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第五讲:人际交往

第五讲:人际交往. ---- 大学生的朋友与友谊关系. 问题. 1 、我们为什么需要朋友 2 、谁会成为朋友? 3 、友谊是任何发展的? 4 、友谊是万能的吗?. 1 、我们为什么需要朋友(一). 1 、生存的需要 依附行为:对付敌人的生存价值 实验:将受到严重 / 温和电击 ---- 2/3 ( 1/5 )结伴等候 → 希望获得别人的帮助,以共渡难关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有朋友及社会支持的受害者。 2 、避免寂寞

ez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讲:人际交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讲:人际交往 ----大学生的朋友与友谊关系

  2. 问题 1、我们为什么需要朋友 2、谁会成为朋友? 3、友谊是任何发展的? 4、友谊是万能的吗?

  3. 1、我们为什么需要朋友(一) 1、生存的需要 依附行为:对付敌人的生存价值 实验:将受到严重/温和电击 ---- 2/3(1/5)结伴等候 → 希望获得别人的帮助,以共渡难关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有朋友及社会支持的受害者。 2、避免寂寞 因需要同伴造成 → 只靠接近人群并不能解除寂寞 75%的大学生至少有时会感到寂寞;40%较严重 → 寂寞和孤独是生活的一部分 社会性隔离(social isolation)所致的寂寞 由于缺乏朋友造成。边缘感、枯燥无聊、无目标感 慌慌乱乱,急于寻求团体而加入(往往未果)

  4. 1、我们为什么需要朋友(二) 情绪性隔离(emotional isolation)所致的寂寞 因缺乏亲密关系而起。 → (失恋) 人们需要维持彼此相知、相互关怀的深度关系 焦虑、空洞感、失落感、被抛弃感,易误解别人的好意。 解决:提高社会关系的品质,而不是数量。 3、获得赞同的需要 朋友可以提高个人的自我价值(Rogers: need for approval) → 害怕遭拒绝、不被喜欢(对团体的妥协) → 自信不足的人易受影响 赞同增加自尊,但要付出代价(价值条件,worth condition) → 修正自己(形象、信念),以符合别人

  5. 1、我们为什么需要朋友(三) 4、社会比较或获得确认的需要 → 通过与别人的坦诚交谈以更多了解自己、更好处理问题。 Festinger, L. : Social Comparison Theory 人们为了获得 回馈而交朋友,并由此减少不确定感。 · 与他人的经验比较,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和判断 · 面对不确定时,人们需要社会比较: → 了解有关的信息 → 了解别人的应对经验 → 了解有关的应付方法以及有关的事宜

  6. 1、我们为什么需要朋友(四) 5、个人成长的需要 友谊:帮助我们完成独立和自我实现的要求。 “互相接纳、彼 此探索‘了解 情感和经验”对个人成长极为重要 健全的友谊关系的四个特征: → genuineness:忠于自己的感觉,不否认、不隐瞒 → warmth:温暖地彼此接受,无任何附加条件;将对方视为有自己思想、感情、 经验的独立个体 → empathy:了解朋友的内心感受,并能交流 • 细心倾听对方的所言所感; • 交流 • 朋友会感到你是关心他/她的 → self-disclosure:彼此袒露的程度决定了朋友关系的深度 • 是否愿意冒被伤害的危险去信赖别人

  7. 1、我们为什么需要朋友(五) 6、“如何克服寂寞” • 改变寂寞者的特性 → 情境性寂寞:生活的戏剧性变化引发的暂时性经验(上大学) → 长期性寂寞:自尊低,轻看自己。认为别人不喜欢,自己也不喜欢 → “并非只有完美的人才能交朋友!!!” • 改善社交技巧 → 社交训练:关注别人的话题焦点;适度的自我袒露 • 建立朋友网 → 花心思交朋友,建立朋友网络 • 处理丧失亲友的情绪反应 • 作好独处时的安排 → 发展独处的技巧(reading or cooking, ect)

  8. 2、谁会成为朋友?(一) 1、空间上的接近 表现:物理距离越近,相遇并相互喜欢的可能性越大 → 邻居 → 房屋的设计与集结方式会影响人们相识的机会 → 感觉上的距离:越过一户去找朋友会觉得太远 原因:如果第一次接触很愉快,如果住得近,进一步交往并相 互喜欢的概率就很高; 两个人属于同一类别(邻居)时,更容易相互喜欢; 对某人有再次见面交谈的预期时,更容易喜欢对方; 多与人交往接触,会增加彼此的社会吸引力。

  9. 2、谁会成为朋友?(二) 2、美(漂亮)的是好的 外表的吸引力是影响选择朋友的因素,特别是初识 看照片或见面,外表漂亮者会被认为更可爱,更易成为约会对象; 成人对儿童的评价也是这样:讨人爱的孩子,调皮会被找借口; 否则就是“坏品质”;三岁的孩子就懂选择漂亮的同伴。 为什么 外表有吸引力的人生活更刺激、更成功、更快乐、更有趣 例外 感情稳定后,情侣间会更相似:人们倾向于选择具有相似外表 吸引力的人作为伴侣;挑选同性朋友亦如此(担心被拒绝)

  10. 2、谁会成为朋友?(三) 3、物以类聚(一) 态度上的相似会带来彼此的喜欢 认知上的一致性会带来心理上的舒适。特别在重要的事情上达 成一致,会使彼此喜欢; 社会比较:别人的态度与我们相同,会增强我们的信心;反之, 会威胁到我们的信念; 对未来酬赏的预测:与跟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感觉比较快乐--- 如果喜欢相同的活动或相同的馆子,可以同享乐趣; 隐含的喜欢:一旦与相似的人深入认识,他们将会喜欢我们。

  11. 2、谁会成为朋友?(四) 3、物以类聚(二) 例外:互补假设 有时候也会结交与我们不同的朋友:老与意见相似的人在一起 会乏味,新朋友令人欣喜,但要冒风险; 躲避:对那些与我们有着相似特征但有威胁的人,人们倾向于 躲避(避开有相似问题的人) 最佳的关系:双方的需求是可以互补的。

  12. 3、友谊是任何发展的?(一) 在人际交往的不同阶段,影响友谊发展的 因素是不同的 1、初识阶段 2、社会交换理论 3、自我揭露:关系成长的指标 4、同性间的友谊 5、害羞

  13. 3、友谊是任何发展的?(二) 1、初识阶段 George Levinger 的友谊三阶段模型 • 知晓(awareness):尚未交谈;至少有一方(因外表、距离 等)开始评估彼此是否和得来; • 表面接触(surface contact):以表面的方式彼此应答,很少 自我揭露,双方开始收集对方的反应等信息; • 相互倾诉(mutuality):开始揭露个人情感,并因对方的存 在而举止自在,学会满足对方的兴趣与需要。 外表在第一次接触中占有重要的分量。稍后开始注意能否顾虑 他人的需求,能否付出等-------促使人们最初相聚的因素并不足 以维系叫身的关系。

  14. 3、友谊是任何发展的?(三) 2、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总 是努力追求最具报偿性的成果,因而人际交往追求的是提高酬 赏而降低成本(问题)。酬赏→ 他人以满足我们需求的方式对 待我们;成本→ 关系中不愉快的层面(拒绝、丧失尊严、无聊 等);关系的成果→ 酬赏与成本的差异。 决定人们是否追求某种关系的两个因素: • 比较水平(comparison level):衡量个人满意度的先前社会经 验。满意的关系 → 成果超过比较标准 • 替代物的比较水平(comparison level for alternatives):衡量 可用的替代物时,能接纳的最低的满意度。夫妻不和→ 离婚

  15. 3、友谊是任何发展的?(四) 3、自我揭露:关系成长的指标 人们让别人了解自己的程度会决定他拥有朋友的多寡,以及拥有友谊的深浅。 注意: • 广度与深度应相互协调。只在有限范围内的“深入”是很危 险 的,如“夏日恋情”、“网恋”等。 • 关系深入时,关系浅时具有杀伤离的信息也可以交流。 → 诚 实表达愤怒、苦恼等问题,谈论关系中的冲突等。 • 亲密关系有时也会逆转,信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也会缩小。 • 自我揭露的程度会影响心理健康。不能自我揭露的人→ 对自 己也不诚实;无法洞悉自己的全貌;别人也会忽视你的需求 与情感;过多和过少的自我揭露都是情绪困扰的指标。

  16. 3、友谊是任何发展的?(六) 4、同性间的友谊 很多人花在同性身上的友谊远胜于异性朋友的交情,但同性朋友的重要性对男女而言是不同的。 • 男性:绝少情绪上的接近;通常是花时间在一起活动; 较少向同性朋友谈论个人决定; 较少信赖同性朋友; 较少向同性朋友披露个人情感秘密 → 男性之间的竞争;担心是同性恋 • 女性:情谊更肝胆相照;更多身体上和情绪上的表达; 较能分享彼此的忧郁与快乐,分享秘密、洞悉弱点; 更容易相互信赖

  17. 3、友谊是任何发展的?(七) 5、害羞(一) 表现:公共场合退缩、缄默、尽可能避开别人; 心跳加快,脸红,冒冷汗; 私下对别人的看法极度敏感,怕留下坏印象; 40%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害羞的;3/4的人不喜欢害羞; 90%已克服害羞的人认为,害羞是有害的。 后果:结识他人与交友的困难; 忧郁、孤单; 难以恰当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 难以让他人了解自己的实力; 容易予人错误印象(不友善,或孤傲); 与他人会面时,难以清晰思考及有效沟通; 过分关注别人会如何看待自己

  18. 3、友谊是任何发展的?(八) 5、害羞(二) 如何克服:建立一套新的行为模式,从人际交往中获得酬赏 (积极的体验)。 → 观察自己的行为。不满意什么? → 记录自己曾表现活泼外向的场合; → 想象自己克服害羞时的感觉; → 考虑外向与害羞行为的区别在哪儿; → 观察行为合适的人的言行,也可以向他请教如何应对社交场合; → 想象处理社交场合的不同方式; → 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练这些行为; → 想象自己在社交场合成功,想象自己是活泼外向的; → 对自己的表现评分,外向行为的成果如何? → 将新的行为模式搬入现实进行演练; → 将这个程序演练为更复杂的行为。

  19. 4、友谊是万能的吗?  任何社会关系均包括 报偿和成本两部分  在过去的半年内,朋友协助你解决问题了吗?  在与友人的分享活动中,哪些是你衷心喜欢的?  你是否告诉友人你的秘密,而他又告诉了不该告诉 的人?  在一周内,你是否有宁愿独处亦不愿与友人相处的 时候?  你的朋友是否曾要求你办到你认为不可能的事?  如果你不喜欢朋友的作为,你是否将自己的感受告诉他们?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