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非洲独立浪潮 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 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课堂小结

第五学习主题 第 17 课 非洲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 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 非洲独立浪潮 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 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课堂小结. 导入. 雄伟 的 拉丁美洲安第斯山脉 (“南美洲的脊梁” 世界最长山脉). 战后,非洲大陆的独立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到20世纪90年代初,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寿终正寝。在拉丁美洲,古巴、巴拿马等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亚非会议的召开与不结盟运动的诞生,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 非 洲独立浪潮. 非洲主要语系. 欧洲人在非洲的势力( 1913 年).

eleanor-gay
Download Presentation

非洲独立浪潮 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 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课堂小结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学习主题 第17课 非洲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 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 • 非洲独立浪潮 • 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 • 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课堂小结

  2. 导入 雄伟的拉丁美洲安第斯山脉(“南美洲的脊梁” 世界最长山脉) 战后,非洲大陆的独立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到20世纪90年代初,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寿终正寝。在拉丁美洲,古巴、巴拿马等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亚非会议的召开与不结盟运动的诞生,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

  3. 非洲独立浪潮

  4. 非洲主要语系 欧洲人在非洲的势力(1913年)   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希腊文为阳光灼热),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面积约302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5,为世界第二大洲,仅次于亚洲。在地理上分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非洲争取民族独立的浪潮席卷南北,势不可当。

  5. 穆罕默德·纳吉布 Muhammad Naguib 1901.2.20~1984.8.28 1953~1954 埃及第1任总统 迦玛尔·阿卜杜勒·纳赛尔 GamalAbdel Nasser 1918.1.15~1970.9.28 1956~1970 埃及第2任总统 埃及“七月革命” 埃及“七月革命” 穆罕默德·法鲁克(法鲁克一世) Muhammad Farruk 1920.2.11~1965.3.18 1936.4.28~1952.7.23埃及和苏丹国王

  6. 纳赛尔在人民的欢呼中 1952年7月23日,以穆罕默德·纳吉布和迦玛尔·阿卜杜勒·纳赛尔为首的89名中下层青年军官——埃及“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反帝反封建的“七月革命”。赶跑法鲁克国王,推翻英国庇护的埃及君主统治,成立“革命指导委员会”,掌握政权。

  7. 1953年6月18日 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国 埃及共和国国旗 埃及国徽 埃及(Egypt)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位于非洲东北部,面积100.2万平方千米。人口7471万(2003年),主要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科普特人占11.8%,信奉基督教。

  8. 苏伊士运河(苏彝士运河)首航情景   运河全长175公里,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主要国际水道。1859年法国开凿,1869年建成通航。大大缩短欧洲到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水上航程。1882年,英国武装占领埃及,完全控制苏伊士运河。1956年,英国对埃及长达70多年的殖民占领结束。

  9. 1956年7月26日收回苏伊士运河

  10. 1956年7月26日 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苏伊士运河平均宽度为135米,平均深度为13米。运河开通后,英、法两国就垄断苏伊士运河公司96%的股份,每年获得巨额利润。1956年7月26日,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纳赛尔获得了埃及人民和阿拉伯世界广大人民的一致爱戴,被尊称为“雄狮”纳赛尔。

  11.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0.29~11.7)   亦称英法以侵埃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苏伊士运河危机、西奈战役、卡代什行动。1956年7月26日,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10月,英、法、以借此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英法以联军获胜。

  12. 阿尔及利亚独立 阿尔及利亚电影《光荣岁月》 欧洲、非洲地图   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西北部,北临地中海,隔海与西班牙、法国相望。面积2381741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1200千米。人口3380万(2006年),大多数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尔人(约20%)。少数民族有姆扎布族和图阿雷格族。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法语。伊斯兰教为国教。

  13.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

  14. 阿尔及利亚人民欢庆独立   公元前12世纪腓尼基人到达沿海一带。公元前9世纪起受迦太基控制。1830年法王查理十世派军征服阿,1834年宣布其为属地,实行军事殖民统治。1954年11月1日,阿尔及利亚掀起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是战后非洲规模最大的一场反殖民主义武装斗争。1958年9月19日临时政府成立。1962年7月3日正式宣布独立,7月5日定为独立日。结束了法国长达132年的殖民统治。

  15. 艾哈迈德·本·贝拉 Ahmed Ben Bella 1918.12.25~ 阿尔及利亚首任总统 阿尔及利亚“国父” 阿尔及利亚国旗国徽 1963年9月,本·贝拉当选首任阿总统。1965年6月,胡阿里·布迈丁发动政变上台,成立革命委员会,自任主席兼总理。1976年12月,布迈丁当选为总统。1979年2月,沙德利·本·杰迪德上校当选为总统。1992年1月,沙德利总统辞职,阿成立以穆罕默德·布迪亚夫为首的五人最高国务委员会。

  16. 加纳(原名黄金海岸)和几内亚成为二战后黑非洲最早独立的国家加纳(原名黄金海岸)和几内亚成为二战后黑非洲最早独立的国家 北非地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战后,苏丹、突尼斯、摩洛哥和利比亚在20世纪50年代先后取得独立。而社会发展水平更为落后的加纳(原名黄金海岸)和几内亚也于1957年和1958年分别脱离英、法的殖民统治,成为二战后黑非洲最早独立的国家。

  17. 1960年——“非洲独立年”

  18. “非洲独立年”(1960年)非洲独立的17个国家

  19. 马达加斯加共和国国旗 塞内加尔共和国国旗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国旗 纳米比亚共和国国旗 至1960年,非洲独立26国,面积占非洲总面积2/3,人口约占非洲总人口3/4。仅在1960年,就有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刚果(利)、马达加斯加等17个国家相继获得独立。1990年3月21日,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纳米比亚从南非统治下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20. 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

  21. 古巴 佛罗里达半岛 哈瓦那 青年岛 加 勒 比 海 牙买加 古巴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Cuba)   古巴面积为110860平方公里。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东与海地相望,南距牙买加140公里,北离美国佛罗里达半岛顶端217公里。由古巴岛和青年岛(原松树岛)等1600多个岛屿组成。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岛国。在战后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中,古巴革命具有重大的意义。

  22. 古巴革命

  23. 菲德尔·亚利桑德罗·卡斯特罗·鲁斯 Fidel Alejandro Castro Ruz 1926.8.13~ 古巴第20任总统 劳尔·摩德斯托·卡斯特罗·鲁斯 Raul Modesto Castro Ruz 1931.6.3~ 菲德尔·卡斯特罗之弟 古巴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① 促进古巴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② 打击美国霸权政策; ③ 鼓舞拉美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   斗争。 弗亨希奥·巴蒂斯塔·伊·萨尔迪瓦 Fulgencio Batista Y Zaldivar 1901.1.16~1973.8 古巴独裁者 总统

  24. 巴拿马 巴拿马运河使两大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麦哲伦海峡缩短5000~1.4万千米 巴拿马运河(Panama Canal)示意图   巴拿马运河是通过巴拿马地峡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通航运河。全长约82公里,宽152~304米。工程前后历时30年,1914年正式开通后,美国霸占了运河及其两岸狭长地带的运河区,变成“国中之国”。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同样具有世界战略意义,因此素有“世界桥梁”之称。

  25. 建设中的巴拿马运河(1910年) 美国发行的巴拿马运河邮票 1903年,美国取得单独开凿运河的权力和运河区的永久租让权。在控制运河的60余年(1914~1977年)间,美国共获利500多亿美元,而巴拿马仅得11亿美元。美国付给巴方的所谓“租金”,仅相当于所收取的运河船只通过费的1%。为此,巴拿马人民一直坚持进行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斗争。

  26. 巴美双方签订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新约 受古巴革命影响,巴拿马掀起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斗争。1977年11月,巴美双方签订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新约。根据新约,美国被迫同意在1999年前将运河区的主权和管辖权全部交还巴拿马。1999年12月31日,巴政府正式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结束美对此长达85年的殖民统治。

  27. 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8. 万隆会议(第一次亚非会议) 1955年4月22日周恩来同印尼外长苏纳约   万隆会议(Bandung Conference 1955.4.18~4.24),是部分亚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共29国在印度尼西亚万隆进行,讨论与亚非各国有关重大问题的国际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这也是亚非国家首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与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   会议由印度尼西亚、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和巴基斯坦五国发起,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或新殖民主义活动。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29.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受到各国代表的热烈欢迎 亚非会议的召开是战后国际形势和亚非地区形势变化,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的产物。针对某些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破坏,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保证了会议成功进行。会议反映的团结反帝、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30. 不结盟运动 迦玛尔·阿卜杜勒·纳赛尔 GamalAbdel Nasser 1918.1.15~1970.9.28 埃及第2任总统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Jawaharlal Nehru 1889.11.14~1964.5.27 印度首任总理 约瑟夫·布罗兹·铁托 Josip Broz Tito 1892.5.7~1980.5.4 前南斯拉夫总统 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苏争霸的国际格局日益明朗,“北约”、“华约”对峙加剧。许多新兴民族国家为维护自己的主权和独立,不愿介入美苏间的争斗,纷纷宣布奉行不与大国结盟的中立外交政策。1956年,铁托、纳赛尔和尼赫鲁举行会谈,掀起不结盟运动(The Non-Aligned Movement)。

  31. 不结盟运动标志 不结盟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会场 1961年9月1日~6日,第一次不结盟25国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Beograd)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这是自万隆会议后的第二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反映了新兴民族国家团结反帝反霸,维护独立的愿望,实际上是新兴民族国家间的“结盟”。

  32. 铁托、纳赛尔和尼赫鲁举行会谈   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 毛泽东(1893.12.26~1976.9.9)   不结盟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不与任何大国(主要指美苏)或军事集团(主要指北约、华约)结盟,在两极对峙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亚非会议的召开和不结盟运动的诞生,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广大亚非拉地区的新兴民族国家逐渐成为两极之外的又一支重要国际力量,即第三世界。

  33. 课堂小结 1.埃及“七月革命”与共和国的成立 2.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3.黑非洲最早独立的国家加纳 4.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5.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瓦解的标志 非洲独立浪潮 1.古巴革命的胜利 2.古巴的社会改革 3.巴拿马要求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斗争 拉丁美洲国家 维护主权的斗争 1.亚非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2.“万隆精神” 3.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 4.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诞生的意义 亚非会议和不 结盟运动的兴起

  34. 学习与探究

  35. 学习活动 制作人物卡片:古巴革命领袖卡斯特罗 卡斯特罗卸甲归田 回顾其军政生涯 1926年8月13日,出生于古巴东方省比兰镇。1950年毕业于哈瓦那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1953年7月26日,领导发动反对巴蒂斯塔独裁政权的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1955年流亡美国、墨西哥,在墨西哥期间筹划了“七·二六运动”。1956年回到古巴,在马埃斯特拉山区创建起义军和根据地。1959年1月,率领起义军推翻巴蒂斯塔独裁政权,成立革命政府,出任政府总理(后改称部长会议主席)和武装部队总司令。 菲德尔·亚利桑德罗·卡斯特罗·鲁斯 Fidel Alejandro Castro Ruz 1926.8.13~ 古巴第20任总统

  36. 学习测评 C 1.1962年,结束法国130多年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的国家是(  )。 A.埃及     B.纳米比亚   C.阿尔及利亚  D.尼日利亚 2.20世纪50年代,埃及将哪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主权收回(   )。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3.被称为“非洲独立年”的是(   )。 A.1950年    B.1960年    C.1970年    D.1980年 4.1990年3月,非洲宣布独立的国家是(   )。 A.刚果     B.津巴布韦   C.纳米比亚   D.南非 5.1999年12月,巴拿马从哪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6.为什么说古巴为拉美各国的民族自强和经济振兴树立了榜样? C   古巴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斗争,推翻了亲美独裁政权,赢得了革命胜利。革命胜利后,古巴坚持走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道路,抵制了美国长期的经济制裁、封锁,通过经济改革提高了综合国力。古巴为拉美各国的民族自强和经济振兴树立了榜样。 B C D

  37. 史海拾贝 非洲:新兴的大陆 曼德拉参加南非总统大选获得成功 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的大酋长家庭,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当过律师。是家中长子被指定为酋长继承人。但他表示:“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5月,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1997年12月,辞去非国大主席,1999年6月正式去职。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1918.7.18~ 第一位南非黑人总统

  38. 结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