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下) 期中后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下) 期中后教材分析. 天宁区教研室 邓炜.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教学流程建议. 4 、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融合成一般算法. 1 、在情境中列出算式. 2 、自主探索“怎样算”. 3 、交流算法. 5 、算法总结.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如果给学生呈现直观图,他们能借助图得到两种物品个数的差,能知道图中的哪一部分就是问题的答案;可以领会谁比谁少几只或者谁比谁多几只的含义,知道这两句话表示的意思是相同的。. 1 、学情分析. 2 、练习题要贴近学生生活,且注意变式.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Download Presentation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下) 期中后教材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下) 期中后教材分析 天宁区教研室 邓炜

  2.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学流程建议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学流程建议 4、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融合成一般算法 1、在情境中列出算式 2、自主探索“怎样算” 3、交流算法 5、算法总结

  3.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如果给学生呈现直观图,他们能借助图得到两种物品个数的差,能知道图中的哪一部分就是问题的答案;可以领会谁比谁少几只或者谁比谁多几只的含义,知道这两句话表示的意思是相同的。 1、学情分析 2、练习题要贴近学生生活,且注意变式

  4.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学习使用人民币, 在买东西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计算。 在认币、换币和取钱、付钱、找钱等活动中掌握人民币的知识和简单的购物技能。 分两段安排: 1.认识1元及面值小于1元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1元以内的简单购物(P68~70); 2.认识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超过1元的简单购物(P71~73)。 实践活动“小小商店”(P74~75)。 在自办的“小小商店”里进行购物活动 解决实际问题,积累购物经验。

  5. 教学建议 在购物情境中学习知识: 1、认识人民币要在交流中互补,在合作中学习,避免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式。 2、组织购物活动,在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的进率,杜绝采用灌输式教学。 1元=10角

  6. 练习活动设计可从四方面考虑: (1)联系物价找到相应的人民币 ,使学生不仅巩固了人民币,还认识了物品现有的实际价值。 (2)安排伍角币、贰角币与1元币的换币活动,加深对元与角之间进率的认识,同时为后面在购物时合理付钱积累换钱的经验。 (3)在购物活动中学习人民币的加、减计算。 (4)结合付钱方式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7. 《认识人民币》教学注意点: 1.认币活动既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又要突出重点。 2.要充分利用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发展分析和推理能力。 3.要认真组织实践活动。

  8. 第六单元 加法和减法(二) 教材分四段安排: • 1.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P76~79) • 2.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P80~84) • 3.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P85~88) • 4.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P89~92) • 最后安排了单元复习(P93~95)和实践活动“假日小队”(P96~97)。

  9. 本单元教材编排的特点是:先特殊后一般 如:24+6→24+9, 34+16→65+28 如:30-8→33-8, 50-26→43-27 为什么这样编排? “10个一是1个十”是进位加或者退位减的核心

  10. 教学建议 1、自主探索口算方法,利用题组练习引导算法优化。 2、笔算教学:自主探索悟透算理的基础上,完善认识。 3.充分发挥估算的监控作用。要充分利用估算帮助学生把握是否进位和退位。 4.要研读、领悟教材中习题的内涵,充分发挥每一道习题的练习价值。

  11. 总结笔算加法: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一。 总结笔算减法: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上不够减,从十位退一作10,再减。

  12.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这部分教学, 在学具的使用上应有两个特点: 一、只在例题教学时使用学具,“试一试”里直接进行竖式计算。 二、既摆小棒也拨算珠。

  13.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估算只要做到两点: 一、只看着竖式进行估计,不要求看着横式估计(如;P87的第1题),但是两位是加减一位数是要求横式估算的(如P83的第6题); 二、只要说出竖式中得数的十位应该是几,如第87页第1题、第91页第1题。

  14. 第七单元 统计 1、把确定性事件当随机性事件处理。 2.自主探索记录方法,在交流中优化。 3.要设计有意义的统计事件,开展统计活动。

  15. 这部分教学时要注意四点: 1、要提醒组长准确地报图形名称,一个图形只报一遍,速度稍慢,提醒其他学生先想一想记录的方法,留出一段思考时间,再开始活动。 2、学生记录时教师要巡视指导,然后有意识地展示不同的记录方法,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比较后择优。 3、要让学生都再经历一次用符号作记录的过程,因为多数学生没有过这种经历。要先让学生画好记录表,再由教师报名称,学生一起记录。做完后要共同校对数据,确保正确。 4、指导学生填写统计表时,要让学生说一说表中“一共”的意思,自己计算,这是这学期的统计表比上学期的统计表多出的一项数据。填表后要回答书中的问题,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以完整地经历统计过程。

  16. 您 共 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