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世說新語的審美觀

世說新語的審美觀. 指導老師 : 陳美美 班級 : 電機一乙 組長 : 丁執中 組員 : 黃勁斌 、 程品文 、 柯諺澤 、 潘宗轅 、 黃秉軒. 報告大綱. 前言 世說新語 VS 儒家思想 德行 言語 政事 文學 孔門四科與現今社會 結論 參考資料. 前言. 魏晉南北朝在胡漢文化融合與佛教大盛的背景之下儒家已經不再是唯一的主流思想但世說新語 刻意提出孔門四科的地位,故將其列為首。 那麼世說新語上所列舉的「孔門四科」真的與具儒家思想代表性的論語中的孔門四科相符嗎 ?. 世說新語 VS 儒家思想. 報告人 : 丁執中. 孔門四科.

faye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世說新語的審美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世說新語的審美觀 指導老師:陳美美 班級:電機一乙 組長:丁執中 組員:黃勁斌、程品文、柯諺澤、潘宗轅、黃秉軒

  2. 報告大綱 前言 世說新語VS儒家思想 德行 言語 政事 文學 孔門四科與現今社會 結論 參考資料

  3. 前言 魏晉南北朝在胡漢文化融合與佛教大盛的背景之下儒家已經不再是唯一的主流思想但世說新語刻意提出孔門四科的地位,故將其列為首。 那麼世說新語上所列舉的「孔門四科」真的與具儒家思想代表性的論語中的孔門四科相符嗎?

  4. 世說新語VS儒家思想 報告人:丁執中

  5. 孔門四科 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

  6. 四科之教,德行為本,通於其他三科,故以之居首。言語指使命應對,外交辭令,在當時列國紛爭的情況下,特為重要,故居次。再次政事,再次文學,可見孔子之言,出於慎重。四科之教,德行為本,通於其他三科,故以之居首。言語指使命應對,外交辭令,在當時列國紛爭的情況下,特為重要,故居次。再次政事,再次文學,可見孔子之言,出於慎重。

  7. 世說新語與儒家 故事機趣盎然、造意清新,為我國中古時代之文學名著; 尤其保存許多社會、政治、思想、文學、語言等方面的史料,價值極高。 藉由《世說新語》中人物的行為與儒家言行舉止做比對

  8. 德行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說新語-德行 在上面的故事中,管寧為什麼要割席?

  9. 對管寧而言,他視金如土也不理會官位高低之分,而其中與儒家的禮有所差異對管寧而言,他視金如土也不理會官位高低之分,而其中與儒家的禮有所差異 儒家的禮需要依據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應對 也就是說,他們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一儒一道,所以管寧才會有此割席之舉。 我們可以看出,上述世說雖是以孔門四科之德行為類別,但管寧所表現出之德行已非完全屬於儒家,而是具有道家齊物的觀念。

  10. 言語 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然;唯謹爾。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 可見於孔子對於禮的要求,需要因合時宜

  11. 孔文舉有二子,大者六歲,小者五歲。晝日父眠,小者牀頭盜酒飲之。大兒謂曰:「何以不拜?」答曰:「偷,哪得行禮!」孔文舉有二子,大者六歲,小者五歲。晝日父眠,小者牀頭盜酒飲之。大兒謂曰:「何以不拜?」答曰:「偷,哪得行禮!」 孔文舉兩子的對話中,符合孔門四科之中孔子所認為的言語嗎?

  12. 政事 報告人:黃勁斌 德治━孔子認為:「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孔子所言就是要君主上行下效教化下屬讓他們產生對國家的忠心。

  13. 陳 仲 弓 為 太 丘 長 , 時 吏 有 詐 稱 母 病 求 假 。 事 覺 , 收 之 , 令 吏 殺 焉 。 主 簿 請 付 獄 考 眾 奸 , 仲 弓 曰 ﹕ 「 欺 君 不 忠 , 病 母 不 孝 , 不 忠 不 孝 , 其 罪 莫 大 。 考 求 眾 奸 , 豈 復 過 此 ? 」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陳仲弓是符合儒家思想的,但是為何他的下屬主簿不看重忠和孝呢?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魏晉時期思想的多元化,並不重儒也不反儒,因此世說新語裡雖有擺孔門四家但卻與儒家之道已經不同。

  14. 文學的內涵 報告學生:柯諺澤

  15. 問題與討論 甚麼是文學? 過去的文學和世說新語的文學有何不同?

  16. 「文學」 其中的「文學」跟現在的文學涵意不同。 范甯說: 「文學, 謂善先王典文。 」 邢昺說: 「文學, 謂文彰博學。 」 因此文學一詞是指古代的文獻、典章制度而言,也包括了文章、文采、內涵、氣質,而不是現在人所說的文學。

  17. 世說新語-文學篇 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文學篇 反映了當代的清談和文學情況,描寫魏晉士人的才能稟賦。

  18. 世說新語中的孔門四科與現今社會 報告人:潘宗轅

  19. 政事與德 世說新語中所見對於政的看法與孔子對「民免而無恥」的社會隱憂所以提倡用道德倫理來教化人民的想法大致皆為施政有方,那麼現今台灣社會是否有遵循孔子之德政以教化人民?或有如前述之理過於情而執法如山?如我們所見又是如何?

  20. 政事與德 世說新語中所見對於政的看法與孔子對「民免而無恥」的社會隱憂所以提倡用道德倫理來教化人民的想法大致皆為施政有方,那麼現今台灣社會是否有遵循孔子之德政以教化人民?或有如前述之理過於情而執法如山?如我們所見又是如何? 就我所見應無全面性實施孔子所言之德政,情、理、法還是各有獨立性,若真能令天下人民有恥且格,那政治從此即可不必復存,但事實看來絕不是如此。

  21. 言語與禮 在上敘世說言語篇之對話中所看見的機巧與孔子對言語強調於禮樂教化、應對進退的注重,現今我們在一般對話或是社交場所中對於言語的使用是否過於隨興?或有可能造成失禮?

  22. 言語與禮 在上敘世說言語篇之對話中所看見的機巧與孔子對言語強調於禮樂教化、應對進退的注重,現今我們在一般對話或是社交場所中對於言語的使用是否過於隨興?或有可能造成失禮? 現今生活閒聊中因不會刻意莊重的用詞用字,甚至可能會過於輕浮把機巧視為幽默,久成自然後即有可能在某些場合用詞不當以至於失禮,造成他人反感,故在重要場合我們依然遵循著孔子之「非禮勿言。」

  23. 我們是否該在立足於社會之前就先把言語的表達與交談該有的禮儀先好好掌握?我們是否該在立足於社會之前就先把言語的表達與交談該有的禮儀先好好掌握?

  24. 我們是否該在立足於社會之前就先把言語的表達與交談該有的禮儀先好好掌握?我們是否該在立足於社會之前就先把言語的表達與交談該有的禮儀先好好掌握? • 這勢必是職場中必備的能力之一,清談也是由「士人」間的談話而有所來往,孔子也云:「不學禮,無以立!」由此來看若要想在日後的社會中留給同儕或上司一個好印象,別懷疑,這就是大學生在職場上別於他人的競爭力!

  25. 結論 這一本反映生活面貌與文人思想言行的書,顯現出當代士人雖然在儒家名教思想影響下做高次第的排列,卻泰半與儒家思想價值無關,充分反映出這是一個表裡不一,充滿矛盾的時代。 原來,這是一個多元的時代,同時流入了儒家、佛家、道家等各種的思想,雖還是以儒家思想為偏重,但也不再完全遵循著正統的儒家精神。因此在思想上才會出現分歧,但也就是因為各種價值觀的出現、各種意見的爭辯,進步這回事才會發生吧。

  26. 參考資料 • 國學常識 • 東大圖書公司 • 先秦儒家思想 • 中華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五南圖書出版公司聯合出版 張德文 著 •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類 •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main-philosophy.asp?id=1354 • 維基百科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4%92%E5%AE%B6%E6%80%9D%E6%83%B3#.E5.8F.B2.E5.AD.A6 • 國學常識_關於世說新語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9011109167 • 孔門四科十哲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5081103407

  27. 參考日期2012/11/04 • 《論語》全文(2006.4.29訂正) • http://aries.dyu.edu.tw/~cosh/courses/DirectionOfTheConfucianistClassics/book.htm • 「不學禮,無以立」, 究竟「立」字的意思是什麼呢?(2011-01-12)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11011200182 • 儒家思想 •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00/16800018/%E5%AD%94/kpeo%E6%80%9D%E6%83%B3.htm • 數位經典網━世說新語原文 • http://www.chineseclassic.com/content/85 • 魏晉南北朝的歷史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5081104779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