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我国能源需求及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

长江商学院新能源行业高峰论坛. 我国能源需求及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 时璟丽 2011 年 4 月 28 日. 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 世界能源形势 世界能源供需平衡趋紧,传统能源发展模式难以持续 当前世界能源结构仍然以化石能源为主 世界能源消费格局开始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享市场 发达国家在优质能源消费仍然占据主要份额 国际能源供需平衡,仍然只能满足少数高收入国家的能源需求和全球能源需求的低速增长 1997 年到 2009 年全球石油产量平均年增仅有 1.2%. 国际油价的反复高位震荡,说明世界石油供需平衡十分脆弱

Download Presentation

我国能源需求及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长江商学院新能源行业高峰论坛 我国能源需求及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 时璟丽 2011年4月28日

  2. 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 • 世界能源形势 • 世界能源供需平衡趋紧,传统能源发展模式难以持续 • 当前世界能源结构仍然以化石能源为主 • 世界能源消费格局开始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享市场 • 发达国家在优质能源消费仍然占据主要份额 • 国际能源供需平衡,仍然只能满足少数高收入国家的能源需求和全球能源需求的低速增长 • 1997年到2009年全球石油产量平均年增仅有1.2% • 国际油价的反复高位震荡,说明世界石油供需平衡十分脆弱 • 国际石油资源和地缘政治条件,使世界石油产量增加受到明显制约,只能维持平均年增1%左右 • 发展中国家大规模使用优质化石能源,将面临资源平衡进一步趋紧,国际能源价格飙升等不利条件,已经没有使用廉价能源的机会

  3.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时代背景 上世纪七十年代 第一次石油危机 开启现代科技开发可再生能源之门 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后,气候变化问题关注日甚 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推动力 化石能源资源约束问题 环境保护问题 2006-2008国际油价大起大落,急剧变化 石油安全问题、能源安全问题 影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进程 2008年9月后全球金融危机 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增加就业、恢复经济的手段之一 近期新的国际形势对可再生能源未来发展的影响 石油价格、北非安全、日本地震

  4.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技术背景 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支撑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 信息技术 遥感测量技术 ……

  5.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与气候变化 • 世界主要仍走的是高碳发展道路 • 中国已成为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虽然人均排放量不算高,但国际压力与日俱增

  6.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与能源安全 • 能源需求 • 2011年将迈入全球人口70亿时代,未来2020年能源需求将超过130亿吨标油,2030年将超过150亿吨标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逐步成为主力 资料来源:国际能源机构(IEA)(单位:百万吨标准油)

  7. 21世纪世界能源格局面临重大变化 • 全球气候变化开始推动低碳经济理念,使大规模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成为必然 • 先进技术发展使大规模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为可行 • 世界能源结构有可能在今后几十年内产生重大变化,进入油、气、煤、可再生能源、核能五方鼎立的格局,低碳能源的份额将逐渐加大

  8. 我国能源消费增长过快,能源结构调整难度大 • 经济快速增长造成能源需求的快速增加 • 远远超过预期,将2003年前后设想的202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提前了10年 • 8%左右的增长率,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 • 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高,出现反复,成为我国能源供应增长的主力 • 电力消费超高速增长,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0.8左右,提高到平均1.3以上,最高达到1.55 • 石油消费平均年增7%,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而同期国内产量的增长率只有2.1%,增加的消费主要靠进口。石油进口量世界第二 • 2010年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9. 发展仍是未来的主要任务 • 2020年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工业化 • 城市化速度加速阶段基本结束 • 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结束 • 高耗能产品大幅度下降 • 2050年 • 经济社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生活舒适 • 交通便利 • 碧水蓝天

  10. 应对气候变化对能源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人均累积排放

  11. 能源需求预测

  12. 政府做出的承诺 • 非化石能源占比目标 • 2009年9月22日,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的讲话:中国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 • 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减排强度目标: • 2020年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是也必须是中坚力量 • 持续发展、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要求和约束 • 清洁能源需求相应加快 • 必须以超过预期的速度发展 • 未来清洁能源增长速度必须超过新增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甚至大大超出,才能实现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转变

  13. 国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有利形势 •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 2010年9月初,由国务院审议通过。明确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作为现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要求编制相应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并将在财税、金融等方面采取多项措施,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速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 十二五规划纲要 •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 推进能源多元化发展。加强电网配套工程,有效发展风电,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新能源。促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推广应用 • 十二五末期,非化石能源达到11.4%

  14. 国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形势 • 欧美等国家制定目标,加大了支持力度 • 欧盟 • 2008年底可再生能源指令:2020年“20-20-20”战略 • 20%可再生能源目标落实到每一个成员国 • 典型——德国:联邦政府能源方案——可再生能源2020年18%,2030年30%,2040年45%,2050年60% • 美国 • 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2020年可再生能源+能效满足20%电力需求 • 风电、液体燃料目标 • 千万太阳能屋顶计划 • 实质的资金支持;经济刺激法案 • 日本 •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计划:2009-6%;2020-9%;2030-11.6%

  15. 国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 • 新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成为新增能源市场和替代能源市场的主要力量 • 2009年全球电力装机——66%化石能源、26%可再生能源、8%核电 • 2009年全球新增装机——53%化石能源、47%可再生能源 • 欧盟 • 2007年新增风电位居天然气装机之后,列新增装机技术的第二位 • 2008-2009年风电在新增装机中排名第一 • 2010年光伏发电在新增装机中排名第一 • 各界看好美国可再生能源市场 • 印度、日本以及其他新兴可再生能源市场国家不容忽视 • 传统能源企业纷纷进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市场 • 能源开发:大型电力公司和能源企业 • 制造业:传统能源和其他装备制造企业 • 尤其在风电和光电领域

  16. 国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 风电 生物液体燃料 光伏 可再生能源投资

  17. 传统能源企业纷纷进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市场传统能源企业纷纷进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市场 • 新能源能源开发:大型电力公司和能源企业集中介入 • 新能源制造业:传统能源和其他装备制造企业积极进入 • 尤其在风电和光电领域

  18.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总体情况 • 可再生能源产业自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后迅速发展 • 基本建立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框架 • 可再生能源技术有了显著进步,产业实力明显提升,市场不断扩大 • 在“十一五”末期世界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宏观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市场仍然保持了持续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的多样化利用,以及水电发展、农村能源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 可再生能源开始步入全面、快速、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19. 水电建设积极有序推进,投产规模不断攀升 • 水电规模和技术水平位于世界前列 • 水电装机持续增加 • 2010年底,水电装机2.13亿千瓦,年发电量6863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16% • 小水电5900万千瓦,发电量1600亿千瓦时,约占水电1/4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20. 风电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风电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 • 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多年翻番 • 到2010年底,累计并网装机容量3107万千瓦,年发电量501亿千瓦时,折合标准煤1500万吨 • 陆上风电建设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建设启动 • 风电装备制造也进步显著 • 设备制造能力快速提高,已具备1.5兆瓦以上各类技术类型多种规格产品的制造能力,满足陆地和海上风电开发需要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21. 太阳能发电技术进步加快,国内应用市场开始启动太阳能发电技术进步加快,国内应用市场开始启动 • 光伏制造业全球第一 • 电池效率不断提高,多晶硅等上游材料的瓶颈逐步得到缓解,建立起各种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能力,2010年电池产量占到全球光伏电池市场的50% • 在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和“金太阳”工程推动下,国内光伏发电应用市场开始起步,2010年新增55万千瓦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22. 太阳能热利用日益普及,应用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太阳能热利用日益普及,应用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 • 市场全球第一 • 太阳能热水器沿市场化道路快速发展, “家电下乡”扩大了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地区的应用 • 到2010年底,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使用总量达到1.68亿平方米,替代化石能源约2000万吨标准煤 • 制造业全球第一 • 真空集热管具有强大技术优势,中高温集热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具备产业化发展的条件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23. 生物质能多元化发展 • 农林废弃物发电发展迅速,其他生物质利用技术市场也在兴起 • 到2010年底,生物质发电装机约670万千瓦,沼气年利用量约150亿立方米,成型燃料约250万吨,生物燃料乙醇利用量186万吨,生物柴油利用量约50万吨。各类生物质能源总贡献量合计约1500万吨标准煤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24.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统计总量 • 2010年,水电、风电、生物液体燃料等计入能源统计的可再生能源量为2.58亿吨标准煤,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约占7.9% • 计入沼气、太阳能热利用等非商品化品种,可再生能源年总利用量总计2.93亿吨标准煤,约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9.0% • 加上核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占总能源消费总量的9.8% 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比例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可再生能源贡献量(万吨标准煤)

  25. “十二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 • 十二五期间,新能源市场 • 核电 • 确保安全为基础 • 开工建设4000万千瓦 • 水电 • 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为前提 • 开工建设1.2亿千瓦 • 风电 • 有效发展 • 新增装机7000万千瓦以上 • 太阳能发电 • 积极发展 • 新增装机500万千瓦以上 • 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 • 推广分布式能源系统 • 新能源产业 • 新一代核电装备 • 大型风电机组及零部件 • 高效太阳能发电和热利用组件 • 生物质能转换技术 • 智能电网装备 • 海上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规模化应用示范工程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26. 总结: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机遇 • 国内良好的政策环境 • 法律法规政策支持 • 可再生能源资源基础 • 市场规模保障 • 技术保障 • 产业基础 • 国际新能源发展环境看好,未来不断增长的国际市场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