成功应用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先进管理体系。到 1989 年为止,日本的制造业已经广泛地应用不同程度的 JIT 管理体系,美国的工业企业已有约 40%以上使用该方法。 JIT 管理体系的采纳已经被视为那些具有世界领先地位的企业成功的关键。 ①JIT 的基本原理。JIT 的目标之一就是减少甚至消除从原材料的投入到产成品的产出全过程中的存货,建立起平滑且更有效的生产流程。在 JIT 体系下,产品完工时正好是要运输给顾客的时候;同样,材料零部件等到达某一生产工序时正好是该工序准备开始生产之时。没有任何不需要的材料被采购入库,没有任何不需要的产成品被加工出来,所有的“存货”都在生产线上,由此使库存降到最低程度。 ②实施 JIT 的关键点。建立 JIT 管理系统需要一段很长的时期,它需要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发生巨大的变革,这并不是轻易就能完成的。然而,采用 JIT 管理系统的企业将获得巨大的收益,提高市场的竞争力,获得生存。以下是建立 JIT 管理体系时应重视的几个方面: a.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b. 企业全员参与管理。 c. 控制生产准备耗费和储存成本。 d. 利用看板管理法保证生产管理过程物流畅通。 e. 系统的不断改善。

  21. 8.2.3降低库存的策略 企业总是不断地寻求降低库存的方法。这里从库存作用的角度出发,讨论降低库存的基本策略和具体措施。基本策略指降低该种库存所必须采取的行动,具体措施指如何降低由于采取基本策略可能带来的成本增加以及如何减少对该种库存的需求。 (1)周转库存 由于平均周转库存等于Q/2,所以降低周转库存的基本策略很简单,即减小批量Q。现在有一些日本企业可以做到周转库存只相当于几个小时的需求量,而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至少是几周,甚至几个月。 但是,单纯地减小Q而不在其他方面作相应的变化将是很危险的,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例如,订货成本或作业交换成本有可能急剧上升。 因此,必须再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寻找使订货成本或作业交换成本降低的方法。在这方面,日本企业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如“快速换模法”等。利用一人多机、成组技术或柔性制造技术,即尽量利用“相似性”来增大生产批量、减少作业交换。此外,还可尽量采用通用零件等。

  22. (2)安全库存 安全库存是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而比需要的时间提前订货,或订货量大于需求量而产生的。降低这种库存所必须采取的行动也很显然:订货时间尽量接近需求时间,订货量尽量接近需求量。但是与此同时,由于意外情况发生而导致供应中断、生产中断的危险也随之加大,从而影响到为顾客服务,除非有可能使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供应的不确定性消除或减到最小限度。这样,至少有四种具体措施可以考虑使用: ①改善需求预测。 ②缩短订货周期与生产周期。 ③减少供应的不稳定性。 ④增加设备、人员的柔性。 (3)调节库存 降低调节库存的基本策略是尽量使生产速度与需求变化吻合,但这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一种思路是想办法把需求的波动尽量“拉平”,针对性地开发出新产品,使不同产品之间的需求“峰”、“谷”错开,相互补偿,如在需求淡季通过价格折扣等促销活动转移需求。

  23. (4)在途库存 影响在途库存的变量有两个:需求和生产——配送周期。由于企业难以控制需求,因此,降低这种库存的基本策略是缩短生产——配送周期。可采取的具体措施一是标准品库存前置,二是选择更可靠的供应商和运输商,以尽量缩短不同存放地点之间的运输和存储时间。还可利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来减少信息传递上的延误以及由此引起的在途时间的增加。此外,还可以通过减少批量Q来降低在途库存,因为Q越小,生产周期越短。 从上面可以看出,这四种库存的不同降低策略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因此,在实际的库存管理中需要全盘统筹,综合考虑。

  24. 知识归纳 库存控制(Inventory Control)是对制造业或服务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物品,产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库存控制是使用控制库存的方法,得到更高盈利的商业手段。 配送中心在进行库存控制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如销售量、到货周期、采购周期、特殊季节的特殊需求等。通过库存控制希望将货品的库存量保持在适当的标准之内,以免库存过多造成资金挤压、增加保管困难,或库存过少导致浪费仓容、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库存具有调节生产与销售的作用,不适当的库存管理往往造成有形或无形的损失。尤其对于流通速度极快、但客户订货无法事前掌握的配送中心,库存控制更加不易,其重要性也就更加不容忽视。 库存控制具有两项重要意义:一是确保库存能配合销售情况、交货需求,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二是设立库存控制基准,以最经济的订购方式与控制方法来提供营运所需的供货。 库存控制方法的核心是订货方法的问题,虽然订货有多种方法,但具有代表性的,只有定量订货控制法和定期订货控制法两种。

  25. ABC库存分类管理法又称为重点管理法。其基本特点是:将企业的全部存货分为A、B、C三类,属于A类的是少数价值高的、最重要的项目,这些存货品种少,而单位价值却较大。在实务中,这类存货的品种数大约只占全部存货总品种数的10%左右,而从一定期间出库的金额看,这类存货出库的金额大约要占到全部存货出库总金额的70%左右。属于C类的是为数众多的低值项目,其特点是,从品种数量来看,这类存货的品种数大约要占到全部存货总品种数的70%左右,而从一定期间出库的金额看,这类存货出库的金额大约只占全部存货出库总金额的10%左右。B类存货则界于这两者之间,从品种数和出库金额看,大约都只占全部存货总数的20%左右。ABC库存分类管理法又称为重点管理法。其基本特点是:将企业的全部存货分为A、B、C三类,属于A类的是少数价值高的、最重要的项目,这些存货品种少,而单位价值却较大。在实务中,这类存货的品种数大约只占全部存货总品种数的10%左右,而从一定期间出库的金额看,这类存货出库的金额大约要占到全部存货出库总金额的70%左右。属于C类的是为数众多的低值项目,其特点是,从品种数量来看,这类存货的品种数大约要占到全部存货总品种数的70%左右,而从一定期间出库的金额看,这类存货出库的金额大约只占全部存货出库总金额的10%左右。B类存货则界于这两者之间,从品种数和出库金额看,大约都只占全部存货总数的20%左右。 JIT 是 Just In Time 的缩写,直译为“正好准时”。如将其与生产管理和库存管理联系起来,意为“准时到货”。 企业总是不断地寻求降低库存的方法。这里从库存作用的角度出发,降低库存的基本策略有周转库存、安全库存、调节库存、在途库存。

  26. 习题与训练 8.1怎样理解“库存控制”才是正确的? 8.2简述库存控制的意义。 8.3库存控制的关键问题有哪些? 8.4简述库存控制的方法。 8.5什么是ABC库存分类管理法? 8.6简述降低库存的策略。 8.7观察一配送中心的库存控制,描述其库存控制的程序。 8.8考察当地一物流企业,记录其库存控制的策略。 返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