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現代醫學

現代醫學. F 組.   邁向現代醫學的幾項重要里程碑. 重要事件. 黑死病的爆發 血液循環的發現 從人痘到牛痘 放射性元素鐳的發現 佛萊明發現青黴素. 黑死病的爆發─ 整個歐洲陷入災難. 一 . 重點摘要. 早在十一世紀時,歐洲就有黑死病的紀錄,當然肆虐歐洲的鼠疫分為腺鼠疫和肺鼠疫兩種。 因跳蚤而感染上的是淋巴腺鼠疫,肺鼠疫是因呼吸感染而致,患者會在三到五天之內死亡,死後全身皮膚發黑,故有「黑死病」之稱。. 那病情是怎麼爆發的呢 ??.

eric-hull
Download Presentation

現代醫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現代醫學 F組   邁向現代醫學的幾項重要里程碑

  2. 重要事件 • 黑死病的爆發 • 血液循環的發現 • 從人痘到牛痘 • 放射性元素鐳的發現 • 佛萊明發現青黴素

  3. 黑死病的爆發─整個歐洲陷入災難

  4. 一.重點摘要 • 早在十一世紀時,歐洲就有黑死病的紀錄,當然肆虐歐洲的鼠疫分為腺鼠疫和肺鼠疫兩種。 • 因跳蚤而感染上的是淋巴腺鼠疫,肺鼠疫是因呼吸感染而致,患者會在三到五天之內死亡,死後全身皮膚發黑,故有「黑死病」之稱。

  5. 那病情是怎麼爆發的呢?? • 在中世紀時期,整個歐洲的社會動盪不斷,人們的生活也非常的簡陋,城市的基礎建設也相當差,個人衛生方面的知識和意識都很少,常常可看見人畜共生的景象,另一方面是當時的人將貓視為是與魔鬼結盟的異教畜牲,所以將它殺死甚至在當時貓都快要絕種了,也因為如此黑死病才會爆發的如此快速,如此嚴重。

  6. 二.重要性分析 • 黑死病使的歐洲的人口減少將近三分之二,導致於勞動力減少,也使的封建制度逐漸瓦解。

  7. 國際上把對鼠疫的防治稱為「第一次衛生革命」,在十八世紀前後歐洲各國積極加強衛生設施建設,並開始重視垃圾的處理,加上普遍的進行殺蟲和消毒,使得病情受到控制。國際上把對鼠疫的防治稱為「第一次衛生革命」,在十八世紀前後歐洲各國積極加強衛生設施建設,並開始重視垃圾的處理,加上普遍的進行殺蟲和消毒,使得病情受到控制。 • 也正因為黑死病的爆發,讓我們在日後的生活更重視衛生,例如下水道的整治之類的。

  8. 三.檢討得失、優劣 • 黑死病並非一無是處,人們為了躲避傳染、學校停課,大家都離開家鄉,那些引起人類認識革命的偉大思想正是在這時期孕育的,例如牛頓。但是它卻使階級關係更加的激化,富人重返他們經過消毒的房舍之前,總會讓一個窮人住在那裡幾天,利用窮人的生命做測試,還說傳染病只在窮人中流行,這對窮人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這也使得人們開始不信任天父,不斷的祈禱但是病情還是逐漸惡化,因此有些人開始信奉邪教,找尋另一種精神上的渴望。

  9. 四.如何應用在以後之學習及工作 • 讓我們更加了解衛生的重要性,也讓我學到生命都是平等的,不能因為是窮人就認為他們的生命該被無視被踐踏,人生下來原本就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權力捍衛自己生命的權利,不能因為階級而有所不同。

  10. 五.延伸思考的問題與方向 • 為什麼黑死病會被發現傳染源是老鼠呢?? • 而當時的窮人被拿來當作實驗品,他們的心情又是如何??

  11. 血液循環的發現─建立近代醫學基礎的威廉哈維血液循環的發現─建立近代醫學基礎的威廉哈維

  12. 一.重點摘要 前言: • 1616年英國醫學家哈維公佈了血液循環理論,分為肺循環與體循環兩部份,  這個發現是奠定現代醫學的重要基礎。

  13. 過程:1.早期研究基礎 • 亞里士多德認為,人的體內充滿了空氣。 • 西元二世紀的蓋侖有「血液潮汐論」,說明血液的運動有如潮水的漲落,來來回回,永不停息。他的影響延續了一千多年。 • 西元十六世紀中葉維薩里,經過解剖動物的實驗,指出蓋侖觀點是錯誤的,而被認為是異教徒。 • 好友塞維塔斯做了人體解剖,後來出版了《基督教的復興》,其中提出了「肺循環理論」,最後被判了火刑。 • 法布里修斯的《論靜脈瓣膜》,描述靜脈上的瓣膜只朝著心臟的方向打開。 • 1616年,哈維的《心血運動論》提出「血液循環理論」。

  14. 2.哈維的發現 轉捩點: • 大學三年級時患了重病,醫生以「放血」來替他治病,反覆連續幾天下來之後,他的病就痊癒了。哈維於是開始思索:「割破血管,血液就來出來,那它們是怎樣流動的?」  此後,便引起它對醫學的深深著迷,而選擇棄文從醫。

  15. 哈維的實驗: • 分別以夾住蛇的動靜脈觀察其變化,再以綁緊人的手臂來做類似實驗,而後發現心臟中的血液來自靜脈,而動脈則是輸出血液。 • 之後,他計算出人的左心室容量為2盎司,而心臟以每分鐘搏動72次,那麼每小時左心室進入主動脈的血液就有8640盎司,相當於普通人體重三倍之多!

  16. 那多出來的血液哪裡去了?

  17. 於是合理的解釋是: 體內的血液是循環流動的。  但1616年哈維發表後並沒有引起多大反應。 • 哈維是逝世後第四年,其論點才在科學家馬爾比基,經由顯微鏡觀察到了微血管,其正是連接靜脈與動脈的管道,才證實了哈維的血液循環理論。

  18. 二、重要性分析 假如沒有哈維的努力   就沒有邁向  近代醫學的關鍵基礎。

  19. 三、檢討自己優劣 • 人類幾千年下來,一直將蓋倫的血液潮汐論奉為圭臬,始終深信不疑,然而哈維卻能夠以不同觀點去質疑大家所認定的事實,洞見事實真相;而換作是我,有時在大家都說甚麼的時候就也就認為是這樣了,不會去質疑它的真實性,然而這種習慣卻往往讓我們看不清事實,甚至錯得離譜,但可怕的是我們卻從未懷疑過它是錯的。

  20. 四、如何應用在以後  學習及工作 • 1.不可以坐在電腦前面太久,不然血液循環會不好! • 2.尋求真理的路上往往噓聲不斷,但只有不畏懼地堅持下去,才有可能得到掌聲。

  21. 五、延伸思考的問題與方向 • 哈維在死後其論述才得到認同,但生前卻敢於在社會大眾及宗教的壓力下提出異議,最後成就了科學革命時期的重要文獻,反觀我們在得不到眾人支持的環境下,是否也有勇氣追尋真理?

  22. 從人痘到牛痘─人類擺脫天花的威脅

  23. 1.內容重點摘要 • 天花-首次且迄今唯一被消滅的傳染病,傳染性極強、病死率極高 • 人痘-中國人在治療疾病中發明了人工免疫療法,但人痘接種技術並不是非常安全,且會留下大片疤痕 • 牛痘-英國人勤納發明牛痘接種法

  24. 2.重要性分析 • 中世紀時,天花在世界各國廣泛流行,許多國家的人民都因為感染天花而喪命,直到中國發明了人痘,人痘技術流傳到世界各國才漸有好轉,人痘技術傳入英國後,英國醫師勤納改革的種痘技術,使人類能永遠擺脫天花的威脅。

  25. 3.檢討自己得失、優劣 • 因為天花的流行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活,所以中國人發明了人痘,雖然已經有了人痘接種技術,但勤納醫師還是決心尋找更有效的方法來改善人痘技術的缺失,在經過長久的研究和挨家挨戶的調查,終於發明了牛痘這種更安全更有效的方法。

  26. 我時常常因為有了舊有習慣的作法而不願意改變,也不願意思考更好更進步的方式來處理我固定的一切,但若我能像勤納醫師一樣不拘束於原有的方法,積極尋找更有效率、更完美的做法,雖然無法向勤納醫師一樣改變全世界,但我能使自己更進步。我時常常因為有了舊有習慣的作法而不願意改變,也不願意思考更好更進步的方式來處理我固定的一切,但若我能像勤納醫師一樣不拘束於原有的方法,積極尋找更有效率、更完美的做法,雖然無法向勤納醫師一樣改變全世界,但我能使自己更進步。

  27. 4.如何運用在以後學習及工作 • 不管是在學習或工作上,不斷檢視及改進自己原有的作法,是給自己自我進步的機會,唯有不停找出舊有的缺點,想出更佳的方法改善,經過一次次的改變我們也會更加成長。

  28. 5.延伸思考的問題及方向 勤納醫師為了研發出牛痘疫苗以八歲小男孩來做實驗,多次把天花病人的膿液移植到男孩肩膀上。

  29. 自從勤納醫師發現接種牛痘病毒, 可以預防人類天花的感染, 而確立了疫苗之概念, 所以現代才能有各種疫苗預防人類感染病。

  30. 放射性元素鐳的發現 ─居里夫人的偉大貢獻

  31. 一、內容摘要 • 居里夫人,出身於波蘭 • 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表了一篇關於實驗後發現的元素-鈾。鈾及其他化合物能自動、連續地放出一種肉眼看不見的射線,這種射線和一般光線不同,能透過黑紙使照相底片感光。這使居里夫人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32. 一天,她從瀝青礦物中發現一種強大的能量,居禮夫人已經檢查過所有當時已知的元素她斷定,這是人類還不知道的新元素,於是她把這種新命名為「鐳」。後來不斷地以《放射性物質的研究》為題,完成了博士論文,1910年,又完成了《放射性專論》一書,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兩次在兩個不同的領獲得世界科學的最高獎,這在世界科學史上是獨一無二的事情!一天,她從瀝青礦物中發現一種強大的能量,居禮夫人已經檢查過所有當時已知的元素她斷定,這是人類還不知道的新元素,於是她把這種新命名為「鐳」。後來不斷地以《放射性物質的研究》為題,完成了博士論文,1910年,又完成了《放射性專論》一書,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兩次在兩個不同的領獲得世界科學的最高獎,這在世界科學史上是獨一無二的事情!

  33. 後來,許多人勸居禮夫人申請專利,一旦申請,居禮夫婦立即成為百萬富翁。居禮夫人卻絲毫不動心的說:「我發現了鐳,但不是創造了它,它不屬於我個人,它是全人類的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年屆五十的夫人奔波於國內外,指導戰地醫療人員用X射線做診療救治傷員。面對接踵而來的讚揚和榮譽,居禮夫人虛懷弱谷。愛因斯坦以敬佩的口吻說:「在所有著名人物中,居禮夫人是唯一不被榮譽所腐蝕人。」「她個性堅強,思想純正,嚴以律己,處事客觀和廉潔-所有這些品質 很少在一個人身上兼而有之。」

  34. 二、重要性分析 •  鐳的發現,引起科學乃至哲學的巨大變革。鐳在醫學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癌症,這個吞食人們生命的怪物,鐳可以破壞被病毒侵蝕了的細胞,然後構成新的、健康的細胞組織。這使本來已經非常昂貴的鐳,變得更加珍貴。

  35. 三、自己的優劣 • 從居禮夫人的故事中,我覺得自己可以多學習她的謙虛不居功。為全人類貢獻了偉大的成就,無私地將其研究報告和方法,公諸於世。後來她將各式各樣的獎金幾乎全部用於資助窮人,把無私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這種精神非常值得學習。

  36. 四、應用以後之學習工作 居禮夫人的鍥而不捨和對事情的熱情使她能夠在科學的舞台上嶄露頭角,她的擇善固執,在未來的職場上,最怕就是失去熱情以及擇善固執的堅持,希望我能延續她的精神在傳播產業的舞台發揮耀眼的璀璨。 

  37. (五)延伸思考 • 居里夫人明知鐳是種危險的放射性物質,卻仍願意長期投入研究;若換做是我們,是否也能為了社會大眾的福祉而奮不顧身?

  38. 弗萊明發明青黴素-抗生素征服使人類死亡的各種細菌弗萊明發明青黴素-抗生素征服使人類死亡的各種細菌

  39. 一、重點摘要 1.前言 • 十四世紀:黑死病在歐洲蔓延,三分之一歐洲人口死亡。 • 十六世紀:西班牙人帶天花病菌到美洲,奪走阿茲提克帝國一半人口。

  40. 傳染病影響人類的生存,科學家試圖尋找殺死細菌的方法。傳染病影響人類的生存,科學家試圖尋找殺死細菌的方法。 • 最後由弗萊明發現青黴素!

  41. 2. 弗萊明與青黴素 弗萊明出生於英國,從小受到兄長影響,立志從醫。

  42.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 弗萊明把研究的熱情從傳染病,轉移到「防治傷口感染」上。 • 戰後,回到母校(倫敦大學聖瑪麗醫學院)擔任細菌學講師,並且從事滅殺細菌的研究工作。

  43. 常見的細菌感染性疾病,多表現為皮膚、軟組織感染,也可導致病情嚴重、危及生命的敗血癥、心內膜炎、肺炎、腦膜炎等;此外尚可引起異物相關感染、尿路感染、骨髓炎、關節炎、腸炎等。葡萄球菌在醫院內,尤其在外科、燒傷科、新生兒病房等可交叉傳播而造成流行。常見的細菌感染性疾病,多表現為皮膚、軟組織感染,也可導致病情嚴重、危及生命的敗血癥、心內膜炎、肺炎、腦膜炎等;此外尚可引起異物相關感染、尿路感染、骨髓炎、關節炎、腸炎等。葡萄球菌在醫院內,尤其在外科、燒傷科、新生兒病房等可交叉傳播而造成流行。

  44. 溶菌酶: 溶解細菌→毫無作用 放假!! 回到實驗室...

  45. 助理手割傷→試驗品 • 隔天痊癒! • 弗萊明將他命名為 「盤尼西林」 • 二戰時救了許多軍人

  46. 二、重要性分析 每個人都可能受到細菌感染,沒有弗萊明,大家的明天是黑白的。 三、檢討自己得失、優劣 弗萊明雖然不像國父一樣革命十一次才成功,但是他成功的發現了可以改變世界人民一生的東西。

  47. 四、應用在學習、工作上 「人生重要的不是自己最後有沒有成功, 而是有沒有做過有意義的事情。」

  48. 五、延伸思考問題和方向 • 現今世界上充斥著各種抗生素來幫助大甲抵禦細菌,但卻漸漸造成濫用。未來變種細菌崛起,任何抗生素都失去效用,人類可能會滅亡。抗生素的使用便成為了全世界都需要正式的問題!

  49. THE EN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