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地理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以 地形 为例. 认识不同地形区域中的人类活动状况. 地形. 气候. 河流. 自然资源. 密度. 形成. 类型. 乡村. 城市. 布局. 分布. 形态. 发展. 规模. 自然条件对聚落的影响. 自然因素. 聚落. ②. ①. ③. 甲. 乙. 丙. 中国地形图. 地形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对城市聚落分布的影响. 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特大城市分布. 兰州市地形与城市及主要交通线路分布.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密度的影响. 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eloise
Download Presentation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自然地理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地形为例自然地理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地形为例

  3. 认识不同地形区域中的人类活动状况

  4. 地形 气候 河流 自然资源 密度 形成 类型 乡村 城市 布局 分布 形态 发展 规模 自然条件对聚落的影响 自然因素 聚落

  5. ① ③ 甲 乙 丙 中国地形图 地形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

  6. 地形对城市聚落分布的影响 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特大城市分布

  7. 兰州市地形与城市及主要交通线路分布

  8.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密度的影响 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我国主要铁路线分布

  9. ② ③ ④ 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 平原和山区公路线的分布

  10. 下图所示区域准备修建从A城到B城的公路,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图所示区域准备修建从A城到B城的公路,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四条线路备选方案中,最佳方案为 ( ) A. ①B.②C.③D.④ (2)图中显示,影响公路线区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地形 B.水文 C.气候 D.城镇分布 C A

  11. 2011年江苏高考地理选择13题 西藏墨脱县于2010年12月15日通公路,结束了我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的历史,修建该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12. 2011年江苏高考地理综合题27题第(3)(4)问 (3)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是? (4)影响某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 有?

  13. 图瓦卢 全球气候变暖

  14. 自然地理因素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气候变化为例自然地理因素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气候变化为例

  15. 观察左侧两幅图形,说出全球气温变化的趋势并谈谈形成这种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观察左侧两幅图形,说出全球气温变化的趋势并谈谈形成这种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16. 1900—2000年全球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 认识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年降水量整体呈增加趋势,不同地区有增有减

  17. 关于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岛屿的数量和面积增加 B.冬季采暖能耗量增加,夏季生活用电量减少 C.我国华北地区干旱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D.我国冬小麦种植区域将向北方移动

  18. 关于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岛屿的数量和面积增加 B.冬季采暖能耗量增加,夏季生活用电量减少 C.我国华北地区干旱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D.我国冬小麦种植区域将向北方移动

  19. 关于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岛屿的数量和面积增加 B.冬季采暖能耗量增加,夏季生活用电量减少 C.我国华北地区干旱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D.我国冬小麦种植区域将向北方移动

  20. 关于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岛屿的数量和面积增加 B.冬季采暖能耗量增加,夏季生活用电量减少 C.我国华北地区干旱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D.我国冬小麦种植区域将向北方移动 D

  21. 2011地理高考第1、2题

  22. 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 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23. 归纳: 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淹没沿海低地和岛屿 海平面上升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带来的 影 响 加剧自然灾害 危害人体健康 资源条件变化 影响生产领域 影响日常生活 改变原有生态系统

  24. 自然资源的概念: 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可再生能源 类型: 非可再生能源

  25. 观察下图,说说哪种图例完全符合自然资源的概念?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观察下图,说说哪种图例完全符合自然资源的概念?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26. 以能源资源为例

  27. 看一看,说说下列四幅图片各属于对哪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看一看,说说下列四幅图片各属于对哪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潮汐能 风能 太阳能 地热能

  28. 请观察下列四幅图形,图中大圆a表示自然资源,小圆b表示矿产资源,小圆c 表示能源,说说图示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哪一幅图形? 讲讲你的判断理由?

  29. 跨区域调配 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保护与促进更新 分析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的一般思路 开源 增加后备储量 积极寻找替代品 增强节约意识 节流 提高利用效率

  30. 自然灾害 概念: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自然事件。 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 类型 生物灾害 海洋灾害

  31. 人员伤亡 自然异常变化 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 自然事件 财产损失 社会失稳 资源破坏 解析疑点:自然灾害的含义

  32.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以洪涝灾害为例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以洪涝灾害为例

  33. 突破难点:分析案例中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东部季风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 气候 自然原因 地形 水系 水文 人为 原因

  34. 东部季风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 气候 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自然原因 地形 地势低平 水系 水文 河网密集,支流多, 汛期流量大,流速慢 人为 原因

  35. 东部季风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 气候 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自然原因 地形 地势低平 河网密集,支流多, 汛期流量大, 流速慢 水系 水文 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汇水速度加快;围湖造田,蓄洪能力下降 人为 原因 流域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36. 冲毁房屋、道路、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工厂,造成工农业财产损失以及人畜伤亡,有时甚至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爆发;造成供水、供电、交通等中断,商业活动受阻,生活秩序紊乱等。 自然灾害的主要危害——以洪涝灾害为例

  37. 防治灾害的主要措施——以洪涝灾害为例

  38. 水利枢纽 退耕还林 防护林

  39. 工程措施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加固堤坝,疏浚河道等 主要防治措施 生态措施 退耕还湖、还林,营造防护林 社会 措施

  40. 工程措施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加固堤坝,疏浚河道等 主要防治措施 生态措施 退耕还湖、还林,营造防护林 加大投入,建立、健全监测预警系统 社会 措施 加强管理,建立防灾抗灾应急体系 加强宣传,增强环保与防灾减灾意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