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安塞县高级中学小课题研究

安塞县高级中学小课题研究. ——《 地方时与区时 》 结题汇报. 安塞县高级中学地理教研组 袁宁娟. 《 计算时间的方法研究 — 地方时与区时 》 课题研究工作汇报提纲. 一、课题的提出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经过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结果 五、课题的创新点 六、课题成果的应用情况 七、课题成果与同类技术比较 八、课题的后续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egil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安塞县高级中学小课题研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安塞县高级中学小课题研究 ——《地方时与区时》 结题汇报 安塞县高级中学地理教研组 袁宁娟

  2. 《计算时间的方法研究—地方时与区时》课题研究工作汇报提纲《计算时间的方法研究—地方时与区时》课题研究工作汇报提纲 一、课题的提出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经过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结果 五、课题的创新点 六、课题成果的应用情况 七、课题成果与同类技术比较 八、课题的后续研究

  3.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高中阶段教育为培养合格的公民而承担更大的责任与义务,对学科教学而言,要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地理问题,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探究能力。

  4. 地球运动是地理学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地理基础知和主干知识,“地方时和区时”更是这部分知识的核心。时间计算已成为地理学科教学中最大的障碍,是高考中学生最害怕的知识点,也是最易失分的地方。“计算时间的方法”成为地理教学的瓶颈,解决这一教学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促进地理学科的教学,提高高考质量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球运动是地理学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地理基础知和主干知识,“地方时和区时”更是这部分知识的核心。时间计算已成为地理学科教学中最大的障碍,是高考中学生最害怕的知识点,也是最易失分的地方。“计算时间的方法”成为地理教学的瓶颈,解决这一教学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促进地理学科的教学,提高高考质量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阐明地理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地理环境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掌握前人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理解的理论基础,从地理事实、材料和现象中引出地理事物演变和分布的规律,探究形成这种现象和规律的原因,了解地理现象和事物的本质,系统地掌握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合乎学科的逻辑体系。 宇宙环境也有其自然的运动规律,“运动”是地理要素之间发展联系的纽带,探究地球运动,有助于了解地理现象产生的本质。探究地球运动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寻找地球运动与时间的更替的规律。

  6. 三、课题研究的经过 第一阶段:2009.9-------2009.11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2009.11------2010.3试验阶段 第三阶段:2010.3-------2010.4总结结题阶段

  7. 第一阶段:2009.9-------2009.11准备阶段 首先,我们全体高一互研组教师进行专门的分工,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查阅,加强地球运动、经纬度特点、时区、区时和地方时的相关理论知识储备。 其次,对学生关于地球运动部分知识的储备进行问卷调查。 最后,在互研组内进行商讨研究,拿出可行性方案。

  8. 第二阶段:2009.11------2010.3试验阶段 在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才能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形象的理解抽象的知识。现在教材中很多插图都是平面的时区划分,大多都把经度全部陈列在平面的图上,学生很难把经度和现实的地球联系起来。能不能制作一种简单的教学用具,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方时与区时,突破“时间计算”这一地理教学瓶颈,实现地理教学大的飞跃。 从设想出发,开始讨论关于时间计算的地理教具的制作,拟定方案,反复论证,探讨几种备选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9. 第三阶段:2010.3-------2010.4总结结题阶段 最终选定制作方案,委托工匠制作了时间演示仪。教具制成以后,结合地方时和区时计算的方法,得出了计算时间的简便方法,反复推敲,最终确定简便计算式。对于教具的不足之处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探究、归纳、总结。

  10.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结果 计算时间的方法主要研究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帮助学生突破高考中的重难点知识,突破地理教学瓶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地理学科教学。 通过研究讨论,制作了时间演示仪。通过该课题,总结出了时间计算的简便方法,概括出时间计算的思路方法。

  11. 时间计算的思维过程 -路程时间 已知结束 +跨时区的时间 求开始 - +路程时间 求结束 已知开始 -1天 +1天 T求=t已±t区±t路±t日

  12. 五、课题的创新点 “地方时与区时”的课题研究是从地球运动中寻找地球产生的地理现象,将现象与运动、现象与规律、现象与原因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读图能力和应用能力等。 本次课题研究,解决了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可以直观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地方时和日期的变化,将抽象教学变成直观教学,将乏味的知识变成能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有助于探究式教学的开展。

  13. 六、课题成果的应用情况 教师可以结合“时间演示仪”演示地球自转时昼夜更替的变化,演示地方时及变化规律,查询北京时间与其它时区的区时,进而演示日期的变化以及计算不同的日期的范围。根据计算公式:t求=t已+t区+ t路+t日,快速计算出所求地的地方时或区时。

  14. 七、课题成果与同类技术比较 以“解决地方时和区时这一地理教学难点”为思路,探究地理教学捷径的人很多,但大都是总结简便的计算公式,很少有制作地理教学用具的。制作“时间演示仪”更是是比较少有的。本课题不仅概括出了时间计算的简便方法,还制作了时间演示仪,这是一个多功能演示教具,实用性很强,能帮助学生快速直观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昼夜变化规律和时间变化规律。

  15. 八、课题的后续研究 进一步完善时间演示仪的直观演示功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性,与学生共同探讨“时间演示仪”的欠缺之处。 进一步探讨有关地球运动的其他演示教具的制作,比如,如何制作能反映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教学辅助工具。解决地球运动这自然地理中的重难点知识。

  16.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