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4

第三节 人囗与资源

第三节 人囗与资源. 一、人口. 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 。. 二、人口过程 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包括 自然变动(人口的出生和死亡) 机械变动(人口的迁入和迁出) 社会变动(职业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和行业结构等). 反应人口过程的自然变动指标是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计算公式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节 人囗与资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节 人囗与资源

  2. 一、人口 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

  3. 二、人口过程 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包括 自然变动(人口的出生和死亡) 机械变动(人口的迁入和迁出) 社会变动(职业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和行业结构等)

  4. 反应人口过程的自然变动指标是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反应人口过程的自然变动指标是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 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计算公式为: • 人口自然增长率= 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 ──────────────× 1000‰年平均人口数 •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5. 反映人口过程、人口增长规律的指标还有指数增长、倍增期等。反映人口过程、人口增长规律的指标还有指数增长、倍增期等。 • 指数增长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人口数量以固定百分率增长。 • 倍增期是表示在固定增长率下,人口增长1倍所需的时间

  6. 三、世界人口发展状况 世界人口的分布图

  7. (一)发展趋势

  8. 1、高、高、低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1、高、高、低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 自从人类诞生到工业革命以前 本阶段人口总数很少, 每200km2少于1人, 平均每千年增长20‰。

  9. 2、高、低、高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 2、高、低、高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  1600-1960年 1600年:5亿 1800年:10亿 1960S: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增长达到了历史高峰,出现了人口爆炸的局面, 300年来人口增加了约10倍。

  10. 3、低、低、低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3、低、低、低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 欧美发达国家中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呈现了下降的趋势,有些国家出现了人口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现象, 但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依然继续增长 从全球来看,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减缓,但全球每年仍能增加近1亿人。

  11. (二)特点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 人囗增长与经济发展状况有关 年龄结构两极分化 健康状况有所改善 文化程度不断提高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12. 1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 人类主要聚居在地球的四个地区,这些地区的人口密度大,超过100人/km2。

  13. (1)西部和中部欧洲 特别是英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和意大利; (2)北美东中部 即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南地区; (3)南亚次大陆 包括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和斯里兰卡; (4)亚洲的远东部分 特别是中国东部、朝鲜、日本等地区。

  14. 从太空看地球的贫富分布

  15. 世界人口分布情况

  16. 2 人囗增长与经济发展状况有关

  17. 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委员会2001年发表的调查报告: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委员会2001年发表的调查报告: 世界较发达地区的人口密度为22人/km2 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密度为59人人/km2

  18. 世界人口相对集中于发展中国家。1992年世界的十个人口大国依次是:世界人口相对集中于发展中国家。1992年世界的十个人口大国依次是: • ① 中国 11.88 亿 ⑥ 俄罗斯 1.49亿 • ② 印度 8.8 亿 ⑦ 巴基斯坦 1.25 亿 • ③ 美国 2.5 亿 ⑧ 日本 1.24亿 • 印度尼西亚 1.91 亿 ⑨ 孟加拉国 1.19 亿 • 巴西 1.49亿 ⑩ 尼日利亚 1.16 亿 • 其中发展中国家占了8个。

  19. 3、年龄结构两极分化 发达国家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年轻的多,有生育能力的人多 全世界:人口正在老化: 年龄中值: 1950年:22.9岁 1985年:23.3 2050年:超过30。

  20. 肯尼亚、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人口年龄结构

  21. 4、健康状况有所改善 世界人口健康状况都有所改善。所有各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大约下降了1/3。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由于环境恶化造成的健康危害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为严重。

  22. 蘇丹的村民們聚集在飛機空投糧食所行經的航道上,等著撿拾散落出來的糧食。攝影:Eskinder Debebe,取自聯合國。

  23. 《饑餓的蘇丹》九四年普立茲新聞特寫攝影獎的作品,作者在拍完照片后将鹰赶走,但人们问起这个小孩时,作者则不知其现状。后作者由于良心的遣则而自杀。《饑餓的蘇丹》九四年普立茲新聞特寫攝影獎的作品,作者在拍完照片后将鹰赶走,但人们问起这个小孩时,作者则不知其现状。后作者由于良心的遣则而自杀。

  24. 5、文化程度不断提高 绝大多数国家人口的文化程度都不断提高。 世界上大约有1/5的成年人不能读和写,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世界大多数国家中,妇女的文化程度都比男性低。

  25. 6、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近些年来,世界城市人口增长达到惊人的程度。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增加得更快。 1950-1980年:6.98亿(28.1% )-18.7亿(42.2%) 美国:64%-82.7% 英国:77.9%-88.3% 法国:55.4%-78.3% 日本:35.8%-63.3% 中国:11.0%-29.37%

  26. 美国

  27. (三)世界人口预测

  28. 按目前的年龄结构和增长率,联合国人口司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为82亿,也可能达到91.8亿。按目前的年龄结构和增长率,联合国人口司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为82亿,也可能达到91.8亿。 以2000年为界,世界人口绝对增加数量将发生根本性转折。此前,人口绝对增长率逐年增加,此后,绝对增长率逐年下降。

  29. 世界人口零增长的时间为100多年后的2110年,世界人口可能徘徊在105.8亿上下。世界人口零增长的时间为100多年后的2110年,世界人口可能徘徊在105.8亿上下。 欧美发达国家在2062年以前进入人口静止状态; 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最快也需在21世纪末才会实现人口零增长,并且它们的人口总数占世界的85.9%。

  30. 四、中国人口发展状况

  31. (一).中国人口发展特点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发展规律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 (一) 人口增长速度快 • (二) 农村人口比重大 • (三) 人口城市化加快 • (四) 人口老龄化 • (五) 男女性别比偏高 • (六) 人口分布不均 • (七) 人口素质亟待提高

  32. 人口增长速度快 1986年后,中国进入第三个人口生育高峰,即1962 ~1975年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中出生的3.6亿陆续进入结婚生育期。

  33. 我国历次人口普查情况 • 2005年1月6日,我国迎来了第13亿人口日。

  34. 50年代初,我国粗出生率曾达4.5%,60年代末降为50年代初,我国粗出生率曾达4.5%,60年代末降为 3.0%,70年代进一步下降,1980年粗出生率降为2.0% 未来几十年内,中国人口仍呈增长趋势。2020年,我国劳动人口将达到10亿,总人口在2020 ~2030年至少达15亿,老年人口在2040年也将达到3亿以上。

  35. 农村人口比重大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基数大, 占总人口的比率高达70%。

  36. 城市化迅速发展 80年代后,农村人口向大城市集中,使城镇人口数量迅速增加。 1965:18.2%(城市人口/总人口), 1990:26.2% 1998:30.4 % 2025:58%(预计) 2050:70% (预计)

  37. 人口老龄化 1982(4.9%) 1990(5.1%) 2000(6.7%) 2003年将超过7%,从而进入老龄化社会。 2025:>12%,典型的老年型人口类型。 2050:>20%,进入高度老化阶段。

  38. 男女性别比偏高 我国人口男女性别比(是以女性100人为基数计算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不仅显著高于发达国家,而且也稍高于某些发展中国家。 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性别比:104.8(1953),103.88(1964),107.15(1982) 男女婴儿的性别比114(1990),120(现在) 大大偏离了103至107的正常范围

  39.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 到2020年,中国25~35岁男性将比20~30岁的女性多出四千万,也就是说,届时中国缺少四千万女孩。

  40. 分布不均衡 著名的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第一次明确指出中国人口颁布的特点,他阐明的瑷珲-腾冲线,至今仍是体现中国人口颁布地区差异性的一条最基本的分界线。

  41. 即从黑龙江瑷珲起,经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到云南腾冲,不包括中国的海洋面积,可把中国分为两部分。东南:面积占36%,即从黑龙江瑷珲起,经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到云南腾冲,不包括中国的海洋面积,可把中国分为两部分。东南:面积占36%, • 耕地面积占90%以上, • 森林面积占90%以上; • 人口占94.4%。 • 西北:面积占64%,多为荒原荒漠, ; • 耕地占不到10%; • 森林占不到10%; • 人口仅占5.6%。

  42. 中国人口分布图

  43. 胡焕庸(1901-1998) • 1935年发表论文《中国人口之分布》,创制了全国第一张人口密度图,首次提出了标识中国东西部人口悬殊差异的"瑷珲-腾冲线",即著名的"胡焕庸线",奠定了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基础。

  44. 人口素质亟待提高 人均寿命:35岁(1949年)-70岁(现在) 人口死亡率:20‰(1949)-7‰(现在) 人均受教育年限:5.18年(1990) 每万人大学生数:3.3人(1950)-23.4人(1994) 学龄前儿童入学率已达到98.4% 1987年中国的人文发展指数达到0.716。 但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

  45.   在沙漠化地区小孩儿不上学,不接受教育可以,但不会赶水车不行。所以小孩子从小就要学会赶水车。  在沙漠化地区小孩儿不上学,不接受教育可以,但不会赶水车不行。所以小孩子从小就要学会赶水车。

  46.   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很多少年儿童辍学到内蒙古草原上去搂发菜。图为孩子们在去搂发菜的途中。  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很多少年儿童辍学到内蒙古草原上去搂发菜。图为孩子们在去搂发菜的途中。

  47. (二)、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 人口生育率已降到较低水平,继续降低较为困难。 自然增长率已由22.2‰(1974年)下降到11.5‰(1983), 世界人口史上罕见,但生育率继续下降的余地已经不大了。

  48. 由于20世纪60-70年代生育高潮形成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在1995年前后形成一个生育高峰,平均每年进入婚育年龄的人数在1100万对以上,生育率的降低较为困难。

  49. 人口城乡结构比较落后,乡村人口比重仍然很大,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降低乡村的人口生育率仍然较为困难。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