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一、回顾激动人心的光辉历程

一、回顾激动人心的光辉历程. 第 1 次创业: 按照创新模式建校. ★ 诞生于国家发展高新科技的重大需求 ★ 围绕当时国家空白薄弱和新兴领域设置系科专业 ★ “ 全院办校、所系结合 ” 的办学方针 ★ “ 理工结合、理实交融 ” 的办学特色 ★ 汇集了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任教. 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郭永怀先生荣获的 “ 两弹一星 ” 功勋奖章( 2003 年捐赠学校 , 现珍藏于校史馆). 建校第二年即成为全国最年轻的重点大学. 第 2 次创业: 用创新思路重铸辉煌. ★ 首创少年班 ★ 创办全国第一个研究生院 1983 年国内首批 18 名博士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一、回顾激动人心的光辉历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回顾激动人心的光辉历程

  2. 第 1次创业:按照创新模式建校 ★ 诞生于国家发展高新科技的重大需求 ★ 围绕当时国家空白薄弱和新兴领域设置系科专业 ★ “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 ★ “理工结合、理实交融”的办学特色 ★ 汇集了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任教 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郭永怀先生荣获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3年捐赠学校, 现珍藏于校史馆) 建校第二年即成为全国最年轻的重点大学

  3. 第 2次创业:用创新思路重铸辉煌 ★ 首创少年班 ★ 创办全国第一个研究生院 1983年国内首批18名博士 中,有7人是科大培养的; ★ 建设高校唯一的大科学工程 1984年启动国家同步辐射实 验室建设; ★ 面向世界、开放办学 考取CUSPEA237人,占录取 总数的25.8%,全国第一; 1970年迁至安徽合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重建学校,开始第二次创业。 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改革新举措。

  4. 经过10余年的艰苦奋斗,科大在第二次创业中重振雄风,再创辉煌,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就.1984年,学校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10所大学之一。经过10余年的艰苦奋斗,科大在第二次创业中重振雄风,再创辉煌,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就.1984年,学校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10所大学之一。 1983年邓小平为科大批示

  5. 第 3次创业:努力创建一流研究型大学 战略目标和发展定位: 到2018年建校60周年前后, 建设成为一流研究型大学: ★ 质量优异 ★ 特色鲜明 ★ 规模适度 ★ 结构合理

  6. 211工程: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百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首批)211工程: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百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首批) 985工程: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专项(首批) 国家知识创新工程  2004年10月,中科院、教育部、安徽省政府签署继续重点共建中国科大协议,标志着我校开始实施国家“985工程”二期建设。 国内唯一同时实施 上述三大工程的大学

  7. 承赖前驱奠基业 继往开来展宏图 借此机会: 向曾经参与科大历次创业 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的各位校友致以 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8. 二、报告学校工作的新进展

  9. 师资队伍 50岁以下教授数占教授总数的43.8%,保持“年轻人才较多”的优势 教师1400人,其中: 教授470人,副教授810人; 博士后流动站17个, 在站博士后110人 现有院士26人,其中 1998年以来新增15位院士 2003年有5位教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一流师资、一流人才 都是科大最可宝贵的财富,是科大的“ 脊梁 ”!

  10. 近年来优秀人才培养与引进情况 (表中为累计数) 140 133 120 100 80 61 60 30 34 26 40 12 11 9 9 20 5 0 1 0 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含百人计划) 国家杰出青年基 金(不含B类) 基金委优秀 创新团队 总数 院士 长江学者 30 11 1 0 9 9 1998 5 61 133 26 12 34 2004

  11. 学位点增长曲线图 国家重点学科由4个增至19个; 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基本覆盖学校所有理工学科; 二级学科博士点93个; 硕士点109个; MBA、MPA、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点。

  12. 人才培养 在校学生14702人 博士生1759人 硕士生4553人 本科生7500人 中国科学院代培研究生890人 另有专业学位硕士生2480人 人才培养质量继续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13. 本科生入学成绩继续居全国高校前列(感谢海外校友基金会支持),研究生生源质量也有显著提高本科生入学成绩继续居全国高校前列(感谢海外校友基金会支持),研究生生源质量也有显著提高 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更新、扩充率达90%左右,教学管理基本实现数字化 14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产出率名列全国高校第一 本科生考取国内外研究生、硕士生考取国内外博士生、博士生被选聘为博士后的比例分别是76.9%、70%、36%,本科生就业率达97%

  14. 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推行“大学生研究计划”,共完成1700多项;仅2004年有220项在中科院研究所完成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推行“大学生研究计划”,共完成1700多项;仅2004年有220项在中科院研究所完成 本科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有的还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和国家专利; 学生在国内外科技竞赛中共获得60多项奖励 全国大学生 机器人电视大赛 大学生参加南极科考 机器人足球赛

  15. 学生文艺活动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建立了现代艺术中心、陶瓷艺术中心、心理教育中心、博物馆、校史展览馆等 学生陶艺活动 现代艺术中心 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在 教育部中期检查中被评为优秀

  16. 科学研究 国家级科研机构 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 微尺度物质科学 国家实验室园区 国内唯一建有2个国家实验室的大学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17.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 结构分析重点实验室 结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 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 热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高性能计算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光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18.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NBIC会聚技术---四大科学技术的全面协同和融合 Technology is Converging Nano:纳米科技 Bio:生物技术(含生物制药及基因工程) Info:信息技术(含先进计算机与通信) Cogno:认知科学(含认知神经科学) 综合性的交叉科学研究中心 • 先进的大型仪器测试服务和技术保障平台 • 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

  19. 微尺度 物质科学 现有优势交叉研究领域 材料科学 光学 光学 物理化学 信息 科学 物理 化学 分子 生物学 量子 物理 凝聚态 物理 凝聚态 物理 无机 化学 细胞 生物学 纳米材料与化学 单分子物理与化学 量子信息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20. 以创新思路建设公共服务体系 ●理化科学实验中心 ●生命科学实验中心 ●信息科学实验中心 ●工程与材料科学实验中心 ●高性能计算中心 集中投入、统一管理、开放公用、资源共享 大力改善教学、科研公共支撑条件 为促进原始性创新成果的生长提供肥沃土壤 建设效益 初步显现 正在进行 二期建设

  21. 科研成果 1999-2003年间: 集中力量,在若干领域做出世界一流水平成果和有影响的先驱技术,是中国科研业绩最佳的大学之一 ▲ 量子信息科学 ▲ 单分子物理与化学 ▲ 纳米科技的基础研究 ▲ 火灾科学与防治技术 在Science、Nature、PRL、Jacs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篇,居国内高校第一; 在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论文产出力方面,化学排名第一,物理第二,数学第五,地学第四,工程技术第三; 8项成果获国家级奖励, 64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获国家专利金奖1项。 资料来源: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

  22. 提出了概率量子克隆原理和量子避错编码原理,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量子通信复杂度实验的研究提出了概率量子克隆原理和量子避错编码原理,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量子通信复杂度实验的研究 量子信息科学 2004年7月1日,Nature杂志发表重大成果:五粒子纠缠态以及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实验实现 ● 美国和欧洲物理学会评为2004年度物理学十大进展 ● 入选由584名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评选的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本年度全国高校唯一入选成果

  23. 单分子物理与化学 在国际上首次成功确定C60单分子吸附取向,入选1999年度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美国物理学会图片新闻网予以报道;“2维C60分子畴的拓扑结构”的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杂志(2001年,第409卷),入选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利用STM获得的C60单分子图像 C60二维分子取向畴

  24. 纳米科技的基础研究 用金属钠在高压釜中还原四氯化碳制成金刚石微粉发表于Science(1998年,第281卷),被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誉为“将稻草变为黄金”; “纳米非氧化物的溶剂热合成与鉴定”先后获2000年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和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低温催化组装热溶剂法合成多壁纳米碳管

  25. 位次 论文数 单位名称 国家 1 226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美国 2 22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 4 168 东北大学 日本 3 199 大阪大学 日本 151 佐治亚理工学院 美国 5 6 148 麻省理工学院 美国 7 136 北京大学 中国 8 131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法国 东京大学 9 130 日本 10 128 伊利诺伊大学 美国 1996-2000年纳米研究论文数前10名的机构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26. 火灾科学与防治技术 大空间火灾实验 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统计1998-2002年间,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被SCI收录论文128篇,在同类机构中排名世界第二 “大空间早期火灾智能监测与电气火灾隐患检测系统”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人民大会堂监控室 参与实施中央电视台、人民大会堂、奥运体育场馆等大型建筑的火灾安全监控工程项目

  27. 信息科学与技术 “安徽省防灾减灾智能信息与决策支持系统”和“KD系列汉语文语转换系统”先后获2001年和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三代W-CDMA移动 通信系统及联机实验 个人通讯实验室

  28. 7项成果11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7项成果11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 和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等,是这三项全部入选的3所高校之一

  29. 国际论文数及引用次数增长曲线图 科研论文产出 质量型增长 数量型增长

  30. 1994-2003年间,被Science、Nature论文引用最多的单位1994-2003年间,被Science、Nature论文引用最多的单位

  31. 类别 总篇数 人均 篇数 人均 排名 2003年学术论文情况 SCI 1087 0.957 1 EI 629 0.554 3 ISTP 186 0.164 5 总计 1902 1.75 1 No. of Papers in Top 30% SCI/SSCI Journals-2003 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年会 (2004),我校任主席单位

  32. 1、台湾大学 2、清华大学 3、香港科技大学 4、北京大学 5、香港大学 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7、香港城市大学 8、香港中文大学 9、南京大学 10、复旦大学 英国泰晤士报高教专刊 全球200所大学排名 北京大学(17) 清华大学(62) 中国科技大学(154) 南京大学(192) 复旦大学(196) 2003年中国两岸三地著名大学学术排名 资料来源:上海交通大学高教研究所

  33. “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工作全面深入推进 以建立优势互补、互动双赢 的全面合作新模式为核心, 创造性地全面深入推进“全 院办校、所系结合”工作 2003年11月,中科院召开“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座谈会,研究部署新形势下全面深入推进“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工作; 2004年3月,中科院工作会议期间召开科大发展情况报告会; 2004年5月,中科院院长办公会专题研究科大建设发展问题; 2004年10月,中科院召开第四次中国科大发展工作会议,并与教育部和安徽省政府签署继续重点共建学校的协议。

  34. 与部分研究院所建立全面合作关系

  35. 近期学校聘任为院系领导的研究院所领导和专家(共13人)近期学校聘任为院系领导的研究院所领导和专家(共13人)

  36. 校园基本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现有东、西、南、北四个校区,校园总面 积133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80万平方米; 新增23万多平方米的教学科研和服务设施; 对一批基础设施进行了改扩建 和维修改造; 新增绿化面积3万多平方米; 已经制订学校园区总体规划。

  37. 东区新建和改建工程示意图 运动场 教学二楼 东区学生公寓夜景 理化科研1#实验楼 基础科学实验中心 校医院综合楼 体育教学中心 东区师生活动中心

  38. 西区新建和改建工程示意图 教三楼 芳华园 西区学生活动中心 生命科学教学科研楼 西苑餐厅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7#-11#学生公寓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39. 三、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展望

  40. 总体目标 在2018年建校60周年前后,建成 质量优异、特色鲜明、规模 适度、结构合理的一流研究型 大学,成为与中国科学院和其他 研究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相结合、面向全国培养具有 创新能力和现代知识结构的一流人才、具有较强知 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教育与科研基地。 2004年,制订了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41.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基本内容 发展思路 学科建设 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 队伍建设 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 基础设施和支撑体系建设 管理体制改革 交流与合作 文化建设 四大规划: ☆学科建设规划 ☆队伍建设规划 ☆校园建设规划 ☆文化建设规划

  42. 统一规划 分步推进 突出重点 整体发展 战略步骤 ——2003-2008年,基础建设 办学水平稳居国内大学前列,为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奠定基础。 ——2008-2013年,加快发展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增强整体办学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2013-2018年,全面实现战略目标 持续创新,跨越发展,为人类文明的传承、交流、繁荣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43. 今 后 几 年 的 工 作 思 路 推进“985工程”建设,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和 “211工程”建设,积极参与科教兴皖; 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校”工程,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建设一流的创新人才队伍; 面向国家需求和科学前沿,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推进“全院办校、所系结合”,与研究院所建立优势互补、互动双赢的新型合作关系; 推进民主办学和管理创新,建立适应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要求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加强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学科研办学支撑条件,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44. 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初步建成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学科群核心,整体保持国内领先水平、部分学科跻身世界一流、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学科体系 ☆ 优先重点发展信息科技、生命科技、工程和材料科技等学科,促进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 ☆ 继续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等基础学科优势,瞄准和赶超世界科学前沿; ☆ 鼓励传统特色学科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逐步形成新的特色优势学科和学科群体; ☆ 积极扶持和发展以科技为背景的管理和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

  45. 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 △构架“加强基础、拓宽应用、个性学习、介入科研、重在素质”的有创新特质的人才培养体系; △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主体,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加强专业结构调整,扩大交叉、新兴专业; △依托中科院研究院所,创新培养模式,巩固和发展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

  46. 在认真总结试点6年多来的经验与不足,深入分析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的基础上,中科院研究确定,在试点三期:在认真总结试点6年多来的经验与不足,深入分析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的基础上,中科院研究确定,在试点三期: ★ 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主线 ★ 以试点工作形成的良好发展态势为新起点,将试点工作推进到创新跨越、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抓住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三期机遇 进一步培育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主题: 创新跨越 持续发展

  47. ●按照“创新跨越、持续发展”的要求,重点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凝聚目标,提高加快发展科技生产力的能力;●按照“创新跨越、持续发展”的要求,重点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凝聚目标,提高加快发展科技生产力的能力; ●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更新观念,提高自觉革新科技创新组织体制的能力; ●加强管理与文化创新,遵循规律,提高领导科技创新的能力; ●有效集成社会创新要素,竞争合作,提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规模产业化的能力;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扩大开放,提高有效吸纳国际科技创新资源的能力。 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三期

  48. 应是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整合院内外创新资源、调整结构、创新体制、组织重大创新活动的重要基础,应是凝聚我院创新能力、进行系统集成的重要平台,也是克服研究所局限、充分发挥全院科技国家队和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骨干引领作用的组织保证。 ▲ 研究所与基地将构成我院创新能力建设的基本点阵结构和适应科技前沿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实行创新目标的矩阵式、网格式科学管理的新的体制基础。 ▲ 以组织重大方向和重大项目拉动结构优化和能力整合。 ▲ 进行体制结构调整,建设新的创新单元或网络体系。 创新基地建设是试点三期的重要任务

  49. 0-重大和交叉科学前沿基础研究 1-信息科技 2-光电与空间科技 3-先进能源科技 4-纳米与微系统、先进材 料与先进制造科技 5-人口健康与医药科技 6-工业生物技术 7-可持续农业先进科技 8-生态与环境科技 9-资源与海洋科技 10-依托大科学装置的综合研究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三期拟重点建设“1+10”个科技创新基地

  50. 队伍建设 ★ 按照将帅、骨干和群体三个层次构建学术梯队; ★ 稳定和吸引优秀人才,引进50-80名优秀学科带头人,使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由30%提高到60%; ★ 加大队伍建设的开放力度,建立实质性聘用制和荣誉制,实行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制度; ★ 建立科学先进的人事分配制度。 坚持以人为本,以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建设一支结构优化、层次合理、功能协调、具有可持续创新能力的一流教职工队伍。 到2008年,教职工队伍总规模4000人左右。其中: 专任教师和研究人员1500人(专职研究人员200-300)

More Related