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開南大學公共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課程名稱:管理經濟學 MANAGERIAL ECONOMICS

開南大學公共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課程名稱:管理經濟學 MANAGERIAL ECONOMICS. 授課內容:經濟效率 日期: 2011 年 10 月 22 日. 6.1 緒言. 經濟效率可說是管理的基礎。 首先,經濟效率可以用來指導企業如何管理其內部資源。 其次,經濟效率也可以提供企業一個爭取更高利潤的機會。 本章,用經濟效率的概念來分析政府干預市場的方法和效果,尤其是價格上限或下限的效果,以及課稅的效果。. 6.2 經濟效率的條件. 經濟效率 :無法使用資源重分配的方式,使得某些經濟個體變得更好,且同時不使任何其他經濟個體變得比以前差。

ehr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開南大學公共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課程名稱:管理經濟學 MANAGERIAL ECONOMICS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開南大學公共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課程名稱:管理經濟學MANAGERIAL ECONOMICS 授課內容:經濟效率 日期:2011年10月22日

  2. 6.1緒言 • 經濟效率可說是管理的基礎。 • 首先,經濟效率可以用來指導企業如何管理其內部資源。 • 其次,經濟效率也可以提供企業一個爭取更高利潤的機會。 • 本章,用經濟效率的概念來分析政府干預市場的方法和效果,尤其是價格上限或下限的效果,以及課稅的效果。

  3. 6.2經濟效率的條件 • 經濟效率:無法使用資源重分配的方式,使得某些經濟個體變得更好,且同時不使任何其他經濟個體變得比以前差。 • 即所謂的巴萊圖經濟效率(Pareto efficiency)。

  4. 充分條件 • 利用使用者利益和供給者成本的關係,來說明滿足經濟效率的三個必要條件。 • (1)每一個資源使用者的邊際利益(marginal benefit)都相同,(2)每一個資源供給者的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都相同,(3)每一個資源使用者的邊際利益必須等於每一個資源供給者的邊際成本。

  5. 表6.1 經濟效率的條件 *所有使用者必須達到相同的邊際利益 *所有供給者必須達到相同的邊際成本 *每個使用者的邊際利益必須等於每個供給者的邊際成本

  6. (1)邊際利益相等 當個人的邊際利益不同時,可以利用資源重分配的方式,達到提高全社會福利的目的,而也只有在全社會中每一個使用者的邊際利益都相同時,才有可能達到經濟效率。 • (2)邊際成本相等 當每個生產者的邊際生產成本不相同時,可以利用資源重分配的方式,達到降低全社會生產成本的目的。只有在每一個生產者的邊際成本都相同時,經濟效率才有可能達到。

  7. (3)邊際利益等於邊際成本 如果使用某些產品的邊際利益超過其生產時的邊際成本,增產可以帶給社會更多的效益。只有當使用者的邊際利益等於生產者的邊際成本時,社會的資源分配才會符合經濟效益。

  8. 哲學基礎 • 經濟效益一詞有兩個重要涵義:第一,經濟效率與技術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不同。技術效率只單純表示可用最低的成本來生產,但並不能表示資源被最有效地運用。 • 就經濟效率而言,廠商生產的邊際成本一定要等於邊際利益。 • 經濟效率的另一個重要涵義是每一個使用者的邊際利益都必須相同。

  9. 內部組織 • 達到經濟效率的第一個條件是所有使用者的邊際利益必須相同。如果某一家工廠的邊際利益大於另一家,則前者的生產必須增加,而後者則必須減少。如此一來,公司的總收益就會增加。 • 經濟效率的另一個條件是所有供給者的邊際成本必須相同。

  10. 經濟效益的最後一個條件是使用者的邊際利益必須等於供給者的邊際成本。如果邊際利益小於邊際成本,則就應減少產出。如此一來,減產使得成本減少較多,而利益減少較少,淨利益就會增加。經濟效益的最後一個條件是使用者的邊際利益必須等於供給者的邊際成本。如果邊際利益小於邊際成本,則就應減少產出。如此一來,減產使得成本減少較多,而利益減少較少,淨利益就會增加。 • 當邊際利益等於邊際成本時,公司的淨利潤就會極大。

  11. 6.3亞當.史密斯的看不見的手 • 在一個競爭市場中,買賣雙方個別獨立地去追求自己最大的利益,結果卻使有限資源達到經濟效率的運用,而引導買賣雙方的看不見的手(invisible hand)就是市場價格。看不見的手雖然簡單,但卻是經濟體系達到市場效率最實際的方式。

  12. 競爭市場 • 在完全競爭下,每一個人都面臨相同的價格,因此每一個人的邊際利益也都相同,這滿足了經濟效率的第一個條件。 • 在競爭市場下,每家航空公司都面對相同的市場價格,因此使得每家航空公司邊際成本也都一樣,這符合達到經濟效率所需的第二個條件。 • 所有買方的邊際利益等於價格,所有賣方的邊際成本也等於價格,因此,經濟效率的第三個條件也就同時滿足。

  13. 買方剩餘與賣方剩餘的極大 • 經濟效率就等於將買賣雙方剩餘加總極大化。由於完全競爭可以達到經濟效率,所以也可以使買賣雙方剩餘總和極大化。 • 在航空旅遊市場的圖6.1中,增加買賣雙方剩餘的總和,如圖中的點形面積,及三角形abe。

  14. 圖6.1航空旅遊市場 價格(人民幣) 供給 e b a 200 c d 需求 0 16 20 24 數量(千個座位/年)

  15. 市場體系 • 亞當.史密斯所稱的看不見的手,其實就是市場價格。扮演兩個重要的角色:第一,市場價格涵蓋了所有必須的訊息,包含告訴買方應該買多少數量 ,告訴賣方應該賣多少數量。 • 第二:市場價格也提供每一個買方充分的誘因,使得其邊際利益等於價格,同樣地,也提供了每一個賣方充分的誘因,使其邊際成本等於價格。 • 市場體系或價格體系:在經濟體系中,所有的資源配置都是經由獨立的買賣雙方所決定,而這些決定又是由可以自由調整的市場價格所左右。

  16. 共產主義的沒落 • 共產政府利用中央計畫經濟的方式來推導一切經濟活動,而不採用市場體制原則。 • 其實計畫經濟體系最弱的一環就是人們缺乏工作的誘因,因為在共產體制下,不論一個工人工作多努力或多摸魚,其獲得的薪水都會相同,努力工作的意願自然就會降低。

  17. 6.4分權管理 • 看不見的手有助於使整個社會達到經濟效率的原則,看不見的手同樣是用在某一個單獨企業中的資源配置上。

  18. 內部市場 • 公司可採取的配置方法有兩種,一種配置方法是中央計畫式;另一種方法則是利用分權管理,來決定每家林場的木材產量。 • 自己人賣給自己人的內部交易,故其交易價格又稱為內部交易價格(transfer pricing)。

  19. 在分權政策下,每家造紙工廠也會持續購買木材,直到其邊際利益等於木材的市場價格為止。在分權政策下,每家造紙工廠也會持續購買木材,直到其邊際利益等於木材的市場價格為止。 • 同理,每家林場也會持續生產木材,直到其邊際成本等於木材市場的市場價格為止。 • 在分權政策下,達到經濟效率所需的三個條件可以同時在企業內部交易中實現。

  20. 實現成果 • 企業組織在採用分權管理政策時所必須遵循的兩個原則:第一,若該資源的市場屬於完全競爭,則內部交易價格亦應設定等於市場價格。 • 分權政策的第二個基本原則是,生產的產品必須能自由地銷售給自己人或其他人,同時,使用的一方也可以自由地向自己人或其他人採購。若向企業外面的供應商採購服務或產品,稱為外包(out-sourcing)。

  21. 如果大興紙業公司要求自己的兩家造紙工廠只能向自己公司的林場採購,則此時兩家林場就具有市場力量。如果大興紙業公司要求自己的兩家造紙工廠只能向自己公司的林場採購,則此時兩家林場就具有市場力量。 • 當任何一家企業所使用的資源或產品的市場屬於完全競爭市場時,都可以利用分權管理的方式達到最有效率的內部資源配置。

  22. 6.5資本市場 • 為達到經濟效率的目的,任何資源的使用都必須滿足邊際利益等於邊際成本的條件,資本市場也是其中之一。

  23. 資金配置 • 資本市場(capital market)是一個由一群投資資金的供給者與需求者所組成,且能相互交換訊息的場所。 • 計畫經濟不採用看不見的手作為資源分配的原則,就非常容易造成資源的錯置與浪費。

  24. 倒閉 • 由於沒有一個人對未來有完全把握,因此放款人和投資者就經常會犯錯,而必須承擔風險。市場經濟允許這種可能性發生,其對企業而言,就是倒閉(bankruptcy)。 • 所謂「倒閉」,是由一組法律上的條款和行動所組成,當一個經濟個體(包含個人、合夥及公司)的資產不足以償還其負債時,倒閉就會發生。

  25. 雖然營運不佳的公司和員工都會擔心公司倒閉的可能,但對整個社會而言,企業倒閉並不是一種壞的現象,因為企業倒閉不僅可以重新分配資源,還可提高使用效率。雖然營運不佳的公司和員工都會擔心公司倒閉的可能,但對整個社會而言,企業倒閉並不是一種壞的現象,因為企業倒閉不僅可以重新分配資源,還可提高使用效率。 • 在計畫經濟體制下,由於倒閉制度不存在,因此也不會有要求資源重新配置的壓力,企業也就沒有從低營運效率提升到高營運效率的誘因。

  26. 6.6 價格上限 • 在市場經濟中,也會經常看到政府對某些產品市場價格的管制。這些干預大多是以限制價格或課稅的形式出現。

  27. 房租管制 • 一般人認為阻止房價上升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房租管制(rent control)。 • 房租管制是設定價格上限的標準例子,它規定房東收取房租不得超過某一個價格。只有當此價格上限低於均衡價格時,房租管制才會出現效果。 • 假設某一個房租管制比自由市場的均衡價格低10%,即規定每個月房租上限為900美元。

  28. 需求量會超過供給量,每月多出32萬-29萬=3萬戶的住宅超額需求。需求量會超過供給量,每月多出32萬-29萬=3萬戶的住宅超額需求。 • 一般而言,當供給愈具有彈性時,在房租管制下房屋不足的情況就愈嚴重。同理,當需求愈具有彈性時,房屋不足的情況也會愈嚴重。 • 當房租管制下的價格愈高,且欲接近自由市場下的均衡價格時,超額需求的情況就比較不嚴重。

  29. 圖6-2 房租管制 月租(美元) 供給 1,100 b 1,000 9,00 超額需求 需求 0 290 300 320 數量(千戶/月)

  30. 圖6-3 買方剩餘 月租(美元) 供給 d 1,100 c g b 1,000 900 e f 需求 j 0 290 300 數量(千戶/月)

  31. 圖6-4 賣方剩餘 月租(美元) d 供給 1,100 c g b 1,000 900 e f 需求 j 0 290 300 310 數量(千單位/月)

  32. 利益與損失 • 當自由市場的均衡價格,其買方剩餘是面積acb。在房租管制下,買方剩餘為面積afed。 • 在房租管制之下,那些租到房子的人獲益,但沒租到房子的人確有損失。 • 一般而言,我們不能確定房租管制之下,買方剩餘的淨值會增加或是減少。 • 自由市場均衡價格,賣方剩餘為面積cjb,而在房租管制下,賣方剩餘只剩下面積fje。

  33. 無謂損失 • 房東損失的另一部份,即點形面積geb,卻無法移轉到房客身上令其受益,造成社會的淨損失。 • 在房租管制下,造成全社會的無謂損失有兩部分,即面積dgb與geb。 • 當邊際利益不等於邊際成本時,資源的配置會無法滿足經濟效率所要求的第三個條件。 • 此時的無謂損失等於市場中所有無法出售的數量中,買方邊際利益與賣方邊際成本差異的加總。

  34. 圖6.5 無謂損失 無謂損失 供給 月租(美元) d 1,100 b g 1,000 900 e 需求 0 290 300 數量(千戶/月)

  35. 價格彈性 • 當需求者對房租愈不敏感時,由於房租管制導致房屋數量減少,會帶給需求者愈大的痛苦。 • 同理,當供給愈具有彈性,且房租下降時,房屋供應量就會減少,因此無謂損失的面積geb也就愈大。 • 當需求彈性愈小,而供給彈性愈大時,全社會的無謂損失就愈大。

  36. 6.7 價格下降 • 除了上述所說的價格上限外,政府還有另一種管制價格的方式,就是設定價格下限。所謂價格下限是規定買賣雙方的交易價格不得低於某一價格。

  37. 最低工資 • 若勞動市場是完全競爭,要讓最低工資發生作用,最低工資率就必須高於自由市場下的均衡工資。 • 儘管最低工資政策下的工資提高,會造成超額供給,但與自由市場下的均衡相比,其卻產生就業減少的現象。 • 提高最低工資可能增加工人收益,但也可能減少,其關鍵決定於勞動需求的工資彈性。工資需求彈性愈大,最低工資就愈可能導致工人的總收益減少;相反地,如果工資需求彈性較小,則最低工資上升就有可能增加工人的總收益。

  38. 表6-2 美國各州的最低工資 資料來源U.S. Department of Labor.

  39. 收益與損失 • 自由市場均衡下的買方剩餘面積是adb,在最低工資下,卻變成面積afe。因此,最低工資使買方剩餘減少了面積fdge與egb。 • 在自由市場均衡下的賣方剩餘面積是dcb,而在最低工資下,變成面積fche。 • 當需求彈性較大或供給彈性較小時,無謂損失就會比較大。

  40. 圖6-6 最低工資 工資(美元/小時) a 最低工資 超額供給 供給 f e 4.20 b 4.00 g d h 需求 c 0 29.1 30.0 30.3 就業量(億工作小時/週)

  41. 異質性勞動 • 在真實世界中,勞動是相當不同的,我們稱之為異質性勞動。 • 最低工資通常不會對技術性勞工市場產生任何直接的影響。 • 最低工資雖會減少非技術性勞工的就業,卻也會增加技術性勞工的就業。

  42. 6.8 課稅 • 假設財政部對航空公司賣出的每一張國內航線的機票,都課以10元的銷售稅,則此銷售稅對台北到花蓮的航空市場會產生什麼影響?

  43. 買方價格與賣方價格 • 先區分買方價格(buyer’s price)與賣方價格(seller’s price)的差異,買方支付的價格就是買方價格,而賣方價格則等於買方價格減去稅賦之後的淨價格。 • 10元稅賦的增加會使供給曲線整條往上移動10元。 • 買方價格為其支出的總額,即804元;而賣方價格則必須在收取的票價中扣除10元的稅捐,因此賣方價格只有794元。

  44. 圖6-7 航空旅遊稅 價格(新台幣) 課稅後的供給 $10 供給 e 804 800 b 794 h 需求 $10 0 90 92 數量 (萬張機票 /年)

  45. 歸宿 • 當需求與供給彈性都不大時,價格上漲的幅度會小於稅賦,而賣方價格下跌的幅度也會小於稅賦,同時數量會減少一些。 • 所謂租稅歸宿(tax incidence),是指當政府課稅之後,最終真正負擔稅收的人或地方。 • 買方價格上漲了804-800=4元,因此需求面的歸宿是4元,賣方的價格下跌了800-794=6元,所以供給面的歸宿是6元。 • 分析歸宿尚有另一種方式,即是考慮買方剩餘與賣方剩餘的變化。

  46. 課稅前的買方剩餘是面積adb,而課稅以後變成afe。課稅前的買方剩餘是面積adb,而課稅以後變成afe。 • 買賣雙方都有一部份的剩餘損失並沒有轉給政府,即面積egb與面積ghb,這兩部分都是社會的無謂損失。 • 需求是完全沒有彈性的,需求曲線是垂直的,課稅的歸宿也會完全地由買方來負擔。 • 供給彈性為零,供給曲線為垂直線,課稅的歸宿也會完全地由賣方來負擔。

  47. 圖6-8 課稅的收益和損失 機票價格(新台幣) 課稅後的供給 買方剩餘減少 a 供給 e f 804 d b g 800 j 794 k h 需求 c 賣方剩餘減少 90 92 0 數量(萬張機票/年)

  48. 比較 課稅前 課稅後 買方剩餘 adb afe 賣方剩餘 dcb fke 政府稅收 無 fehj

  49. 課稅 • 不論是對航空公司課稅或是對乘客直接課稅,兩者的效果都會完全相同的。 • 政府對每位前往北方航線的旅客課徵10元的機場稅,每張機票還要多花10元的機場稅。 • 需求曲線會垂直下移10元。 • 不論政府對航空公司課稅或對乘客個人課稅,對買方價格、賣方價格和機票數量的影響都完全相同。

  50. 圖6.9 對乘客課徵機場稅 供給 機票價格(元/張) 10 u b 800 t 需求 10 課稅後的需求 0 90 92 數量(萬張機票/年)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