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創新教學的策略及方法

創新教學的策略及方法. 引言人:鄭明長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技職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四月. 報告內容. 壹、教學是什麼? 貳、教學策略 參、教學方法. 教學是什麼?. 教學的主體是誰? 教學就是教師把想教的預定內容教完? 教學就是把課程教完? 教學就是教學生想學的內容?. 教 學. ?. 老師教學生學. 一 、 教學關心的議題. 學生的動機 遷移 評量. 可用性? 價值性? 重要性? 興趣?. 有能力? 意志力?. 如何讓學生有動機?. 近遷移 應用的機會? 教學內容的特性? 與實務的聯結性?. 遠遷移

Download Presentation

創新教學的策略及方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創新教學的策略及方法 引言人:鄭明長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技職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四月

  2. 報告內容 • 壹、教學是什麼? • 貳、教學策略 • 參、教學方法

  3. 教學是什麼? • 教學的主體是誰? • 教學就是教師把想教的預定內容教完? • 教學就是把課程教完? • 教學就是教學生想學的內容? 教 學 ? 老師教學生學

  4. 一、教學關心的議題 • 學生的動機 • 遷移 • 評量

  5. 可用性? 價值性? 重要性? 興趣? 有能力? 意志力? 如何讓學生有動機?

  6. 近遷移 應用的機會? 教學內容的特性? 與實務的聯結性? 遠遷移 能否歸納出原理原則? 能否適應改變? 能否創新地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能否遷移?

  7. 教學評量有效嗎? • 與教學內容的聯結性? • 教學評量能否反映學生能力? • 教學評量的公平性? • 教學評量能否促進學習? • 教學評量能否預測未來的表現?

  8. 貳、一般教學模式

  9. 教學目標 • 旨在告知: • 學些什麼? • 如何學習? • 為何而學?

  10. 方式 • 前導組體 • 教材架構 • 教學目標 • 待答問題

  11. 功能 • 組織教材 • 提示重點 • 集中注意力 • 自我評量

  12. 思考 • 老師是否知道要教什麼?為什麼要教? • 學生是否知道要學什麼?為什麼要學? • 這些內容彼此間有何關係?

  13. 起點行為 • 喚起既有知識技能 • 聯結新舊知識 • 要求學生預習

  14. 既有知識的角色 • 有意義的學習建立在知識間的有機聯繫 • 學習新教材前應具備相關知識技能作為基礎 • 教師呈現新教材時可幫助學生複習既有知識 • 教材之間應有所聯繫

  15. 教學涵意 • 檢查起點行為 • 複習既有知識 • 留意學生的既有經驗

  16. 教學活動 • 清楚呈現教材,提示學習重點 • 提供學習輔導,增進理解與記憶 • 事實性學習內容:組織心像意義化 • 概念性學習內容:呈列特性,舉正反例

  17. 教師為中心 講述法 批判思考教學 學生為中心 問題解決教學 創造思考教學 參、教學策略與方法

  18. 講 述 教 學 法 • 教學的過程 • 引言階段:指如何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動機。 • 正題階段:指教師如何把講述的主題內容和順序作 有系統的組織,且應力求簡明、扼要、清晰。 • 摘要及提問階段:指教師在講述完每一單元之後而進入另一單元之前,應先將前述內容作扼要歸納。 4.結論階段:指教師如何以最簡潔的方式將內容總結。

  19. 講 述 教 學 法 • 教學的策略 • 1.講述時間不宜太長。 • 2.講述內容配合學生程度。 • 3.教師應注意講述時的動作、表情和語言。 • 4.避免照本宣讀,兼用教學媒體。 • 5.隨時與學生保持眼神接觸。 • 6.適時強調重點。 • 7.同時提供講演綱要或書面資料。

  20. 講 述 教 學 法 • 優 點 • 1.可將完整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 2.節省學生獲取知識的時間。 • 3.適合基礎學科和概念的練習。 • 4.可採用廣泛有趣的教材來教學。

  21. 講 述 教 學 法 • 缺 點 • 形成學生靜默式的聽、看習慣,學習成效往往不甚理想。 • 學生易養成消極學習的態度。 • 不能提供學生進行探究發現的學習經驗。 • 講述方式若缺乏變化或時間過長,易使學生失去興趣和注意力。

  22. 思維與創造力的培養 • 思維與相關概念 • 思維與問題索解:結構性問題、無結構問題、爭論問題

  23. 從問題索解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 發現問題 • 瞭解問題性質 • 蒐集相關訊息 • 問題索解行動 • 事後檢討評價

  24. 四、如何教導問題解決和思考技巧 大部分數學應用題的難處並不在於計算,而在於理出頭緒,使它變得可以解決。問題解決技巧(problem solving skills)是可以教、可以學的。

  25. (一)問題解決的歷程 • 1.一般性問題解決策略(IDEAL) • I.指出(identify)問題和機會 • D.界定(define)目標,並對問題加以表徵 • E.探索(explore)可能的策略 • A.預期(anticipate)結果並行動 • L.回顧(look back)和學習 • 2.手段~目的分析(means-ends analysis) • 3.抽出相關訊息 • 4.表徵問題

  26. 問題解決教學法 • 問題解決教學法的特性 • 1. 屬於較高層次的學習 2. 增加對相關問題的理解力和記憶力 3. 學生可以學習如何獨立思考 4. 問題必須經過設計,所以問題會有多種解決辦法,二不是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5. 利用除了教科書外的其他資源 6. 提供學生從i錯誤中學習的機會 7. 讓學生聯席策略發展及合邏輯的思考以增加歸納和演譯的能力

  27. 問題解決教學的步驟 • 1. 定義問題和構成要素 2. 提出假設 3. 收集和分析資料 4. 導出結論和解決方法 5. 證明結論或解決方法

  28. 問題解決教學法的設計步驟 • 1. 設計問題本位學習單元的思考面向 • 2.指出課程及指導的基本要素:內容、學生、策略 • 3.發展廣義開放的問題與活動 • 4.確認單元與單元間的連貫性 • 5.蒐集回饋的意見 • 6.修正活動與問題 • 7.預期學生會產生的問題 • 8.預期的角色評量與後勤的學習支援

  29. 教師的任務 • 1.如何促使學生對學習活動與問題的理解? • 2.以何種方式引導學生釐清核心問題? • 3.如何協助學生發展探索問題的計畫? • 4.如何支持學生的探索活動? • 5.如何協助學生監控學習進度? • 6.以何種方式呈現發現? • 7.如何協助學生進行資料整合與報告?

  30. (二)創造性問題解決的教導 1.反覆思考(incubation) 2.暫不判斷(suspend judgment): 腦力激盪法(brainstorming) 3.適當的氣氛 4.分析:並列對照(juxtapose) 5.吸引人的題目 6.回饋

  31. (三)思考技巧的教導 最有名且研究最多的思考技巧方案是以色列教育學者Reuven Feuerstein(1980)所發展的方案,稱為工具性充實方案(Instrumental Enrichment)。在此方案中,學生要做一系列的紙筆練習,其目的是要培養學生分類、比較、空間導向(orientation in space)、數列(numerical progressions)之類的心智技巧。

  32. 圖8-4

  33. 表8-2

  34. (四)批判思考 • Beyer(1988)曾提出十個批判思考技巧: • 區分出哪些是「可證實的事實」、哪些是「價值論斷」。 • 對於訊息、主張或理由,區分出哪些是有關的,哪些是無關的。 • 對某一陳述,決定其事實正確性(factual accuracy)。 • 決定資料來源的可信度。 • 指出哪些主張或論點意義含糊、模稜兩可。 • 指出未明說的假定(unstated assumptions)。 • 看出偏見。 • 指出邏輯上的謬誤。 • 在一串的推理中認出邏輯上不一致的地方。 • 決定某一論點或主張合理的程度。

  35. 批判思考的教學策略 • 反思 • 發問技巧 • 環境設計 • 教學過程:探究、反省、解放、重建 • 蘇格拉底式辨證對話 • 分組討論 • 角色扮演、辯論 • 電腦輔助教學

  36. 師生角色 教材內容 教師態度 教學法 發問 教室佈置 知識觀點 價值判斷 學習成就 學習態度 學習責任 社會背景 批判思考教學的特徵

  37. 教學的原則 1.激起學習的內在動機。 2.便利創造性的學習。 3.建立創造性的情況。 4.培養創造能力。 5.統合課程與教材。 6.運用發問的技巧。 7.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法。 8.訓練學生諦聽技巧。 9.自由、和諧、民主的教室氣氛。 10.接納學生不同的意見。 11.鼓勵學生獨立學習。 12.允許學生有嘗試錯誤的經驗。 創 造 思 考 教 學 法

  38. 教學的策略 • 腦力激盪術:利用集體思考、參與的方式對某一問題的意見或構想相互激盪的技術 • 檢核表:一份列有問題或事物改革方向的清單,以引導創造者逐一查核以獲得新觀念 • 屬性列舉法:將主要問題分解成許多次級問題,並列舉各問題的屬性而逐一改良 • 綜合法:將不同和顯然不相關的要素聯合起來的技術,方法有化新奇為熟悉及相反詞

  39. 敬 請 指 導 創新教學的策略與方法 鄭明長 mcjheng@mail.npust.edu.tw 08-7703202 ext. 7484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