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血液常规检查 Blood routine test

血液常规检查 Blood routine test. 检验科. 血液常规检测. 概念. 血液常规检查,又称血液一般检查 对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和质 量的化验检查. 参数检测 : 红细胞( RBC ) 白细胞 ( WBC ) 血小板 ( PLT ). 同时观察血涂片中红细胞和白细胞形态有无异常,观察有无异常细胞或寄生虫等。. 全血细胞检测. 1. 红细胞参数检测. 2. 白细胞 参数检测. 3. 血小板参数检测. 红细胞的生成.

egil
Download Presentation

血液常规检查 Blood routine test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血液常规检查 Blood routine test 检验科

  2. 血液常规检测

  3. 概念 • 血液常规检查,又称血液一般检查 对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和质 量的化验检查 • 参数检测: • 红细胞(RBC) • 白细胞(WBC) • 血小板(PLT) • 同时观察血涂片中红细胞和白细胞形态有无异常,观察有无异常细胞或寄生虫等。

  4. 全血细胞检测 1. 红细胞参数检测 2. 白细胞参数检测 3. 血小板参数检测

  5. 红细胞的生成 造血干细胞 (PSC) 红系祖细胞(BFU-E和CFU-E) 原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6. 红细胞的代谢 • 成熟部位: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出生后为 红骨髓 • 生成原料:蛋白质+铁 • 成熟因子:叶酸+VitB12 • 生成调节:EPO+雄激素 • 破坏: 血管外途径:肝脾内被巨噬细胞吞噬 血管内途径:末梢血受血流冲击和血管壁碰撞破裂

  7.  红细胞破坏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分解为血红素和珠蛋白 红细胞破坏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分解为血红素和珠蛋白 血红素在血红素加氧酶的催化下,产生胆绿素、铁和CO 胆绿素经胆绿素还原酶催化为胆红素,经胆汁排泄 铁和氨基酸可被重复利用 正常成人每天合成6g Hb。

  8. 液体镶嵌模型学说 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本构造,其中镶嵌着不同的生理功能的蛋白质的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红细胞膜由许多排列整齐的磷脂分子组成双分子层,中间嵌入未酯化的胆固醇及糖脂分子。磷脂的氨基端交织呈网状,成为膜的亲脂质而疏水的核心,正常温度下,处于液晶状态,使红细胞具有柔韧性和变形性能。

  9. 平均红细胞容积 (MCV)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pg 4. 红细胞平均值参数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g/L 红细胞 1. 红细胞计数(RBC) 2. 血红蛋白测定(HB) 3. 红细胞比容测定(HCT) 5. 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RDW)

  10. 1.红细胞计数(RBC)

  11. 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大小较一致,直径6-9μm,平均7.5μm,边缘部厚度2μm,中央约为1μm。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大小较一致,直径6-9μm,平均7.5μm,边缘部厚度2μm,中央约为1μm。 瑞氏染色(Wright stain):周边部位着色深,呈浅桔红色,中心部位淡染(又称中央苍白区) ,约占RBC直径的1/3-2/5。 透射电镜:双凹性圆盘状

  12.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通过血涂片Wright染色观察RBC大小、形态、胞浆的着色及结构方面有无异常改变,对诊断的病因有帮助。 • 1. 大小异常 • 2.形态异常 • 3.染色反应异常 • 4.结构异常

  13. 2.血红蛋白测定hemoglobin(Hb) 血红蛋白的合成: 由血红素和珠蛋白肽链结合而成 血红素合成(线粒体) 在细胞浆中与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

  14. 甘氨酸+琥珀酰辅酶A δ –氨基-γ-酮戊酸(ALA) 2 脱水缩合 卟胆原(PBG) 4 脱氨缩合 尿卟啉原Ⅲ(UBG Ⅲ ) 粪卟啉原Ⅲ(CBG Ⅲ ) 进入线粒体 原卟啉Ⅸ +Fe 2+ 血红素

  15. 正常参考值

  16.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17. H B HB • 贫血分级(四级): 轻 度 :男性<120g/L,女性<110g/L 中 度:<90g/L 重 度:<60g/L 极重度:<30g/L

  18. 临床意义 生理 病理 绝对 相对

  19. 红细胞增多见于: (1)血容量减少: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及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尿崩症、甲亢危象等。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地增多所致。 (2)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患及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因缺氧必须借助大量红细胞来维持供氧需要。 (3)干细胞疾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0. 红细胞减少见于: (1)缺乏造血原料、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 (2)红细胞遭受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破坏。 (3)各种原因的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4)急性或慢性失血。

  21. 血红蛋白增多: 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血红蛋白减少: 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22.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贫血分类 一、红细胞生成不足 • (一)骨髓造血障碍 • 造血干细胞复制和分化异常 再生障碍性贫血障碍性贫血 • 异常细胞或组织骨髓浸润 骨髓病性贫血 • 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 慢性系统性疾病(慢性感染、炎症、恶性肿瘤、慢性 • 肾病、肝病、风湿性疾病、内分泌病等)伴发的贫血 • (二)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 • DNA合成障碍 叶酸及(或)维生素B12缺乏所到的巨幼细胞贫血 • 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 血红素合成缺陷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 珠蛋白合成缺陷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海洋性贫血) 二、红细胞破坏过多 • (一)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缺陷) • (二)红细胞外来因素(获得性因素) 三、失血 • 急性失血 急性失血后贫血 • 慢性失血 同缺铁性贫血

  23. 3.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 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 男性:42%~49% 女性:37 % ~ 48 % 协助诊断贫血及程度 血浆容量是否丢失 计数红细胞各项平均值

  24. 平均红细胞容积 (MCV)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pg 红细胞平均值参数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g/L 4.红细胞平均值参数

  25.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 Hct(L/L) MCV( fl)= RBC count(×1012/L) 参考值:80-100 fl

  26.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每个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每个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量。 Hb(g/L) MCH (pg) = RBC count(×1012/L) 参考值:26-32 pg

  2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 Hb (g/L) MCH (g/L) = Hct (L/L) 参考值:310-350 g/L

  28. 临床意义

  29. 5.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bution(RDW) 所测红细胞容积大小的变异系数,是反应外周血红细胞异质性的参数。 参考值:<14.9% 用于各种贫血的诊断和鉴别 (电阻抗法-脉冲-细胞容积-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CV)

  30. 全血细胞检测 1. 红细胞参数检测 2. 白细胞参数检测 3. 血小板参数检测

  31. 白细胞 1. 白细胞计数 三分类 2. 白细胞分类 五分类

  32. 白细胞计数 循环血液中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总数。

  33. 参考范围: 成人:4.0~10.0×109/L (4000-10000/μL) 儿童:5.0 ~ 12.0×l09/L (5000-12000/μL) 6个月~ 2岁婴儿:11.0 ~ 12.0×109/L (11000-12000/μL) 新生儿:15.0 ~ 20.0×l0 9/L (15000-20000/μL)

  34. 白细胞分类计数: 计数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 5种白细胞各自生理功能存在差异,不同病理情况引发各种白细胞数量和质量的改变。

  35. 三分类: 通过电阻抗型血细胞分析仪测量细胞体积,将白细胞分为三群。

  36. 五分类: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各种仪器对异常白细胞不能完全识别,遇仪器分析有异常提示或疑为血液系统疾病者,需制备涂片,染色后镜检,观察细胞形态及分类。

  37. 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白细胞计数 • 白细胞分类计数 • 白细胞形态学

  38. 临床意义 1.生理性白细胞增多: (1)胎儿及初生儿白细胞常在10.0 ~ 20.0xl09/L。 (2)孕妇妊娠5个月以上时,白细胞总数常可达10.5x109/L或更高,后期可20.0x109/L (3)剧烈的运动和劳动可使白细胞高达12.0x109/L,甚至20.0x10 9/L以上。 (4)暴热和严寒,白细胞总数常有一过性增高,复温后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

  39. 2.病理性白细胞增高: (1)某些细菌性感染所引发的疾病,特别是化 脓性球菌引起的局部炎症和全身性感染,如: 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肺炎、阑尾炎、中耳 炎、扁桃体炎、脓胸、肾盂炎、输卵管炎、 胆囊炎及败血症等。(2)某些病毒性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乙型脑炎,传染 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等。(3)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如大手术后,烧伤,急 性出血严重创伤,血管栓塞等。

  40. (4)过敏反应:如输血反应,药物过敏,急性变态反应 性疾病等。 (5)中毒反应:如各种药物中毒,农药中毒,重金属中 毒,糖尿病酸中毒,妊娠中毒症等。(6)肿瘤及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 血病等。(7)应用某些升白细胞的化学药物促使白细胞增高,多 见于化疗和放疗治疗期间因白细胞数量急剧减少时, 需要尽快提升白细胞而进行下一步疗程治疗的患者。

  41.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 (1)某些病毒性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风 疹等。某些细菌性感染,如伤寒和副伤寒。 (2)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 粒细胞缺乏症。 (3)脾功能亢进。 (4)理化因素:如放射线,放射性治疗,化学治 疗药物,解热镇痛药物等,抗肿瘤类细胞毒 性药物等均可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

  42. 全血细胞检测 1. 红细胞参数检测 2. 白细胞参数检测 3. 血小板参数检测

  43. 1. 血小板计数(PLT) 2.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3. 血小板比容(PCT) 血小板

  44. 血小板计数(PLT) 健康人血小板数比较稳定,一日之间、性别和年龄无明显差别。 减少:生成障碍、破坏过多、消耗增多、 分布异常、假性减少 增多:原发增多、继发增多

  45.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