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大陽系的探索 - 九大行星

大陽系的探索 - 九大行星. 九 大 行 星. 九大行星逐粒數. 半 徑 : 2,440 公里 公轉周期 : 88 日 自轉周期 : 59 日 衛星數目 : 0 光環數目 : 0 平均表面溫度: -160℃ ( 夜 ) 430℃ ( 日 ) 特 徵 :最接近太陽; 第八大行星; 表面布滿隕石撞擊而成的 圓坑或環形山; 在地球觀察到有盈虧現象. 水星 Mercury. 九大行星逐粒數. 半 徑 : 6052 公里 公轉周期 : 225 日

Download Presentation

大陽系的探索 - 九大行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大陽系的探索-九大行星

  2. 大 行 星

  3. 九大行星逐粒數 半 徑 :2,440公里 公轉周期 :88日 自轉周期 :59日 衛星數目 :0 光環數目 :0 平均表面溫度:-160℃ (夜) 430℃ (日) 特 徵 :最接近太陽; 第八大行星; 表面布滿隕石撞擊而成的 圓坑或環形山; 在地球觀察到有盈虧現象 水星 Mercury

  4. 九大行星逐粒數 半 徑 :6052公里 公轉周期 :225日 自轉周期 :243日 衛星數目 :0 光環數目 :0 平均表面溫度:480℃ 特 徵 :第二接近太陽; 第六大行星; 表面有濃密大氣和雲層 包圍; 在地球觀察到有盈虧現象; 非常明亮 金星 Venus

  5. 九大行星逐粒數 半 徑 :6,378公里 公轉周期 :1年 自轉周期 :23.9小時 衛星數目 :1 (月球) 光環數目 :0 平均表面溫度:20℃ 特 徵 :第三接近太陽; 第五大行星; 表面上大部分被水掩蓋; 有四季變化; 大氣層有氧氣,是太陽系 中唯一發現有生物存在的 行星 地球 Earth

  6. 九大行星逐粒數 半 徑 :3,397公里 公轉周期 :1.88年 自轉周期 :24.6小時 衛星數目 :2 光環數目 :0 平均表面溫度:-45℃ 特 徵 :第四接近太陽; 第七大行星; 泥土含大量鐵氧化物, 呈一片橙紅色; 有四季變化; 有南北極冠 火星 Mars

  7. 九大行星逐粒數 半 徑 :71,492公里 公轉周期 :11.9年 自轉周期 :9.8小時 衛星數目 :16 光環數目 :1 平均表面溫度:-140℃ 特 徵 :第五接近太陽; 體積最大行星; 有一列列與赤道平衡 的橙褐色雲帶; 表面有一巨大紅斑點 (大風暴) 木星 Jupiter

  8. 九大行星逐粒數 半 徑 :60,268公里 公轉周期 :29.5年 自轉周期 :10.2小時 衛星數目 :19 光環數目 :7 平均表面溫度:-180℃ 特 徵 :第六接近太陽; 第二大行星; 光環由碎石冰塊組 成;表面也有雲帶, 但色彩沒布木星那麼 燦爛 土星 Saturn

  9. 九大行星逐粒數 半 徑 :25,559公里 公轉周期 :84年 自轉周期 :17.2小時 衛星數目 :15 光環數目 :11 平均表面溫度:-210℃ 特 徵 :第七接近太陽; 第三大行星; 藍綠色 天王星 Uranus

  10. 九大行星逐粒數 半 徑 :24,764公里 公轉周期 :164.8年 自轉周期 :16.1小時 衛星數目 :8 光環數目 :4 平均表面溫度:-220℃ 特 徵 :第八接近太陽; 第四大行星; 淺藍色; 表面有一藍斑(風暴) 海王星 Neptune

  11. 九大行星逐粒數 半 徑 :1,195公里 公轉周期 :248.3年 自轉周期 :6.39日 衛星數目 :1 光環數目 :0 平均表面溫度:-230℃ 特 徵 :離太陽最遠; 體積最小行星; 難觀察,相信由岩 石和冰組成 冥王星 Pluto

  12. 大陽系的探索-日蝕

  13. 日蝕 • 當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三個天體成一直線時,太陽會部分或全部被月球遮蓋,因而出現黑暗部分,這種自然現象便是「日蝕」。 • 月球遮蓋太陽時,地球上不同地方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陽光照射。「本影區」便是地球上太陽光完全不能直接照射的範圍,而「半影區」就是部分太陽光不能直接照射的範圍。

  14. 日蝕 • 地球上的本影區,在日蝕進行期間有時會完全看不到太陽,整個太陽會被月球完全遮蓋,陽光不能照射到地面,這便是「日全蝕」。若月球只能遮擋太陽的中心部分,而太陽的邊緣部分仍然光亮,便出現「日環蝕」。

  15. 日蝕 • 地球上的半影區,在日蝕進行期間只會看見太陽部分被月球遮蓋,太陽光會略為減少,所以只能看見「日偏蝕」。 • 由於地球和月球公轉的軌道都呈橢圓形,所以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的位置,有時會距離地球較近,有時會距離地球較遠。日環蝕是月球遠離地球時所出現的情況;而日全蝕是月球距離地球較近時所出現的情形。

  16. 日蝕 • 由於月球環繞地球旋轉的軌道,和地球環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有五度的傾斜距離,所以太陽、月球和地球在太空中成一直線的機會實在很少;因此日蝕也是非常罕有的自然現象。

  17. 觀察日蝕的方法 • 要觀察日蝕的進行情形,最安全的方法是利用投影法。投影法主要是利用望遠鏡或其他儀器,將太陽的影像投射在紙上,然後觀看。其他直接觀日方法都是極之危險。

  18. 日全蝕,日偏蝕,日環蝕 • 日全蝕月球把整個太陽都遮蔽 • 日偏蝕當太陽、月球和地球三個的軌道接近一直線,月球只遮蔽太陽的一部分 • 日環蝕月球無法覆蓋整個太陽,在太陽的邊緣會餘留一圈亮邊。

  19. 大陽系的探索-月蝕

  20. 介紹 • 當地球運行到太陽和月球之間的時候,會擋住射向月球的太陽光,使得部份或全部的月球被地球的陰影遮住,這個現象在天文學上就稱為月蝕。 • 月蝕發生的次數比日蝕多,而月蝕從開始到結束需要2~3個小左右的時間,地球上只要看得到月球的地方,都可以看得到月蝕發生的情形,因此看到月蝕的機會比較多。以台灣地區來說,平均約每三年可見一次月全蝕。 • 月蝕的發生又因為有進入地球本影或半影的區別,而有不同的種類:

  21. 月食過程  食分為七個過程: • 1. 月球入半影 (半影食始): 月球剛開始進入地球半影之時 刻. • 2. 初虧: 月球剛剛開始進入地球本影, 在地面的人可見月亮 部份開始失去光度.這時月偏食開始. • 3. 食既: 月球剛剛完全進入本影的一刻, 地球可見月全食. • 4. 食甚: 月球中心與地影中心的距離最接近的時刻. • 5. 生光: 月球剛剛開始離開地球本影,這時全食結束. • 6. 復圓: 月球剛剛完全離開地球半影,偏食結束. • 7. 月球出半影(半影食終): 地球剛剛完全離開地球半影 時刻

  22. 月全蝕,月偏蝕,半影月蝕 • 月全蝕:月亮全部進入地球本影之中。 • 月偏蝕:月亮只有一部份進入地球本影,一部分在半影。 • 半影月蝕:月亮全部都在半影區,不會進入本影區。

  23. 月全蝕的全部過程有七個階段,天文上常用如下的術語描述: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