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贵州省情 第七章

贵州省情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贵州. 贵州省情教研室. 前言:. 政治文明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在政治方面的集中反映。建设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 构建和谐贵州, 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公平正义的、诚信友爱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贵州. 内容提要:.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贵州地方组织建设. 1949 年 11 月 10 日, 中央决定: 苏振华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 11 月 15 日, 贵阳解解放。 11 月 20 日, 中共贵州省委机关进驻贵阳。

elv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贵州省情 第七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贵州省情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贵州 贵州省情教研室

  2. 前言: 政治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在政治方面的集中反映。建设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 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公平正义的、诚信友爱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贵州

  3. 内容提要:

  4.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贵州地方组织建设 1949年11月10日,中央决定: 苏振华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 11月15日,贵阳解解放。 11月20日,中共贵州省委机关进驻贵阳。 1956年6月,中共贵州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5. 一、思想建设 1965年3月,开展了学习《毛泽东著作》活动

  6. 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思想理论工作遭到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思想理论工作遭到严重破坏。

  7. 1979年,改革开放后

  8. 1992年后

  9. 二、组织建设 (一)实事求是,平反冤假错案

  10. (二)开展整党,纯洁党组织 1984-1987年,参加整党的党员84.76万人,占应参加党员的99.9%。整党中,受到党内处理的14954人,其中开除党籍和不予登记的7421人。缓期登记和留党察看的7374人,

  11. (三)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三)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12. (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13. 五、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4. 三、作风建设 • 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5. 四、廉政建设

  16. 第二节贵州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政权建设第二节贵州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政权建设 1954年7月22日到30日,贵州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贵阳召开 1955年2月,1954年7月22日到30日,贵州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贵阳召开

  17.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贵州政治协商制度建设

  18. 八大民主党派

  19. 二政协贵州省地方组织的建设与发展

  20. 第四节 构建和谐贵州 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是整个社会系统中各部分、各要素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

  21. 一、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一)扶贫开发 贵州是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贫困问题突出。按照2300元的国家新扶贫标准,贵州农村贫困人口达到1521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的66%。为此,国家把贵州定位为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 在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贵州省20个扶贫开发先进集体和个人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表彰。

  22.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解决好“三农”问题。 “三个一”即1000万亩杂交水稻;1000万亩杂交玉米;1000万亩薯类。

  23. 贵州余庆

  24. 贵州余庆

  25. 二、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 遵义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领取证

  26. 三、环境保护成效明显 • 环境保护是指为使自然环境和人类居住环境不受破坏和污染,能更适合人类生活和自然界生物生存而采取的措施。

  27. 2007年12月初,贵州省独山县一硫酸厂非法将大量含砷废水排入都柳江上游河道,使该县十余村民轻微中毒,造成下游三都水族自治县县城及沿河乡镇2万多人生活饮水困难。2007年12月初,贵州省独山县一硫酸厂非法将大量含砷废水排入都柳江上游河道,使该县十余村民轻微中毒,造成下游三都水族自治县县城及沿河乡镇2万多人生活饮水困难。 贵州都柳江砷污染事件

  28. 2010年

  29. 我省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对比

  30. 2010年环保投入 • 2010年,全省环保投入为89.45亿元,比上年增长28.2%。环保投入构成为:老工业污染源治理资金6.81亿元,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投资1.81亿元,工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35.52亿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8.91亿元,建设项目“三同时”污染防治资金16.4亿元。其中,工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比上年增长41.12%,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上年增长8.6%,建设“三同时”污染防治资金比上年增长130.7%。 • 2010年,全省环保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95%,工业污染源治理资金投入(包括老工业污染源治理资金和“三同时”污染防治资金)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0.51%。

  31. 四、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 “人无三分银” 六盘水山区 都匀市山区

  32. 同心谋跨越 五年铸辉煌 第五节 聚焦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

  33. 大会主题 大会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奋力后发赶超,为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

  34. 栗战书代表十届省委报告 • 一、过去五年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开始进入经济加速发展新阶段; • 二、奋战五年,努力追赶,开启贵州科学发展新征程; • 三、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努力走出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 • 四、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主题,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推进历史性跨越提供坚强保障。 报告分四大部分

  35. 栗战书在报告中从五个方面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栗战书在报告中从五个方面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 一是大力推动提速转型和改革开放,为经济起飞奠定了坚实基础。全省经济快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势头日益显现。 二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经济起飞凝聚了强大力量。全省同舟共济、和谐稳定、合力发展的生动活泼政治局面已经形成。 三是大力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为经济起飞提供了精神动力。全省人民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变化所凝聚成的精神力量必将转化为加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36. 四是大力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经济起飞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全省人民建设美好家园、追求幸福生活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强烈愿望与日俱增。四是大力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经济起飞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全省人民建设美好家园、追求幸福生活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强烈愿望与日俱增。 五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经济起飞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全省风清气正、政通人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初步形成。 栗战书在报告中说“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

  37. 对于五年发展,栗战书指出: 五年的发展,让贵州站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踏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五年的变化告诉世人: 贫困,不是贵州永久的标签;无奈,更不是贵州人的本质常态;贵州是一片充满希望、前景广阔的热土,贵州人将在不甘落后、顽强奋斗中实现崛起。

  38. 10 关于后发赶超之路,栗战书指出 : 一条追赶全国“三化”步伐,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广泛汇聚发展要素,充分运用一切先进发展成果,促进经济加速跨越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道路。 一条面对更加强化的市场约束和更加刚性的环境约束,面临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压力、双重任务,破解资源环境制约、实现循环利用,做到既提速又转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道路;

  39. 一条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发展成果,不断提升幸福指数的道路。 • 总之,这是一条从贵州实际出发,全面、协调、可持续、惠民生、促和谐的科学发展之路。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