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第(一)期

河南开封市继续教育小学美术简报. 第(一)期. 辅导老师:赵崇叶.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优秀作业推荐. 《 蔬果的联想 》. 作者:李青松. 教学目标: 1 、学习简单的切割,插接,镂空,雕刻四种基本造型方法。 2 、学生能从这节课认识到想象与联想在美术中的奇妙作用。 3 、培养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奇妙、独特的想象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4 、通过这些奇思妙想使学生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 、学生重点提高对物象特征整体感知能力 2 、掌握切割、插接、镂空等造型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事例引导激发学生联想思维和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fay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河南开封市继续教育小学美术简报 第(一)期 辅导老师:赵崇叶

  2.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优秀作业推荐

  3. 《蔬果的联想》 作者:李青松 • 教学目标: • 1、学习简单的切割,插接,镂空,雕刻四种基本造型方法。 • 2、学生能从这节课认识到想象与联想在美术中的奇妙作用。 • 3、培养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奇妙、独特的想象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 4、通过这些奇思妙想使学生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 教学重点: • 1、学生重点提高对物象特征整体感知能力 • 2、掌握切割、插接、镂空等造型方法。 • 教学难点: • 通过事例引导激发学生联想思维和想象能力。 • 教学准备: • CAI课件,实物教具。 •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课:    •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魔术,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出示带蒂的一棵长茄子)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是怎么变的?(展示:用小刀在茄子左右两边各切划出一对小翅膀,在中心处切割出肚皮,变成一只活泼可爱的小企鹅)好玩吗?你们想不想也变一变?我们今天就共同学习第五课《蔬果的联想》(板书课题) • 二、民主导学: • 1、直观分析蔬果造型原理。 •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在这些蔬果制作的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相机小结: •     (1)小青蛙:小南瓜的形体特征与小青蛙的形体特征相似,色彩、纹理也相近。(教师板书强化:形体、色彩、纹理)因此,用小南瓜做成了小青蛙的身体,然后辅以小西红柿做眼睛、菜叶子做成四肢,一只憨态可掬的小青蛙就变成了。 • (2)洋葱制作的荷花则是运用了洋葱球状形体及多层次的特点、白里透红的色彩特点与荷花形体、色彩特征相似的原理设计的 • (3)教师进一步强化形体、色彩、纹理概念,

  4. 引导学生掌握对物象特征整体感知的方法以及以形造型创作原理。 2、探究蔬果制作物象的一般步骤:        你喜欢的这件作品是怎样变成的?用到了哪些方法?       (1)荷花:荷花运用了切划的方法。       (2)小青蛙:小青蛙的嘴用了切割的方法,眼睛和四肢用了插接的方法。(板书:切割、插接)       (3)南瓜人物:南瓜人物还运用了镂空的方法。(板书:镂空)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蔬果制作玩具的制作原理和基本方法,那么,在你准备的蔬菜和水果中,你准备把它(它们) 变成一件什么样的好玩、有趣的玩具呢?(学生思考、交流、反馈,教师评价指导。) 4、打开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看一看别的小朋友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变的呢。         大家都想好了吗?那就大胆地把你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吧,比比看哪位小朋友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      三、检测导结: 1、展示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2、教师小结本课: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美的事物等待我们去发现,并创造出更多更美的作品。(课件展示 石头画作品,拓展学生思维) 教学反思:这节课是选用蔬菜、瓜果这种取材方便、易于加工的材料进行联想、造型与制作,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审美意识, 了解雕刻的基本知识,学习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发展想像力与创造力。      在本课教学中我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蔬果联想”的奇妙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利用设置的情 境提出问题,展开学习讨论,从而引导学生巧妙地利用材料的特点进行联想。通过实际操作和自学教材自主探究制作、塑 造的多种方法,并根据蔬果的特点来选择与之适应的造型方法。 然后运用以切挖为主的方法来造型,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切挖出作品的大致造型,再用其他方法完善;也可以运用 以组合为主的方法来造型,将形色各异的大小蔬果组合成有趣形象。课本中的“荷花”与“青蛙”是引导学生巧妙地利用蔬果 的形状、色彩、纹理等进行联想的典型范例。蔬果的联想 “荷花”是以切划手法为主的造型处理,“青蛙”是以搭配组合为主 的造型表现,造型方法的丰富性,给学习方法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接着在学习任务的落实这个环节,先分小组观察、讨论并讲述本小组的想法及联想。以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创意,用 自己喜欢的一种或多种蔬果进行组合创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由发挥,展开自己丰富的 联想。然后再请学生介绍自己的联想创意,从材料、方法、学做动作三方面交流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的 得意之处。这样即让学生自主学习了知识,得到了锻炼,而且还感觉很轻松愉快,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压力和负担,就会顺 利的完成学习任务。 回顾这节课还有不足的地方:第一,寻找、收集形状、色泽、纹理和质感有特色的蔬菜、瓜果,其中形状奇特者为佳, 并注意大小搭配。第二,避免选择切、挖时有过多流质的蔬果,如番茄等.

  5. “线的秘密”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者:薛静 教材版本:湘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观察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美丽图形和纹理,感受线的节奏美﹑韵律美。 2.欣赏艺术大师的作品,掌握用线装饰物体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描绘出一组坛坛罐罐。 教材分析:线条是一种最基本的绘画造型语言,也是最简便最直接用于表现形象的绘画手段,本课的教学 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美的线条,感受线条的美,体会不同线条的不同感觉,线条排列的 节奏美﹑韵律美。教学难点是掌握用线装饰物体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描绘一组容器。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自然界中的线﹑生活中的线﹑艺术作品中的线的图片)描绘容器的教学录像﹑图画纸 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给大家带来一样特殊的东西(出示彩带),这是什么?(跳舞用的彩带)现在我拿它做几个 动作,大家看能用什么用的线来表示?拉直——直线﹑倾斜斜线﹑抖动彩带曲线﹑旋转彩带弹簧线线的秘密。 二﹑新授: 1﹑欣赏大自然中的线,感受各种线的美。 线从哪里来呢?让我们先到大自然中去找一找。(课件播放图片,教师引导讲解) 教师总结:神奇的大自然,将各种长短﹑曲直﹑粗细不同的线条排列和组织起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2﹑欣赏生活中的线,感受线的美。 线是丰富多彩的,它不仅存在于大自然中,也存在于生活中,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各种美丽的线。 接下来,我们欣赏一组生活中的线。(课件播放图片,教师引导讲解) 教师总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有直线﹑曲线﹑折线,也有各种编织在一起的交叉线。 3﹑体会不同线的不同感情﹑性格。 刚才我们欣赏了很多线的图片,当你看到不同的线的时候,你是不是有不同的感觉呀?这就说明线是有 感情有性格的,不同的线能给人不同的感觉,反过来我们也能用各种不同的线来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线是 一种很重要的绘画造型语言,它有很强的表现力。 现在我请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每组派一个代表),每人画一种你喜欢的线,然后说说你画的线给人什么 样的感觉,或是你要用这种线表达什么感受,什么心情。

  6. 4﹑欣赏艺术大师的作品,感受线条的艺术感染力。4﹑欣赏艺术大师的作品,感受线条的艺术感染力。 一根简单的线,在艺术大师的笔下就能变成各种漂亮精美的图画。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几幅大师的作品。课件 播放《八十七神仙卷》、《牛》、蒙德里安的作品,教师介绍讲解。 5﹑教师示范 我们看了这么多线的作品,现在老师也想用线来画一幅画。(教师示范) 三﹑尝试表现,用线画一组容器。 刚才我们揭开了很多线的秘密,接下来,我们要用线来画一幅画。请大家看课件,看的时候要用眼睛认真观察, 耳朵仔细听,还要动脑筋想。(播放课件) 结合课件内容教师讲解提示: 1﹑用线概括出物体的外形。 2﹑画面安排,布局要合理。 3﹑两个罐子交叉时,可以处理成遮挡关系或交叉重叠关系。 4﹑用线条装饰罐子时线条排列要有疏密变化。 作业提示要点: 1﹑注意画面构图(大小﹑位置﹑前后关系)。 2﹑罐子的造型可以临摹,也可以自己创造出新颖独特的造型。 3﹑装饰时,注意线条的排列要有疏密变化,有节奏感。 4﹑打开课本,可以参考上面的图片。 5﹑作业纸大小两种任选。 学生作画,教师辅导(播放音乐) 辅导要点: 1﹑选一种深颜色彩笔画。 2﹑下笔既要大胆果断又要认真仔细,线的排列不要太乱,画长线时运笔要慢﹑稳,一笔到头,笔笔都要交代清楚。 四﹑展示作业,点评。 五﹑课后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线的秘密,大家还画了一组坛坛罐罐。其实,我们刚才欣赏的罐子有的是我国新时器 时代的彩陶。你了解彩陶文化吗?彩陶纹样中有大量用线造型的表现,请大家课后收集有关彩陶文化的知识,下节 课我们交流。 课后反思:本课以线为造型的手段,引导学生运用造型元素和造型组织原理进行创作表现。指导学生作业既要大胆 果断,又要仔细认真,线的排列不要混乱,如画长线运笔要慢、稳,一笔到头,笔笔都要交代清楚,运用线的方法 当然可以灵活多变。学生作业要特别强调线的疏密对比关系,教学中我采用作业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辨析,掌握合 适的线的组织方法。学生作业一般具有夸张表现性、主观处理表现性、装饰性等特点,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将错就 错,随意描画形象,顺势发展画画,如有的学生发现自己画的坛坛罐罐不对称,会很着急,可指导他再补画一根线 条,将已经画的线做纹样装饰处理。

  7. 《真情对印》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者:谢济鸿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是以“对称图形”为主线进行联想,用对印方法进行的表现。 本课的教学设计在于让学生感受、体验对称的美和特点后,将其内化为对对称的理解与运用。 “对称性”是形式美法则之一,藏匿于生活之中,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中它无处不在,本课围绕制作对 印画展开教学活动。对印是拓印方法之一,对孩子们来说,它是一个融知识性、游戏性、趣味性于一体的 学习活动,但是对对于第一次接触对印画的学生来说,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如:颜色的匹配、用量的 多少以及稀稠程度、疏密处理、面积大小,拓印力度的轻重缓急,拓印方法是拍打还是按压、磨压……由 于受力的情况不同,使夹缝中的颜色在外力影响下,产生不同的运动作用,这种不可捉摸的瞬息变化容易 形成无法预料的奇妙效果。教材中的范作充分体现了对印的奇妙。 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了解到三方面的知识,第一、欣赏、感受对称的艺术之美;第二、什么是 对称形;第三、了解对印画的制作方法,学生尝试体验。欣赏对称之美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途径,理 解对称形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学习制作方法并制作对应画,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是对学生表现能 力的一种验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对称美的知识多少有些了解,通过观察发现、欣赏探究、初步体验等教学手 段一定能快速的掌握其特点,在反馈指导、自主表现、拓展新知学习活动中掌握相关的制作方法。整个过 程在于让学生感受体验对称的美和特点后,将其内化为对对称美的理解与运用。 本课是一节制作课,本着新课标中要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 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的要求。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从生活中探索对称型形,掌握对称规律,学习用均衡、对称的方式。 2、技能目标:运用对称的造型手法发挥想象,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的工作习惯,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对称画的特征,将其内化为对对称美的理解与运用。 2.培养学生主动的观察思考,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对印画制作的方法以及如何创造出美丽的对印画。

  8.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感美术教学不仅是美术知识与语言文字两个层面的联系,而是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综合能力的多重培养 形式,活动当中,与学生真诚交流、快乐互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主动接近他们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和制作过程中 遇到的困难和学生打成一片。在教学内容上,我收集整理了生活中大量关于对称形的事物、图片、造型、建筑,以及本地资源的 开发与利用。多角度的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对称美以及对对称美这种形式的表现含义。 本堂课最令人感动之处便是学生的创作过程,整个教室里洋溢着高昂的创作激情,同学们时而开心微笑,时而沉气制作在我 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象,在作品的展示中,我鼓励他们的每一份发现,肯定他们的与众不同,使创作氛围处在一种积极的尝试中, 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性。 在课堂的结尾,进行了有意的延伸拓展,将学生置于多元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让学生们把这些意犹未尽的 创作意识融入生活之中,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创新的摇篮。 如果让我重上这节课,我将在三个方面进行改变创新:在图片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这个环节,我将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实 物,如风筝,灯笼,玩偶等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到对称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在初步感受这个环节,我也将做以调整,不再让学生 尝试制作,而是直接出示有问题的作品,让学生分析评价感受,并为之寻找解决方案。最后的对印制作,我会在对印的基础上进 行添画,使画面变的更完整而不仅仅是一个对印图案。也就是说将更多的内容放到以学生感受,学生思考,学生创新等方面,进 一步的做到以学生为主题,教师引导为主的课堂。

  9. 《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者:黄芳 教材分析:《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七册第十四课,属于设计• 应用、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  本课是继第8课《校徽设计》、第9课《精美的邮票》、第10课 《做年历》之后又一节设计•应用、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本课起着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前面的 几课学习内容属平面设计知识,后面的学习中将学到立体造型的内容,所以本课是起到从平面设计知识 到后面立体造型学习做好铺堑。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较强,有着基本的绘画造型能力。对美术的设计· 应用、造型·表现领域内容课型已学习过,具备一定的绘画基本设计能力。所教的四年级学生欣赏、分 析能力较好,这是学习本节课的有利因素。 教学目标: 1、了解汽车的有关知识(种类、外形特点、用途等)。 2、通过联想、想象设计出造型和功能独特的汽车。 3、培养创新精神,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对汽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使学生了解汽车造型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启发联想和想象的过程,逐步丰富和优化想象后汽车的造型和功能。

  10. 板书设计: 14、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 汽车从功能上可分为:   学生作品1 学生作品3 学生作品 2 学生作品4 1、载客车 2、货车            3、特种车  教学反思: 在教学第七册的第14课《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一课时,我没有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 而是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并使学生在探究和想象中 发散思维,创作出一幅幅新颖、独特的作品来。 在教学中,我也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学生表现参差不齐,为 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我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 和引导,评价以肯定为主,老师评价和同学及学生自己评价有机结合,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 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 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设计制作有创意的汽车,我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意识, 使学生完成有创意的作品,从而也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完成创意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完成美术 作业的基础上,学生用自己语言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既巩固了知识,又愉悦了心情,达到了双赢 的效果。 改进之处: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互动不是十分热烈,学生有些被动,学生作业只是少部 分同学有了创造表现的能力,下面是我在反思中思考的两个问题:1、是不是学生的生活条件与已 有知识面浅,我的提问过深,没有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2、我对学生已有的美术技能技巧过高 估计。

  11. 谢谢欣赏,欢迎指导!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