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病毒感染 viral infection 病毒通过多种传播途径进入机体并在细胞中增殖的过程。. 病毒的致病机制. 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溶细胞感染 cytocidal infection 稳定状态感染 steady state infection 细胞凋亡 apoptosis 细胞的增殖与转化 prolif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病毒基因组的整合 integration infection

fatima-de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2. 病毒感染 viral infection 病毒通过多种传播途径进入机体并在细胞中增殖的过程。

  3. 病毒的致病机制 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4. 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 溶细胞感染 cytocidal infection • 稳定状态感染 steady state infection • 细胞凋亡 apoptosis • 细胞的增殖与转化 prolif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 病毒基因组的整合 integration infection • 包涵体形成 inclusion body

  5. 1、溶细胞感染cytocidal infection 多见于naked viruses • a.抑制宿主大分子合成; • b.病毒蛋白的毒性作用; • c.破坏宿主细胞溶酶体; • 损伤细胞器。

  6. epithelial cells - adenovirus uninfected early infection late infection slides from CDC

  7. 2、稳定状态感染 steady state infection 多见于enveloped viruses • (1)胞膜改变 • 病毒新抗原形成:CTL攻击作用 • 胞膜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 • (2)多次增殖:细胞死亡

  8. 3、 病毒基因组的整合感染 integration infection (1)完全整合(full integration)为逆转录病毒以 双链cDNA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 (2)失常式整合(aberration integration )主要 见于DNA病毒,部分DNA随机整合。

  9. 4、 细胞的增殖与转化prolif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有少数病毒可促进细胞的DNA合成,促进细胞增生,细胞繁殖增快,失去细胞间的接触抑制。在动物试验和细胞培养时,均可观察到细胞的增生和转化现象。如HBxAg、HPV16-E6、HPV16-E7和SV40-T protein 等。

  10. 5、细胞凋亡 apoptosis 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性死亡,受多种基因调节。在某些病毒感染时可由于病毒本身或病毒编码的蛋白间接作用诱导细胞凋亡。

  11. 细胞凋亡与病毒性肝炎 * HCV感染肝细胞 病毒刺激CTL ↓ ↓ 高表达Fas 高表达FasL ↓ ↓ CTL导致大量肝细胞凋亡 →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 HBV、HCV感染 →刺激免疫细胞产生TNF-α↑ →肝细胞凋亡或坏死

  12. 6、包涵体形成 inclusion body

  13. 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 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 • 免疫病理反应; • 免疫应答紊乱。

  14. 1、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 • 病毒感染免疫细胞 如:麻疹病毒感染巨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 EB病毒感染单核细胞 HIV感染CD4+ T细胞 • 免疫细胞MHC-I/MHC-II 表达下降 • 病毒抗原与细胞因子结构相似 • 病毒藏匿于免疫细胞或抗体难以作用的部位

  15. 2、免疫病理反应 • Ⅱ型超敏反应 • Ⅲ型超敏反应 • Ⅳ型超敏反应

  16. II型变态反应

  17. 3、病毒感染引起免疫应答紊乱 免疫系统失去抗原识别功能,发生自身免疫病。

  18. 病毒引起自身免疫的可能机制: • 多克隆B细胞被激活; • 病毒侵入淋巴细胞; • 由于免疫系统的失调产生自身抗体; • 病毒与正常组织细胞有交叉抗原; • 病毒感染改变了宿主的免疫原性。

  19. 病毒的传播方式 一、水平传播 (horizontal infection) 二、垂直传播 (vertical infection)

  20. 水平传播:是指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所导致的感染,其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消化道、 泌尿生殖道、 眼和破损皮肤等。 垂直传播:是病毒感染的特点之一,病毒通过胎盘、产道等途径由亲代传给子代,常见的是RUV、CMV、HBV、HIV。

  21. 垂直传播发生的过程

  22. 病毒的感染类型 • 1、根据有无临床表现 • 隐性感染 • 显性感染 • 2、根据临床症状长短 • 急性感染 • 持续性感染:又分为慢性感染、潜伏性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 • 临

  23. 1、隐性感染 inapparent infection 原因:病毒毒力较弱或机体免疫力强,或病毒不能到达靶细胞。 结果:有排毒的可能,病毒携带者(viral carrier),是重要的传染源。

  24. 2、显性感染 apparent infection • (1)急性病毒感染 acute viral infection • 大多数病毒感染属于此种类型。 • (2)持续性病毒感染 persistent viral infection • 慢性感染 • 潜伏性感染 • 慢发病毒感染

  25. a、慢性感染 chronic infection 症状轻微或缺如,可排毒,病程不一定呈进行性发展。 b、 潜伏性感染 latent infection 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组潜伏于组织或细胞中,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

  26. c、慢发病毒感染 slow viral infection 潜伏期长,病程呈亚急性、进行性,常导致死亡。如SSPE、Kuru 病等。

  27. 持续性感染发生机制 ① 遗传因素; ② 机体免疫力低下; ③ 病毒抗原发生变异或免疫原性弱; ④ DIP抑制病毒的组装与成熟; ⑤ 病毒基因组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上; ⑥ 不能形成有效的免疫应答。

  28. 感染的过程与结局 1、局部感染:病毒局限于入侵部位增殖,如鼻病毒、轮状病毒、流感病毒。 2、全身感染:入侵机体后释放入血循环(病毒血症),感染过程涉及多个组织、器官,如麻疹、腮腺炎病毒等。 感染的过程与结局取决于机体与病毒的相互作用,可引起机体严重损伤甚至死亡,也可仅出现隐性感染或顿挫型感染。

  29. 抗病毒免疫 • 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 干扰素(IFN) • NK 细胞 • 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 体液免疫 • 细胞免疫

  30. 一、干扰素(interferon, IFN) 干扰素是机体受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产生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 • 1、生物学功能 • 抗病毒; • 抗肿瘤; • 免疫调节。

  31. 2、 种类: IFN-:主要由人白细胞产生 IFN-:主要由人成纤维细胞产生 IFN-:主要由人T细胞产生 3、 抗病毒机制: 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32. INTERFERON

  33. antiviral state antiviral state antiviral state antiviral state INTERFERON

  34. antiviral state antiviral state antiviral state antiviral state INTERFERON

  35. antiviral state antiviral state antiviral state antiviral state INTERFERON

  36. 4、特点: a 广谱抗病毒; b 间接抑制病毒而不是杀病毒; c 抗病毒作用具有种属特异性; d 发挥作用迅速。

  37. 干扰素与抗病毒抗体的比较

  38. 二、NK细胞 • 无MHC限制性,也不依赖抗体; • 对靶细胞无特异性; • 杀伤作用出现早; • 可被部分细胞因子激活。

  39. 三、抗体介导的抗病毒作用方式 1.中和抗体和病毒表面抗原结合,导致病毒表面蛋白质构型的改变,阻止其吸附于敏感细胞。中和作用是机体灭活游离病毒的主要方式。 2.病毒表面抗原(如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与相应的抗体(中和抗体或非中和抗体)结合时,易被吞噬清除。

  40. 3.病毒表面抗原和相应的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导致有包膜的病毒裂解。3.病毒表面抗原和相应的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导致有包膜的病毒裂解。 4.感染细胞表面表达的病毒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或通过ADCC作用或通过激活补体,使靶细胞溶解。

  41. 四、细胞介导的抗病毒作用 1. CTL的抗病毒作用 破坏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主要靠CTL。 2. 细胞因子的抗病毒作用 活化的T细胞释放的LL-2促使T细胞、NK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在病毒感染的部位大量聚集,释放IFN并形成足够的浓度,从而在转录、翻译两个水平上抑制病毒大分子的合成,并诱导邻近正常细胞建立抗病毒状态。

  42. 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 • 系统/表面感染或病毒血症? • 病毒抗原易发生变异? • 病毒血清型多/少?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