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挑戰者號太空梭災難

挑戰者號太空梭災難.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微電一甲 4993A060 郭宇軒 4993A035 徐璿庭 指導老師 : 黃惠彥. 挑戰者號太空梭災難於美國東岸時間 1986 年 1 月 28 日禮拜二上午 11 時 39 分(世界標準時間 16 時 39 分)時,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上空才剛起飛飛行 73 秒的挑戰者號太空梭隨即解體,導致機上 7 名機組人員喪命。最後解體後的太空飛行器殘骸掉落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中部的大西洋沿海處。. 事件起因.

ezra-quinn
Download Presentation

挑戰者號太空梭災難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挑戰者號太空梭災難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微電一甲 4993A060 郭宇軒 4993A035 徐璿庭 指導老師:黃惠彥

  2. 挑戰者號太空梭災難於美國東岸時間1986年1月28日禮拜二上午11時39分(世界標準時間16時39分)時,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上空才剛起飛飛行73秒的挑戰者號太空梭隨即解體,導致機上7名機組人員喪命。最後解體後的太空飛行器殘骸掉落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中部的大西洋沿海處。挑戰者號太空梭災難於美國東岸時間1986年1月28日禮拜二上午11時39分(世界標準時間16時39分)時,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上空才剛起飛飛行73秒的挑戰者號太空梭隨即解體,導致機上7名機組人員喪命。最後解體後的太空飛行器殘骸掉落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中部的大西洋沿海處。

  3. 事件起因 挑戰者號太空梭升空後,因其右側固體火箭推進器(SRB)的O型環密封圈失效,使得原本應該是密封的固體火箭助推器內的高壓高熱氣體泄漏。這批氣體影響了毗鄰的外儲箱,在高溫的燒灼下開始發生結構失效的現象,同時也讓右側固體火箭助推器尾部脫落分離。

  4. 太空飛行器的解體 在T+72.284時,右側SRB部件似乎已從與外部艙連接的尾部支架上扯落。艦尾拱頂的液氫燃料艙發生故障,產生的一股推力將液氫艙推擠入了上端的液氧艙;與此同時,右側的SRB繞著支架向上轉動,並且撞擊到了內部燃料艙結構。伴隨著外部燃料艙的瓦解,挑戰者號在氣流的衝擊下改變了正常的方向,並在異常的氣體動力產生20g——遠超過設計極限的——負載係數下立刻被撕裂開來。 (T=0,為美國東岸時間當日11:38:00.010)

  5. 原因與死亡之時 調查員發現空氣餘量與解體後2分45秒的拋射時間大約一致。在解體較長一段時間後,太空人是否還具有意識是不可而知的,這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分離的船員艙內是否維持了安全的壓力。如果沒有,在當時的高度上能維持意識的時間只有幾秒鐘;PEAP只供給非加壓的空氣,因此無助於幫助太空人們維持意識。船員艙以大約334公里/時的速度濺落海面,導致了超過200 g的瞬間減速,遠遠超過了船員艙的結構承受極限與人員存活極限。

  6. 克爾溫的報告中提到: 船員艙與海洋表面的碰撞非常猛烈,導致了在爆炸後幾秒內造成的破壞跡象被抹除。最終結論是: 1.不能確定導致挑戰者號太空人死亡的原因 2.軌道艙解體時的作用力對太空人也許不能造成致命 或嚴重的傷害 3.而太空人很有可能,不過不一定,在軌道艙解體後的幾秒內由於飛行中的船員模組失去壓力而失去意識。

  7. 災難發生後 在事故發生後一分鐘,NASA的發射救援官員就調動了為回收SRB而在預定水域待命的船隻展開搜救工作,同時還派遣了搜救飛機。但是在此時,碎片還在不停地掉落;因此靶場安全官員(RSO)命令飛機與船隻在安全水域待命,直到確定被影響區域安全無虞後,才允許其全力進行的搜救工作。

  8. 羅傑斯委員會發現由於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組織文化與決策過程中的缺陷與錯誤,成了導致這次事件的關鍵因素。他們發覺自1977年開始,NASA的管理層事前已經知道承包商莫頓‧賽奧科公司所設計的固體火箭助推器在O型環處存在著潛在的缺陷,但卻未曾提出過改進意見來妥善解決這一問題。他們也忽視了在當天清晨時,工程師對於低溫下進行發射的危險性發出的警告,且未能充分地將這些技術隱患報告給他們的上級。最後羅傑斯委員會向NASA提出了9項建議,並要求NASA在繼續太空梭飛行計劃前貫徹這些建議。羅傑斯委員會發現由於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組織文化與決策過程中的缺陷與錯誤,成了導致這次事件的關鍵因素。他們發覺自1977年開始,NASA的管理層事前已經知道承包商莫頓‧賽奧科公司所設計的固體火箭助推器在O型環處存在著潛在的缺陷,但卻未曾提出過改進意見來妥善解決這一問題。他們也忽視了在當天清晨時,工程師對於低溫下進行發射的危險性發出的警告,且未能充分地將這些技術隱患報告給他們的上級。最後羅傑斯委員會向NASA提出了9項建議,並要求NASA在繼續太空梭飛行計劃前貫徹這些建議。

  9. 導致此次事故的幾個主要原因 在低溫下環境的溫度已經對O型環沒有什麼實質區別,因低溫而失去效用,但是對於極為寒冷的環境卻沒有人特別留意。 右側固體火箭推進器的O型環密封圈失效,使得原本應該是密封的固體火箭助推器內的高壓高熱氣體泄漏。 儘管無法確切知悉機組人員的時間,現在已知在太空梭初步解體時仍有幾個倖存者。 沒有完善逃生措施以及事發所處環境仍使得7名機組人員全數罹難。

  10. 結論 由於當天氣候情況不佳,工程師沒有在第一時間內發出對於低溫下進行發射的危險性發出的警告,且O型環本身設計以有瑕疵,在火箭發射後不久固體火箭推進器的O型環密封圈失效,使得原本應該是密封的固體火箭助推器內的高壓高熱氣體泄漏,這批氣體影響了毗鄰的外儲箱,在高溫的燒灼下開始發生結構失效的現象,同時也讓右側固體火箭助推器尾部脫落分離。在加上沒有完善的逃生裝置,導致七名太空人在此次任務中皆不幸罹難。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