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应用行为分析 与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

应用行为分析 与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 郭延庆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2014/10/5. 应用行为分析基本原理. S A S B S C S D R S R. S D ( 分化性刺激 ) : 指令(指导) S R ( 反应 ) : 跟随指令的行为 R ( 结果 ) : 强化或“不”的信息. 回合教学法. Discrete trial: 回合教学法(分段教学法、分离试验法、分离式教学) Most-to-Least Teaching: 从高到低辅助教学法

favi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应用行为分析 与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应用行为分析与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 郭延庆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2014/10/5

  2. 应用行为分析基本原理

  3. SASBSC SD R SR SD (分化性刺激) :指令(指导) SR (反应) : 跟随指令的行为 R (结果): 强化或“不”的信息

  4. 回合教学法 Discrete trial: 回合教学法(分段教学法、分离试验法、分离式教学) Most-to-Least Teaching: 从高到低辅助教学法 Least-to-Most Teaching: 从低到高辅助教学法 Mass trial: 集中试验法(主体试验法) Single Presentation: 单一呈现法 Random Rotation 随机轮换法 Extended Trial 扩展试验法 Maintenance 维持阶段 2014/10/5

  5. 回合教学法1 基础情况(摸底) 球、杯子、鞋子 呈现至少三个项目(其中包含至少一个要学习的项目)。 随机轮换项目的位置以及指令 进行2节各10次试验 不给予任何辅助或奖励 正确记+;不正确记- 如果80%以上正确进入维持阶段 2014/10/5

  6. 回合教学法2 Mass trial: 集中试验法(主体试验法) -指得是在不呈现其他非学习项目的情况下呈现新的学习项目 -持续辅助学习项目,不允许孩子出现错误反应 -10次试验均使用相同的指令 每小节10次试验,直到达到标准 不呈现任何分心物 使用从高到低辅助教学法 +p/-p与+/-标记 尝试弱化辅助(1次) 尝试独立反应(1次) 2014/10/5

  7. 回合教学法3 Single Presentation: 单一呈现法 摸底意味着完成当天试验后,进行3次试验。如果100%正确(3次“+”记录),进行下一阶段,否则重复当前阶段 使用从低到高辅助教学法 每小节10次试验,直到达到标准,然后摸底 渐引入分心物使逐渐接近学习项目 不断变换分心物位置 只给予学习项目的指令 当两项目平行时,可作+/-的记录,否则只记录+p/-p 2014/10/5

  8. 回合教学法4 Random Rotation 随机轮换法 分心项目,一般指得是过去已掌握项目 使用从低到高辅助教学法 每小节10次试验,直到达到标准,然后摸底 只呈现一个分心项目 轮换项目位置(学习项目与已掌握项目) 轮换学习项目和已掌握项目的指令 +p/-p与+/-标记 2014/10/5

  9. 回合教学法5 Extended Trial 扩展试验法 一般引入至少2个以上已掌握项目作为分心刺激 使用从低到高辅助教学法 每小节10次试验,直到达到标准,然后摸底 轮换项目位置(学习项目与已掌握项目) 轮换学习项目和已掌握项目的指令 +p/-p与+/-标记 2014/10/5

  10. 回合教学法6 Maintenance 维持阶段 使用从低到高辅助教学法 每天都进行维持训练 将维持训练融入学习训练中去以增加孩子受到强化的机会 在多种环境利用多种资源进行维持阶段的训练,以达到泛化的目的 保持记录,随时监督退化情况 2014/10/5

  11. SD: 指令 首先,获得孩子的注意 发展好的注意技能对孩子的学习至关重要 清楚,简单,准确 声音要具有权威性,坚定,充满信心 每个回合只说一次“SD”,如果孩子没有反应,停止试验并进行新的回合。 当孩子取得进步,指令应采取更自然的方式以获得泛化 2014/10/5

  12. R: 反应 给患者3到5秒钟的思考时间 反应标准:就是你所能接受的孩子为获得强化具体所要作出的行为。这些标准必须是预先制定并且必须是前后一致的 不要强化任何额外的行为 比如: SD: 敲 R: 孩子拍巴掌并敲 SR: 给予中性反应,结束试验,重新做 2014/10/5

  13. R: 反应, (继续) 允许自我矫正 无反应被认为是错误反应。结束试验并重新开始 确保预期行为出现时得到充分的强化 比如: 好的目光接触或好的注意 警惕!如果孩子似乎在预期某反应,那么… …你可能太过于预示该反应,并且孩子正在解读你的模式。改变呈现(的指令)的顺序 或…孩子可能在猜测,把他们的注意力拉回来。 2014/10/5

  14. 特定的反馈形式: 强化:任何刺激,只要具有增加某行为的效果 SR: (强化) SR+: (正强化) 增加一个正性的刺激以增加行为 SR–: (负强化) 去掉一个负性的刺激以增加某行为 强化应当: 附随的(依从的): 只在目标行为出现时才给予 有动机的: 选择基于那些在日常背景下 选择: 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 根据表现有所区别 持续地给予 随时间逐渐淡出 变化的 年龄相适应的 2014/10/5

  15. 强化标准 正确: 正确= 提供表扬与实物奖励 良好注意下正确反应= 超级强化! 没有注意的正确反应= ok 强化 不正确: 不正确= 给予“不”或者“再试一次”的信息 不正确但注意良好= “再试一次” 不正确而且没有注意= “不”的信息 无反应: 无反应= 不正确 脱岗行为: 脱岗= 立即给予反馈, 纠正行为, 重来 2014/10/5

  16. 泛化: 泛化意味着目标反应在一个从没有进行过特殊训练的背景和情境下出现 让治疗自然,有趣,可泛化 热情的声调 变化的背景 变化的指令 有趣,喜欢,有功能性的材料 不要持续在一个已经掌握了的项目上让孩子感到厌烦 当孩子合作时不要延长他的工作时间,你这是在惩罚他。同样,也不要在碰到麻烦时缩短项目的时间,你这是在奖励他 保持一个高成功比率 使用孩子喜欢的东西,哪怕自我刺激性的物品也可以作为强化物 任务穿插 变化的并且是自然的强化物 语言应当尽可能自然 课程富有变化 (e.g.语言, 游戏, 社会, 自理) 尽可能去结构化 (e.g. 有些时候选择在地板上而非椅子上工作) 2014/10/5

  17. 串联教学法 串联:把一个行为链联系起来的程序。每一个行为都独立地教并且与链中的相继行为建立联系,直到所有的行为都结合到一起。. 串联教学的方法包括: 顺序法: Example: 孩子从厨房里为自己倒饮料;First child gets out cup, then child gets out drink, then child opens drink, then child pours drink into cup, then child drinks. 倒序法: Example: 教孩子穿袜子;First child must pull sock up from the ankle, then from the heal, then from the middle of the foot, then from the toes, then put the sock on the toes and pull up. 书面的任务分析: Example: Child follows written directions to complete a task. 图片辅助: Example: Child follows sequenced picture prompts to complete a task. 自我指导: Example: Child writes his/her own version of directions to follow. 2014/10/5

  18. 穿衣服的教学案例 怎么教孩子“穿衣服”的概念 -从最终的预期结果来看 -从孩子自身心理发展水平来看 -从一般身心发展规律来看 需要哪些准备:季节,时间,环境,刺激物自身的,人为的

  19. 教学穿衣服的案例 袜子-内裤-外裤-套头衫-鞋子 袜子:捡拾-套脚-伸蹬-提拉-修整 内裤:捡拾-屈左腿-伸左腿-屈右腿-伸右腿-起立-提拉 外裤:捡拾-屈左腿-伸左腿-屈右腿-伸右腿-起立-提拉 套头衫:捡拾-套头-下拉-伸左-伸右-修整 鞋子:捡拾-套脚-提拉下蹬-扣带

  20. 自然情境下教学:机会的发现与创造 1、在他/她的面前吃他/她最喜欢的食物但不给他/她 2、激活一个玩具的玩法,终止后递给孩子 3、给孩子四块积木依次放进盒子里,并紧接着给他一个小动物模型放入盒子里 4、与孩子一起看书或者一本杂志 5、打开泡泡盒,吹泡泡,然后关闭并拧紧泡泡盒,然后递给孩子 2014/10/5

  21. 自然情境下教学:机会的发现与创造 6、始动一个熟悉的社会游戏,直到孩子表现出高兴的样子。然后停止游戏并等待 7、吹气球并慢慢让他撒气,然后把撒了气的气球给孩子或放在自己的嘴边并等待 8、给孩子一个他/她不喜欢的玩具或食物 9、把孩子喜欢的某个食物放到一个透明但孩子打不开的容器里,然后把这个容器放到孩子面前 10、把孩子的手放到一个冷的、湿的或粘的物体上(比如浆糊等等) 2014/10/5

  22. 自然情境下教学:机会的发现与创造 11、滚一个球到孩子那儿,当孩子把球滚回来三次以后,立即滚一个不同的玩具到孩子那儿 12、引导孩子做拼图,当孩子拼好三张以后,给他一张不合适的图片 13、与孩子一起从事一项活动,该活动含某特别容易倾洒的物质。突然在孩子面前倾洒一些东西并等待 14、把一个可发声的玩具装到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摇晃袋子。把袋子举高并等待 2014/10/5

  23. 自然情境下教学:机会的发现与创造 15、给孩子一些他喜欢玩的游戏的材料,但保留 一项他完成该活动所必须的工具,使他不能得到,并等待 16、给孩子一些他喜欢玩的游戏的材料,但请第三个人拿走 一项他完成该活动所必须的工具,到房间的远端,并等待 17、对一个游戏中的玩具说“bye”并拿走,重复2遍后,第四次只拿走玩具 18、把一个玩具狗熊从桌子底下拿出来并向孩子打招呼。重复3遍后,第四次只拿出来动物,不打招呼并等待 2014/10/5

  24. 系统时评教学法 执行一项你准备由孩子来命名的活动 执行的同时你描述这项活动并该孩子轮流机会 如果孩子模仿了预期行为,给予适当强化 (我在拍球) 2014/10/5

  25. 恒定延时教学法 执行一项活动(比如蹦床,看起来要特别有趣)以激发孩子的目标反应(蹦床) 首先尝试采用集中注意(比如走近他,目光接触,歪着脑袋,询问的表情)的方法并维持5到15秒钟(根据目标反应与孩子而异,但间隔时间固定) 如果他做出预期反应,给予机会和适当强化 如果他没有做出反应,给予适当水平的辅助使反应出现,并强化该反应 2014/10/5

  26. 渐进延时教学法 执行一项活动(比如蹦床,看起来要特别有趣)以激发孩子的目标反应(蹦床) 首先尝试采用集中注意(比如走近他,目光接触,歪着脑袋,询问的表情)的方法不加等待就辅助他做出反应,给予机会并适当强化。 同样采用集中注意的方法但逐渐延长等待反应的时间(比如1秒钟,到2秒钟,3秒钟,5秒钟。。。等等),直到他独立完成 2014/10/5

  27. 关键反应教学法 孩子始动并轮流互动 大人呈现的问题,指令,或反应机会必须明确,与目标反应一致,不受干扰而且孩子必须注意到 只要适合孩子的发育水平,尽可能呈现多重线索 经常穿插维持项目 强化物要及时,依从于目标反应,有效,排除干扰 利用直接的(自然的)强化物 2014/10/5

  28. 方法手段 ABA以及其它行为途径 A-L-S-O 途 目标方向 发展以及其它模式途径

  29. 同(ALSO)做一个社会人 A: Academic Skills L: Life and Living Skills S: Social Rules and Social Skills O: Occupational or Professional Skills 2011-9-1 郭延庆(青岛以琳) 30

  30. 谢谢大家,欢迎提问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