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练习十

知识巩固. 公元前 221. 大泽乡. 练习十. 推恩令. 卫青. 霍去病. 1 、 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秦朝。 2 、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在 发动农民起义。 3 、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政治措施是颁布 “ ” ,削夺大批诸侯爵位。 4 、 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而采取的军事措施是派 、 等多次打败匈奴,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5 、 出使西域后,先后开辟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张骞. 复习指南.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下册).

evett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练习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知识巩固 公元前221 大泽乡 练习十 推恩令 卫青 霍去病 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秦朝。 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 发动农民起义。 3、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政治措施是颁布 “ ” ,削夺大批诸侯爵位。 4、 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而采取的军事措施是派 、 等多次打败匈奴,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5、 出使西域后,先后开辟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张骞

  2. 复习指南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下册) •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考点 1、识记: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及形势图 2、识记: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开发的史实 3、理解: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3. 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在教材中找到相应题目答案并做好标记) 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与北京、安阳、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同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七大文化古都。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10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留下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 1、识记: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定都。 •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史称蜀 或者 。 • 222年.孙权称王(229年称帝),国号吴 ,后定都 建业 。的局面形成。(熟记三国鼎立形势图) 魏 洛阳 蜀汉 在今江苏南京(六朝古都) 三国鼎立

  4. 三国鼎立形势图

  5. 知识梳理 • 2、识记:人口南迁。 ①人口南迁时间: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躲避北方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 ②结果: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和 、 促进江南开发。 人口南迁 民族交往

  6. 知识梳理 • 3、理解:北魏建立以后定都平城 ,北魏孝文帝 把都城迁到了洛阳 前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措施包括: ①; ② ; ③; ④; ⑤; ⑥。 历史作用:促进了。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说汉话)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穿汉服) 改鲜卑族的姓氏为汉姓,把皇族由拓跋姓改为元姓(改汉姓)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联姻(通汉婚)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学汉礼,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民族大融合

  7. 学以致用 A 1、选择题“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的都城在三国吴时称( ) A、建业 B、建邺 C、建康 D、金陵 2、判断题公元222年,孙权称帝,国号吴。( ) 3、材料解析题:《开卷有益》第9页第12题 F (1)、北魏孝文帝改革 (2)、汉族文化先进、社会制度先进 向汉人学习以巩固北魏统治 (3) ①门第等级严格、门第世袭制 ②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管理国家 (4)、隋朝科举制产生后 (5)加强了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

  8. 复习指南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下册) • 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考点 • 1、识记: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 2、运用: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 3、识记:女皇武则天 • 4、识记:“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 5、识记:唐与吐蕃的交往史实 • 6、理解: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9. 知识梳理 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识记: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拨官吏的制度,它的创立、完善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①科举制的诞生:时,开始用考试的办法录用人才,扩充国学规模。 时,正式设置,科举制正式形成。 ②科举制的完善: 唐太宗时,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创设了和武举。 时,被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常设科目:科(考儒家经典); 科(考诗赋、政论) 隋文帝 分科 隋炀帝 进士科 武则天 殿试 唐玄宗 诗赋 明经 进士

  10. 知识梳理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 2、运用:唐太宗和“贞观之治”①原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减免田租,提倡节俭等。②表现:任用贤臣,善于纳谏。沿用,合并州县,完善。③结果: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 • 3、识记: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女皇帝的统治继承唐太宗时期的盛世局面,史称贞观遗风 。 • 4、识记:唐玄宗统治时期,大力发展;整顿吏治、严格执法;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 5、识记:唐朝时民族关系表现有唐与吐蕃的交往:①和亲:公主、公主入藏分别嫁给 • 和。②会盟:821年唐蕃会盟并立碑:“患难相恤,暴虐不惊” 贞观之治 武则天 开元盛世 文成 金城 松赞干布 尺带珠丹

  11. 知识梳理 日本 • 6、理解:唐朝时外交关系表现在: ①遣唐使:派到唐朝的使团。200年间先后13批。将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科技文化带回日本;推动了日本的改革;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鉴真东渡:唐朝赴日最有影响的僧人 ,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③玄奘西游:唐初著名僧人不畏艰险,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鉴真 玄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