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第十二章 语言逻辑初步

第十二章 语言逻辑初步. 第一节 什么是语言逻辑. ▪ 语言逻辑 / 自然语言逻辑 / 自然逻辑 —— 以研究自然语言中的逻辑问题为其主要任务的逻辑科学; —— 考察用自然语言表述的语句和推理,强调从语言的交际性方面来研究自然语言中的各种逻辑问题; —— 涉及语言交际的实际环境,交际者的命题态度,交际过程中各种语言符号与其意义之间的关系,自然语言语句的逻辑结构分析,成功的交际所需要遵循的准则等等。. 第一节 什么是语言逻辑. ▪ 语形、语义和语用 —— 语形学研究语言表达式之间的形式关系,不涉及语言的使用者,也不考虑语言表达式的意义。

elijah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二章 语言逻辑初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二章语言逻辑初步

  2. 第一节 什么是语言逻辑 ▪ 语言逻辑/自然语言逻辑/自然逻辑 ——以研究自然语言中的逻辑问题为其主要任务的逻辑科学; ——考察用自然语言表述的语句和推理,强调从语言的交际性方面来研究自然语言中的各种逻辑问题; ——涉及语言交际的实际环境,交际者的命题态度,交际过程中各种语言符号与其意义之间的关系,自然语言语句的逻辑结构分析,成功的交际所需要遵循的准则等等。

  3. 第一节 什么是语言逻辑 ▪ 语形、语义和语用 ——语形学研究语言表达式之间的形式关系,不涉及语言的使用者,也不考虑语言表达式的意义。 ——语义学研究语言表达式与其意义或所意谓的对象之间的关系,亦不涉及语言的使用者。 ——语用学研究语言表达式与它的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这对于语言逻辑来说尤为重要。

  4. 第二节 语境 一、什么是语境 • 语境:语言交际的环境和上下文。 ——当前情境(谈话时说者和听者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和事态),包括说话的时间、地点、说者、听者以及其他当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和事态。 ——上下文。 ——话语涉及的事物和事态,可以包括当前对话者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和事态,也可包括时间上或空间上遥远的事物和事态;可以包括现实世界的事物和事态,也可包括想象的或虚构的事物和事态。

  5. 第二节 语境 ——说者的情况,包括历史情况和目前情况,特别是说者目前的思想感情情况。 ——听者的情况,包括历史情况和目前情况,特别是听者目前的思想感情情况。 ▪ 语境的意义 ——正确了解话语的语境及其变化,是正确地表达、传达和理解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条件,也是成功交际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条件。

  6. 第二节 语境 二、索引词 ▪ 索引词 ——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时态词、地点词等。 1.我是前天来这里的。 2.你们俩弄错了,那件事不是他做的。 ——语境的各种因素,对于明确语句(尤其是含有索引词的语句)中词项的指称对象和整个语句的含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7. 第二节 语境 三、语境岐义、多义词和双关语 ——在不同的语境中,形式相同的表达式可能会具有不同的所指和含义。 ——在特定的语境中所说的一句话或者这句话中的某些语词,说者与听者可能有彼此不同的理解,这就产生了语境歧义。 ——语言中有些词是多义词,对词义的不同理解亦会引发歧义。 ——有的话语中包含着双关语,即所谓“言在此而意不尽在此”的话外之音,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透过话语的表象而理解其要旨。

  8. 第二节 语境 三、外延语境和内涵语境 ▪ 外延语境 ——外延论题适用的语境。所谓外延论题指:“当语句成分被具有相同指称但是含义不同的表达式替换时,语句的真值应保持不变。” 3.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伯尔)边界地区。 4.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位于中尼边界地区。

  9. 第二节 语境 ▪ 内涵语境 ——外延论题不适用的语境。 【例】有一天奥列斯特从远方回家来了,出现在厄勒克特拉的面前。厄勒克特拉从未见过这个哥哥,虽然她知道有个哥哥叫奥列斯特。 5.厄勒克持拉知道奥列斯持是她的哥哥。 6.厄勒克特拉知道面前的这个男人是她的哥哥。 ——语句5为真,而语句6为假。即这时提供的是内涵语境。

  10. 第三节 预设 一、预设 • 预设 ——在给定的语境中,说话人在说话时没有明示但却假定了的一些前提条件或背景知识。 7.蒸汽机的发明,使瓦特成了全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 8.小张考取研究生了吗? 9.起风了,快去关窗!

  11. 第三节 预设 ——预设可真可假,对于命题来说,预设是命题得以成立的先决条件。无论一个命题是真是假,其中的预设必须真;否则,这一命题就没有意义,不能成立。 • 复杂问语:一个包含了对话一方没有承认或根本不能接受的预设的问语。 10.请问,怎样制作万能溶液? ——对复杂问语不能简单地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而应直接针对预设本身做出回绝或回避。

  12. 第三节 预设 ▪ 预设的基本性质 ——共知性:在交际过程中,预设应是双方共同接受的东西,是大家所共有的背景知识或无可争议的信息。 ——无矛盾性:在给定的语境中,说话者的预设中不应包含彼此矛盾的事物情况。 ——传递性:一个语句的预设包含着第二层次的预设,后者又包含第三层次的预设,这种层层预设的推移可以无穷无尽。 ——可撤销性:对虚假的,或不能接受的预设,可以予以否认即撤销。

  13. 第三节 预设 二、合作交际原则 ▪ 合作交际原则 ——在谈话中说出的话语应当明确地提供真实可靠的、有关的最大量的信息。 A.能力准则:说话者必须是诚实的并且对他所说的要有一定根据。就命题来说,这意味着他必须相信他所陈述的是真的,并且他必须具有一定的证据来支持它。相似的含义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话语。 B.相关(或意图)准则:每一个语言表述都应该有一定意图,即相关于一定的即将实现的意图。对于命题来说,这个意图一般是传递新的信息。

  14. 第三节 预设 11.琼斯先生今天没有喝醉。 ——在日常交际活动中,不恰当话语时常出现。只要谈话者都尽可能遵循上述规则,就不难通过对话澄清有关的事物情况,对不恰当的话语作出修正。 12.“小刘从娘家回来了吗?”甲问。 13.“你弄错了,她今天没有去娘家。”乙回答。 甲:“怎么一整天都没见到她呢?” 乙:“今天是孩子生日,她带孩子去动物园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