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面向未来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

面向未来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 蒋鸣和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1 年 05 月 21 日 徐州. 面向未来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 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图像 宽带战略下的数字化校园建设 基于联想技术的教育综合解决方案.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02 年出版的 《 教育领域的信息通讯技术 》 给出了衡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 7 个维度和四个发展阶段。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正处于应用阶段向融合阶段的转变. 7 个维度 教和学 发展计划与政策 装备与资源 对课程的理解 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评价 交流.

e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面向未来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面向未来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 蒋鸣和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1年05月21日 徐州

  2. 面向未来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 • 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图像 • 宽带战略下的数字化校园建设 • 基于联想技术的教育综合解决方案

  3.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2年出版的《教育领域的信息通讯技术》给出了衡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7个维度和四个发展阶段。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正处于应用阶段向融合阶段的转变 7个维度 教和学 发展计划与政策 装备与资源 对课程的理解 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评价 交流 4个发展阶段 形成阶段 应用阶段 融合阶段 创新阶段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2/001295/129538e.pdf

  4.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国际参照系

  5. 个别探索全方位数字化的学校 • 7*24的学习机会 • 支持移动生活学习方式 • 个性化学习 无处不在的学习 探索教学创新的学校 • 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 分层的差异化教学 • 学生应用技术主动和自主学习 • 基于社区的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实现“班班通”的学校 • 多媒体设备进课堂 • 基于敖字化资源教学的常态化 • 基于讲授的教学方法 应用数字化资源教学的常态化 今天大多数学校 • 多媒体设备进学校 • 应用的实验 • 基于讲授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应用处于实验阶段 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基本估计

  6.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路线图 • 战略主题 学生应用技术学习,发展适应21世纪的能力。 • 用先进技术构建发展路线图 教育是信息技术应用最前沿和最广泛领域之一,云计算、虚拟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最新技术以及虚拟现实、社会软件和社会网络等技术预期在未来10年中将广泛应用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就是要以先进技术来构建发展路线图。 • 跨越式发展 技术促进跨越式发展,同步实施多媒体资源教学的常态化与加快推进学生应用技术学习,构建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 创新是深化应用的主题 要探索应用技术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途径和新方式。

  7. 互联网接入的现状和发展 到2010年,全球82个国家采用或计划采用国家宽带战略。国家政府明确关注建设国家宽带基础设施的优势,以在线提供包括电子卫生、电子教育和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40多个国家目前已将宽带纳入其普遍服务/普遍接入定义——而且在某些国家宽带接入已成为一项法定权利。 我国宽带用户数已经是全球第一,但带宽仍处于“低速宽带”阶段,我国互联网网速平均仅为1.774M,排名全球第71位 。

  8. 光纤入校 “统筹布局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卫星通信等设施建设,形成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国家干线传输网络。引导建设宽带无线城市,推进城市光纤入户,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带宽。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 ” 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3/16/c_121193916_7.htm 宽带高速接入是国际互联网发展的普遍趋势,光纤入校是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的前提,数字化校园建设不能再走变“校校通”为“校内通”的老路。 建议把中小学宽带高速接入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9. 数字化校园建设格局的革命性变化 行政区域教育数据中心+校园网(数据中心) 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学校各种形式终端设施

  10. 数字化教学服务平台

  11. 数字化教室建设格局的革命性变化 有线网络+PC机 无线网络+移动终端 美国数字化校园的一个原型

  12. 联想的移动互联战略 不转向平板电脑联想将会面临灭亡。 我们有能力完全做一个跟苹果不同的东西,但是确实要注意自己的根基。因此我们采取的办法就是局部超越,作为一个消费类产品来说,我觉得它可能无论是在使用模式上、方式上更加人性化,而且跟它的内容服务商联系的更紧密,所以这个比较容易进入。 联想预计5年之内,移动互联终端将成为一个比传统PC更大的市场,对于包括联想在内的中国企业来说,这是一次绝佳的发展机遇。

  13. 是单一技术产品还是综合解决方案? 乐Pad 移动计算机课堂

  14. 基于联想技术的教育综合解决方案 联想虚拟云终端系统 基于云计算和虚拟技术的新一代数字化校园 联想移动计算机教室 基于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的新一代数字化教室 联想移动终端 联想乐Pad+U1 Hybrid底座 基座是Windows,屏幕是Android 娱乐→学习

  15. 从数字化校园到数字化学习

  16. 结语﹕我们需要教育的阿凡达 这是一个教育复兴的时代。尽管我们已经知道来自多方面的任务与挑战,但我们似乎仍囿于墨守成规用划一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教育信息化需要像卡梅隆拍摄阿凡达那样另类实验去探索我们的创新之路。 改写自Leslie Wilson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博客 http://www.guide2digitallearning.com/blog_leslie_wilson/need_education_avatar

  17. 美国数字化校园的一个原型 美国7000多个学区有2000多个学区正在开展1对1数字化课堂实验,一个典型案例是美国德州奧斯汀的Round Rock 学区4个普通高中的实验

  18. 数字化教室的配置 第一年 (2005-06)– 16间高中课堂 每所高中4间课堂 1个语言,1个数学,1个科学和1个社会专用课堂 第二年(2006-07)– 16间高中课堂 第三年(2007-08)– 16间高中课堂 第四年(2008-09)– 32间高中课堂 第五年(2010-11)– 32间高中课堂 2800名学生的Stony Point 高中有28个1对1互联课堂,1200余台计算机(其中教室中有868台笔记本电脑)。

  19. 新一代的数字化校园 –教学管理系统IMS 模型驱动工程 IMS课堂 基于IP的数字通告牌 音频服务器 时钟控制 视频内容服务器 紧急通告 校园安全/有线电视 视频编码器 音频编码器 安全监控

  20. 微软Office软件, Photostory,Moviemaker 概念图软件Inspiration 教师社区网站TeacherWeb http://www.teacherweb.com/ 学生在线练习和测试网站Quia http://www.quia.com/ 魔灯平台Moodle 学科专用软件 几何画板 核心软件/网站 IMS(教学管理系统)

  21. 教师工具-QUIA网站

  22. 问题答案给学生提供即时反馈

  23. 教师的课程设计 Teacherweb.com

  24. 教师跨学区共享题库 作业活动每一次灵活地生成不同的问题,可重复多次,教师跨学区共享题库

  25. 教师监控下的学生论坛 论坛 – 在教师监控下学生间关于概念和问题的相互讨论

  26. 课堂场景

  27. 这可能是今天教育最有效的工具 持续的评定 即时纠正错误 学生匿名回应 报告针对学生的长处/弱点 以上所有 电子石板

  28. 学生响应系统

  29. 移动科学课堂

  30. 自主学习的课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