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论道中医

论道中医. 陈建南. 二○一一年十二月. 提纲. 给中医学“把脉” 我们还可以怎样研究中医 以我为主大中医 远缘杂交壮中医 多棱镜下识中医 多维度推进“元中医学”研究.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为中医学“把脉”. 中医: 肾亏膝软+血瘀阻络 从肾 ( 先天之本 ) 论治, 扶阳通络 中药: 脾胃虚弱+阴虚火旺 从脾 ( 后天之本 ) 论治, 培土生津. 时尚魅力. 古典悲情. 当前中医学在方法上的缺失. 田野调查. 计算. 思辨. 实验. “ 硬科学”. “ 软科学”. 我们还可以怎样研究中医?.

elom
Download Presentation

论道中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论道中医 陈建南 二○一一年十二月

  2. 提纲 • 给中医学“把脉” • 我们还可以怎样研究中医 • 以我为主大中医 • 远缘杂交壮中医 • 多棱镜下识中医 • 多维度推进“元中医学”研究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 为中医学“把脉” • 中医: • 肾亏膝软+血瘀阻络 • 从肾(先天之本)论治,扶阳通络 • 中药: • 脾胃虚弱+阴虚火旺 • 从脾(后天之本)论治,培土生津 时尚魅力 古典悲情

  4. 当前中医学在方法上的缺失 田野调查 计算 思辨 实验 “硬科学” “软科学”

  5. 我们还可以怎样研究中医? • 以我为主大中医:中医思维主导 • 远缘杂交壮中医:跨学科交叉融汇 • 多棱镜下识中医:转换学科视角

  6. 以我为主“大”中医 中医思维主导 • 警醒将现代生物医学学术范式作为中医药学研究中的“缺省配置” ,避免“自我从属” • 立足原创,以中医主体思维指导对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有效整合

  7. 有毒中药的科学应用研究 • 近代有关中药“毒性”的研究多受现代医学影响,视中药“毒性”为安全之“大忌”,研究取向以“规避”为主导,使这些中药有渐从临床实际应用中消失之势。 • 传统中医药学并不以消极观点看待“毒性”,“毒性”是中药固有的偏性,是药性的一种反映(甚至正是用于治疗的积极因素),如果脱离了具体人体病证,所谓“安全性”就不存在意义。 • 从中医药发展大局着眼,“扬汤止沸,弗如釜底抽薪”,我们研究的重心要着力于找出为什么应该用、什么情况下可以大胆用“有毒中药”!

  8. 中医体质与证候流行规律的方法学研究 • 深入挖掘中医“辨证”、“辨病”、“辨质”以及“运气学说”等理论、方法及技术,借鉴现代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构建以中医理论与传统术语表征的研究分析现代人群体质分布、疾病及亚健康流行谱,以及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的方法学体系,建立中医学在公共卫生问题上的 “话语权” 。 • 这种中医视角下的“历史地理病理学”, 还可为现代环境科学、气象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多学科重新引入中医学提供新的突破口。

  9. 2011年度 NSFC-广东联合基金计划安排资助经费约7700万元,受理以下 5个研究领域申请,以资助“重点项目”为主,平均资助强度约250万元/项(资助期限 4年),同时支持少部分较高强度的“面上项目”,平均资助强度为60万元/项(资助期限3年)。 二、人口与健康领域 4. 中医理论与中医药现代化 加强中医药传统理论、方法与现代多学科研究方法的结合,提升中医药介入干预广东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促进中医药特色方法与技术的现代发展与推广应用。   主要研究方向: 岭南人群中医体质与证治规律的基础研究(申请代码2选择H2701) 《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NSFC-广东联合基金

  10. 远缘杂交“壮”中医 跨学科交叉融汇 • 中医学如与文、理、工、经、管等学科进行大跨度的交叉融合,藉“跨界合作”(crossover) 、“远缘杂交”乃可望源古出新,谋求大突破。 有容乃大

  11. 中医药基本理论信息化表征体系的构建研究 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中医药数理研发平台构建及应用研究 • 针对中药药性及配伍理论以属性关系为本征的特点,汲取系统科学及复杂性科学思想,借鉴、引入现代数理科学、信息科学等前沿方法、技术,构建能够阐释中药基本理论内涵的信息化、数字化的理论模型,可为中药新药、新组方的研发和中药的科学合理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12. 多棱镜下“识”中医 转换学科视角 从不同学科视域看中医,可带来问题域的转换与拓展,对于中医学术问题寻求新的阐释角度和求解策略,当不无裨益。 • 在原有的医学视角、哲学视角之外,从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科学史等学科视角切入,或可对中医的“元科学”问题另有一番新认识。

  13. 中医学科文化的人类学研究 • “野有遗道”,自古至今中医学术、技术的发展既出自名医大家的天才原创,也有赖于民间智慧之集成,故开展“民间中医/传统中医/原生态中医”的文化人类学调查,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医本原,或可有“引野济文”之用 中医“学术部落”的“田野调查”?

  14. 社会学视角: 以社会学眼光看,不仅是理论,甚至“疾病”亦非纯粹的客观实在。 • 中医学术发展问题中有多少真正属于科学研究的对象? • 中医理论、学说、技术,究竟有多少“社会建构”成分?

  15. 语言学视角:中医术语与中医学的互动关系考察语言学视角:中医术语与中医学的互动关系考察 • 以不同时期杰出中医人物、著作为代表文本,分析中医“话语”的嬗变和更新的轨迹,必有助于了解中医发展过程中思维方式的演变。 • 不同地域?不同流派?…

  16. 比较文化研究视角 • 中医药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本土化”进程 • 中医药翻译的研究本是“跨文化阐释”

  17. 日本“汉方医学”

  18. 韩国“东医学”、朝鲜“高丽医学”

  19. 越南“古传医学” 越南名医黎有卓

  20. 中医传统知识呈现、传递、转移与共享 • 中医学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含有大量隐性的、未编码的知识-隐性知识(“默会知识”) • 现代知识论与知识管理技术--中医传承效益最大化

  21. 多维度推进“元中医学”研究 • 发生学维度 通过中医早期历史的梳理、阐释,进一步弄清中医思想的源与流、本与末 • 形态学维度 对中医学科的内在层次、结构加以审视乃至重组,延伸、开辟更多的学术增长点 • 动力学维度 探究影响中医学演进历程的各种因素及作用机制,把握本学科生长发育的规律 • 生态学维度 • 探讨中医学与外部其他学科之间的互动关系 • 国际中医理论研究的前沿动态

  22. 结 语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探求“中华医道”的真谛,并不意味着应该“抱残守缺”,或则对中医经典持 “原教旨主义”式的态度。 在坚持中医“本色”前提下,中医学如能从“多面镜”中深刻认识自我,知其本,明其流,守其节,识其变,握其要,“师古人之心,不师古人之迹”(傅抱石语),勇于尝试开放性的解构与重组,必能开辟更大的学术增长空间。

  23. 谢 谢! 敬请各位指正: E-mail: chenjiannan @ gzhtcm.edu.cn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