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5

愛滋病防治教育與學校性教育

愛滋病防治教育與學校性教育. 學歷:美國田納西大學教育博士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後進修 現職: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名譽教授 杏陵醫學基金會執行長 衛生福利部愛滋病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會 委員 兼衛生教育組召集委員 教育部學校衛生委員會委員、愛滋病防治教育會委員 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兼課程教學組召集人 曾任: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系主任、所長 亞洲性學聯會主席 臺灣性教育學會理事長. 晏涵文. 愛滋病.

els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愛滋病防治教育與學校性教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愛滋病防治教育與學校性教育 學歷:美國田納西大學教育博士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後進修現職: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名譽教授 杏陵醫學基金會執行長 衛生福利部愛滋病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會委員 兼衛生教育組召集委員 教育部學校衛生委員會委員、愛滋病防治教育會委員 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兼課程教學組召集人 曾任: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系主任、所長 亞洲性學聯會主席 臺灣性教育學會理事長 晏涵文

  2. 愛滋病 21世紀最嚴重的人類浩劫 一場人類輸不起的戰爭 ─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

  3. 2012年全球愛滋病毒感染現況 • 目前愛滋病毒感染存活人數 3,530萬 (3,220-3,880萬) • 2012年新感染HIV人數 230萬 (190-270萬) • 2012年愛滋病患死亡人數 160萬 (140-190萬)

  4. 2012年新增愛滋病感染者每天超過6300人 • 超過95%在低或中等收入之國家 • 約700人是15歲以下兒童 • 約5500人是15歲以上之成人 • 約47%是女性 • 約 39%是15-24歲之年輕人

  5. 台灣(本國籍)愛滋感染人數 至2014年05月 成長率(%) 18.00% 11.66% 76.33% 123.62% -13.45% -35.15% -7.86% -5.80% 9.00% 10.00% 12.79% 0.54% ※含發病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6. 台灣愛滋感染人數(年齡別) 至2014年05月 ※含發病數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7. 台灣地區本國籍感染愛滋病毒者依危險因子統計表台灣地區本國籍感染愛滋病毒者依危險因子統計表 至2014年05月 ※含發病數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8. 年輕族群感染愛滋 名詞定義 Young people年輕族群 :15-24歲的族群 HIV infected 感染者:泛指被愛滋病毒感染的個案 AIDS patient 愛滋病患:被愛滋病毒感染,並隨病程發展,呈現免疫力下降,或有伺機性感染疾病 HIV infected HIV infected AIDS patient AIDS patient

  9. 每人每年健保花費3,500元 愛滋病藥物花費30-35萬 近百倍 藥物副作用 人生變黑白

  10. 愛滋病防治與教育 降低愛滋對學校和教育的影響 透過教育體系去預防愛滋感染 老師已做好充分準備和支持透過學校 體系進行愛滋病防治教育 教材準備 鼓勵生活技能和同儕教育 以人權的觀點降低標籤和歧視 融入成為健康促進學校的議題

  11. 亞洲國家愛滋病防治 聯合國指出 當務之急應積極 做好預防降低新感染者的上游工作 而非下游醫療工作

  12. 亞洲國家面臨的愛滋病防治主要問題: 標籤化和歧視:亞洲國家大都認為愛滋病只是遙遠國度、少數群體〈例如:同性戀者、性工作者、注射藥癮者等〉的問題,與一般人無關,對愛滋缺乏主動積極防治的認知與行動。 整體警覺性不足:只見浮於檯面上通報感染人數一角,未察覺檯面下實際感染人數已逼近極危險的狀況。

  13. 對抗愛滋病的良策 健康教育

  14. 愛滋病防治 學校健康教育策略〈Ⅰ〉 1.將愛滋病教材編入各級學校與健康相關課程成為正式課程

  15. 學校衛生法 2002.2.6 第十六條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應 開設健康相關課程, 專科以上學校得視需要 開設健康相關之課程。 第十九條 學校應加強辦理健康 促進及建立健康生活 行為等活動。

  16. 愛滋病防治 學校健康教育策〈Ⅱ〉 2.設計製作及收集愛滋病預防的補 充教材教具 3.舉辦愛滋病預防的衛生教育活動 4.舉辦愛滋病預防的教師在職訓練 及設計愛滋病課程模組〈module〉

  17. 不同階段宜有 不同的衛教內容 小學低、中年級 減少學生對愛滋病流行和被感染的過度恐懼

  18. 不同階段宜有 不同的衛教內容 小學高年級 教導學生認識愛滋病是一種經由病毒感染的傳染病,瞭解台灣的流行現狀,愛滋病毒不會經由接觸、呼吸或食物而傳染,不要對愛滋病感染者產生不必要的排斥行為

  19. 不同階段宜有 不同的衛教內容 國中 教導學生瞭解免疫及人類後天免疫缺乏病毒〈HIV〉、愛滋病的傳染途徑、愛滋病感染者與患者的不同,避免危險行為、性病的檢驗與追蹤等

  20. 不同階段宜有 不同的衛教內容 高中以上 教導愛滋病世界流行趨勢、台灣流行現狀及趨勢、伺機感染及症狀等知識,針對感染愛滋病毒的危險行為進行價值澄清及模擬情境作決定的過程

  21. 校園愛滋防治工作 一、舉辦各級學校愛滋病防治教育推廣活動 二、設置愛滋病防治及性教育資源中心 三、配合「世界愛滋病日」辦理學校愛 滋病預防教育週或月活動 四、從事愛滋病防治教育網站推廣 五、發展愛滋病防治教育教材 六、進行愛滋防治教材教學之介入研究 七、愛滋病防治教育教師研習

  22. 愛滋病係性傳染病 HIV/AIDS 血液 體液 性交

  23. 血液輸血、毒品共用針具、稀釋液 體液母子垂直感染 均較過去控制得宜

  24. 愛滋病防治教育與性教育 愛滋病教育應是性教育的一部份當然更是健康教育的一部份 亦是生命教育、安全教育

  25.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 性是骯髒、不道德和羞恥的, 只可以偷偷地做,不可以公開的說, 更遑論「科學研究」和「系統教學」

  26. 華人禁忌談生命的兩頭 性 生命 生 死

  27. 性的無知與誤解 導致 *不健康和不安全的人生 性病和愛滋病的傳染 *不愉快的婚姻 *不美滿的家庭 *不預期的懷孕 *不合法的墮胎

  28. 全人的性(sexuality) • 性生理 • 性心理 • 性病理- 性行為偏差(sexual disorder) 性功能障礙(sexual dysfunction) 性傳染疾病(STD/STI) • 性倫理 • 性法理

  29. 「全人發展」的性教育理念---- 什麼是「性教育」 是一種發揚人性,支持美滿家庭生活,並對自己性行為負責任的教育,其內涵包括性生理、心理、社會等層面,目的是要學習如何成為一個男人或女人的教育,所以可稱之為「品格教育」或「人性教育」,也是一種「愛的教育」 ﹙晏涵文,1995﹚

  30. 性教育的內涵 1.性别角色方面 學習剛柔並濟

  31. 女性化 雙性化 Androgyny ♂ 未分化 男性化

  32. 人 格 特 質 男性化 工作取向 女性化 感情取向

  33. 健康的現代人 工作成就 感情世界 平衡

  34. 多元性別 生理性別 男性、女性 心理性別 跨性別(男變女、女變男) 社會性別 陽剛陰柔→剛柔並濟 性別人格特質(Sissy、Tomboy) 性取向 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

  35. 性別平等教育 強調社會性別之 後天角色的立足點平等、機會平等 尊重性少數,如:同性戀、性別特質不同者、跨性別等

  36. 2.異性交往和選擇配偶方面 學習如何約會與作决定

  37. 學校應教導約會 社交約會〈 casual dating 〉 與某對象較頻繁的邀約〈 steadily dating 〉 將要固定對象〈 going steady 〉 團體交往 團體約會 單獨約會 固定對象(engaged to be engaged) 訂婚(engagement)

  38. 缺乏男女約會的環境 行在暗中 不敢行在 光明 中

  39. 3.在夫妻調適方面 學習 建立永久的知己關係

  40. 夫妻關係的重新定位 人類最親密的關係--因「愛與性」而成的婚姻 生理 心理 社會 合 一 滿足性慾 延續後代 你屬於我 我屬於你 共有身分 共有財產 性

  41. 婚姻斜坡 夫 身高 年齡 學歷 收入 社會地位 妻

  42. 兩性平等的婚姻 夫妻以相近條件建立 平等關係 分享快樂 分擔痛苦

  43. 夫妻相處之道在相愛如己 改變自己而非改變對方 愛你在心口常開 彼此照顧 夫妻爭執、解決能耐

  44. 4.親子溝通方面 學習如何進行 家庭性教育

  45. 夫妻 因著愛而結合 因著性而有子女 子女 有關性、愛、婚姻的 價值觀主要來自父母

  46. 懷孕、避孕、性行為 親子性溝通研究 張美皓、晏涵文(1994),台北市國二學生與母親間對與「性」有關之主題的溝通研究 詹培明、晏涵文(2010),子女對母親,母親對子女

  47. 負責任的決定 做決定的過程及技巧是需要教導的, 我們需要教導孩子如何做選擇, 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48. 珍愛自己、尊重他人 性教育希望能協助孩子, 在成長的路途上學會接納自己、疼愛自己, 卻也懂得尊重別人, 在兩性的關係上互信互諒, 使人際關係或親密的婚姻關係能更加和諧。

  49. 5.性行為方面 防範負面性行為 之危害 預防强暴和性騷擾 避免愛滋病及其它性病 避免不預期的懷孕

  50. 婚前性行為 年齡下降對象增多 試婚 一夜性(情) One night stand 同居 交易 性行為 援交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