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王国安 E-mail:wangguoan @zjgsu.edu.cn Mobile: 13600516079 http://econet.zjgsu.edu.cn/andrew.wang 2011 ~ 2012 学年二学期. 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 : 《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 是经济学科的重要专业课程,专门研究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和实际问题。 课程任务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全面把握中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原则,了解我国对外贸易建立、发展与改革的过程,熟悉我国的对外经贸关系。.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王国安 E-mail:wangguoan@zjgsu.edu.cn Mobile: 13600516079 http://econet.zjgsu.edu.cn/andrew.wang 2011~2012学年二学期

  2. 课程性质和任务 • 课程性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经济学科的重要专业课程,专门研究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和实际问题。 • 课程任务:通过学习,使同学们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全面把握中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原则,了解我国对外贸易建立、发展与改革的过程,熟悉我国的对外经贸关系。

  3. 教学方式及如何学习本课程 • 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 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 扩大阅读面。教学时间仅能讲解本课程的知识框架,教材也仅仅提供了基础知识,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扩大阅读面。凡是与本课程有所关联的文章或专著,均应纳入阅读范围。

  4. 教学方式及如何学习本课程 • 业余时间还应多关注财经媒体,以增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感性认识,提高分析对外贸易及相关经济问题的能力。 ——经济观察网(http://www.eeo.com.cn/) ——财经(http://cn.finance.yahoo.com/)

  5. 常用网站 ◇国家商务部 http://www.mofcom.gov.cn/ ◇国家统计局 http://www.stats.gov.cn/ ◇中国海关 http://www.customs.gov.cn/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http://www.macrochina.com.cn/ ◇中国出口贸易网 http://www.cnexpnet.com/

  6. 成绩评定办法 • 平时测验(30%)(分3次课堂测验,测验以论述题为主,旨在锻炼同学的思维和写作能力) • 期末闭卷考试(70%)(以考察基本知识点为主)

  7. 教材与参考书 • 教材 ——黄晓玲 主编:《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二版),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 • 参考资料(主要是期刊) ——《财经》 ——《世界经济》 ——《国际贸易问题》 ——《国际贸易》

  8. 课程结构 • PART 1 对外贸易概述 ——Chapter1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 发展 • PART 2 对外贸易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Chapter2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根据 ——Chapter3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9. 课程结构 • PART 3 对外贸易宏观管理 —— Chapter4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Chapter5立法管理 Chapter6经济调控 Chapter7行政管理 ——宏观管理手段

  10. 课程结构 • PART 4 对外贸易的关联效应 —— Chapter8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 PART 5 非货物贸易 —— Chapter9技术贸易 —— Chapter10服务贸易 • PART 6 国别经贸关系 —— Chapter11对外贸易关系

  11. 改革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12. 新中国外贸简史 • 1950-1955年,新中国百废待兴,由于“一边倒”政策,我国的贸易对象主要限于前社会主义阵营,从前苏联进口机器设备,连续6年贸易逆差。 • 1956-1973年,我国与前苏联集团闹翻,外贸萎缩至微不足道,18年中有16年小额顺差。 • 1974-1989年,由于尼克松访华后国门逐渐开启,接着是改革开放,外贸骤兴。百废俱兴的建设造成投资品进口大增,加上当时改革带来的生活普遍改善导致进口消费品增长,因此出现我国外贸史上的大逆差时代:16年中有11年逆差,最高的1985年一年逆差就达149亿美元,远远超过建国至此前30多年的累计顺差。

  13. 新中国外贸简史 • 1990-2007年,工业化投资形成的生产力,加上突出的低成本优势,使我国走上“出口导向型”起飞之路,从此转入大顺差时代。而2001年的“入世”更使我国加速成为“世界工厂”,外贸总额急剧增加,而顺差更是出现爆炸式增长。短短10余年间,中国制造的商品洪流般充满世界。 • 2008-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需求下降,外贸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顺差明显减少。未来我国的外贸仍将持续增长,但增速可能放缓。

  14. 中国已经是贸易大国 • 目前,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世界各地受到广泛的欢迎。如在欧美国家的大小商场,到处都是中国货(Made in China)。 • 有一本书叫《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美国家庭的生活历险》,这本书记录了一个普通美国 家庭历时一年不购买“中国制造”产品的实验,没有“中国制造”的日子对生活带了许多烦恼。可以说,美国人已经离不开中国的产品。当然,在国外,“中国制造”还是常常与低端、低质、低价联系在一起,中国还处在全球产业链的末端。

  15. 改革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 对外贸易结构演变(%)

  16. 改革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 在改革开放30年的大部分年份里,中国的国际贸易增长率都高于GDP的增长率。中国的实际GDP年增长率在10%左右,出口实际年增长率在15%左右。按名义值算,2008年的出口是1978年的553倍,GDP是1978年的83倍,前者是后者的6.7倍。结果,贸易占GDP的比重大幅攀升。2011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181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将达到3.6万亿美元 。

  17. 改革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 201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已达3.64万亿美元 ;其中出口18986亿美元 ,进口17434.6亿美元,贸易顺差贸易顺差1551.4亿美元。 • 2010年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8. 2001年以来中国出口飞跃的原因 • 2001年后,中国的出口增长有一个飞跃。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 ——中国加入了WTO; • ——外需旺盛(正赶上美国的扩张期); • ——中国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 ——人民币汇率低估(因为人民币被低估了,对企业而言,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更有利可图)。

  19. 与贸易相关的一些概念 出口贸易结构 进口贸易结构 出口 进口 4、贸易结构 1、贸易方向 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 2、贸易方式 5、贸易地理方向 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 其他企业 3、贸易主体

  20. 200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及 企业性质一览表

  21. 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及 企业性质一览表

  22. 2007年中国进出口商品构成表

  23. 200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伙伴情况

  24. 200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伙伴情况 金额单位:亿美元

  25. 数据来源: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来源: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6. 2008-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基本特征 • (1)出口增速回落,进口增长加快,贸易平衡状况有所改善。 • (2)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回落。 • (3)资源性产品进口量继续增加,进口价格总体回落。 • (4)一般贸易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加工贸易增速继续回落。 • (5)民营企业进出口较快增长,外商投资企业增长明显放缓。 • (6)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快速增长,对美欧出口增速明显放缓。

  27. 2009年我国外贸状况 • 背景: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近日指出,受经济危机影响,2009年世界贸易下滑12%,是1945年以来最大跌幅。 • 2009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比2008年下降20%左右,贸易顺差也减少。

  28. 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 不利因素:从外部来看,由于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中国外贸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1)世界经济尚未根本好转,外部需求可能进一步减弱。 (2)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 (3)金融市场仍将持续动荡,国际市场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大幅波动。

  29. 有利因素:保持中国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仍有不少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1)中国出口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 (2)出口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能力不断增强。 (3)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还有很大潜力。 (4)政策支持。国家上调了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还将进一步改善对外贸易环境,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出口企业贷款,支持国内需要的产品进口。

  30. 美国经济的问题及其前景 • 美国今天的实质问题是,过去20年大量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至中国、印度,互联网和通讯泡沫过后,美国的创新又未跟上来,暂时没有形成大的新兴产业,而房地产和金融只能在低利率下暂时繁荣,不能作为主导产业长久支撑整个国家。 • 今天,美国政府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上大都是负债过多,需要“去杠杆化”削减负债率;更重要的是,产业的空洞化造成了企业和家庭的经常性损益受到破坏。如果说金融风暴是资产负债表的修正,那消费衰退就是企业和家庭损益表的修正。除非美国短期内形成一个总量很大的新兴产业,否则这种修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31. 我国经济的问题与前景 • 2008-2009年,我国经历的是一场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但又不同于美国金融危机的生产过剩型经济危机。我国的危机并不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一部分,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危机过程。我国发生的还不是金融危机,而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生产过剩危机。即使没有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引发,我国的这种生产过剩危机迟早也会发生。 • 这次金融危机在美国是沿着“次贷危机—金融危机—实体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的顺序传导的。而在我国,则是直接发生在实体经济的层面,并引发包括企业倒闭、劳工失业在内的种种经济社会问题。

  32. 我国经济结构的问题 • 一是依赖外需,内需不足。2007年,出口占我国GDP的37.4%,而经济最为开放的美国这个比例仅为12%。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居民收入过少、政府收入过多);国内市场开放度低,内贸成本高,商业文化和诚信也有问题。 • 二是经济发展依靠资源要素投入,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而不是生产率的提高。

  33. 我国经济的优势 • 一是劳动力素质较高(吃苦耐劳、重视教育); • 二是各级政府的调节适应能力较强(中性政府、实用主义); • 三是基础设施完善(目前中国的基础设施是同等人均收入水平国家中最好的); • 四是后发优势(可以通过引进前沿技术和制度获得快速发展)。

  34. 前景:我国可能迎来中度增长的时代

  35. Thank You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