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环境保护 与可持续发展

滨州学院 城市与环境系 荣琨 TEL:15266798937. 环境保护 与可持续发展.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1. 性质: 本课程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是公选课程。 2. 目的: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普及环境保护知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4. 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评估环境质量和在本专业范围内处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 Case1 : 空气质量预报.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首要污染物?.

Download Presentation

环境保护 与可持续发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滨州学院 城市与环境系 荣琨 TEL:15266798937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1.性质: 本课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公选课程。 2.目的: •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 普及环境保护知识。

  3.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4.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评估环境质量和在本专业范围内处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

  4. Case1:空气质量预报 • 空气污染指数? • 空气质量级别? • 空气质量状况? • 首要污染物? 环境知识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5. 空气质量日报 • 空气污染指数(API) • 空气质量级别(Ⅰ、Ⅱ、Ⅲ、Ⅳ、Ⅴ级) • 空气质量状况 • (优、良、轻微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 • 首要污染物

  6. 空气污染指数(API)是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来确定的。空气污染指数(API)是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来确定的。 目前我国所用的空气污染指数的分级标准是: API 5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 一级标准; API 10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 二级标准; API 20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 三级标准; API 更高段的分级:对应于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影响时的浓度限值,API 500点对应于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时各项污染物的浓度。

  7. 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项目暂定为: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项目暂定为: • 二氧化硫(SO2) • 氮氧化物(NOx) • 可吸入颗粒物(PM10)

  8. 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 污染指数与各项污染物浓度的关系是分段线形函数,用内插法计算各污染物的分指数In,取各项污染物分指数中最大者代表该区域或城市的污染指数。即: API=max(I1,I2,… …Ii, … …In) 该指数所对应的污染物即为该区域或城市的首要污染物。 当污染指数小于50时,不报告首要污染物。

  9. 表1 SO2空气污染指数API分级限值

  10. 80公里污染带,1000万元用于事故应急处理 Case 2:松花江硝基苯事件

  11. 事件前后 •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双苯厂爆炸导致松花江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 硝基苯主要有四个去向,一部分硝基苯与苯、苯胺一起挥发到大气中;一部分沉积在松花江的底质中;一部分被水稀释后随水流向下游扩散;一部分被光和生物降解; • 静态实验、动态实验、水质模型建立等方面对松花江底质对硝基苯的吸附解析规律、结冰期硝基苯在冰水中的分配行为、硝基苯的光降解规律、硝基苯的生物降解规律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 • 鱼类硝基苯富集和释放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江水中受硝基苯污染的鱼类经过25~30天后,其体内污染物浓度已经降至安全含量以下。 • 项目组对松花江沿岸两侧10公里范围内可能受影响的农灌区及畜产品养殖基地进行了调查。

  12. 事件后的思考 • 环境管理问题; • 环境污染的连锁反应问题; • 环境污染的扩大效应; • 环境污染的危害; • 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 环境知识影响着我们的思索和辨别能力。。。。

  13. Case 3:《后天》的灾难背景

  14. 背景-全球变暖问题 • 2003年,在欧洲有2万多人因气温过高死亡;美丽的自然景观将由于气温变暖而消失;由于气候变暖,各种疾病将在这个星球上大肆传播…… • 全球变暖的原因; • 全球变暖引发的环境问题; • 全球变暖是足以让世界停止一切战争真正团结起来共同面对的全球灾难。 环境知识影响着我们的娱乐。。。。

  15. 二、课程内容 (1)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人类活动引起的各环境要素的污染过程、危害及污染控制原理和方法; (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和意义。

  16. 三、参考教材 1.《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钱易,唐孝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 2.《环境学概论》 杨志峰,刘静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3.《环境保护基础》 程发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4.《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 马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 5.《环境学导论》 何强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6.《环境学》 陈英旭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3月

  17. 环境保护概论 第一章 绪论

  18. 第一节 环境及组成 一、环境 (一)环境含义 1.环境的定义: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以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9. 环境就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就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什么是 环境呢?

  20. 延伸的环境定义 1)人以外的一切就是环境; 2)每个人都是他人环境的组成部分。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把环境定义为: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城市和乡村等。 第一章 绪论

  22. 2.环境与中心事物的关系: 对立 统一 中心事物 环境

  23. (二)环境组成 • 自然环境 • 社会环境 对于环境科学而言,环境是指人类的生存环境

  24. 1.自然环境 • 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水环境 大气环境 土壤环境 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 地质环境

  25. 地球环境 外太空环境

  26. 2.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 长期生存发展的社 会劳动中所形成的, 在自然环境的基础 上,人类通过长期 有意识的社会劳动, 加工和改造了的自 然物质,所创造的 物质生产体系,以 及所积累的物质文 化等构成的总和。 社会环境的本质是什么呢?

  27. 社会环境的分类: 居住环境 生产环境 社会环境 文化环境 交通环境

  28. 二、环境要素与环境质量 1.环境要素 • 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 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阳光、岩石等。 • 人工环境要素包括:综合生产力、技术进步、人工产品和能量、政治体制、社会行为、宗教信仰等。

  29. 环境整体 (环境系统) 环境结构单元 环境要素 • 水 水体 水圈 • 大气 大气层 大气圈 • 生物体 生物群落 生物圈

  30. 2、环境质量 • 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 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 • 自然原因 • 人为原因 • 污染 •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人群的文化状态

  31. 2、环境质量 • 水环境质量 • 大气环境质量 • 土壤环境质量 • 城市环境质量 • 生产环境质量 • 文化环境质量

  32. 第二节 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 • 环境问题就是指作为中心事物的人类与作为周围事物的环境之间的矛盾。

  33. 二、环境问题的分类 (一)环境破坏 • 是指人类的社会活动产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们导致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2.非生物环境的破坏 1.生物环境的破坏 • 盲目占地造成的耕地面积 • 减少 • 过度砍伐引起的森 林覆盖率锐减 • 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面 • 下沉 • 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 • 其它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 • 地质结构破坏、地貌景观 • 破坏等 • 滥肆捕杀引起的许多动物濒临灭绝等

  34. 致命传染病蔓延 环境破坏是主因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表的《全球环境展望年鉴2004/2005》 • 全球气候变暖使许多病毒和病毒宿主更为活跃; • 城市化进程导致的森林与河流生态系统被破坏造成蚊蝇大量滋生和繁衍; • 包括移民工人和难民在内的人口流动使传染病向更广的范围扩散。

  35. 环境破坏让海啸更可怕 • 海滩上不应建居民区 海滩是削弱海啸破坏力的一道屏障 • 红树林、珊瑚礁被破坏 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官员布拉德·史密斯说:“亚洲一些沿海国家不断在海边修路、开垦农田、圈海养鱼和发展旅游业,使得沿海的天然屏障不断遭到破坏。” 树林曾经覆盖了热带和亚热带3/4的海岸线。现在只有一半得以幸存 • 海平面上升加重海啸损失 在20世纪,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了10—20厘米。如果照目前速度持续上升,一些岛国(如马尔代夫)终将消失在海浪之下。

  36. (二)环境污染和干扰 1、环境污染 • 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污染物 2.环境干扰 • 人类活动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对人类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 由能量产生,是物理问题 • 是局部性、区域性的 • 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物质存在,污染源停止作用后,污 • 染也就立即消失。 特点

  37. 中国:死亡率和疾病负担

  38. 三、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1.环境问题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 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初期阶段) 3.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工业革命发展阶段) 4.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高科技腾飞阶段)

  39. 导致 城市烟雾 污染土壤 和水体 造成固体 废弃物污染 四、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1. 一个诱发因素会引起多个效应连锁发生 Case:汽车时代所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造成 酸雨危害 降低人的 生命安全 大量消耗 石油 间接 污染海洋

  40. 2. 全球性 发展中国家人口 及贫困问题等 全球性 气候变暖 酸雨 全球性环境问题 热带雨林减少 臭氧层破坏 生物多样性 锐减 有毒有害废弃物 的越境转移和扩散 沙漠化

  41. 第一章 绪论

  42. 第一章 绪论

  43. 1〕马斯河谷事件: 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工业区工厂排放烟尘使当地居民几千人受害,死亡6人。 2〕多若拉烟雾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多诺拉镇工厂和汽车造成的大气污染使全镇1/2居民受害(6000人口,其中20人死亡)。 3〕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伦敦居民烧煤取暖和工厂烟雾致使4000人死亡。 2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丧生。4〕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 1952年洛杉机汽车排放的尾气引起光化学烟雾,使400人死亡,植物大面积受害。

  44. 5〕水俣事件: 1953-1955年日本水俣镇附近工厂排放含汞废水,使人和猫患上极为痛苦的汞中毒病,叫做水俣病。 6〕富山事件:1931~1975年间。 1913年日本富山平原神道川河附近工厂排放含镉废水,造成居民得上骨骼疼痛病(叫痛痛病〕,重者全身多处骨折,在痛苦中死亡。 7〕四日事件: 1955年日本四日市因当地工厂废气排放,造成哮喘病大流行,患者500多人。 8〕米糠油事件: 1968年日本爱知县米糠油工厂制作米糠油时混入了多氯联苯。这种食用油被销售到日 本各地,受害者达1.3万人,用这种油制造的鸡饲料使几十万只鸡中毒死亡。

  45. 富山事件 (骨痛病) 米糠事件 四日事件 (哮喘病) 水俣事件 多氯联苯(1968) 镉(1931-1975) SO2,粉尘,重金属(1955) 甲基汞(1953-1961) 伦敦烟雾 事件 多诺拉 烟雾事件 洛杉矶光化 学烟雾事件 马斯河谷 烟雾事件 烟尘及SO2 (1952) 光化学烟雾(1943) 烟尘及SO2 (1930) 烟尘及SO2 (1948)

  46. 环境问题高潮的成因 1.人口迅猛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