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第四章晚清台灣(下)

第四章晚清台灣(下). 第四節劉銘傳與台灣. 劉銘傳( 1836-1895 )的生平 清末淮軍將領,字省三,安徽合肥人 同治年間因軍功升直隸總督。後光緒年間中法戰爭時受命督辦台灣軍務,提出整頓海防十項建議,多為中央採納 光緒 11 年( 1885 )清決定在台灣設省,劉銘傳為首任巡撫 光緒 17 年( 1891 )因基隆煤礦弊案離職,告老還鄉. 劉銘傳與台灣新政. 主持台灣洋務運動時間: 1885-1891 ,主要成就有 改善番民生活,促進番地教育 劃定台灣為台南、台北、台灣(台中)三府 清丈土地,重訂田賦 推廣農業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章晚清台灣(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晚清台灣(下)

  2. 第四節劉銘傳與台灣 • 劉銘傳(1836-1895)的生平 • 清末淮軍將領,字省三,安徽合肥人 • 同治年間因軍功升直隸總督。後光緒年間中法戰爭時受命督辦台灣軍務,提出整頓海防十項建議,多為中央採納 • 光緒11年(1885)清決定在台灣設省,劉銘傳為首任巡撫 • 光緒17年(1891)因基隆煤礦弊案離職,告老還鄉

  3. 劉銘傳與台灣新政 • 主持台灣洋務運動時間:1885-1891,主要成就有 • 改善番民生活,促進番地教育 • 劃定台灣為台南、台北、台灣(台中)三府 • 清丈土地,重訂田賦 • 推廣農業 • 聘外人訓練軍隊,修建澎湖、淡水、打狗、基隆砲台(二沙灣砲台) • 修築縱貫鐵路,基隆到台北通車(為台灣第一條客運鐵路 ) • 創辦新式學校

  4. 劉銘傳像(1836-1895)

  5. 此為百餘年前,1891年,台灣第一條鐵路(台北到基隆)完成,劉銘傳在此為百餘年前,1891年,台灣第一條鐵路(台北到基隆)完成,劉銘傳在 獅球嶺口,親題「曠宇天開」四字。 資料來源:發現台灣,天下雜誌特刊6,頁148、149,1991.11

  6. 改善番民生活,促進番地教育 • 對未降服的原住民加以軍事討伐 • 對降服的原住民則設「撫墾局」、「番學堂」,教以生產技術和漢語、漢文、算學、閩南語及禮儀 • 給予原住民衣食以改善其生活,不許漢人軍民欺凌

  7. 重新調整台灣行政區域 • 預計將省會設在台中,且調整行政區域為三府一州三廳十一縣 • 三府:台灣府(台中)、台南府、台北府 • 一州:台灣東部卑南廳改為台東直隸州 • 三廳:澎湖、南雅、埔里社廳 • 十一縣:台灣、鳳山、嘉義、彰化、淡水、宜蘭、新竹、恆春、安南、基隆、苗栗

  8. 整頓財政、清理賦稅 • 清丈土地,重訂田賦,使富豪之家無法隱藏土地數目。清丈田賦後田畝增加400多萬畝,田賦徵收97萬兩,較原先多出57萬兩 • 收稅官不得無故剝削人民,讓人民負擔平均 • 整頓財政,使政府收入大為增加,台灣所需財物,由台灣供應即可,無需再動用福建省經費

  9. 推廣農業 • 提倡水利、種茶、栽桑、養蠶、植棉 • 1886-1890年間實行樟腦專賣制, • 在台北設「磺務總局」,下設北投、金包里等分局,採買北部地區的硫磺加工出售 • 為振興糖業,要求糖郊商人重視糖的品質,並且贊助糖商採用新的製糖機器製糖

  10. 加強民生與國防工業 • 購置輪船:光緒12年(1886)6月設商務局,派員赴南洋考察,向華商招募款項,訂購多艘輪船,航行於台灣、澎湖、上海、香港、新加坡、西貢、呂宋等地 • 購買軍艦、聘外人訓練軍隊,修建澎湖、淡水、打狗、基隆砲台(二沙灣砲台) • 設「機器局」生產武器,建「軍械所」儲藏武器

  11. 發展交通事業 • 修建鐵路: • 光緒13年(1887)劉銘傳在台灣修建鐵路 • 至光緒17年(1891)基隆到台北通車 • 架設電線:光緒12年(1886)由怡和洋行承建基隆經滬尾、台北、台南、安平;安平到澎湖;滬尾到福建福州的電報線 • 設郵政總局、各要地設站:光緒14年(1888)於台北設郵政總局,由綠營兵負責傳遞信件,每站貼郵為中國最早推行此制者

  12. 清末劉銘傳修築台灣鐵路,當時台灣最早的火車頭之一,騰雲一號,現置放於台北市二二八和平公園內清末劉銘傳修築台灣鐵路,當時台灣最早的火車頭之一,騰雲一號,現置放於台北市二二八和平公園內

  13. 獅球嶺隧道 • 獅球嶺隧道為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所開鑿的清代鐵路隧道,建於清光緒16年(1890),由於洞口有劉銘傳親題的「曠宇天開」,屬國家三級古蹟;於日據時代明治31年即停止使用並拆除鐵軌,現僅保存隧道主體 • 獅球嶺砲台為劉銘傳聘請英國技師於清光緒9年(1883)建造,翌年因安南問題,法軍進犯台灣,砲台發揮防禦功效,擊退來犯法軍,法國政府並於當年之海戰地點建有法國公墓 • 獅球嶺砲台為基隆市市定古蹟

  14. 基隆 獅球嶺隧道-曠宇天開

  15. 創辦新式學校 • 光緒14年(1888),於台北新建考棚,改革考場的弊病 • 並設西學堂培養洋務,主要課程有英文、法文、地理、歷史、算術、測量繪圖、理化、漢文等 • 同年另設電報學堂,培養電報技術人才

  16. 參考、延伸閱讀資料 • 周婉窈,1998,台灣歷史圖說,台北聯經 • 陳正茂,2000,台灣史綱,台北文京 • 張勝彥等,1997,台灣開發史,台北空大 • 許雪姬等,2004。台灣歷史辭典,台北文建會 • 發現台灣,天下雜誌特刊6,頁148、149,1991.11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