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德耀人生 —— 道德使人生更幸福

德耀人生 —— 道德使人生更幸福. 常州大学 陈 平. 世上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对它们加以深入地思考,就越是对它们充满无限的敬畏,那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 (德)康德. 一、 道德究竟是什么? 人类为什么需要道德?. 道德究竟是什么?. 道. 道路,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的准则、规矩、规范。. 德. 德者,得也,得事宜也。 —— (东汉)刘熙 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已也。 —— (东汉)许慎. 道德. 故学至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 荀子 《 劝学 》.

eliot
Download Presentation

德耀人生 —— 道德使人生更幸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德耀人生 ——道德使人生更幸福 常州大学 陈 平

  2. 世上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对它们加以深入地思考,就越是对它们充满无限的敬畏,那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德)康德世上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对它们加以深入地思考,就越是对它们充满无限的敬畏,那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德)康德

  3. 一、道德究竟是什么? 人类为什么需要道德?

  4. 道德究竟是什么?

  5. 道路,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的准则、规矩、规范。

  6. • 德者,得也,得事宜也。 ——(东汉)刘熙 • 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已也。 ——(东汉)许慎

  7. 道德 • 故学至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荀子《劝学》

  8. 从伦理学角度:“道”是行为的原则,“德”是行为的效果。 • 在中国思想史上,道德主要是指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规范,有时也指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境界、善恶评价。 •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一词起源于拉丁语“摩里斯”(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引申其义也指规则和规范、行为品质和善恶评价。

  9. 外:社会道德原则规范 行为准则、规范 道 德 个人认知、表现 内:个人道德品质

  10. 人类为什么需要道德?

  11. 道德起源实验

  12. 人类道德产生的三要素 历史前提——劳动 客观条件——社会关系 主观条件——人类意识

  13. 利他 利己 道德是在人们意识到需要对人际利益关系进行调整时产生的。

  14. 人类社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利己与利他的结合人类社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利己与利他的结合 • 从利己需要出发建立的人类社会,需要利他的道德来维系 • 约束利己,鼓励利他,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延续的要求

  15. 道德是人类利益博弈的结果 道德的本质是人类的共生性 即互为条件性—互惠性

  16. 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 调节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总和 • 一种人的德性品质的规定 • 判断一个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 • 一种关于人类应当怎样的智慧 道德是什么?

  17. (美)雅克·蒂洛 道德的产生是由于人的需要,由于认识到以合作和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在一起生活的重大价值。 但我确实认为,对于“人为什么要有道德”这个问题,能够给出的最恰当的回答一般是:坚守道德原则,使得人们尽可能生活得和平、幸福、充满创造性和富有意义。

  18. 道德具有功利的作用和价值 • 道德是人们谋取利益或幸福的工具 • 没有爱美德的利益就决没有美德。 ——(法)爱尔维修 • 道德是治理国家的一种必要手段 •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 ——孟子

  19. 道德的社会作用 1.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3.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4.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 5.能够保护或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20. 道德的个体作用 道德让我们享受高尚 • 追求“好的”、“更好的”生活,直至完善(最好)乃是人类普遍存有的生活信念,并内在地转化为每一个人自觉认同和遵循的普遍道德规范。 • 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21. 人类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个体道德的认知与形成 原始群落的禁忌 他律到自律 外在要求到内在需要 氏族的禁令 共同制定道德规范 无意识到有意识

  22. 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接受了某种道德观念后形成的内心信念三种形式,以说服、劝阻、示范的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不断调节社会整体和个人的关系,使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逐步完善和谐,使人们的行为由“实然”向“应然”转化。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接受了某种道德观念后形成的内心信念三种形式,以说服、劝阻、示范的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不断调节社会整体和个人的关系,使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逐步完善和谐,使人们的行为由“实然”向“应然”转化。

  23. 二、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 主要内容及其特点是什么?

  24.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一般来说,是指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在内的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是作为人道主义的“仁”与作为等级宗法制度的“礼”的结合,“仁”是其内核,“礼”是其形式。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一般来说,是指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在内的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是作为人道主义的“仁”与作为等级宗法制度的“礼”的结合,“仁”是其内核,“礼”是其形式。 中国传统道德是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的概括。

  25.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中国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 1.对待“利”与“义”关系)

  26.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中国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 2.对待人际关系)

  27.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中国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3.个人修养方面)

  28. 三、 如何看待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现状?道德建设如何进行?

  29. 社会处于两个转化期:第一个,由一个农业为主的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第二个,从计划经济在最近20年时间里逐渐转化为市场经济。社会处于两个转化期:第一个,由一个农业为主的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第二个,从计划经济在最近20年时间里逐渐转化为市场经济。 • 社会转型的后果:市场化、商业化和世俗化使得社会上道德水准、道德期待、道德评价标准不断下降,以致我们经常听到道德危机、道德滑坡、道德真空、道德败坏等抱怨。 1.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背景

  30. 2006年,新浪网的网络调查投票,对“您认为中国人的道德现状”进行表态,总计投票2506个,认为很好的占0.80%,正常的6.74%,异常的21.79%,很糟糕的70.67%。2006年,新浪网的网络调查投票,对“您认为中国人的道德现状”进行表态,总计投票2506个,认为很好的占0.80%,正常的6.74%,异常的21.79%,很糟糕的70.67%。 • “老人跌倒该不该扶起”的调查 • 哲学家黎鸣:《道德的沦丧》之观点 • 北师大教授檀传宝的观点 对道德现状评价的观点

  31. 吉林大学高文新教授的观点 • 当代中国是我们历史上道德问题非常严重的时期,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道德败坏比较严重的时期。 • 1)支撑传统中国道德体系的传统家族社会被破坏爱自己的父母 • 2)道德的观念支撑体系发生了变化宗教 • 当代中国是我们民族历史上发展最好的一个时期。我们道德建设也处于一个最有希望的时期。由中学生

  32. 爱自己的亲人, 做到父义、母慈、兄友、弟恭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爱自己的父母,“孝”是仁的根本

  33. 惩恶劝善 止恶行善 中国的道德传统是把道德与天理连在一起的,在道德实践中,不需要宗教就可以获得道德的提升、人格的提升、精神的提升。通过儒家的思想,把佛家和道家结合到一起,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但自近代以来,这种文化不断受到内外夹击而遭到破坏。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以天堂为许诺 以地狱为惩戒 宗教与道德

  34. 2010年11月5日,在南京市公交车上,7名中学生漠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站在身边,集体不让座。该现象在网上曝光后引起广泛争议,以下是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1)90后没素质;2)不让座是极端自私和冷漠的行为;3)让座不是义务;4)学生很辛苦,书包很沉重,老年人应该体惜年轻人;5)周围人都不让座自己不好意思让;6)学生集体不让座是中国教育的悲哀;7)学生集体不让座反映出中国道德滑坡现象。2010年11月5日,在南京市公交车上,7名中学生漠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站在身边,集体不让座。该现象在网上曝光后引起广泛争议,以下是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1)90后没素质;2)不让座是极端自私和冷漠的行为;3)让座不是义务;4)学生很辛苦,书包很沉重,老年人应该体惜年轻人;5)周围人都不让座自己不好意思让;6)学生集体不让座是中国教育的悲哀;7)学生集体不让座反映出中国道德滑坡现象。 由中学生集体不让座所引发的思考

  35. 吉林大学高文新教授:个人的、法制的、理性的社会状况,就是建立新道德的起点;吉林大学高文新教授:个人的、法制的、理性的社会状况,就是建立新道德的起点; • 北京大学何怀宏教授:底线伦理——成为社会所有成员无论如何必须共同遵循的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2.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思路

  36. 个人观点: • 结合时代精神,突出道德的人文关怀,继承和发扬“仁爱”精神、“博爱”思想; • 道德建设中注重将利己与利他相结合,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将高尚的追求与平凡的实践相结合 ——“道德使人生更幸福”。

  37. 3.文明城市语境下中国道德建设路径 • 以家庭美德建设涵育个人品质 • 以职业道德建设优化社会风尚 • 以社会公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38. 汇报结束 谢谢聆听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