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國際情勢分析

國際情勢分析. 主講人:蔡明彥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題綱. 亞太區域情勢 中東及北非民主化浪潮 國際金融危機與改革 大規模毀滅武器擴散與防制 環境安全與公共衛生 恐怖主義與國際反恐. 亞太區域情勢. 傳統安全議題 (1). 領土安全: 亞太地區存有可能引發軍事衝突的領土主權爭端,包括:朝鮮半島、台灣海峽、印巴衝突,以及其他領土 ( 海 ) 爭端。. 傳統安全議題 (2). 中國崛起帶來的不確定性: 中國政、經、軍影響力提升,但戰略意圖不明。. 傳統安全議題 (3). 北韓核武問題:

eunic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國際情勢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際情勢分析 主講人:蔡明彥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2. 題綱 亞太區域情勢 中東及北非民主化浪潮 國際金融危機與改革 大規模毀滅武器擴散與防制 環境安全與公共衛生 恐怖主義與國際反恐 Here comes your footer  Page 2

  3. 亞太區域情勢

  4. 傳統安全議題(1) • 領土安全: 亞太地區存有可能引發軍事衝突的領土主權爭端,包括:朝鮮半島、台灣海峽、印巴衝突,以及其他領土(海)爭端。

  5. 傳統安全議題 (2) • 中國崛起帶來的不確定性: • 中國政、經、軍影響力提升,但戰略意圖不明。

  6. 傳統安全議題 (3) • 北韓核武問題: 北韓利用核武計畫,透過「戰爭邊緣」策略,要求外界提供經援。 • 飛彈與反飛彈技術擴散: • 1.中國與北韓積極發展並部署新一代彈道飛彈,期擁有挑戰 • 超強的能力。 • 2.中國在東南沿海部署上千枚短程彈道飛彈。 • 3. 美國宣布聯合發展「彈道飛彈防禦系統」(BMD)

  7. 非傳統安全議題 (1) • 恐怖主義擴散: • 東南亞國家因政治情勢不穩、回教人口眾多,產生許多恐怖組織與分離主義團體,有些與國際恐怖組織「蓋達」(al-Qaeda)有直接聯繫。

  8. 非傳統安全議題 (2) • 海運安全: • 東南亞水域海盜猖獗,威脅整個區域的海運航路安全,加上走私、毐品、槍枝貿易、人口販運問題嚴重。

  9. 非傳統安全議題 (3) • 毒品問題 • 1.金三角地帶 (Golden Triangle): • 涵蓋泰國、緬甸、寮國邊境與部分印度地區,為亞洲最主要毒品供應來源。根據聯合國估計,此地區是僅次於「金新月」(Golden Crescent)地帶的鴉片類毒品生產地。 • 2.金新月地帶: • 地處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交界處,產出毒品流入歐洲與中國,近年來亦逐漸進入東南亞毒品市場。依聯合國估計,光阿富汗地區2009年鴉片類毒品生產量便達7,000噸,佔全球生產比例89%。

  10. 區域安全合作 • 合作機制: • 東協區域論壇(ARF)、APEC、上海合作組織、中日韓高峰會、六方會談。 • 合作成效: • 傳統安全:基於主權與安全考量,各國對重大利益不 願讓步,導致合作機制成效不彰。 • 非傳統安全:與主權無關,但影響各國經濟、社會利益,合作意願較高。例如:麻六甲海峽海盜防制演習、巡邏合作。

  11. 中國崛起 (1) • 政治面: • 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 積極參與國際多邊組織,爭取對國際與區域事務之發言權。 • 經濟面: • 世界第2大經濟體:近年GDP 年均指數呈9%以上之成長,2010年總量超越日本。 • 世界第2大貿易國:2010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占全球貿易總量10%。

  12. 中國崛起 (2) • 軍事面: • 國防建設:陸防 → 重視領海及其經濟專屬區權益 。 • 國防預算:2011.3.31公佈國防白皮書,顯示國防預算較2010年增加 7.5%。 • 發展航母:以2000萬美金向烏克蘭購買瓦良格號為藍本,建造滿載排水量6萬噸之國產中型航空母艦,增強遠洋作戰力和威懾力。 • 潛艦部隊:世界上5個擁有核潛艇國家之一。

  13. 中國崛起 (3) • 中國崛起的脆弱面: • 一黨專政:政策決策體制不透明,難觀察其戰略意圖。 • 國際形象問題:是否為負責任的大國? • 人權問題:疆、藏少數民族人權問題。 • 社會結構不均:沿海與內地貧富差距、地區開發不均、人口結構老年化、男女人口結構不均等。 • 環境污染問題:水土流失、荒漠化、空氣與水源污染。

  14. 美國在東亞的角色 (1) • 1998年美政府提出「東亞戰略報告」,指出美必須在東亞扮演「穩定者」角色。 • 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展開全面反恐,更加重視亞洲安全問題。 • 2009年7月,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宣布美國將重返亞洲,亞洲事務在美國外交議程上處於更加顯著的位置。

  15. 美國在東亞的角色 (2) • 美國在亞洲的關切: • 加強和東協對話,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 在亞洲推動反恐,採多邊合作機制。 • 透過六方會談,管理北韓核武問題。 • 結合區域盟友,防範中國崛起

  16. 美中互動:2011年3月歐胡會聲明摘要 • 分岐點: 台灣議題、人權。 • 共同點: • 全球事務:在安全、經濟、社會、能源、環境、航太、科技及反恐等方面發展合作,並致力於「最終實現無核武器世界」的建立。 • 經貿合作:建立互利的經濟伙伴關係,並利用雙邊的「戰略與經濟對話」促進雙邊經貿合作的穩定與深化。 • 亞太區域事務:美國表示支持一個強大且能在國際事務發揮作用的中國,而中國也接納美國成為亞太區域的一員。

  17. 區域整體安全情勢 • 美國重返、中國崛起、日本遇難、印度與東協勢力上升,對亞洲權力結構帶來衝擊。 • 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議題併陳,考驗區域國家。 • 亞洲國家主權觀念仍重,未來欲深化全面合作仍有阻礙。

  18. 中東及北非民主化浪潮 Here comes your footer  Page 18

  19. 導火線 苿莉花革命 1. 起源:2010年12月17日,突尼西亞一位失業大學生因擺攤遭警方取締,自焚抗議,引發民眾同情,掀起國家動亂,導致賓阿里政權下臺,帶動「茉莉花革命」的民主化浪潮。 2. 效應:激起區域連鎖政治效應,包括:埃及總統穆巴拉克被迫辭職、阿爾及利亞、葉門、巴林和利比亞等多國出現動亂,對阿拉伯世界造成直接且廣泛的衝擊。 Her

  20. 背景 (1) • 國內政權遭少數人壟斷: • 黨和國家領導人採終身制:政府無輪替制度,領導人多經軍事政變上台,甚至實行家族統治,長期壟斷國內政權。 • 政府腐敗:對社會問題進行壓制,使社會矛盾不斷積累,引發民眾心生不滿。 Here comes your footer  Page 20

  21. 背景 (2) • 國際金融危機帶來衝擊: • 出口型經濟遭逢國際市場需求減少:金融危機後,海外投資萎縮、貿易逆差攀升、導致物價上漲失業增加。 • 糧食問題:世界糧食市場價格動盪,導致北非國家食品價格飛漲。阿爾及利亞、埃及、摩洛哥和突尼西亞等國分別採取降低稅率或給予價格補貼等措施,但成效不佳,民眾缺乏對抗價格飛漲的能力。 Here comes your footer  Page 21

  22. 背景 (3) • 青年問題與網路社群的影響 • 1.青年就業問題:大多數中東、北非國家青年就業率低。 • 2. 網路影響:民眾透過網路串連,表達對政經情勢之不滿。 • 全球化浪潮的影響 • 阿拉伯世界青年價值觀與政治訴求出現變化,世界民主革命浪潮延續並且進入阿拉伯世界。

  23. 北非、中東反抗專制政府現況(1) • 突尼西亞: • 民眾成功將獨裁23年的統治者賓阿里(Ben Ali)驅逐出境。 • 阿爾及利亞: • 總統布特弗利卡在位11年,但國家陷入經濟困境,食品價格飛漲。 • 摩洛哥: 國王穆罕默德(Mohammed VI)在位11年,近來「維基解密」揭露其貪得無厭,目前仍設法壓制抗議聲浪

  24. 北非、中東反抗專制政府現況(2) • 利比亞: • 格達費(Gaddafi)執政41年,近期國內發生內戰,聯合國已通過1973 決議案介入衝突。 • 埃及: • 在民主聲浪下,800萬人走上街頭示威,迫使總統穆巴拉克下台。 • 蘇丹: • 總統巴希爾(Omar Hassan al-Bashir)多次被評為全球最壞的獨裁者,近來南部蘇丹經公投宣佈獨立。

  25. 北非、中東反抗專制政府現況(3) • 約旦: • 在位11年的國王阿卜杜拉(Abdullah)解散內閣,任命新總理,但民眾示威持續進行。 • 黎巴嫩: • 黎巴嫩伊斯蘭集會組織、伊斯蘭行動陣線支持埃及民眾。 • 敘利亞: • 總統巴沙爾(Bashar Assad)在位11年,當地民眾上街「終止貪汙和暴政」,政府在近期改組內閣,平息民怨。

  26. 北非、中東反抗專制政府現況(4) • 伊拉克: • 海珊政權垮台後,伊拉克建立民主政權,但政局不穩。近來巴格達出現上百人示威,抗議公民自由受限。 • 葉門: • 阿拉伯世界最貧困的國家,近來出現示威,要求總統沙雷(Saleh)下台。 • 伊朗: • 政權被極端反西方的伊斯蘭勢力掌控,宗教領袖霍梅尼呼籲埃及人民不要與西方妥協。

  27. 未來政治走向 (1) • 民主進程緩慢: • 北非國家政治雖開始追求民主,但缺乏民主文化,未來發展仍有變數。 • 兩大難題: • 1.伊斯蘭主義者的挑戰 • 2.中東經濟發展出現困境

  28. 未來政治走向(2) • 軍隊、宗教和部族力量的阻礙: • 抗議群眾未能提出長期性政治綱領,軍隊、宗教和部族因素將影響抗議活動發展。 • 強烈主體與本土意識的政治公民型態出現: • 北非與中東的民主化運動在沒有預期下展開,突尼西亞與埃及已革命成功,巴林與利比亞獨裁統治者仍負隅頑抗

  29. 國際金融危機與改革

  30. 金融危機起源 2006 年春美國次貸危機開始顯現,2008年9~10月演變成金融風暴,席捲全球。 從2008年第三季開始,美、歐、日、俄等世界主要經濟體出現經濟衰退。 各國經濟增長率下降、產品大量囤積、企業停工或破產、工人失業率升高、大衆生活水準下降。

  31. 低利率政策導致美國民眾購屋升溫 抵押貸款高達10-12%利率,帶來高風險 美國房地產景氣下降 次貸市場出現危機 多次調高利率導致次級房貸還款利率升高,拖欠債務比例升高 貸款違約增加,放貸金融機構陷入壞帳危機 次級房貸門檻低、易受理,獲購屋人青睞 美國股市大跌,波及全球股市

  32. 金融危機的影響 • 金融危機帶來全球金融力量的重新分配。 • G20 取代 G8 成為國際社會最主要的金融改革平台。 • G20 推動全球經濟振興方案、金融監理機制改革,以及防止保護主義抬頭

  33. 國際金融改革 美國擔心各國出現日本式通貨緊縮,呼籲各國提出2% GDP 的刺激方案;但歐洲國家在財政政策上較保守。 改革全球金融跟貨幣、匯率相關機制改革問題。 嚴格監管跨國金融活動。

  34. G20 成為首要經濟論壇 G20:全球最大的19個經濟體 + 歐盟 金融海嘯後,G20 領袖首度在華盛頓集會,成為全球主要經濟論壇。 「超越危機、共享增長」。 針對貿易自由化、國際金融機構改革、能源、反貪汙等議題,達成合作共識,寫入「首爾宣言」。 匯率問題仍有歧見。 Here comes your footer  Page 34

  35. IMF 改革重點 擴充資金來源。 調整各國在 IMF 的攤額與投票權。 透過公開與透明方式遴選 IMF 高階管理階層。 推動「金融部門評估計畫」,建立完善的早期預警系統。

  36. 新興開發中國家發言權提升 美國原持有IMF 17% 的投票權。 2008年改革方案,提高中國、巴西、印度、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和低收入國家在IMF中的話語權。 2010年改革方案,開發中新型國家份額增加6%,中國在IMF投票權僅次於美國與日本。 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成為IMF份額前10 名之列的經濟體。

  37. 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與防制 Here comes your footer  Page 37

  38. 大規模毀滅性武器(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WMD)定義 核子武器 (nuclear weapon) 化學武器 (chemical agent) 生物武器 (biological agent) 投射毀滅性武器的載具 (delivery system)

  39. WMD 受重視之因 國際地位象徵 嚇阻效果 戰場上實際用途

  40. 防制 WMD 擴散條約 1991年聯合國安理會第687號決議: 首度將核、生、化武器並稱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要求國際社會遵守以下3個相關條約: 1.《核不擴散條約》 2.《化學武器公約》 3.《生物武器公約》

  41. 核不擴散條約(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NNPT) 簽署:1968年1月7日,由英國、美國、蘇聯和其他59個國家締結簽署。 宗旨:防止核擴散,推動核裁軍和促進和平利用核能的國際合作。 締約國:大多數國家皆參加,未簽署該項條約的國家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北韓則已宣佈退出。

  42. 化學武器公約(Convention on the Prohibi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roduction, Stockpiling and Use of Chemical Weapons and on Their Destruction,CWC) 簽署:簽訂於1993年1月13日,1997年4月29日生效。 宗旨:第一個全面禁止、徹底銷毀化武、且具有嚴格核查機制的國際軍控條約。 締約國:目前共有130個國家簽訂。

  43. 生物武器公約(Biological Weapons Convention,BWC) 首項禁止生產武器的國際裁軍條約,於1975年3月生效。

  44. 2010年美俄雙邊限武條約 美國爭取主導並重塑全球核不擴散新秩序: 2009.1.27 歐巴馬總統宣布將停止研發新一代核武器、調整歐洲飛彈防禦計畫、重啟美俄核裁軍談判。 2010.4.6 美國發表新的「核武態勢評估」(Nuclear Posture Review)報告,降低核武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中的作用。 2010.4.8 美俄簽署新的「戰略武器裁減條約」(Strategic Arms Reduction Treaty),同意大幅削減核庫存。

  45. 北韓核計畫 (1) 北韓核武危機: 2002年10月,美國偵察機構掌握北韓秘密研製核武的證據,北韓當局承認核計畫,強調發展能源的必要性,並且反對美國提出「先停建核計畫、再談能源合作」的提議,導致北韓核武危機正式爆發。

  46. 北韓核計畫 (2) • 六方會談: 1. 成員:由北韓、南韓、中國、美國、俄羅斯和日本六國共同參與,旨在解決北韓核問題。會談於2003年8月27日開始,到目前為止共舉行六輪會談。 2. 過程:根據六方會談達成的協議,北韓於2007年7月關閉寧邊核設施,並於2008年6月公開爆破冷卻塔。但同年12月,針對如何查證北韓非核化過程出現爭議,導致六方會談陷入僵局。平壤當局於2009年4月宣佈退出六方會談,並在5月進行二度核爆。

  47. 北韓核計畫 (3) 1718號決議: 2009年4月13日,UN安理會針對北韓試射通信衛星通過「主席聲明」,要求北韓遵守UN安理會禁止進行此類發射的1718號決議。次日北韓外務省發表聲明,宣布退出六方會談並將重啟核設施建設。 1874號決議: 2009年5月,北韓進行二度核爆。6月12日,UN安理會通過決議,譴責北韓再次進行核爆,要求北韓立刻停止核武計畫及試射彈道飛彈、加強對北韓經濟制裁、並授權各國攔檢北韓可疑船隻及貨物。

  48. 北韓核計畫(4) 一次核爆: 2006年10月北韓舉行首度核爆,地點為咸鏡北道吉州郡地區舞水端山區的地下坑道,造成規模3.6的人工地震,相當800噸三硝基甲苯炸藥(TNT)爆炸產生的震度,相較其他國家初次核報,規模較小。 二次核爆: 2009年5月,北韓進行第二次試爆,爆炸當量達1,000-20,000 噸 TNT 炸藥。

  49. 北韓核計畫 (5) Here comes your footer  Page 49

  50. 伊朗核武計畫 (1) 背景: 2003年6月UN原子能總署公布報告,認為伊朗過去呈報有關核原料來源、數量與使用方式,出現諸多疑點,並且指控伊朗在原子能總署的調查過程中,未能完全配合;伊朗政府隨即表示抗議。 第1803 號決議: 2008 年3 月UN安理會通過加強對伊朗核計畫相關人士與公司的資產凍結及經濟制裁,並加諸旅遊限制,以及對伊朗輸出核武或飛彈相關技術與零件等採取更嚴厲的禁止措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