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第四章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技能

第四章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技能. [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点 1 、了解导课、提问和结课的类型。 2 、掌握导课、提问和结课的概念。 3 、理解导课、提问和结课各自的作用。 4 、懂得导课、提问和结课各自运用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二、能力点 培养学生运用导课、提问、和结课技能的能力。. 三、教育点 对学生进行一定科学评价观的教育。 四、重难点 重点:提问技能。 难点:提问技能的设计运用。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章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技能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技能 •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点 • 1、了解导课、提问和结课的类型。 • 2、掌握导课、提问和结课的概念。 3、理解导课、提问和结课各自的作用。 4、懂得导课、提问和结课各自运用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二、能力点 培养学生运用导课、提问、和结课技能的能力。

  2. 三、教育点 对学生进行一定科学评价观的教育。 四、重难点 重点:提问技能。 难点:提问技能的设计运用。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六、教学时数:3学时。 七、教学准备:教材、教案、课件、教参《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3. [教学过程] 一、课始教学技能——善于导课 (一)什么是导课技能 1、概念 导课技能——是指上课开始时,教师运用一定的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把注意和思维指向上课的内容,从而导入新课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4. 2、作用 (1)指向作用:使学生集中注意,明确目的任务。 (2)激趣作用:使学生激发求知,产生兴趣。 (3)铺垫作用:联系旧知,以作铺垫。

  5. (二)导课的类型与方法: 1、开门见山法 教师对比较简明的课题或能集中体现教学重点的课题,采用直接提出目标或点明中心的形式来导入新课。例如,某数学教师讲授“相似三角形”时就用了这种方法。 2、温故导新法 教师用“温故而知新”的过渡方式,从已知出发,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自然导入新课。例如,某教师讲授《春》时就用了这种方法。温故导新的“温故”是手段,导入新课才是目的,因此运用此法要注意时控,切勿主次颠倒,否则温故一旦成了纯粹的复习课,导课 就是一种失败。

  6. 3、直观演示法 教师先出示图片、标本、实物、模型,或做实验,或用多媒体演示,并通过 指导学生观察或操作的过渡方式来导入新课。例如,某教师讲授“英国”地理时就用了这种方法。恰当运用此法,能化抽象为具体,促进导课水到渠成。 4、释题启导法 教师从解释课题,引发题意入手,启迪学生思考,通过 审题破题导入新课。例如,某教师讲授《将相和》时就用了这种方法。注意:运用此法导课,要注意课题与内容的关系,如果课题与内容的关系明显,就不宜运用,以免画蛇添足。

  7. 5、设疑探究法 教师有意设置疑点,造成悬念,启迪学生产生求知欲,巧妙导入新课。例如,某教师讲授《牛顿第三定律》时就用了这种方法。运用此法,设疑要切合题意,同时要做到难易适当。 6、情境渲染法 。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利用语言、动作、音乐、电教等手段,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某种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和求知的兴趣,从而顺势导入新课。例如,某教师讲授《世界的海洋》时就用了这种方法。

  8. 7、幽默风趣法 • 教师运用幽默的手段或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动机和求知的兴趣而导入新课。例如,某教师讲授“《念奴娇 赤壁怀古》时就用了这种方法。 • 8、即兴机变法 • 上课之前发生出乎意料的情况,如果用原来的导课方法已知难于把学生 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上来,这时教师应“即兴机变”,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而导入新课。例如,某教师一次到外地上公开课,师生陌生,学生显得紧张,该教师就用了这种导课方法。

  9. (三)导课的基本要求 1、导课要有目的性。 2、导课要有新颖性。 3、导课要有简洁性。 二、课中教学技能——巧设提问 (一)什么是提问技能

  10. 1、概念 提问技能——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而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相应作出回答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2、作用 (1)调控注意,组织教学。 (2)检查效果,获得反馈。 (3)激励思考,训练表达。 (4)师生互动,改进课堂。

  11. (三)提问的现存问题: P73—78 (四)提问的类型与方法: 1、 根据提问水平划分,有六种提问类型: (1)记忆水平的提问。这种提问可用来了解学生是否记住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比如定义、公式、定理,具体事实和概念等。在这种提问中,教师使用的关键词是:谁、什么是、哪里是、什么时候、写出等。 (2)理解水平的提问。这种提问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来叙述所学的知识,能比较知识或事件的异同,还要求学生能把一些知识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在这种提问当中,教师常使用的关键词(句)是:比较、叙述、对照、解释等。

  12. (3)应用水平的提问。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是:应用、分类、选择、举例等。(3)应用水平的提问。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是:应用、分类、选择、举例等。 (4)分析水平的提问。教师常用的关键词(组)是:证明、分析、为什么、什么因素、得出结论等。 (5)综合水平的提问。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是:预见、总结、创作、如果……会……等。 (6)判断水平的提问。教师常用的关键词(句)是:判断、分析、评价、证明、你对……有什么看法等。

  13. 2、根据提问的具体形式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问,即常规的提问方式。 (2)曲问,即迂回曲折的提问方式。 (3)导问,即启发诱导的提问方式。 (4)反问,即相反相成的提问方式。 (5)连问,即连续递进的提问方式。 (6)快问,即急问抢答的提问方式。 (7)慢问,即慢答深求的提问方式。

  14. (五)提问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要有总体设计 (1)总设提问,要把好“入口关”。 (2)总设提问,要把好关键处。 (3)总设提问,要难易适当。 (4)总设提问,要考虑恰当形式。 3、要讲究方法策略。 (1)发问有方。其一,准确把握发问时机。其二,确定好发问对象。其三,恰当安排发问顺序。其四,考虑发问方式。其五,注意发问的语态。 (2)待答有法。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以易学生思维,正确作答。

  15. (3)善于助答。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准确完整,甚至完全“卡壳”时,教师要积极设法促使其有转机。主要措施是:一是重复发问,明示题意;二是分解难点,化难为易;三是转换角度,变换方式;四是适当提示,巧用点拨;五是补充修正,以求完善。(3)善于助答。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准确完整,甚至完全“卡壳”时,教师要积极设法促使其有转机。主要措施是:一是重复发问,明示题意;二是分解难点,化难为易;三是转换角度,变换方式;四是适当提示,巧用点拨;五是补充修正,以求完善。 (4)及时小结。

  16. 4、要重视答问的评价。目前一些教师对评价学生答问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答问不正确的不订正;二是答问不完整的不补充;三是答问零散的不综合;四是答问肤浅的不深化;五是对正确与错误不置可否.这些问题是亟待加以改变的。 评价学生的答问,可从七个方面着手:一是掌握知识的广度;二是理解知识的深度;三是巩固知识的程度;四是错误的数量与性质;五是口头表达能力;六是是否符合逻辑;七是是否有创见。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认识清晰,理解深化,善于思考,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7. 三、课末教学技能——圆满结课 (一)什么是结课 1、概念 结课技能——是指课末教师运用一定方法顺利有效地结束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2、作用 (1)完善课堂教学结构。 (2)增强教学内容系统性。 (3)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转化和升华。

  18. (二)结课的类型与方法: 1、总结式结课。 教师在课末对一节 课的内容、知识结构、技能技巧、重点难点等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加以概括总结。这种结课,使学生对整节课 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 2、呼应式结课。教师在一节课将要结束时,针对开讲时提出的问题加以解决,前呼后应进行结课。例如,一位教师讲授《将相和》时,就采用了这种结课方法。这种结课使开讲时提出的问题得到解决,提出的悬念得到消释,有利于学生上课开始时认真听课,激发其学习兴趣。

  19. 3、发散式结课 教师在课末把教学过程得出的结论、答案等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发散思维,去探求更多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结课。例如,数学教学中的解应用题,用一种方法已经解决了问题,而在下课时,可以启发学生课后试一试能否用别的办法解决这一应用题,激发学生去思考而结课。 4、激励式结课 教师在课末充满激情,以意味深长的话语寄后望于学生,激励学生刻苦努力,奋发向上而结课。例如,一位教师讲授《大自然的语言》时,就采用了这种结课方法。

  20. 5、高潮式结课。 教师在课末以激情警语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其情思震颤,带着难以忘怀的情意而结课。例如,一位教师讲授《最后一课》时,就采用了这种结课方法。 6、悬念式结课 教师在课末,使用设立悬念的方法,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却嘎然而止,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讨的未知数,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学习的期待而结课。例如,一位教师讲授《求长度、横截面的铜线的质量是多少》时,就采用了这种结课方法。

  21. 7、延伸式结课 • 教师讲完课后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而是把课尾作为联系课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扩展,去探索课本以外的奥秘而结课。例如,一位教师讲授《蝙蝠和雷达》时,就采用了这种结课方法。 (三)结课的基本要求 1、要有针对性 。 2、要有概括性。 3、要有趣味性。 4、要有简洁性。 5、要有悬念性。

  22. [思考与训练] 1、识记:导课、提问和结课的类型与基本要求? 2、领会:导课、提问和结课的作用? 3、运用 (1)就导课、提问和结课等技能,分别设计一个实例,并说明它们各自的类型和作用? (2)教师提问,学生答问“卡壳”如何应对? (3)利用所学的课堂教学过程技能,评价一个教学片段?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